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自读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是一首怀人词,柳永的婉约派风格在这首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词深刻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执着眷恋之情。2艺术特色(1)奇特的想象作者写离愁,“黯黯生天际”,离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被想象成它黯黯从天边涌起,写出了深深的离愁。想象奇特,手法奇崛。(2)极度开放的情感表达“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把情感表达得十分含蓄,但最后两句,却将情感猛烈地释放出来:为了值得思念的人,就算瘦损至死,又算什么呢?她本来就值得我为之憔悴啊。【随堂练笔】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
2、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这首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方式?【答案】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2“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一步步来表达的?【答案】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在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
3、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名句鉴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鉴赏】“衣带渐宽”是指人逐渐消瘦,衣带都变得宽了。“为伊消得”为了她值得。思念她,想念她;为了她而逐渐消瘦,为她而憔悴不堪;原本合身的衣带现在已觉宽松了,这一份真心真情却永不改变,绝不后悔。这两句词是描写有情人的痴心真情,此身长在,此情不变,即使受尽痛苦折磨,即使为她消瘦憔悴,还是愿意为爱情而牺牲一切。“为伊消得人憔悴”常用来形容一个人
4、为情所困,为爱所苦,失意伤心,憔悴不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写出了对爱情的坚贞执着,矢志不移,而且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所谓形象大于思维,这两句所构成的境界,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本词所要表现的真挚爱情,也可用以表达对理想、对事业等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此两句被王国维引用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境界:由于对理想的执着,信心十分坚定,虽然饱受挫折,尝尽风霜,仍旧坚持到底,始终不变。(王国维的人生奋斗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晏殊词二首蝶恋花(槛菊
5、愁烟兰泣露)【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是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的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2艺术特色(1)成功的心理刻画这首词上片以菊愁、兰泣开头,定下了全词凄清的调子。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词作对主人公的这种复杂曲折的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2)平淡的语言明月本无知无情,主人公却说它“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彻夜不眠,以平淡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情感。【随堂练笔】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
6、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1词的上片是怎样运用景物描写表现离别相思之苦的?【答案】用拟人手法将“菊”“兰”人格化,“愁烟”“泣露”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表现词人的心情。“燕子双飞”反衬人的孤独,“斜光到晓穿朱户”表明词人彻夜不眠。词人埋怨燕子双飞,明月无情,是为了表现无法诉说的痛苦心情和无人可以倾诉的孤独寂寞之感。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词人矛盾复杂的心情的?【答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明词人十分思念远人并极欲倾诉离情。但词人又无法用书信去表达情意,而且即使能够写信,可山这样连绵不尽,水这样广阔无边,人也不知在何处,无从
7、寄出书信,可见词人的痛苦和无奈。【名句鉴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鉴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极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
8、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表现手法。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通过回忆往事,追忆昔日的欢聚,对比反衬别后的哀愁,从而表达了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2艺术特色含蓄蕴藉的语言。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情别绪,但全篇无一字直接表达这种情感。虽然如此,读者却能从“去年天气”“旧亭台”“燕归来”“独徘徊”等诗句中领会到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已非的暗示和深沉的叹惋。【随堂练笔】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小园香径独徘徊。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答案】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答案】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原因:因有落花满地,故而“径香”。【名句鉴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鉴赏】这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
10、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还有令人欣慰的景物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上应“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
11、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欧阳修词二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浅显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觉,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2艺术特色(1)白描手法的运用词的上片开头二句:“庭院深深”“杨柳堆烟”“帘幕无重”形象地勾勒出一个被禁锢在高楼内与世隔
12、绝的少妇的形象。“泪眼问花花不语”将其苦闷描写得淋漓尽致。(2)清丽的语言,含蓄的情感表达全词虽然写的是男女之情,但没有浮艳之风、妖媚之态,把一个身居牢笼的少妇的怨恨、无奈、孤独,表现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随堂练笔】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叹其用叠字之工,请你体会一下它的妙处。【答案】“深深”二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却再用一个带“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更加耐人寻味。2本词哪一句最能表现庭院之深?是怎样表现的?【答案】
