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工智能的两大支柱算法和大数据,已经多维度地进入新闻传播领域,特别是作为二者集成的智能推荐算法,已经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
2、前主流的推荐算法有三种: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和基于时序流行度的推荐。基于内容的算法,其主要逻辑是受众偏好与新闻内容特征的匹配。通过用户特征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分析,形成推荐列表。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增加用户黏性,但对于个人信息的标签化分析,也容易引发个人数据安全性的争议。近期斯坦福大学研发的算法可以通过搜集网站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判定个人情况,准确率高达91%,这一研究立即招致公众批评,也让公众对算法的信息挖掘能力产生伦理质疑。协同过滤算法的基本逻辑是人以群分,通过计算用户的特征数据将其编入一个用户群体,按照群体共享度较高的偏好推荐内容。这种做法将计算单位有效地下降为群体,减少了数据处理
3、量。谷歌新闻最早采取的就是这类推荐算法。但是这种算法的伦理困境在于容易产生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着去关注相关信息,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在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且将人群分类可能产生潜在的算法歧视,不仅触犯个人隐私,而且易于强化社会偏见。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的新闻价值排序,会产生传播权、信息自由、信息触达、信息隐私权和数字身份及其保护的问题。(摘编自赵瑜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材料二:探究人和技术的关系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和人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相互驯化,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不断更新“技术”思维,不过分依赖技术,保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当前
4、,媒体、公众、网络平台分别承担着交叉核实信息源、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和提高数据开放程度的责任。媒体既可以依靠传统的事实核查手段,也可以利用新兴的技术工具检验信息的真实性。公众需要学习保护隐私的方法,比如要在提供个人隐私信息之前仔细阅读隐私保护政策,明确不再使用该服务时个人信息的删除和退出机制等。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制定数据信托程序,设计信托程序的协议内容和框架流程来处理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敏感问题,提高数据开放程度以满足新闻报道的需求。如今很多媒体认识到“信息茧房”的问题,推出了应对“信息茧房”的程序。例如,新闻APP“跨越分歧的阅读”创立了包含20个新闻品牌的图谱,图谱能够记录用户阅读新闻品牌的频率,并
5、计算受众在每一个新闻品牌中花费的时长,当受众的阅读习惯偏向于一方时,程序会建议受众调整阅读内容。流量逻辑本质上就是“消费者导向”原则的变种,一味遵从这种逻辑将导致媒体背离核心价值。因此,为保证新闻的权威性,媒体需要平衡公共服务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下的大数据技术还不具备透彻了解社会现状与发展进程的能力,也无法在新闻的生产与发布上体现大局意识。媒体有责任在新闻信息的生产与发布过程中,把回应公众的关切与政府当前的工作重心结合起来,把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与教育引导公众、提升公众的素养结合起来。此外,受众也要带着质疑和批判精神看待基于大数据技术生成的新闻信息,而运用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进行主体问责也是避
6、免职业伦理失范的有效途径。大数据技术为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在改变原有新闻信息的生产和发布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对原有的职业伦理规章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技术红利与技术缺陷是相伴相生的,因大数据技术应用不当而引发的某些问题不是技术发展的失败,而是对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能否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考验。大数据技术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更新和变化,同时新闻传播业也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做出限制,这是技术与人在大数据时代相互驯化的过程。因此,从职业伦理的层面规范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行为,让技术更好地推进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摘编自许向东大数据技术下新闻传播的伦理规制)材料三:算法
