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45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6-2017年《金版学案》历史·选修1(人民版)练习: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检测卷三(七、八、九专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A新思潮涌动B农奴起义不断C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解答本题。A、B、D分别是从思想、政治、军事的角度分析。答案:C2“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们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材料表明工厂主的目的是()A坚决维护

2、农奴制B工厂主的积极性不高C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D有提高工人待遇的愿望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工厂主认为导致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带来的弊端,因此要求废除农奴制。答案:C3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农民卡瓦廖夫可以()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自由外出打工和游历购买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A BC D解析:农奴制改革后的农民需要以较高的赎金购买份地,还要受到地主把持的村社的管理,故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答案:C4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导致“十二月党人”被流放的直接原因是()A对俄国的社会

3、现实不满 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D同情俄国农奴的处境 解析: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结果遭到残酷镇压。此后,他们大多被沙皇政府流放。答案:C51866年5月13日,在写给大臣委员会主席的指令中,他对自己任务的解释是“保护俄国人民免受那些刚刚萌芽的伪理论的侵略。这些东西会动摇社会的基础”。“他”最有可能是()A车尔尼雪夫斯基 B亚历山大一世C列宁 D亚历山大二世解析:1825年11月,亚历山大一世去世,排除B项。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宁不可能对大臣委员会主席发出指令,排除A、C两项。“刚刚萌芽的伪理论”指的是民主进步思想,故选D项。

4、亚历山大二世的这番言论表达了其改革的真实目的是维护其统治。答案:D61871年11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行了为期22个月的考察。该考察团的最大收获是()A加深了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识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C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认识到了建立近代化海军的重要性解析:考察团广泛接触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各阶层人民,从各方面加深对西方文明的认知,并结合本国情况找出差距,将学习到的西方先进经验与日本的实际相结合,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C7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

5、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解析:废藩置县的实质就是消除封建割据状态,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答案:B8有学者认为,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的历史依据是()A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B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C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解析:A、B、D三项体现日本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只有C项“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体现日本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答案:C91867年,德川幕府提出“奉还大政”的主要目

6、的是()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D支持天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两项表述无误,但不是主要目的;B项符合题意。答案:B10下列各项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中“和魂洋才”理解不正确的是()A它是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措施之一B它完全等同于中国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它是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新式教育的原则D“和魂”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忠君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中体西用”是从整个国家层面看,只学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触及封建政治制度;日本的“和魂洋才”是从培养

7、人才方面看,既学西方先进技术,又要有忠君思想。中国的“中体西用”反映的是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日本的“和魂洋才”反映的是经济与思想的关系,故B项理解错误,为符合题意的选项。其他三项均符合明治维新的特点。答案:B1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建立君主立宪主张是在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提出,不是贯穿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故A项错误;全面引进西方文化是由

8、19世纪60年代的“中体西用”思想开始,故不是贯穿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故B项错误;建立民主共和的主张兴起于20世纪,故C项错误;从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了反抗西方侵略的历程,同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始兴起,D项是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故D项正确。答案:D12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A表达了大众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变法脱离国情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解析:材料指

9、出了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急于求成而造成混乱状况,说明变法的配套措施并不完整。答案:D13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预示着后面会有更加猛烈的风潮。”据此得出的结论最为准确的是()A戊戌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B戊戌变法促成了革命思潮的萌发C戊戌变法使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遭到资产阶级的普遍质疑D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戊戌变法是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说明戊戌变法和革命思潮的关系,B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戊戌变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所以选C。答案:C14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

10、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实质表明()A中国下层民众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解析:维新变法在政治方面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于是民众纷纷上书,出现了材料中情景。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答案:C151897年,康有为面对当时的时局,在日本变政考中写道:“万国竞立之世,最讲进取。比权量力,彼涨则此必缩,无可中立。故改革者所以谋自强,必自强乃可言进取。”这说明他()以进化论的观点来认识当时的世界敦促清政府立即维新变法主张以改革谋取中国