13、上阕“帘幕无重数”写庭院之幽深。作者不直接说帘幕到底有多深,而是用一重又一重的无数帘幕间接表现庭院的无比幽深。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一句的。【答案】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表现了女主人公无限的伤春之情。【名句鉴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鉴赏】运用拟人手法,作者赋予花以生命,从而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了以下四层意思:一是含泪问花,可知人的心情,由于她无处申诉而平添怨恨愁绪;二是花不能语,不但人不能了解她,也得不到花的同情;三是“乱红飞”,花自己也被风
14、雨摧残得迎风乱落了;四是花偏偏又被风吹过秋千去,而秋千却正是她曾与情人玩闹欢乐之处,更引得她触景伤怀,不堪回首。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儒雅、豪放的“文章太守”的形象,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2艺术特色(1)寄情于景上片的写景透露出作者寄意山水的性格。苍茫迷濛的景色,寄寓了词人热爱大自然的深深感情。(2)正面刻画形象来展现清旷风格下片从正面刻画“文章太守”的形象。“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描写了一位才思敏捷、豪迈惊人的太守,实际上是自我形象的刻画,表现出旷达的词风。【随堂练笔】朝中措平山堂欧阳修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15、。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1首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2词的结尾二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慨?【答案】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词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名句鉴赏】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鉴赏】
16、此刻当送刘敞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苏轼词五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是苏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借写威武壮观的出猎场面,抒发了作者为国效力疆场
17、、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2艺术特色(1)豪放风格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应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中更是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风格。(2)用典自然,挥洒自如词上片末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权用双戟掷过去,虎倒退。见三国志)【随堂练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18、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本词上片写景,描写了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片言志,抒写了词人_的豪情壮志。【答案】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案】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3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答案】倾城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
19、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解析】A项,“少年的豪情”不对;B项,“卷平冈”一语形容场面宏大;D项,“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不对,仍为豪放。【答案】C【名句鉴赏】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鉴赏】“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片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这
20、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不乏慷慨激愤之情,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本词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梦境的叙述,表达了词人对爱妻的深切痛悼之情。本词虽然语言朴素,但感情却沉痛感人,因此成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诗。2艺术特色(1)层层递进的结构词的上片开头就直抒悲痛:“十年生死两茫茫。”明知茫茫却又难忘,情感加深一层;千里相隔,无法对话,又进一层;“纵使相逢应不识”,再进一层。层层推进,把别后的思念、自己的孤独凄凉表达得淋漓尽致。(2)虚实结合的
21、手法下片写梦中相逢的情景,仍是妻子在世时的情形。从虚处设想亡妻为自己痛断柔肠,将感情表达得执着深沉。【随堂练笔】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这首词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内容。【答案】(1)入梦前的思念;(2)设想相逢后的情景;(3)梦中相见的悲喜;(4)梦后的感慨。2这首词怎样具体表现“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之情的?【解析】解题时注意,“不思量,自难忘”是全词之“眼”,统率所有事实,因此要全面分析。【答案】“十年”
22、之久,“千里”之遥,“生死”之隔,十年来的种种坎坷、不幸(“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象暗示),都不能使词人忘掉亡妻。词人进入“幽梦”之乡,正是朝思暮想的结果。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声有泪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思念之深之苦。设想亡妻十年来“年年肠断”,实际表明词人自己念念不忘。3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这首词的抒情方式。【答案】全词除记梦的几句外,都是直抒胸臆,诉悲怀,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名句鉴赏】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鉴赏】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想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
23、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写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这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合,情真意切,哀婉欲绝,读之催人泪下。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从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着笔,由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情,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了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2艺术特色结构独特、动静结合。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其结构上的独特安排。上片写景,一句一个画面,三个画面合成一个整体,突出一个“静”字。下片转入抒怀,要求有所作为,突出一个“动”字。从环境的“静”到心态的“动”。【随堂练笔
24、】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答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描写了兰芽、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2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案】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
