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32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周)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2.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

2、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提高和权力的扩大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3.秦以郡县治东方最终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A.汉朝时中华文化尚未出现交融的趋势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其合理性C.秦朝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4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

3、后发现,“忠观念”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7.97%,在宋代官修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15.89%,在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所占的比例为22.71%,越往后世“忠观念”出现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5.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6.春秋时,晋秦等国已开始了

4、县的设置,但县大夫等仍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战国时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县令多由国君自行任免。这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 B县的设置早于郡,所以县的地位高于郡C郡县制经历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演变 D秦朝最先推行郡县制7.贞观元年,唐太宗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比来护已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唐太宗认为A. 三省六部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C. 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 D. 三省六部制导致亡国危机8.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

5、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孑盾的日益激化C.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甩 D.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9.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实质,威尔斯在世界史纲中指出:“民主的近代观念和希腊城邦的民主大不相同当时的民主就是平民的政府;这是全体公民的政府,是多数人的政府以区别于少数人的政府。”对材料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参与民主人数多少是古代与近代民主之异 B.古希腊民主

6、是全体公民的民主C.近代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政府 D.古希腊的民主优于近代的民主10.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11.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

7、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12.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进行了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的设立13在英国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以女婿和女儿的身份同时继任英国国王。此后,个不会说英语的德国

8、人以外孙的身份接掌英国王位,是为乔治一世。这种在西方历史上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中国封建时代则鲜有其例,主要原因是A东西方王位继承的方式不同 B中国君主专制的束缚C中国宗法制度的约束 D中国理学思想的禁锢14.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B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C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想的影响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15美国宪法是美国建立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

9、政治机制。宪法关于参、众两院名额的安排主要协调的是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关系C大州和小州的关系 D南方州与北方州的关系16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 法律至上 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17.下图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由图可知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D.表明传统自

10、然经济未发生变化18.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洪秀全此举意在A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B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C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D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19.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B.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C.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 D.促进了中

11、华民族的觉醒20.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泽东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中国共产党有利21.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这幅版画A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朝统治 B表明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C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 D全景再现了甲午战争

12、的情景22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而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该变化体现出A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 B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C国民党利用英美抵制日本 D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23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右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24蒋廷黻说:“(北京条约)

13、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这里谈到的“为福”,正确的理解是它们从客观上A加快了中国内地的开放 B加强了清政府与西方的联系C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D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25.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

14、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26.“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B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C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D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27.1945年

15、8月,抗战硝烟刚刚熄灭,中国正面临着内战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早在1945年4月24日,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形象的提出对蒋介石采取的政策应是“洗脸”而不是“割头”,8月25日赴重庆谈判前,更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中国共产党采取上述对蒋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军队不断壮大具备实力 B.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的强烈要求C.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D.统一战线开始发生了根本变化28.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泽东进行了窑洞对话。黄炎培在谈到历史发展时,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 新中国成立初

16、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建立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B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进行三大改造,努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29.毛泽东说:“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毛泽东最早发表这一言论可能是在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8年30.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

17、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31.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反映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政策的确立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32.表:19361944年中国国立大学数量及分布时 间国立大学数量及分布(

18、单位:所)1936年北平4,上海3,南京、武汉、广州、杭州、青岛、成都各1所1938年云南4,四川4,广西、湖南、福建、陕西各1所1944年四川6,云南3,陕西3,贵州2,上海2,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各1所据李涛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数量及区域分布变迁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外部侵略造成既有文化格局的改变 B当时经济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C中央政权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力削弱 D当时派系林立,政权分立的状况33.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对儒学的政策变得极为严厉。太平军四处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孔子在当时中国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儒学不可动摇的权威受到严重的冲击。太平天国的这一做法旨在A.推进反清斗争

19、B.巩固新生的天国政权C.打击儒家思想 D.树立拜上帝教的权威34某西方学者写道:“国际歌中饥寒交迫的奴隶,乃是与电灯、马克西姆机枪和科学的种族主义同时代的维多利亚后期的现代发明。”作者试图说明A欧美工业化进程加速 B巴黎公社诞生的重要原因C工业化加速社会分化D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35.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这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36.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

20、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B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C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D它是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37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A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B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C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38.邓

21、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丰富“一国两制”的内涵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的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39.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A.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 B.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C.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D.“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40.

