1、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3月自主检测试题一、本大题共50题,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发展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畜牧水平的提升2.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A.人类文明兴起以农耕为基础 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D
2、.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3.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这表明古代文明A.相互学习、多元一体 B.相互隔绝、自成体系C.依据大河、农耕为主 D.独立发展、多元共存4.“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歌中“泥板上的字”当指A.甲骨文字 B.楔形文字 C.拉丁文字 D.玛雅文字5.汉穆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文明成果创造于A.北非尼罗河流域 B.西亚两河流域 C.南亚印度河流域 D.东亚黄
3、河流域6.一位游客在卢浮宫博物馆,讲解员指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7.印度电影阿育王中阿育王的身份是“刹帝利”。和“刹帝利”有关的制度是A.等级制度 B.分封制度 C.民族分化制度 D.种姓制度8.佛教故事说,有个首陀罗挑粪者叫尼提,他在路上遇到释迦牟尼时赶快躲开,但是释迦牟尼却主动去找尼提,让他跟自己出家修行。这个故事的核心是宣传A.尼提受种姓观念的影响 B.佛教仅对低种姓开放C.释迦牟尼同情低种姓者 D.佛教强调众生平等9.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
4、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此种创世观念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A.人祖同源,民众拥有较强的民主平等意识B.有利社会各阶层认同,促进社会成员交往C.人们普遍追求众生平等,不利于社会稳定D.导致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社会成员交往10.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11.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
5、代君主。对这一时间还有多种表达方式,以下各项中,最为恰当的是A.公元前17世纪晚期B.距今3000多年以前C.公元前一千年代前期D.公元前18世纪早期12.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场。”这句话揭示了A.爱琴海区域的航海业发达 B.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C.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 D.爱琴文明源于古埃及13.人类最初的文明仅限于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这些地区的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优势包括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生产力低下,
6、没有私有财产A. B. C. D.14.古代埃及文明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这些文明的扩张A.推动了城邦国家的发展 B.扩大了人类文明的交流C.促进了行省制度的完善 D.形成了统一的社会风俗15.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进行改革,让各行省的总督、将军、司税收的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 B.便于国王加强对官员控制C.适应不同地区风俗的需要 D.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16.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
7、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他”是 A.汉谟拉比 B.大流士 C.修昔底德 D.亚历山大17.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的是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18.“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A.封建领主彼此割据B.森严的等级制度C.君主集权专制D.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19.公元7世纪法兰克王国一份文件中这样写到:“我,某某,委身于尊贵的领主某某
8、.你应该用食物或衣物帮助我或救助我,相应地,我服侍你并当之无愧的获得你的帮助。”这反映出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建立的基础是A.土地 B.契约 C.法律 D.道德20.“贵族在其居住的领地中为其家臣建立次级采邑。封建领主同天子的情感纽带是宗教性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减弱”。文中描述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 B.西欧的封建制 C.罗马的奴隶制 D.印度的种姓制21.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中记载了英国赫里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C.已经被剥夺
9、全部人身自由 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22.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材料说明庄园法庭A.维护领主的利益B.维护国王的利益C.维护佃户的利益D.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23.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表明庄园法庭A.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 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特权C.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D.主要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24.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
10、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A.人身自由权 B.城市自治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25.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26.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界称为“中世纪”,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在此期间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是A.大封建主 B.国王 C.小封建主D.教会27.“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
11、、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 D.进行宗教迫害28.如图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A.佛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29.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
12、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30.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31.中国很早就与东非有贸易往来,最有力的证据是A.新全球通史记载的阿拉伯人在中国与东非之间的贸易B.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陵墓中出土的中国瓷器C.在中国出土的象牙 D.伊斯兰教传入中国3
13、2.印加帝国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所采取的措施是A.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官员 B.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C.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 D.在河渠上架设多座桥梁33观察下列世界地图,若按照绘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B C D34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B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C使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35有学者指出,新航路开辟以前,地中海的威尼斯人和埃及以东的伊斯兰教徒把持了商路的正常贸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无法染指。对他们来说,真正阻隔商路
