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260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总分120分,12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分)1.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 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A.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B. 佃农社会地位提升C. 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D.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3

2、.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A. 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B. 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C. 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D. 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4. 明初规定手工工匠入匠籍,在籍工匠以三年为班,轮流到京城服役三个月,名曰轮班匠。到明朝中期政府,规定轮班匠可以银代役,称之为班匠银。班匠银的征收A. 大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 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C. 解除了对工匠的人身束缚D. 促进私营手工业发展5.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

3、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据材料可知该时期朝贡贸易 目的是宣扬国威,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带动了我国民间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导致中国逐渐丧失海外贸易的优势A. B. C. D. 6. “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 传达皇帝旨意B. 参与行政决策C. 总领全国政务D. 负责监察百官7. 清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实行“改土归流”,帝国统一的文教

4、制度科举制度随之推行,基层权势阶层逐渐实现由土司头目向功名人士的递嬗。新兴功名人士阶层不仅参与兴建庙宇等公共事务,还在家族内部创造出书写祖先谱系的新传统;发展壮大后的他们进而还重构了地方历史。这反映了A. 儒家思想随着国家统一进程不断扩展B. 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边疆文明的发展C. 改土归流将汉族的宗法制向推向边疆D. 地方社会的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大变革8. 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C.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D. 农业中

5、商品化生产普遍9. 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0.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A. 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B. 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C. 西游记:“皇

6、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D. 三言二拍:“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11.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 鸦片战争B. 通商战争C. 中英战争D. 夷匪犯境12. 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A.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 不了解世界形势C. 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 不懂得国际公法13. “嫂嫂织

7、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民族工业的产生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14. 1873年,总理衙门与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辩论往返持续三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据此可知中国A. 外交主动融入世界B. 外交艰难向近代转型C. 近代外交的屈辱性D. 奉行传统外交理念15.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

8、空间”。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16. 洪仁玕资政新篇中说:“与番人并雄之法如开店二间,我无租值,彼有租值,我工人少,彼工人多,我价平卖,彼价桂卖,是我受益,而彼受亏,我可永盛,彼当即衰。”材料反映的洪仁玕经济主张A. 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B. 废除雇佣关系C. 与外国进行经济竞争D. 学习西方的商业模式17. 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十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019家,其中使用蒸气动力的675家。工人人数38万人。铁路2039.6英里,使用蒸汽动力的

9、轮船11万吨。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而与此同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的帝国提供一点近代化工业的“点缀”而已。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B. 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 近代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D.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18. 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19世纪末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对“门户开放”政策说法错误的是A. 其内容是倡导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B. 其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C. 其结果是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D. 美国追求的“门

10、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是在九国公约签订后19. 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骥、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义,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这一现象共同说明A. 中央失去对地方有效控制B. 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C. 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D. 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20.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

11、,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 禁烟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抗日战争D. 台湾军民抗击日军21. 在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而淸政府认为:“准夷酋之伪钦差驻京,动受挟制”,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这表明A. 中英两国进行了平等协商B. 英国希望建立中英平等外交关系C. 清政府外交近代化意识滞后D. 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22. 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

12、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A. 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B.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C. 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D. 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23. 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A. 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B. 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D. 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24. 江南制造总局

13、是洋务派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化的军事工业,这里的“近代化”主要是指A. 生产资料B. 生产规模C. 产品流向D. 生产手段25. 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了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A. 这是中体西用的最初思想渊源B. 清朝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C.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 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26. 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

14、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A. 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 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 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 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27. 近代中国某法律文献中提出:“谨按君主立宪政体,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此法律文献出现于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 预备立宪时期D. 袁世凯统治时期28. 1911年,当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资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

15、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A. 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B. 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C. 与革命派的主张趋于一致D. 具有抗争精神和契约法治意识29. 徐中约先生在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团体成立的意义时说到:它是个涵盖多省份与多阶级的组织,因而能够在沿海、也可以在内地发动起义,它为全国所有革命与进步力量提供了汇聚点。有鉴于此,它当之无愧地享受到“中国革命之母”的赞誉殊荣。这一团体是A. 兴中会B. 中国同盟会C. 中国共产党D. 中国国民党30.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民主政治建立的程序来看,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 革命党人在

16、政治上的软弱性B. 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D. 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31. 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A. 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B. 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C. 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D. 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32.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

17、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下面对作者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 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 B. 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C. 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D. 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33. 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等课程;19231924年,他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等课程。这些做法A. 表明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B. 说明马克思主义已成社会主流思潮C.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理论

18、基础34.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信息是A.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B. 党纲的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C. 明确反帝反封建是党的主要任务 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35. 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

19、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A. 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B. 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运C. 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D.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6. 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 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 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 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 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37. 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

20、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A. 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B. 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C. 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D. 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38.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 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 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 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 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39.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

21、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 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 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 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40. 日前上映的电影建军大业是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后,又一部阵容华丽、气势恢宏的史诗之作。电影以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展现了人民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90年前的南昌起义已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成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点是中共独立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A. B. C. D. 41.

