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173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10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 )A. 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 B. 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C. 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 D. 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2.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

2、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3.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但也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制度不过是皇权的再分配,实际上中书省的官员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门下官署更像是皇帝的收发室。”这段话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 )A. 职权划分 B. 基本内容 C. 本质目的 D. 内在缺陷4.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

3、“合”。作者认为( )A. 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 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 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 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5.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 皇权受到制约 B. 君主专制强化 C. 世袭制度消亡 D. 地方权力削弱6.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 力图

4、阻止相权的扩大 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D.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7.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别头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弥封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誊录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锁院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A. 参考人员多元 B. 考试规定渐趋严密 C. 选拔方式多样 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8.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

5、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 宗法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 B.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 受贵族权力制约的君主政体 D. 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9.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A. 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 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C. 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 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10.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

6、、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11.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列强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这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7、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此观点的依据是战胜国( )A. 掀起瓜分狂潮 B. 要求扩大市场 C. 扩大资本输出 D. 希望利益均沾1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 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 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 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14.清末“新

8、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民国十三年(1924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这时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 )A. 清末“新政”有利于促进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B. 清末“新政”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C.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D. 清末“新政”如果认真实施,一定会推进中国的理性化与专业化15.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报的社论写到:“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最为伟大,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 )A

9、.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百团大战 D. 平津战役16.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这一“胜利”是(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枣宜会战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 太平天国运

10、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18.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不得不实行了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逐渐下移,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格局进行了外交洋务)较大调整。这一调整的直接原因是( )A. 洋务运动推行进程步履维艰 B.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威胁C. 搜刮民脂民膏以应对对外赔款 D. 维新变法中部分措施的沿用19.史沫特莱(美)在抗战爆发后的几个月内,和八路军一起行动,将她所经历的事情写入中国奋起抵抗(日译名),将很少被报道的八路军的战斗介绍给欧美读者。史沫特莱意在( )A. 指出中国战区敌后抗日实情 B.强调敌后战场是抗日主战场C. 呼吁欧美国家支持中国抗日

11、 D. 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0.“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是北京的大学生在某次爱国运动中喊出的口号。这次爱国运动是( )A 五四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一二九运动21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A. 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近

12、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C. 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22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B C D 23.1942年2月23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指出,中国“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日本的进攻,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

13、抗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一因为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反映了( )A. 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B. 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进程C. 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中国抗战 D. 美国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24.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5.19

14、99年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取得这些成就的政治因素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方针 D.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27.2005年3月21日

15、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有关对该项政治制度的评说不正确的是( ) A.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形成 B.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正式行使其参政、议政的职权 C.1954年,政协会议停止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D.新时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之进一步完善2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过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对于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B.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9.“南京

16、临时政府成立”和“开国大典”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共同点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30.“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天朝惊梦一自强梦碎专制梦醒一建国梦成一富强梦启航B. 天朝惊梦一专制梦醒一自强梦碎一建国梦成一富强梦扁航C.天朝惊梦一富强梦启航一专制梦醒一自强梦碎一建国梦成D.天朝惊梦一专制梦醒一自强梦碎一富强梦启航一建国梦成 二、 非选择题(共2大题

17、,满分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法律,形成了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

18、法、刑事诉讼法等体系,国家现代法制初具规模。但囿于当时之国情,这些法典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步履艰难。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材料二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范围内移植西方近代宪法观念、宪法文明成果(精华)并将其本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

19、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建设进行简要评价。(8分)3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材料三: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

20、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材料四:军机处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军机大臣“只供专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是皇帝集权的最好工具。(1)材料一中,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什么影响?(8分)(2)结合材料二内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军机处设立的看法。(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