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家争鸣1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2、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 C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人贵贱有“序”“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ABCD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C ) A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2、 D封建制度得以确立4.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孔孟学说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并对应了对社会热点“和谐社会”的考察。孔孟讲“仁者爱人”“民贵君轻”,这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国家关系;四个选项A相对合理5、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B ) “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 A B C D解析:题干中提供了四点孔子的主张,要求分析出这四点主张中哪两点具有(或更具有)强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仁者,爱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们直指人际关
3、系的调解与和谐,要爱别人、行恕道。“贵贱有序”和“有教无类”有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色彩,但其主旨不在这上面,它们的侧重点一个在强调社会等级差别、秩序,一个在强调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答案:B6、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 C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解析:题目依托上海版教材,善于知识理解(孔孟都“尚和”)记忆范畴。答案:C7、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主要是由于孟子 ( D )A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B自称“亚圣” C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D提出“
4、民贵君轻”和“仁政”8、日本学者儿岛献吉朗在其著作诸子百家考中说道:“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 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上述材料主 要说明 ( C )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9、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 ( A )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春秋时期的礼乐制
5、度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礼乐制度上的规格是依据等级制度确定的。孔子的“礼”属于政治思想,侧重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从材料来看,是对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极端不满。答案:A10.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2000多年前的孔子,在教育公平方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这些努力包括 ( D )创办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学在民间”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到平民子弟使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A B C D解析:两项发生在西汉。答案:D11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
6、、崇尚无为思想的是ks5u()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w_w w. k#s5_u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答案】:(1)(4分)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2分)。思想主张:仁者爱人(2分)。w w_w.k*s*5*u.c o_m【解析】:从用“俑”随葬是“不仁”的行为可判明孔子的态度。联系课本知识指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13、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解析:考查对材料阅读理解能力。答案:“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子弟。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