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2: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606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2: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2: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2: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2: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2: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2: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2: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离骚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谣诼zhu 朝谇su 揽茝chi 偭规矩minB溘死k 鸷鸟zh 方枘ru 悔相道xin C攘诟rn 兰皋o 可惩chn 制芰荷jD侘傺ch 浩荡ho 蕙纕xin 好修姱ho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穷巷多怪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3下面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手法。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B运用大量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的表现政治、思想意识方面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

2、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C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具有循环往复之美。D运用了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具有异彩纷呈之美。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

3、传统的源头。5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路漫漫其修远兮,_。(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_。(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离骚)举世混浊我独清,_。(屈原渔父)袅袅兮秋风,_。(屈原湘夫人)诚既勇兮又以武,_。(屈原国殇)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

4、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时俗之工巧兮时俗:世俗B竞周容以为度周容:苟合取容C忳郁邑余侘傺兮侘傺:失意的样子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贫穷,困苦2下列有关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心胸。B“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

5、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表达了屈原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B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C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D诗中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4屈原受屈遭贬的外部原因,选段中提及了三个方面,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5选段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赏析。6选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二)阅读

6、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巫楚之野韩少功屈原笔下神人交融的景观,天问和招魂的题旨以及自我形象,无不透出湘沅一带民间神祀活动的烟火气息,差不多就是礼野杂陈且亦醒亦狂的巫辞。据屈原诗中记载,他的流放路线经过荆楚西部的山地,然后涉沅湘而抵洞庭湖东岸,所以蛮巫之血渗入他的作品,当在情理之中。“湘江”两岸的广大区域,据江以人名的一般规律,当为“相”姓的部族所属。这些部族的面貌今天已不可知,探测的线索,只能是以“向(相)”为大姓的西南山地苗族。那些身材偏瘦偏矮的人种“十里不同音”,在中国方言版图上形成了最为复杂和最为密集的区位分割。当他们吟唱民歌或表演傩戏时,不时插入“兮”、“些”、“耶”、“依呀依吱”

7、等语气助词,你可能由此会感到屈原那“兮”“兮”相续的悲慨和高远正扑面而来。楚辞的另一面就是楚歌。作为“兮”字很可能的原型之一,“依呀依吱”在荆楚一带民歌中出现得太多。这些唱歌人,生活在一块块很小的方言孤岛上,因语言障碍而很少远行。他们大多得益于“鱼米之乡”的地利,因物产丰足也不需要太多远行。家门前的石壁、老树、河湾以及断桥便长驻他们的视野,更多地启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遐想。他们生生不息,劳作不止,主要从稻米和芋头这些适合水泽地带生长的植物中吸取热能;如果水中出产的鱼鳖鳝鳅一类不够吃,他们偶尔也向“肉”(猪肉的专名)索取脂肪和蛋白质那也是一种可以适应潮湿环境的速生动物。相对于中国北部游牧民族来说,

8、这些蛮巫之族很早以来就有了户户养猪的习惯,因此更切合象形文字“家”的意涵,有一种家居的安定祥和景象。他们当然也喜好“番椒”,即辣椒,用这种域外引入的食物抵抗南方的阴湿瘴疠;正如他们早就普遍采用了“胡床”,即椅子,用这种域外传来的高位家具,使自己与南方多水的地表尽可能有了距离。“番”也好,“胡”也好,记录了暧昧不明的全球文化交流史,也体现出蛮巫族群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他们远离中原,远离朝廷,生活在一个多江多湖的地方,使“江湖”这一个水汪汪的词不仅有了地理学意义,同时也有了相对于“庙堂”的社会和政治的意义。当年屈原的罢官南行,正是一次双重意义上的江湖之旅。“舟楫文化”在多水的荆楚乃至整个南方,甚

