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3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乌鲁木齐高三诊断性测验)“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诗中描述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 D印刷术解析:诗句的意思是,在罗盘盘面注记的其北方正位是指向缝针二十八宿的虚宿和危宿的界缝,南方正位是指向二十八宿张宿三度,所以校正罗盘要把天池内底面(通称海底)的红线北方必须对正虚危二宿界缝,南方对正张宿三度。这是对如何校正罗盘北方和南方的方法的描述,可判断出与指南针有关,B项符合题意。答案:B2“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
2、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解析: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两种观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四大发明与此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培根的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主要是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宗教信仰的弱化”不是四大发明引起的,故C项错误;四大发明起不到遏制殖民扩张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天津市红桥区高三质量检测)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
3、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材料反映()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解析:材料中“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表明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对外国技能是“国朝节取”,故A项正确;士大夫们认为“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主张“禁传其学术”,与“正确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而禁传其学术”反映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并非主张变革,故C项错误;“四库全书总目”于乾隆年间编修,“华尊夷卑”观念盛行,材料中“而禁传其学
4、术”也表明没有彻底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A4文学艺术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反映。下列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西周时期社会环境、事态人情的是 ()解析:离骚是战国时期作品,故A项错误;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故B项正确;庄子成书于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周易成书于西周时期,内容不符合“事态人情”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5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A科学技术 B市井文化 C佛道文化 D外来文化解析:注意材料中“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
5、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如宋代风俗画、宋词、话本、戏曲、瓦子等,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答案:B6(201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检测)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解析:根据“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
6、”,而小说又是市民眼中的历史,代表市民的价值取向,能够影响百姓的行为,引导他们向善。答案:C7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虽分立数百年,但书体中的大篆仍然只是大同小异,又如各诸侯国流行的铜鼎,虽然工艺、造型各有地方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这种现象说明当时()A国家分裂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的趋势并驾齐驱C诸侯争霸有助于经济文化交流D文字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解析:铜鼎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权力的象征,而各地“虽然工艺、造型各有地方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反映了政治统一的趋势;各诸侯国的文字大同小异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趋同,这与政治统一的趋势是同步的,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春秋
7、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和经济文化交流,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8(2017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禘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解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在甲骨文里,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答案:B9关汉卿
8、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个无所畏惧、毅然赴约的英雄形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可知,关汉卿借用关羽独赴单刀会的典故来吊古抚今,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大江东去浪千叠”,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有类似,体现的是豪放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10(2017郑
9、州市高三质量预测)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解析: 彩陶画和汉赋都是宋以前的,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话本与小说都是宋兴以来,故B项错误;唐诗属于宋以前,由于对文学水平要求较高,底层百姓很难真正参与其中,因而属于贵族的,而风俗画展现社会风俗,反映大众生活,故C项正确;文人画需要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也不符合大众民间生活,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7唐山市高三模拟)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
10、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解析: 文人画在唐朝时已经出现,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此时理学还未兴起,故A项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故B项错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故C项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7扬州高三模拟)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
11、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 B戏曲C说书 D绘画解析:据题干情境可知,所叙述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的虚拟化特点,它突破了舞台的限制,使舞台的时间、空间被充分、灵活地运用,充满了艺术的广阔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没有这种表现形式,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情”与“理”(礼)长期处于对立地位。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情”的客观性,却普遍赋予“理”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看做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明朝中后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对理学思潮的纠偏倾向,张扬“
12、人欲”、反对理学禁锢的“主情”文化思潮兴起。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专注于以“情”写史,著情史二十四卷,明确提出“情教”思想。他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摘编自何悦玲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兼谈其在先秦至晚明“情”、“理”关系认知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材料二举凡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拥有众多的作者,写出了大量的作品,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包括它们盛行的那个时代。各类文体曾经有
13、过的类型、作法,出现过的风格,清代作者也大都承袭下来,有人学习效法,也有人独辟蹊径有所创新,相当多的作者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乃至堪称珍品、杰构的传世之作,如吴伟业的歌行诗和王士禛的神韵诗,陈雏崧的登临怀古词和纳兰性德的出塞悼亡词,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两部戏曲,汪中的骈文哀盐船文,文言小说中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白话章回小说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摘编自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代文学的特征及其表现。(8分)(3)情感史研究、文学史研究都是史学研究的新领域。通过以
14、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认识?(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明确提出情教思想”“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等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宋明时期把情看做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等信息,从理学的僵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道学家的虚伪等方面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举凡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文体大都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代”等概括其特征,然后结合材料二中各类文体的发展和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其表现。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以从文化与社会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如何看
15、待中国古代文学等角度进行论述。答案:(1)特点:强调“情”的主体地位,以“情”维系“理”,实现“情”“理”的和谐统一。(2分)背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宋明理学的僵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道学家的虚伪。(10分)(2)特征:文体较之以往各代更加多样,文学领域更加繁荣。(2分)表现: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入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数量超过以往各代;元明以来已经呈现弱势的诗、词、古文等重新振兴起来;文体有创新,优秀传世的作品较多,且造诣很高。(6分)(3)认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情感、文学都与文化环境紧密相关(或专制环境下,人们的情感普遍受到压抑;民主环境下,人们的情感较为开放
16、);理性的情感、有前瞻意识的文学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要理性地看待古代中国文化。(5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4(2017宜宾市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关羽形象三国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
17、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20世纪初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极应扫荡无疑。”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12分)(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材料列举了从三国到20世纪初关羽形象的变化。答题时,首先任意选择两个相邻时段,分析关羽形象的变化,然后结
18、合所学论述造成其形象变化的因素即可。例如分析从宋元到明清,得出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首先论述宋元时期造成其文学形象出现的因素,根据材料“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得出统治者的推动,结合所学可从当时的政治状况思考得出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答案:示例: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2分)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任答两点,每点2分)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 下层百姓基于其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任答两点,每点2分) 综上,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