25、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名句鉴赏】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鉴赏】这句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而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
26、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的醉歌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场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俗世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2艺术特色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词中写到词人被贬之后,孤独寂寞,饮酒成了排愁解闷的寄托,半夜到江边独立,静听
27、江水,好像江水也在为词人倾泻满腔的愁闷。而静静的夜晚又像理解词人的心情,平息了一切声响,让词人自由地畅想。这样,外在的景物描写与词人内心的情感便有机地融为了一体。【随堂练笔】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1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醉的思想原因。【答案】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锁。(意思对即可)2“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案】一语双关(或: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3找出词
28、中点旨的句子,概括说明词人的情感。【答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词人决心忘却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寻求精神上的最大自由。4这首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紧密结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叙述醉酒夜归的事情,暗示因内心苦闷而借酒浇愁。“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是议论,点明内心苦闷、借酒浇愁的原因。“夜阑风静縠纹平”是写景,词人从中领略了大自然的宁静和谐。结尾抒情,词人表示愿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自由。【名句鉴赏】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鉴赏】“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结尾两句的渴望和遐想。“
29、小舟”两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余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写了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并点明所写之游赏和游赏之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了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2艺术特色意象鲜明、错落有致。词上片前两句包含了六组意象:第一句三组意象是动态的。第二句三组意象是静态的。林断(中景)山明(远景)竹隐墙(近景),点缀于这三者之前的是乱蝉(仰角)衰草(俯角)小池塘(平角),这些意象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着
30、不容移易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别具情趣的画面。【随堂练笔】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1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简要分析。【答案】(示例一)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示例二)写景动静结合,形
31、象逼真。词中写“林”“山”“竹”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示例三)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此外,还可以从炼字、修辞、寓情于景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有理有据即可)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词中的景物都是“昨夜三更雨”后作者乘凉爽出游时的所见所闻。从表面看,这两句似乎是作者感谢天公的深
32、情厚谊,使得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词语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意情绪。(意思对即可)【名句鉴赏】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鉴赏】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心情。黄庭坚词二首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通过写词人自己入武陵溪的所见所感,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碰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俗求荣的品格,
33、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2艺术特色(1)欲擒故纵的写作手法这首词先写词人对仙界的向往,决意出世后又对仙界产生怀疑,最后终于放弃了出世的思想,这种欲擒故纵的写作手法,使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表达得更为充分。(2)虚实相间的手法词一开头使用虚写“瑶草一何碧”,对仙界由衷赞叹。“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实写词人远离尘世的愿望。综观全词,有虚有实,读起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随堂练笔】水调歌头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
34、,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1开头一句,词人采用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读者的兴趣,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2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什么特点?【答案】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不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在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名句鉴赏】我欲穿花寻路
35、,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鉴赏】“我欲穿花寻路”这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清平乐(春归何处)【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是一首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2艺术特色(1)新颖曲折的文笔,跌宕起伏的构思词的开头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主观感受,词人因春的消逝而寂寞,因无处觅得而感到失落。到此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下片再
36、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察觉到春天不可能被唤回。词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这样,词的构思几经曲折,把情感表现得极为充分。(2)语言轻巧,词味隽永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词人善用拟人手法,把春天写得情态可见,踪影可寻;笔意曲折,富有变化,一波三折,皆牵人情丝,使人对春天的爱怜油然而生。【随堂练笔】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