7、新闻的作用和未来不可限量。对此,我们必须从不同的层面来加强新闻伦理的构建。第一,明确人在人机协同中占据主体地位,算法服务于人的需求。人不能迷失在信息与算法的迷阵中,而应该坚持人在新闻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在算法新闻中,记者和编辑的地位不可取代。在算法新闻时代,记者和编辑应该转向更能够发挥主观性的深度报道和访谈上来,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工具和信息基础上,进行分析解读和内容审核把关,为受众提供正确导向。第二,为算法植入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拥抱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算法革命,构筑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型算法发展的战略,强调智能型算法的价值观,为沉浸式产品植入必要的千预机
8、制,确保其朝着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方向发展。”在算法设计和使用中,要以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导,防止在算法设计中带入设计者的偏见。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即便在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的时候依然具有人文主义的魅力。相信在“人机协同”的模式下,新闻伦理能够产生更大的约束力和规范力量,从而推动更加成熟的算法新闻时代的来临。(摘编自杜娟走向人机协调:算法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基于内容的算法和协同过滤算法二者集成的智能推荐算法,在信息传播领域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当发现受众在某一新闻品牌中花费时间过长时,应对“信息茧房”的程序会建议其调
9、整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C.在新闻传播进人算法新闻时代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工具和信息,进行分析解读,为受众提供正确导向。D.材料二倡导的“保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材料三强调的“坚持人的主导作用”,都是在关注新闻伦理问题。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期斯坦福大学的算法相关研究招致公众批评,引发公众的伦理质疑,算法相关研究应该摒弃。B.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的新闻价值排序,会产生传播权、信息隐私权等问题,容易产生信息茧房。C.大数据技术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改变,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在新闻传播业中应受限制。D.在算法设计中,要防止带人设计者的偏见,要确保智能型算法朝着
10、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方向发展。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在算法新闻时代,人工智能制定个性化的写作模板,完成新闻写作。B.新闻客户端根据用户过去的浏览记录来向用户精准推送相关的新闻。C.网站人工编辑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对信息进行审核,严格把关内容。D.互联网平台搜集用户信息,判断用户消费需求和习惯,推送商品信息。4.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新闻媒体应当如何确保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我的英雄古昊“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云峰点
11、着烟,沉默了一会儿,把问题抛给我。云峰是个沉闷的人。他调进我们栖霞寺管理处一个多月了,才说了不超过10个字。平时,我和云峰在寺院里察看时,他总是会和虔诚的香客们一起双手合十,默念着什么。直到一场午雨后,他把这个问题抛给我,我才知道,他默念的其实是一个名字:小陆。而名字背后的故事,我没有主动问他。但对于云峰的疑问,我真的入心了,上网查阅资料,据有死亡体验的人描述,人在死前会有飞翔的感觉,身边会出现鸽子或者大雁,甚至会有祥云。“真的吗?”云峰听了,眼睛紧盯着我,“这要是真的多好!”但我不相信,只是嘴上没说罢了。云峰把烟头在烟灰缸用力掐灭,又拿起茶杯浇了些水说,我跟你说说小鹿吧。“他应该活在舞台上,
12、而不是战场。”云峰说的是他的战友小陆。云峰说他平时喊他其实叫的是“小鹿”,皮肤白净,身材高挑,手脚修长,走起路来脖子笔挺,步态轻灵,似乎只要他愿意,就可以飞起来。那时,三年兵云峰和新兵小鹿,并没想过,自己真的会走进战火硝烟。那时,连长和指导员正在描绘开水渠、种大棚蔬菜的宏大蓝图,准备送小鹿到农校学习果树种植,让云峰去买十来头小猪养起来,让战士们多吃猪肉,多吃果蔬。第二年的春天,和往年的春天没啥两样,天空是蓝的,水是清的,风是柔的。而千里之外的边防线上,天空已经失血,硝烟弥漫,满目荒芜。二连接到上级命令:准备上前线轮战。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官兵们迅速转入战前训练,卧雪爬冰,风从身上刮过的时候