9、至远及东南亚一带,早已源远流长。在这里不赛龙舟倒是一件难以想象的怪事,这种娱乐与神祀相结合的民间活动,与屈原本无确切的关系。赛龙舟终以北来忠臣的名节获得自己合法的地位,除了民众对历史悲剧怀有美丽诗情的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过是表明江湖终与“庙堂”接轨,南方民俗终与中原政治合流。(选自今晚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他们不需要经常外出,所以常见的只是家乡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又引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无限想象。B选用带有家乡特色的景物来展现家乡对他们的特殊意义,家乡不仅是个地域概念,更有精神上的发散思维作用。C“长驻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都是以家乡作为

10、动作的发出者,这样的表达方式更体现出家乡的安宁与灵动。D“更多地启发他们对外部世界的遐想”,“更多地”是相对上文意义上的递进,强调了巫楚之人对外界的期盼。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的作品中带有荆楚之地民间神祀活动的特征,跟巫辞差不多,就是因为他流放时经过了这一带,蛮巫之血渗入了其作品。B楚辞与楚地民歌联系非常紧密。“依呀依吱”极有可能是“兮”字的原型之一,它大量出现在荆楚民歌中。C蛮巫族群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主要体现在他们对辣椒的利用和对椅子的接纳方面,表现了他们封闭之外开放的一面。D赛龙舟不一定与屈原有太大的联系,南方本来就是多江多湖之处,存在这项活动是再正常不过

11、的事情了。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今天到以“向(相)”为大姓的西南山地苗族那里去寻找得知“湘江”两岸的广大区域,当为“相”姓的部族所属。B屈原作品中“兮”与荆楚人民唱民歌或表演傩戏时插入的语气助词有承继关系。那些人种“十里不同音”,在中国方言版图上形成了最为复杂、密集的方言区位分割。C相对于北部游牧民族,巫楚之地的人很早就有了户户养猪的习惯,更切合象形文字“家”的意涵。D“舟楫文化”用从北方传来的忠臣名节获得了合法地位,一定意义上表明江湖终与“庙堂”接轨,南方民俗终与中原政治合流。【参考答案】一、1A【解析】B项,相道xin;C项,可惩chn;D项,好修姱ho。学科网

12、2C【解析】A项,贫穷,不繁华;B项,穷尽;C项,政治上没有受到重用,与题中例句相同;D项,穷尽。3D【解析】夸张这一修辞不妥4B【解析】还包括宋玉的诗作。5吾将上下而求索 哀民生之多艰 虽九死其犹未悔众人皆醉我独醒 洞庭波兮木叶下 终刚强兮不可凌二、(一)1D【解析】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学科网2C【解析】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怀王太荒唐,没有准则,不理解诗人。3C【解析】诗中表明的不是“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而是诗人对世俗的理解,突出世俗违背准绳,歪曲事实,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4灵修浩荡;众女谣诼;时俗工

13、巧。5对比。诗人的忠贞爱国与那些极力和他为敌、对他造谣中伤、投机取巧、谄媚君主的奸佞小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衬托出屈原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激情,也反映了屈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黑暗险恶的社会政治环境。比喻。用“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用“众女”比喻许多小人,生动形象。反问。“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坚持正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起兴。诗人先言“鸷鸟”不群,“方圜”不能周,“异道”不能相安的一系列现象,为下文表达自己要保持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信念作铺垫,同时也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任选两种进行分析即可。)6塑

14、造了一位忧国忧民、嫉恶如仇、正道直行的诗人形象。面对群小的无耻行径,他嗤之以鼻,无情鞭挞;而自己特立独行,不为时势所屈,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依然高举道义和正义的大旗,慷慨高歌,绝不屈服,表达了诗人坚持真理和理想的信念。学科网7(1)我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2)鹰、雕和一般的鸟不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3)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二)1D【解析】D项,由原文可知,这里的“更多地”并没有意义上的递进,只是强调其主要作用,另外,此句也没有“强调了巫楚之人对外界的期盼”。2A【解析】A项,“就是因为”的说法太绝对,原文为“当在情理之中”,只是作者的一种推测。3A【解析】A项,根据原文中的“据江以人名的一般规律,当为相姓的部族所属”可知,该项表述有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