37、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这首词的上、下片各以问句开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以问句开篇,以奇妙的构思吸引读者,提摄下文。(2)更能表达词人寻觅春天的急切心情。2这首词表现寻春、惜春的主题,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答案】这首词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春天写得情态可见,踪影似乎可寻。3有人认为本词“结语暗寓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但从全词看,这种说法显然跟主题不合。试解说一下不合的原因。【答案】本词上片写的是惜春,下片写的是寻春不见,同样是惜春。使全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认为“自伤幽独”,则下片的意思就不是“惜春”,而成了“自惜”,前后内
38、容就被割裂开来。【名句鉴赏】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鉴赏】“若有人”一句假设,语气并不肯定,说明作者对此假设信心并不足。看来,虽有与春同住的痴情,但希望渺茫。话说得天真、恳切,足见作者对春的一腔深情。这是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秦观词二首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通过渲染气氛和环境烘托,展现一个女子在春荫
39、的怀抱里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表现了她的淡淡哀愁和丝丝寂寞。2艺术特色(1)新奇的比喻词的下片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把“飞花”和“丝雨”比喻成“梦”和“愁”,非常奇特。(2)和谐的意境与情思上片中“晓阴无赖似穷秋”的“无赖”二字传神地写出了主人公的烦恼。末句中“宝帘闲挂小银钩”一“闲”字,境界全出,这一细节写尽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的神情和不知如何排遣的愁闷之情。词的语言和意境与词人的思绪和情感做到了极为和谐完美的统一。【随堂练笔】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词的上片情景交融,为全词营造出怎样的氛围?请具体
40、分析。【答案】凄清幽冷的氛围。上片写一个春天的清晨,轻寒弥漫小楼,就像萧索的深秋,淡烟流水如画屏的图画一样。情景交融,营造出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出淡淡的愁绪。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用比喻来形容春愁。将轻柔飘飞的落花比喻成初醒的残梦,飘洒的丝丝细雨比喻为梦后生出的闲愁。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把具体的意象化为抽象的感情,生出一种朦胧、含蓄的美。【名句鉴赏】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鉴赏】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缥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生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作者在
41、这里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之为奇特,不仅在其喻体和喻指的恰当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象的情感喻具体的物象,是飞花似梦,是细雨如愁。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缥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42、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着我之色彩”。“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丝丝细雨,已足生愁,更况其无止无歇总是下个不停呢?体味这无边的飞花细雨,仿佛我们也感受到了那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鹊桥仙(纤云弄巧)【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为题,歌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作者在词中所描写的无限的悲伤中孕育着无限的欢乐,表达了向往幸福、自由生活的常情,也正是因为深情佳侣久别才有一相逢,所以也是强作排遣和无奈的安慰。2艺术特色语言清新,用意旷达。上片写
43、织女和牛郎相会。词人用鲜明的词点明节候,是为了突出相逢的美好和珍贵。表达了词人对他们的纯洁真挚的爱情的向往。下片写织女和牛郎分手。从神态和心理上刻画了织女在分手前温情脉脉、不忍分离的形象。末二句议论,集中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永恒的爱情,并不在乎朝夕相处。【随堂练笔】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分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包含的情感。【答案】“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
44、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无限辛酸眼泪。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运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与上片的哪两句相呼应?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两句是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它与上片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句议论遥相呼应,使得全词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同时,升华了词的主旨,使词的命意超绝。明人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
45、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3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答案】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名句鉴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鉴赏】“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这两句词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
46、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全词围绕悠悠长江水,表达男女相爱的思念和分离的怨愁。2艺术特色(1)质朴自然的语言这首词言短意长,语言明白如话,清新、质朴、自然,并运用了重叠错综的词句,如上片重复长江而有变化,下片紧扣江水写怨恨,这样既表达出相思情深的意味,又体现了民歌的质朴自然的艺术特点。(2)融情于水的写作手法上片写相离之远和相思之切。开头写两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比喻相逢的艰难,相思的深切。思恋之情如流水滔滔不绝,末句“共饮”,以水贯通两地,沟通两心,因而,水流不绝,离恨无尽,相思无限。【随
47、堂练笔】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一句在语言上有何特点?【答案】开头两句,一句说“我”,一句说“君”,构成文句上的重叠复沓,诗意上的相对相映。一住江头,一住江尾,既显空间相距之远,又蕴相思情之长。两句两叹,我们仿佛感触到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伤感,而一个在遥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也在此江水悠悠、千山重障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2“长江水”在全词的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
