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型3概念型选择题应用训练1.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2. 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 ()。A实业救国 B教育救国 C军事救国 D法制救国 3. 西方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论述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变革时说:“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人口相对地或
2、绝对地减少。”此次变革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C世界市场形成 D信息时代来临4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A柏林事件 B朝鲜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5. “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的经济政策或经济模式是 ()。A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凯恩斯主义 D新经济政策参考答案1D逐项分析,从时间上看,A项专制制度出现于公元前三世纪;“罢黜百家”
3、出现于公元前一世纪; C项“三教合一”是隋唐时期;公元14世纪,程朱理学出现,成为宋朝以后的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更加压制人性,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阻碍自由思想的流动,把中国文化长河变成了一潭死水,一个发酸发臭的“酱缸”,故答案选D项。2A解答此题需理解材料,理解选项中的概念。据所学知识,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有识之士面对国家与民族的贫弱,痛定思痛,提出了许多救国图强的思想,实业救国自洋务运动以来一直成为各界人士积极探讨的热门话题,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孙中山,在民国建立后,曾提出过许多实业救国的计划,试图亲自尝试实业救国实践。从材料可以分析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对建设
4、新的国家充满了期待,产生了“建造铁路”等实业救国的思想,故A项符合材料观点。 3B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这一概念影响的理解。据题干信息“人口更快地增长”“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反映了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故答案为B项。 4C本题主要考查古巴导弹危机。依据材料信息,苏联人“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可判断这是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被美国很快发现,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故选C项。5A本题考查对经济政策及模式的判断理解。从题干比喻看,从人到成年无须帮扶,需要自由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符合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属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项属于计划经济;C、D两项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经济政策,排除,答案为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