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244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WORD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李商隐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能力目标:鉴赏这两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锦瑟一、导入: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些千古名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和马嵬。二、走进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卷入牛李党争之中,政治上受到压制,始终郁郁不得志,于46岁时病死在荥阳。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

2、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运与愿违”,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这就是他的诗常带感伤情调的原因。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个诗家,尤其是他的七律有独特的风格。李商隐的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的,有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的,有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与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风格婉转缠绵,有吐韵铿锵、工于唱叹等艺术特点。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李商隐诗歌的特殊风格、独特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思严谨,立意高超

3、,深情婉转;二是语言方面,绮丽典雅,辞藻华丽;三是表现手法,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手法。有李义山诗集三、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

4、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四、关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五、整体感知1.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锦瑟。在读时请同学们注意诗的朦胧意境。2.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锦瑟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连续的用典。请谈谈本诗中的用典?明确:庄生梦蝶、杜鹃啼血、遗珠有泪、蓝田生烟全诗共用四个典故,每个典故一

5、个意象,潜蕴着作者对自己今生今世爱情、事业、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庄生晓梦迷蝴蝶,抱负成虚;望帝春心托杜鹃,理想幻灭。玲珑剔透的沧海明珠,本为稀世珍宝,如今却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泪”,独自被遗弃在沧海;自己追求的对象,如同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通过这首诗我们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尽管这首诗晦涩难懂,但我们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说明只要用心感受,总会有所收获。第一联,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

6、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尽管时隔多年一切都变得朦胧凄迷,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毁灭,给人以无限的悲伤无奈与怅惘。这里具体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有感一诗中说:

7、“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很珍重这份“感情”。 “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3.提问:作者借用这四个典故,想要表达怎样的的主旨和情感?【明确】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

8、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

9、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4锦瑟一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说明: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也有区别。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却极难追究其具体所指。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

10、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马嵬(其二)一、导入: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1.整体把握: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

11、马嵬之变”的作品。历史上,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很多。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态度。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是同情还是讽刺?明确:这首马嵬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在首联,作者先用“更九州”三个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闻,之后用“徒闻”加以否定。相传杨玉环在蓬莱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但之后又用“未卜”和“休”来否定这一事件。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唐玄宗是持讽刺和否定的态度的。第一句为全文奠定了讽刺的基调。2、具体赏析: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

12、,这首诗是批判讽刺唐玄宗的,前人在评价这首诗的时候用“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这八个字。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谈一谈“用笔至细”,从反衬的方面说说讽至深吗?反衬方面先看颔联。今朝与昔日的对比。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他的皇宫中连鸡都不准养,因为鸡叫声会扰了皇帝的清梦,报晓都由宫人负责。而现在不同了,玄宗被逼离开了长安,住在军中,在没有宫人传唱的优美歌声了,只有军人们在寒夜敲着金柝。我们可以回想起木兰诗中的一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大家想一下,军中的情境是何等的悲凉啊!昔日是如此的歌舞升平,今朝又是如此悲惨凄凉。看到此处,不禁想替作者问一句:玄宗玄宗,早知今日,

13、何必当初!颈联也是今朝和昔日的对比。当日玄宗与杨贵妃山盟海誓“愿世世为夫妇”,为此还嘲笑牛郎织女一年才能重聚一次。可是当六军驻马的时候,又是什么情景呢?昨日的誓言马上化为泡影,杨玉环落得“婉转娥眉马前死”的下场。玄宗的誓言如此经不得考验。相比之下,远不及牛郎织女。秦观在鹊桥仙中说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作者眼中,不论是对天下(空闻虎旅传宵柝,害的天下大乱),还是对爱情(七夕时山盟海誓,当六军驻马时却违背当日的誓言),玄宗都是背叛者。尾联中也有非常明显的对比与反衬。卢家是平民百姓,玄宗时一国天子,两人地位相差悬殊。但是连平民百姓都可以得到的幸福对于天子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作者用平

14、民的幸福来反衬玄宗的落魄,是对玄宗毫不留情的讽刺。3.谈谈你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明确】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

15、,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4.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

16、,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上,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中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心情和处境已跃然纸上。用“鸡人报晓筹”的安适生活同“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作对比,也暗示了主人公渴望重变昔日的安乐。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经破灭。颈联中“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当时”指七夕玄宗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

17、”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三、拓展探究谈谈你对李商隐诗中用典的看法: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则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