48、思、无穷别恨的解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名句鉴赏】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鉴赏】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当然就天天望江水,“日日思君”来,而“不见君”又是非常自然的了,山水阻隔的路又岂是那么容易跨越的?这一句是全词的主干。当然,词人这里所指的“江水”也许是一种隐晦,男女主人公也可能并不是阻于山水,而是被其他的因素所阻,如父母的反对,身份地位的不相称,家族势力或世仇等。虽然彼此不相见但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毛晋在姑溪词跋中盛赞这几句为“古乐府俊语”,可谓一语中的。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为离
49、别感忆而作,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的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好地体现了晏几道词的风格。2艺术特色(1)拟人手法的运用“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用拟人手法,写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因为烛油倾泻似人流泪,这两句不说自己寒夜无眠,不说自己“自怜无好计”,不说自己垂泪,而把这一切都归之于红烛,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情,词情感人。(2)伤感的情调,真挚的情感词的上片感叹过去的欢情消逝得很容易,像春天的梦、秋天的云,顷刻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徒留给词人黯淡感伤的追忆。词的下片因怀念旧人而睹旧物,这一点点回忆,
50、增加了痛苦和烦恼。特别是末一句,连红烛都为作者的“凄凉意”所感动,由此词的哀怨、伤感可想而知。【随堂练笔】蝶恋花晏几道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1“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这两句用春梦、秋云做比喻,抒发聚散离合无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长久的事情,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2“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一
51、句化用了唐代哪位诗人的诗句?有何不同?【答案】这一句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本词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在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杜牧诗里的“蜡烛”,是人与物一体的,实际上就是多情女子的化身;晏几道词中的“蜡烛”,却只是拟人化的物,有感情、有灵性的物,两者各具其妙。【名句鉴赏】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鉴赏】这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了,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在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地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
52、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在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周邦彦词二首西河(佳丽地)【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此词为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之作。词作通过对金陵形胜的描写,表达物是人非之感,而对于当年繁华不再的感慨,更令人产生人世沧桑之思。2艺术特色(1)化用诗句第三节完全采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用如此荒凉冷寂的背景来衬托酒楼戏馆的繁华热闹。(2)即景抒情第三节写眼前景物。从第一节寂寞悲凉的气氛,突然转入歌舞繁华,无疑而问,引人深思,对历史兴衰深怀感慨。【随堂练笔】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53、。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1“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两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案】承上启下。这两句点明时间是“夜深”,地点在“赏心亭”,即夜深时分,词人仍站在赏心亭上,观览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发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喟叹。这两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绘的景色,皆是由此观览到的,又引出下片怀古的感慨。2你认为“断崖树,犹倒倚”一句中,哪一个字最有表现力?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全词中起了怎样的
54、作用?【答案】“犹”字,强调景色依然,使眼前实景,带上浓厚的历史色彩。表达出作者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叹喟,引发自己物是人非、人世沧桑的情感。由“犹”字带动全句,联系起过去之景与眼前之景,以及由景过渡到情,在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此词是三片结构:上片起至“风樯遥度天际”,中片由“断崖树”至“伤心东望淮水”,下片由“酒旗戏鼓甚处市”至末。这三片分别写了什么?【答案】上片写金陵胜境。中片写金陵古迹并发出凭吊。下片写目前景物及千古兴亡之思。【名句鉴赏】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鉴赏】“想依稀、王谢邻里”,“王谢”,指东晋时王姓、谢姓两大望族,他们都
55、住在乌衣巷。这里是说这些酒楼戏馆所在地,仿佛是当年王、谢两家比邻而居的乌衣巷。这也就是说,当年贵族住的乌衣巷现在换了主人。至此,词人不禁产生人世沧桑之感,于是结尾发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的兴亡之叹。燕子是不知人事变迁的,依然飞进往年栖息过的高门大宅,而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房子,然而词人看到夕阳余晖中成对的燕子,却认为它们有知,且正在议论兴亡大事哩!当然这是词人内心的兴亡之感,赋予了燕子而已。这里将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入词,通过这些诗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极为熨帖,而不露痕迹。这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对金陵古都
56、朝代更替的无限兴亡之感,从而表达出咏史的题意。本词句法参差不齐,音调抑扬顿挫,词句美丽,境界清旷,风格沉郁悲壮,使壮美与优美融为一体。苏幕遮(燎沉香)【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词由对以雨后荷花为中心的盛夏晨景的描写,引出故乡之思。通过细致传神的写景状物,颇有诗意地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怀。2艺术特色(1)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这首词一起笔“燎沉香,消溽暑”就写静:焚香消暑,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动。“鸟雀呼晴”,“呼”字暗示“昨夜有雨,今朝已晴”。“侵晓窥檐语”,写鸟雀多情欢快地告诉人们天气已晴,写得生动而有情趣。(2)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词人客居京城,“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57、以及“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都直接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以至于梦回故乡,境界令人神往。【随堂练笔】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案】“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自己思念家乡朋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是为了达到相互映衬的目的,即用双方的共同思念来加深各自的思念程度,比单方面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更为高妙。2历代评论者认为,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突出动人之处,全在“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
