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汉源二中2013-2014学年下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测试范围:选修1,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梭伦为打破贵族政权的垄断所采取的措施是( )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 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A B C D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盘剥平民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A放高利贷 B土地兼并 C收取地租 D经营工商业 3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 C“尽地力” D“为田开阡陌封疆”4预示着分封制下封国采
2、邑制废除的是 ( )A设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 C实行按军功授爵 D推行什伍连坐制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大大加快了各民族人民融合进程的是 (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6下面改革中影响最大最彻底的是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变法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8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 B北方民族的南侵C对四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 D财政人不敷出9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
3、地辟成良田。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 A推行青苗法 B实行募役法 C颁行农田水利法 D推行免役法10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11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1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13北魏孝文帝改革
4、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A民族的融合 B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14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 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 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15下列改革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改革的是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16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天主教会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 C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试验 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17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 )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
5、严格的道德标准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 创立的加尔文宗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 B C D18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A B C D19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0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 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
6、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21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 制约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 国王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和马木路克三股外来势力B日本倒幕派联合外来势力推翻了幕府统治C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面临
7、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展开的 D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23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4维新思想发展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中西思想结合的是( )A严复 B郑观应C康有为 D王韬25下列现代民主生活的原则在雅典古代民主改革中已经出现萌芽的有 ( )以法律保障人身自由 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平等比例代表选举法 议员选举机会均等
8、,任期制人民权威A BC D26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 (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 ( )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2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
9、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29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工业发展的重点是( )A民族工业 B官办工业 C纺织工业 D军事工业30下列词句休养生息 杯酒释兵权 犯颜直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
10、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
11、)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4分)(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4分)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4分)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
12、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4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6分)(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6分)(4)依
13、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班级: 考号: 总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每大题20分,共40分)31(20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出发点:(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4分)商鞅取得支持原因:康有为取得支持原因:(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4分)两场改
14、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梭伦改革的性质:商鞅变法的性质:梭伦改革作用:商鞅变法作用:(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4分)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成功原因:失败原因:启示:32.(20分)(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4分)材料一:材料二:(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6分)联系:(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6分)日本:中国:(4)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15、。(不得摘抄原文)(2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现代化”含义:主要特点: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5BDAAD 6-10CDACA 11-15 CCBDD 16-20 AAADC 21-25 CBDCD 26-30 BCADC31(1)出发点: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维护奴隶制的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分)(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衰的史实。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取得变法成功为例证。(4分)。(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4分)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4
16、分)(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支持(2分);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2分)。启示:注意改革策略,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2分)。32、(1)材料一:明治维新;材料二:戊戌变法。(4分)(2)内在联系: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借鉴。(6分)(3)措施:日本在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2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借用孔子的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扩大了维新思想的影响。(4分)(4)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换过程。(2分抄材料不得分)特点:国家的扶植与保护。(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