22、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法制建设A.保障人权自由 B.完善法律体系C.重视与时俱进 D.强化政府职能41.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 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确立依

23、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42.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3.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

24、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44.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后,没有续签,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9年6月,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反映了中国外交A.主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B.随时代变化进行适时调整C.重视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D.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原则45

25、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道:“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该论述基调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6.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47.下图是1949年以

26、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20世纪九十年代建交国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B重视周边外交,上海合作组织建立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许多国家宣布独立48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意图是A愿意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提出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49美苏冷战的多次对抗中,双方始终心照不宣地保持自我控制。如古巴导

27、弹危机期间,尽管双方战争的调门很高,底下的接触却非常多,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间有几十封信件往来,双方在核按钮旁边没有冲动,事件以和平解决结束。这种“自我控制”表明A第三世界兴起对霸权主义的遏制B经济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C双方都难以承受现代战争的灾难D苏联尚不具备全方位对抗的实力50马歇尔计划要求欧州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州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1950年,法国、德国等16个受援国在美国5亿美元拨款的支持下,创立欧洲支付同盟,对成员国相互间的所有贸易采用双边记账、集中抵销的办法予以清算。西欧国家的这些举措A意在建立新型货币体系 B有

28、助于争取美国援助C意在建立区域经济集团 D有助于多边贸易发展二、 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总分50分)51(18分)国际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的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体的世界。全球通史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

29、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英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材料三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

30、我是共产主义者。”(1)大约1500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使得“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1949到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3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关系。(4分)52.(17分)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

31、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维基百科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三 1901年,张之洞提出:“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

32、、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材料五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2分)(2

3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3分)(3)材料三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2分)(4)根据材料四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6分)(5)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表现。(4分)53.(15分)疫病防治关系民生福祉,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教,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

34、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1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教荒,而不知救疫。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

35、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暑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36、(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3分)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总分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CBABCBCBBCCCC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BBCAABDDAABABC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BAACABCBDCDCCBB4647484950CDBCD1.C 从材料信息看,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高低对诸侯分封大小不等的封地,故选C项。2.C3.B题干提及秦朝实行郡县制而激起东方的反抗,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封国主要在东

37、方,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排除;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料“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朝秉承秦制有一定的弹性,排除D项.4. A由材料可知,从汉代到清代,“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体现了社会对“忠观念”的重视程度,而“忠观念”是指忠于帝王,因此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故A项正确。“忠”不等于伦理教化,B项错误;强调“忠”不等于思想控制,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错误。5. B元朝行省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

38、央的控制,故选择B。6.C.7.B材料只是反映了中书省、门下省之间的相互牵制的效果,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唐太宗认为:朝廷本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互监督检查,中书省起草诏令制敕如有差误,则门下省当予纠驳指正,但近来有人“护己之短”,于是产生仇怨隔阂,有的为了避开私人恩怨,明知其错误也不加驳正,这说明中书、门下之间在运作时存在失误,排除C,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导致唐出现亡国的危机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8.C 9.B 10.B11.C12.C本题考查英国的议会改革。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和“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

39、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要求在议会中获取一定的权力,企图改变过去由贵族控制议会的局面,为此发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目时间不符,故选C。13.C材料所说的现象是东西方王位继承的方式不同,问题问的是“原因”而不是“现象”,因此A项错误;君主专制在西方历史上也有存在,并不是东西方差别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中国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不会传于女性和母姓家族成员,C项正确;理学思想的影响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时间难以涵盖“封建时代”这一时间限制,D项错误。14.C依据所学可知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龙票”诞生体现不出专制制度

40、已经开始衰落,故B项错误;英国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中国的大清“龙票”都体现了受王权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中国为封建专制制度,英国为君主立宪制,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明显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5.C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众议院根据各州人口分配名额,参议院由每州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从而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关系,故C项正确。16.A17.B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经历了由增长到降低的变化,这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英国总结原因时认为是由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足,所以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B项正确。18.B根据

41、材料信息“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意在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B项。19.C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没有导致国家政权的更替,故B项错误;据材料“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成为中国社会以后的主导力量,故C项正确20.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科学论断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有稳固的战略后方,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情况下发表的论断,A项正确21.A根据材

42、料可知,此画是要显示清军的强大,安抚民心,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选A项。“坚决抗日”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作战模式显然不符合“战术思想先进”,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局部战场的情景,故“全景再现”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22.B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统治时期不重视治外法权到国民政府重视治外法权并予以收回,这体现出当时国人主权观念意识增强和中国国家地位提升,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应该是总理衙门的设置,故A项错误;材料中阐释的是英美放弃在中国的治外法权,故C项错误;结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可知,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3.D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民

43、主革命,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特征,故D项正确。国民革命没有建立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无法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24.D“为福”是指客观上带来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故D项正确。A、B两项包含在D项之中,排除;C项不是积极影响,排除。25.A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正值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根据材料“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

44、为性”“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作者旨在提醒国人警惕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不是颂扬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也并不是呼吁列强保护弱国,故B、C两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26.A 27.B 28.A 29.B 30.C31.B 32.A 33.A 34.C本题考查工业化与工人运动。国际歌中提到的“饥寒交迫的奴隶”指工人阶级,材料表明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产生的,故C项正确。A项没有全面体现材料的意思;巴黎公社起义与材料中的时代背景不符,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5.A36.B 37.