58、荷举”三句所写荷花的神态。王国维人间词话亦赞扬它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请你就此三句写景的特点作简要分析。【答案】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只用一个“举”字,便刻画出荷花的动态,描绘出一幅活泼清远的画面: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名句鉴赏】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鉴赏】这三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初阳”接“晴”,“宿雨”承“溽暑”。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进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体化了。“宿雨”的被蒸发、被晒干,不仅在点染“晴”字,同时还扣紧“溽暑”这一季节特点。这句很像镜头特写,连荷叶上的雨
59、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过程也都被摄进画面,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圆”是“叶上”一句的扩大。作者把镜头远远拉开、推高,然后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荷塘,终于摄下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继之,又把镜头拉下,转移角度,进行水平摄影,镜头在水面上缓缓推进: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在镜头面前纷纷后退。三句话,寥寥数笔,一个“举”字,便刻画出荷花的动态,描绘出一幅活泼清远的画面。综合测评(三)(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伫倚(zh)强乐(qin)槛菊(jin)B彩笺(jin) 擎苍(qn) 欹
60、玉枕(y)C谪仙(zh) 百啭(zhun) 纤云(qin)D对峙(zh) 迢迢(tio) 小楫(y)【解析】A项,强(qin);C项,纤(xin);D项,楫(j)。【答案】B2下列诗句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B独上高楼,望尽天崖路。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D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解析】A项,销消;B项,崖涯;C项,雁燕。【答案】D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去去,千里烟波。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希望C但寒烟衰草凝绿。但:只有D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倥偬:事情繁多【解析】B项,图
61、:绘成图画。【答案】B4下列对宋词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定风波上片写暴雨徐行时的心境,下片写雨后的景色和感受,表现了一种不畏风雨、超然旷达的乐观精神。B欧阳修蝶恋花上片重写景,下片重写情,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C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词以梦为线索,写梦前的思念、梦中的相逢和梦后现实中的悲凉,特别是“梦中相逢”部分,以实映虚,虚中见实,抒发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D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中指出当前国家形势是“笳鼓动,渔阳弄”,如同安史之乱前夕。可是朝廷却让他们这些有用有力之人“供粗用,忽奇功”,他手中的剑要“吼西风”了。【解析
62、】C项,“梦中相逢”部分是以虚映实。【答案】C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_,西北望,射天狼。(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_。(3)红烛自怜无好计,_。【答案】(1)会挽雕弓如满月(2)休将白发唱黄鸡(3)夜寒空替人垂泪二、阅读鉴赏(40分)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忆帝京柳永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1)“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两句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是
63、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意思是:空床辗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是由于梦中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此句表现了词人的“别离滋味”。【答案】这两句是一个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把相思者床头辗转反侧、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出来。(2)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对这两句加以简要赏析。(4分)【解析】对这两句的鉴赏,可以从语言、修辞和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这两句在词中的作用分析。【答案】“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语句通俗而又对仗工整,包含着沉挚的感情: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但现在我却只能让你孤单无依,虽然你泪眼
64、望穿,彻夜难眠。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词中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画堂春注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画堂春:宋神宗元丰丑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1) 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请简要赏析。(4分)【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词中常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修辞手法、观察顺序、色彩变化、抒情方式、感觉角度等,然后认真阅读上片内容,结合词句内容,找出文中运用的手法即可。回答时,注意结合词句分析。【答案】寓情于
65、景:迷惘、伤感的意绪用“落红”“小雨霏霏”来烘托,孤寂、落寞的情怀通过杏园“憔悴”、杜鹃哀“啼” 来传达。视听结合:既描写了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杏园花残等景象,又写了杜鹃的啼叫。拟人:用“憔悴”来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2)词的下片“此恨谁知”中的“恨”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解析】解答此题时,在认真阅读诗词的基础上,注意注解的作用。由注解中的“落第罢归”可以得出落第之恨;“无奈春归”写出了对春光易逝的感伤和无奈;“柳外画楼独上”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之苦。【答案】落第后的伤感。伤春、惜春的无奈。独登画楼、心事无人诉说的孤独。8(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66、后面的题目。(8分)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找到要比较的内容,即比较原诗颈联中的“健”“明”和题干中的“弱”“昏”哪两个字效果比较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每组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区别。用“健”“明”,诗句的意思是虽然时过三十年,