11、的自立与自强对维新变法的前景持乐观态度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最讲进取”和“彼涨则此必缩”强调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进取改革必然会自强和优胜劣汰的原则,这符合进化论的法则,故正确;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强调变法与改革的重要性,希望清廷早日进行变法,故正确;由“改革者所以谋自强,必自强乃可言进取”可知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他对变法的前景是否乐观,可排除。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8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0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曾国藩说:“

12、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文忠公全书材料二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三百多年的农奴制被废除了。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

13、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大国崛起解说词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5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10分)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从原因、方式、目的、内容、结果、影响的各方面归纳总结。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仅仅是场在经济、军事方面进行局部改革的运动,依然坚持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俄国1861年改革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革,同时俄国也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答案:(

14、1)相同: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内忧外患);方式:都是封建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摆脱危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内容:都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影响:都促进了本国的近代化。(2)差异:洋务运动改革仅局限于工业、军队等“器物”层面;而俄国的改革则深入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层面(上层建筑层面)。原因:思想: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俄国地处欧洲,人们受启蒙思想影响,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基础。经济:改革前,俄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则产生于洋务运动兴起之后。17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阶层金额(日元)利率武士(18741876年)16 565 0008%大名(1877年)31 412 4055%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 242 7857%神主(1877年)334 0508%材料二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全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 加藤弘之邻草材料三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

16、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导致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6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能力。第(1)问主要从明治维新对贵族的封建特权的限制入手,依据明治维新的措施分析回答。第(2)问“构想”结合材料二信息“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等

17、概括回答,“原因”则联系日本的对外扩张来回答。第(3)问联系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来回答。答案:(1)影响:经济上获得补偿;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失去封建特权地位。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2)构想:建立君主立宪制。原因:对外扩张,走上军国主义道路。(3)告别了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民主权利。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维新运动期间,新派人士已有很明确的认识: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

18、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戊戌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国人自办的女校经正女学堂,出现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从18951898年,出现各类新报刊约60种,多由国人自办,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时务报,销量逾万,“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二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则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意义。它不但使习惯于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而且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

19、科学知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据材料一,归纳维新人士的教育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主要政治背景。(4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并分析其作用。(4分)(3)综合上述材料,以维新变法为例,简要说说文化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4分)解析:第(1)问第一问据材料一“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概括为全民教育;第二问背景,结合所学分析瓜分危机。第(2)问第一问举措,据材料一中“出现了最早的国人自办的女校经正女学堂,出现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和材料二中“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里”得出兴学堂,据材料一“从1895189

20、8年,出现各类新报刊约60种,多由国人自办”得出办报刊,据材料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得出立学会;第二问作用,据材料一中“读书人无不喜阅”得出宣传维新思想,据材料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得出孕育民主革命力量,据材料二“兼有学术与政治两重意义”“而且为广开中国的民智”得出扩大政治参与。第(3)问据材料一得出文化教育举措推动维新变法,据材料二得出维新变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结合所学,从相互促进的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观念:全民教育。背景:面临瓜分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举措:兴学堂;办报刊;立学会。作用:制造舆论,宣传维新思想;孕育民主革命力量;启发民智,扩大政治

21、参与。(3)关系:文化教育举措推动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19改革的失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材料二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但是那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

22、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但是他的军师谋臣,应该有见及此。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4分)(2)同为近代化改革,中国的戊戌变法

23、却失败了,请据材料 一、二概括其失败的原因。(2分)(3)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2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第(1)问,据材料一中“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及明治维新措施的作用概括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中“而变之于指顾之间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所以迫不及待”概括回答。第(3)问,据材料三中“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概括回答。第(4)问,结合材料从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和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中概括回答。答案:(1)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四民平等;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效果:推动日本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2)中国的戊戌变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实施者急于求成,缺乏政治经验。(3)清政府进一步丧失权威合法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发展。(4)客观分析基本国情;循序渐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