45、C结合所学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使香港的发展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促进,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巩固,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香港与祖国便难以分离了,故C项正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是在对香港经济发展给予宏观指导和建议,香港在政治与经济发展上有自主权,故“主导作用”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超级联系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它益于“一国两制”,但并未影响“一国两制”的内涵,排除B项;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确定的,拓展香港国际活动空间违背“一国两制”,排除D项。 38.B“一国两制”的内涵很明确,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

46、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材料涉及的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表明香港的自治不是完全脱离中央,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39.D“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这种连接必然是“一国两制”的实践的结果,故选D40.C材料表明,法律保障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故C

47、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宪法修正案,不是保障人的自由权利、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职能,A、B、D错误。41.D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升为第二章,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故选D;1954年宪法已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排除A;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排除B;1954年宪法已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排除C。42.C 43.C44.B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由材料可 以得出新中国外交政策随时代变化进行调整,故 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某一时期外交政策的 表现,无法概括整个时期。故选B项。45.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

48、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符合毛泽东这段话的含义,故选B项。46.C“欧洲人的欧洲”“走出雅尔塔”表明法国想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自主,这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C;20世纪5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没有动摇,排除A;外交方针是最终走出“雅尔塔”,表明是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并非主导欧洲联合,排除B;20世纪50年代,欧洲一体化刚刚开始,排除D。47.D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苏之间并没有断绝外交关系,不存在中苏重新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的说法,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建立的,故B项错误;中国开展以联合

49、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许多国家宣布独立,故D项正确。48.B49.C材料“美苏冷战的多次对抗中,双方始终心照不宣地保持自我控制尽管双方战争的调门很高双方在核按钮旁边没有冲动,事件以和平解决结束”表明双方都难以承受现代战争的灾难,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0.D由材料可知,西欧国家的这些举措是为了配合“马尔计划要求欧州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的要求,其后成立的组织有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多边贸易的发展,故选D。西欧建立新型货币体系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排除A;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美

50、国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故西欧的这些举措其目的不在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而在于通过获得援助来恢复和发展西欧本身的经济,排除B;此时西欧国家的行为更多的是应美国的要求,不能折射其主动的战略意图所在,排除C。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总分50分)51.(18分)【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4分)(2)中国的实力与英国仍有差距;国民政府的屈辱外交;英国拒绝交还;美国的干涉。(3分)(3)变化:由对抗到缓和。(2分)最主要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2分)影响: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和转机);有

51、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分)(4)深入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面对矛盾加强对话、沟通;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4分)试题解析:(1)根据所学可得出1500年,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2)本题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找到答案。如“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在美国的干预下”。(3)1949年,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在于两国有着共同利益,即反苏。在影响方面,它有利于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

52、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此外,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区域的和平、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两极格局。(4)本题为主观开放题。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加大对外开放。另外,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国力,以改变弱国外交的局面。此外,还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52.(17分) (1)突破性:创立科举制度;渐进式:实行三省六部制(2分)(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3分)(3)矛盾: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但又不愿真正实行民主政治(或不想使人民真正获得民主权利)。(2分)(4)进步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

53、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不同:中国古代维护君主专制;中华民国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6分)(5)继承:民主(主权在民);法治(以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分)【详解】(1)关于“表现”,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突破性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含义,然后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分析和认知得出答案:突破性:创立科举制度; 渐进式:实行三省六部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措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

54、治权利。 (3)依据材料“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可知,张之洞政治思想的矛盾之处: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但又不愿真正实行民主政治。 (4)第一小问,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从材料信息可归纳出: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和三权分立的原则。这体现了临时约法的进步性;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它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并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因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第二小问,古代的权利制衡制度维护的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是维护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5)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

55、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地继承了历史上的人民主权思想并加以发扬广大;而1982年宪法则又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原则,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体现了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第二小问,就性质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就正题而言,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3. (15分)【答案】(1)特点:缺乏系统、有效的救济措施;防疫侧重在赈济救助,忽视防治;皇权色彩浓厚;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4分) (2)英国措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英国呈现法制化特点;英国政府防疫更加制度化、系统化;英国防疫方法更科学、理性。明政府的措施很难得到民众的有效配合;缺乏有效的针对疫情的防治体系。(每点1分,

56、至少英国和明朝政府各说两点,4分)原因:明政府敬天畏神思想观念浓厚;施政的重点在维护封建统治。英国经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技术进步;英国关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4分) (3)疫病流行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综合治理;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预防与治理相结合;要有强有力组织的领导;防疫事关民生(3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可得缺乏系统、有效的救济措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皇权色彩浓厚;根据材料一“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得出重在赈济救助,忽视防治等 (2)第一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二

57、“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可得英国措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根据材料二“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可得英国呈现法制化特点;根据材料二“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可得英国政府防更加制度化、系统化,总体来看,英国防疫方法更科学、理性等;根据材料一“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教,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可得明政府的措施很难得到民众的有效配合;根据材料一“今之人皆知教荒,而不知救疫。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可得乏有效的针对疫情的防治体系等。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得明政府敬天畏神思想观念浓厚;施政的重点在维护封建统治;英国经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技术进步;英国关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等。 (3)政府防疫的概念是以国家为组织者进行防疫,那就要求能调动民众积极参与,政府要有系统的方案,既要防也要治,还得有强有力的领导和对民生的关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