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知能提升:第2讲 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335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知能提升:第2讲 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知能提升:第2讲 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知能提升:第2讲 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知能提升:第2讲 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知能提升:第2讲 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知能提升:第2讲 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知能提升:第2讲 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表述正确的是()A管仲在处推行了“相地而衰征”B北魏孝文帝从处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均田制”C唐朝在处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D宋朝在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解析:选D。北宋都城在河南开封、洛阳以东,故选D项;管仲是在齐国(现在的山东境内)推动“相地而衰征”,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如今的山西大同)处迁都洛阳,排除B项;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应该是杭州,排除C项。2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这是因为东晋南朝()A皇帝励精图治 B皇权相对孱弱C士族品行高洁 D

2、选官制度先进解析:选B。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是统一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而东晋、南朝总体特征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皇室为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皇权相对孱弱,作为其附属的母后等自然难有机会专权,故选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母后、外戚、宦官、宗室无法专权是门阀士族强大的结果,而不是由于皇帝励精图治或士族品行高洁,更与选官制度无关,故排除A、C、D三项。3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

3、借制度。这一变化()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解析:选A。由材料中工匠长期服役到轮番服役和雇借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的束缚性逐渐减弱,故A项正确;这一变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手工业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社会分工,故D项错误。4(2019烟台三模)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这表明当时

4、()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流”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解析:选C。据材料“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知,佛教受到儒学排拒从而吸收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据“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说明佛教吸收儒家思想而不能说明儒家对佛教的吸收,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是由于缺乏思辨性受到佛道的冲击,故B项错误;据材料“译出的若干佛经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知,佛教吸收儒家的目的还是宣扬佛教思想,故D项错误。5(2019滨州二模)唐代时期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

5、,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属中书省,“右”隶属门下省。这一做法()A旨在加强专制皇权 B提高了办事效率C利于防止决策失误 D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选C。根据材料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这一做法有利于防止决策失误,故选C项;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专制皇权,与材料中谏官制度不符,排除A项;谏官的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B项;谏官是在中央设置的官员,并未涉及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项。6(2019东营一模) 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

6、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选D。据材料“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可知,此规定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项正确。材料针对的是地方监察官的是懒政、无作为,并非官员滥用职权,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监督,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针对地方监察官懒政采用考核办法,而不是遏制官员贪

7、污腐化,故C项错误。7(2019常州一模)北宋欧阳修曾上奏朝廷,指出科举制应“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材是择”。据此可知他主张科举考试应()A体现地域差异 B严格等级出身C统一选拔标准 D确保公平公正解析:选C。依据材料,欧阳修上奏朝廷,指出科举制应“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材是择”,可知他主张科举考试应该唯才是举,统一选拔的标准,故选C项;由材料“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可知欧阳修主张的科举考试不体现地域的差异,排除A项;依据材料“王者无外,天下一家”可知欧阳修强调科举考试应是平等的,而非严格等级出身,

8、排除B项;依据材料可知欧阳修主张在科举考试中应该统一选拔的标准,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但不能确保公平公正,排除D项。8(2019烟台联考)下图是北宋中期草市分布示意图。由此图可以推断北宋()A新兴经济中心草市分布密集B各地商业发展水平相对平衡C长途贩运贸易促进草市繁荣D宋室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解析:选A。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市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的民间集市,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北宋新兴的经济中心两浙等路草市分布密集,故选A项;根据材料中的分布图我们很容易看出,今天的山东、湖广等地区在当时的商业发展水平是相对滞后的,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途贸易的兴盛是在明清之际而非

9、两宋时期,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宋室南迁是在南宋而非北宋时期,排除D项。9(2019海南七校联盟联考)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75.5% 22.9% 1.6%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50年) 61.4% 35.8% 2.8%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 34.8% 58.4% 6.8% 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解析:选D。依据题干材料的时间可知从西汉至北宋,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而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

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至北宋,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故D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汉到北宋,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故A项错误;表格信息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人口逐渐增加,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的说法不能全面概括表格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没有海上对外贸易和陆上对外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海上对外贸易和陆上对外贸易影响人口的变动,故C项错误。10(2019临沂二模)元世祖时期,政府将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并规定: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农事者”担任;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以

11、时点视劝诫”;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这说明“锄社”()A兼具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B体现了游牧和农耕经济的结合C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是在全国设立的村民自治组织解析:选A。由材料“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可知,“锄社”是北方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具有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故选A项;锄社是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是农耕经济的表现,排除B项;锄社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方地区而非全国,排除D项。11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

12、朱熹()标题内容节录衣服冠履“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言语步趋“凡为人子弟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读书写字“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杂细事宜“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凡喧闹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B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D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解析:选D。材料“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不可妄大议论”“详缓看字”“无益之事,不可为”反映倡导理性生活,故选D项;童蒙须知没有涉及社会生活水平的内容,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以民为本”的思想

13、,排除B项;“衣服冠履”“言语步趋”“读书写字”“杂细事宜”意在培养人们的自觉习惯,不是正统的国家教育目的,排除C项。12(2019德州高三期末)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元朝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解析:选B。从材料“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元朝农书记载种桑”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

14、注重实用性,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科技与近代进化论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19江淮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

15、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材料二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

16、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可知,唐代的监察制度是充分继承秦汉以来政治经验的成果,再从其对唐代及后世的影响上归纳即可。(2)

17、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等信息可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史实,分析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1)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宗法色彩明显;基层自治分工明确;等等。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8、科举制的推行;文化、教育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宗法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等。14(2019临沂教学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统治者一上台便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其各种各样的需要。著名的“三大发明”,就是为宋代在广阔地域上组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宋代农民和工匠所受封建国家赋税剥削虽较以前加重,但他们获得了比以前要安定得多的生产环境,这种环境极有利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宋代科技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宋朝不仅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诸如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造

19、等科技项目,而且常常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人才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如苏颂领导的水运仪象台的研制,掌禹锡领导的医书的编纂,都是典型的例子。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科技史求索 材料二历史总是向前进步的,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都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步。唐宋之间的变化之所以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就是因为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变化的层面比较多,但这些变化和差别都不是质的变化而只是量的差别。严格地说,这种变化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阶段性变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而不是什么“近世”的变革。 李建唐宋时期科技发展与唐宋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宋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

20、因素。 (2)提炼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宋朝相比唐朝发生的显著变化。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科技的地位及实用价值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状况、对前人成果的继承、政策及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二“严格地说,这种变化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阶段性变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而不是什么近世的变革”可得唐宋之变是同质的延续,不是突破性变革。第二小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具体史实回答。答案:(1)特点:科技成就领先、实用性强。因素:社会相对安定;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及应用;政府的政策激励;社会经济发展;等等。(2)观点:唐宋之变是同质的延续,不是突破性变革。变化:政治上,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发展也可);经济上,商品经济、海外贸易高度发展,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思想上,理学的产生;科技上,三大发明及其广泛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