14、的是传统的贸易规则和原有的“秩序”,他们要掌握直接获取财富的主动权,不得不另辟蹊径。这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A旨在争夺东西方贸易的主导权 B建立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通道C试图建立公平合理的贸易体系 D有利于扩大东西方贸易的规模36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37“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
15、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这次航行A最早到达好望角 B最先实现欧洲到亚洲新航路梦想C发现美洲新大陆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38某人在航海日记中记述:“1520年11月28日,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据此,你判断此人属于谁的船队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39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恰当的是A促进了各地文
16、明的交融 B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C体现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40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411596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
17、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B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C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D唯利是图是商人本性42“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A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被完全的打破 D移民促进文化交流43从16世纪初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进行的国际贸易由输出、交换或生产、获利组成。下表三组“商品”在甲、乙、丙三地流动。请判断甲
18、、乙、丙分别是当时的哪三个地区组别甲乙丙商品内容盐、火器、五金、酒、布糖、烟草、玉米奴隶A欧洲、美洲、非洲 B亚洲、美洲、非洲C亚洲、美洲、欧洲 D欧洲、亚洲、非洲44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45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的“价格革命”是指A欧洲商品运往美洲导致物价上涨 B美洲货物运到欧洲导致物价上涨C美洲金银涌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
19、D欧洲金银运往美洲导致物价下降4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促进了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A人文主义思想已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远航探险促进了经济发展47金融的逻辑一书中写道:“新航路开辟后,航海贸易风险太大,可能有些船会沉没,船员沿途可能死去,如果由众多个人共同参股集资,每位股东的责任最多是损失掉所投入的股金,不承担更多的风险。”以上现象反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A海上贸易频繁 B商品价格上涨 C经营方式变革 D
20、商路中心转移48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B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获利C出现一批垄断组织控制商品生产 D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49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 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50马克思说道:“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
21、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见,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推动统一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加速了新旧社会的转型更替C颠覆了欧洲生产、生活方式 D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二、非选择题。5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多余的人”在王权非常虚弱的时期,城镇形同“多余的存在”,这对于那些漂泊的“多余人”而言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因身为多余的劳力,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土地,但同时也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他们能够保持和发展自己的自由身份,走上了沟通各地有无的道路。他们将在不剧烈触动原有的庄园制度的情况下找到和开拓的空间,建立自治的政府,并制定城市的法律,其强大的经济力量,甚至使国
22、王和贵族形成对他们的依赖。 黄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材料中的“多余人”是指哪种人?请从材料中找出判断理由。(3分)(2)从中世纪文明发展趋势来看,这些人“多余”吗?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多余人”有哪些作用?(7分)52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
23、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交织在一起,是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大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王朝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大多为领土宗教纷争、争夺霸权、掠夺财富、保持荣誉等。地理大发现后,在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近代早期的一个新现象。商业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尚未被占领的欧洲以外的地区,后起的荷兰、英国、法国之间也由于商业利益和殖民地的矛盾和争夺发生冲突和战争。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早
24、期国际商贸对于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9分)高一年级三月份自主检测历史试题 答案2020.3.20一、选择题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CADBBADDDADCABBDBABBBACBCDBDCCBBABA DBDCCCBABCCCADB二、材料题:51.(1)商人。理由:沟通各地有无;其强大的经济力量。(3分)(2)(7分)“多余”吗:不多余。作用:经济:促进城市复兴,商品经济发展;政治:城市自治斗争,打击封建势力; 与王权相结合推动等级君主制的形成等。52.(1) 变化:(6分)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变到海上;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范围由地区变为世界性贸易(或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贸易发展更为迅速。(2) (9分)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引发了不同于王朝战争的商业战争;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欧洲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推动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了近代欧洲的国家关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