67、但“我”的手臂还很强健,目光依旧敏锐,还具有冲锋陷阵的能力,表达了作者虽老之将至,但犹存报国之念。“臂弱”“眼昏”表明作者年事已高;“尚嫌”“犹识”话锋一转,强调“我”虽已年老,但拉弓射箭臂力不减,仍能辨识阵云,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精神。在本诗中,不管用哪两个字,都能表达作者杀敌报国之心。答题时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具体分析。【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
68、,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4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曹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平生遭遇:三十年前学习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赴国难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也不曾卖了宝刀;而今“我”臂力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曹诗与辛词题材相似,但曹诗通过追忆以往峥嵘岁月,抒写的
69、是作者虽年事已高,但仍存为国杀敌、报效国家之心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以往抗金的战斗往事,表达的是作者英雄暮年、壮志未酬的悲慨之情。【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苏轼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注】接淅:行色匆忙。挂席
70、:挂起帆席,准备启程。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1)“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解析】古人常用“飞梭”喻时光流逝,再联系诗歌主旨,不难看出,此处诗人用喻是为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答案】比喻。以“飞梭掷”喻梦中的迷离幻象、眼前的庐山情景,比喻时光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2)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情感的把握能力,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直抒胸臆的如“泪沾臆”,含蓄的如“君才如梦得”,用刘禹锡及屈原典故的如“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表达对
71、友人的一种劝勉、期许。【答案】“泪沾臆”,表达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君才如梦得”,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肯定、赞美之情;“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谁谓古今隔”,表达对友人创造出与刘禹锡、屈原比肩的作品的劝勉、期许之情。1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1) 请从词句中推测出作者所描绘的时令。并简要分析。(4分)【解析】本题重在把握对题干中的关键字眼“时令”的理解,同时要善于通过抓住关键字词来解答。“群芳”“红”“絮”应是春天,但是“群芳过后”“狼籍残红”“飞絮”等意象,
72、都展现出暮春的物候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作者所描绘的时令是暮春时节。【答案】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群芳过后”“狼籍残红”“飞絮”等意象,都展现出暮春的物候特征。(2)首句中的“好”字统领全词。作者认为“群芳过后”的西湖究竟好在哪儿?试结合词句谈谈你的感受。(4分)【解析】解读诗词,要建立在准确把握诗意、诗境、诗情的基础之上。本词描绘了一幅西湖残春美卷, 展示了一种残而不伤、清幽静谧、朦胧迷离之美,抒发了一种闲适、恬淡、旷达之情。全词通篇写景,总写西湖“好”景,具体描绘“群芳已过、笙歌散尽、游人去”等实景,看似孤单寂寞实则作者独自品味眼前清空幽寂之美;春去楼空,却见灵巧可爱的双燕在细雨中
73、翩飞,空旷天地之间顿生空灵欢娱之美。“好”字统领全词,“空”之雅趣随处可见。【答案】“群芳过后”的西湖,好在一个“空”字上。群芳已过,笙歌散尽,湖畔唯有词人独自品味暮春的清空幽寂的美趣,游人去了,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中又增添了空灵、欢娱的意趣。三、语言运用(15分)11请将下面的六个句子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5分)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_,_,_。_,_。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_。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74、解析】本题不仅考查了语言连贯的能力,也考查了宋词常识。题干已经按“北宋初中期”“北宋后期”分开,就要了解主要词人生活的时期,即北宋初中期:“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是一组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应该是由一个“在”领起。故其顺序为:。【答案】12(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要点全面;不超过50字。(5分)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
75、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以“志愿服务”开头,限定了语言组织的形式。语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介绍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第二句介绍这项事业的历史和作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第三句介绍志愿服务是把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第四句表明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整合四句话的四方面信息,即可得出答案。在概括的过程中,注意删次留主,根据字数概括压缩。【答案】志
76、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13(2016全国乙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
77、个语段介绍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决定作用。第一空是对前面一句原因的揭示,也是对其后花青素在不同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的总括;第二空是对其后三种情况的总括;第三空和前后内容形成顺承关系,可以判断第三空应填花青素的变化。【答案】(示例)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四、写作训练(50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千百年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绝美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每当展卷吟诵时,我们的思绪会随着那优美的文字,超越千年的红尘,去探寻那背后的故事,或苍凉凄美,或悲怀壮烈,或
78、恬静淡雅请根据材料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能写成诗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作提示】这是一个材料性作文题目,也是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艺术才华的题目。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文时要紧紧围绕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展开行文,精心选取诗词题材,精心选取诗人词人,精心确立写作意旨。在立意方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选取熟悉的诗词,就诗词的内容寻找立意点。这种立意要就诗词的思想情感展开,展现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就情言情,就理论理;选取熟悉的诗人,抓住诗人身上的精神特质来立意。这种立意可以不限于一诗一词,围绕诗人的精神特质,精选诗词,展现其人生历程,彰显自己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