22、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下面对“八七会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B. 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C. 滋生了“左”倾思想倾向D. 在危机关头稳定了党的思想和组织42.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B. 长征的胜利结束C. 中

23、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 遵义会议的召开43. 1937年10月9日,日本外务省发表声明称:“日本的行动是自卫措施,相反的倒是中国被赤色势力所操纵,顽固地实行恶性的排日政策,企图用武力排除本国内的日本的权益,违背了非战公约。”这一声明反映出A. 国民党军队受到日军重创B. 日本试图为侵华战争进行辩解C.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D. 日本企图分化中国抗日阵营44.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A. 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

24、机加深B. 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D. 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45. 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46. 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

25、,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A. 日军被迫三易主帅B. 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C.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 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47. 1938年7月6日,国共两党在武汉召开国民参政会,会上要求全国军民“一切的奋斗要巩固武汉为中心,以达成中部会战胜利为目标”,要保卫武汉,坚持抗战。这场战役A. 使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B. 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C. 国共合作取得首次胜利D. 实现国民参政会的目标4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

26、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其主要目的是A. 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 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C. 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49.截至1945年,国民政府新设工厂共计4382家,其中四川及重庆有2622家,湖南有263家,云南有211家,贵州有204家,陕西有358家,甘肃有200家,这六个省新设工厂约占了整个国统区新设工厂总数的90。国民政府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A. 提高西部地区的工业水平B. 刺激民营工业快速发展C. 建立强大的后方工业基地D. 调整不合理的工业布局50 . 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

27、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 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 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 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二、材料阅读(70分)51 (18分)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

28、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据

29、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8分) (2)据材料二,据材料二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6分) (3) 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52(18分)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反映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城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

30、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许多人,都对封建文化旧思想进行过抨击和批判。他们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以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式风格,在许多思想和文化学术领城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思想主张。(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6分)53 (20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曲折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

31、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

32、,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 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中国近代经济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的表现(6分)(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企业发展的有利社会因素。(4分)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9年前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落差大的外

33、部原因。(4分)54(14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艰难的发展中,表现出本土性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十余年,取得许多重大胜利的史实,使革命派相信可以用武力推翻清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从“太平天国占有中国大半,终亡于曾国藩等儒生之领兵”的事实中,他们认识到:“士大夫以为然,中国革命成矣”,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和组织领导作用。他们吸取太平军与三合会、哥老会、捻军“同为清廷之仇敌,而不能联为一贯”的教训,认为“必其联合留学,归国之后,于全国之秘密结社有以操纵之”,加强对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领导,以期“义旗一起,大地皆应”。 摘编自陈锡祺、桑兵太平天国

34、对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概括革命派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吸取的经验教训。(6分)(2)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呈现出的本土性特征。 (4分)答案1.B2.A3.A4.D5.C6.A7.

35、B8.B9.A10.B11.C12.C13.A14.B15.A16.C17.A18.A19.B20.B21.C22.B23.D24.D25.B26.D27.C28.D29.B30.B31.A32.A33.C34.C35.A36.B37.C38.C39.B40.C41.B42.D43.B44.C45.B46.C47.A48.A49.C50.D二、材料题1.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解析】(1)依据材料一按照顺序归纳: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 (2)第一小问国内因素,据材料二“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

36、。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得出明政府开放海禁;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第二小问表现,材料二中按照顺序归纳: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 (3)第一小问说明,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着手可得: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任4点8分) (2)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任3点6分) (3)说明: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

37、始改变。(任2点4分)2.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思想(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制度衰落;文化专制;“西学东渐”。(任3点6分) (3)主张:倡西学,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任3点6分) (3)意义:冲击了封建思想;传播了西学;促进了思想解放,为维新变法运动莫定了理论基础。(6分) 3.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1)据材料一“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

38、,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得出资金少;规模小;使用机器生产;技术薄弱;受外商企业排挤,最后被外商企业吞并。 (2)第一小问创新,据材料二“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得出实行股份制,重视企业经营管理,创办职业教育机构;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甲午战后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实业救国思想。 (3)第一小问特点,据

39、材料三“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得出发展迅速,一战后迅速走向萧条;第二小问外部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侵略,导致发展迅速,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导致迅速走向萧条。 (1)特点:资金少;规模小(从小作坊发展而来);使用机器生产;技术薄弱;受外商企业排挤,最后被外商企业吞并。(任答3点6分) (2)创新:实行股份制;重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创办职业教育机构。(6分) (3) 因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

40、国主义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4分) (4)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侵略;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4分) 4. 【考点】辛亥革命【解析】(1)第一小问经验教训,据材料一“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十余年,取得许多重大胜利的史实,使革命派相信可以用武力推翻清政府,坚持了长期的武装斗争”得出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据材料一“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和组织领导作用”得出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和组织发动;据材料一“认为必其联合留学,归国之后,于全国之秘密结社有以操纵之,加强对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领导”得出联合留学归国青年建立革命组织。第二小问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进行分析,政治

41、上,太平天国失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据材料二“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得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本土性特征是指近代民主革命是中国所特有的特点,即从革命任务,领导阶级方面进行分析,革命任务上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领导阶级方面,无产阶级领导取得革命的胜利,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动力。 (1)经验教训: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重视知识分子的宣传和组织发动;联合留学归国青年建立革命组织;加强对全国革命力量的统一领导。(8分)时代背景:太平天国的失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4分) (2)历史功绩: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分) (3)本土性特征:革命任务具有双重性(反封建反侵略);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动力;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任二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