13、都是带刀带刺的,每天早上的五公里全副武装,到达终点时,鞋子里能倒出水来。他们还学了几句缴枪不杀、放下武器这样的“洋话”,这些都是和敌人面对面拼刺刀才能用得上的话,简短却滚烫有力。小鹿学得快,心里却更添了几分紧张。看着小鹿时常紧闭的嘴角,云峰忍不住想笑。云峰本就是个黑大汉,三个月的集训下来,变化并不大,小鹿白净的脸已经变得粗糙干裂。早上,又一趟五公里越野跑下来,云峰扔给小鹿一根“红塔山”,“抽一支,解乏。”小鹿朝天上吐出一口浓痰,却软沓沓地摆手。云峰就笑:“抽吧,上去了,还不知道能抽几天呢。”小鹿没想过能不能回得来的事情,他是一心想着要去农校的。但小鹿还是接过烟,这是他抽的第一根烟。小鹿吧唧着嘴
14、,那种表情,说不上是苦涩还是解乏。6月的雨天,二连跟随大部队的车队从驻地出发,路两边的树,急匆匆地向后跑去。在雨停之后,云峰看见小鹿悄悄地抹眼泪,自己不禁眼眶也湿了。他们都没有把要上战场的事告诉给家里,云峰知道,小鹿肯定也是想起爹娘了。汽车改换列车,列车又改换汽车,从雨天驶过晴天,从土路驶上盘山路。凌晨时分,部队到达驻守阵地。这里是一个山窝,周围山峦叠翠,雾气弥漫,凉风习习,站在山脚,人就像跌落在海底。战争是个坏孩子,你不知道它啥时候就怒火冲天。当第一颗炮弹在掩体外爆炸,把碗口粗的松树削成两截时,云峰的耳膜似乎要震破了,小鹿眼睛紧紧盯着那半截树桩,脸色苍白。战争就这样急速抵近。云峰和小鹿分在一
15、个战斗班,冲锋陷阵,吃饭睡觉,两人形影不离。几天摸爬冲杀之后,小鹿慢慢地松弛下来,烟一根一根地抽着,把云峰的那句话挂在嘴上,“还不知道能抽几天呢”。那晚上,只容得下两人的掩体外,月亮格外温柔,月光洒满一地。难得的宁静,云峰很快就睡着了。云峰的梦里没有战争,只有几头小猪仔在哼哼。天热起来了,丛林里的蚊子倒不是最难受的。对小鹿来说,战场的尸臭味是最让他难受的。一场战斗下来,残肢、血流的血腥味道,会像鸟爪一样挠嗓子眼儿,而不是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简单。正午,太阳正烈,战火稍作停顿,官兵们抓紧时间吃饭。对战士们来说,猪肉罐头就是美味了。小鹿打开罐头,边吃边从外面走进掩体,鼻子左闻右闻的,今天的尸臭味咋这
16、么重呢?云峰瞄他一眼,你看看你肩膀。小鹿一扭头,脸都黑了,敌人的一小块残肉正落在肩膀上。小鹿扔掉手里的罐头,“哇哇”地,将嘴里的那口午餐肉全吐了,脱下衣服扔到边上。光着膀子的小鹿,闪电一样的疤痕,从肩膀划到腰眼上。那以后,小鹿的胃里就没有过肉了。阵地继续向前推进,战斗越来越惨烈。树梢的天开始黑下来的时候,小鹿和云峰从左右两侧向高地匍匐,子弹、炮弹在空中炸裂、尖啸、飞掠。一朵云在树梢躲避的当儿,一枚炮弹在小鹿身边炸响。云峰眼睁睁地看着,小鹿被掀到空中,人被拦腰削成了两截。半空中的小鹿,没有影视剧里描述的那样,在空中喊叫,而是静默的,就像刚刚抽过一根“红塔山”后的沉默不仅会有鸽子、大雁,还会有祥云
17、。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峰虽然是个沉闷的人,但提起小陆,他有说不尽的故事,这其中包含了痛失战友后浓浓的思念和哀伤之情。B.云峰和小陆没想过要走上硝烟战场,他们当兵,只是想种菜养殖,让战士们吃好喝好,做一名合格的后勤兵。C.虽然战争很残酷,但云峰和小陆却在战争中结下了深情厚谊,他们一起吃饭睡觉,冲锋陷阵,血腥中包含温情。D.战争的实况,远超影视剧里的描述。与丛林里的蚊子相比,一场战斗下来残留的各种味道,更让小陆感到难受。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他在半空中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文章以设问开头,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8、。B.“闪电一样的疤痕”,看似闲笔,却写出了战士的伤残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惨烈。C.“抽烟”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云峰和小陆在战场上抽烟.主要表现了他们对战争的恐惧。D.结尾想象小陆被炸到空中时有鸽子、大雁、祥云出现,照应前文,结构完整,也体现了主题。8.文章以“我的英雄”为题,请分析其内涵意蕴。(4分)9.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试举三例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郢城人。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
19、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兄坦之为袁真功曹,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遂为温所知赏,拜奉朝请、尚书郎,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
20、及卢循寇南海,隐之率厉将士,固守弥时。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寻拜度支尚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B.隐之携
21、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C.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D.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时指汉族男子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年;泛指男子十八岁左右的年纪。B.礼,指礼法、礼制,中国古代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C.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有治民、进贤、决讼等职
22、能,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D.毡席,古人居家坐、卧的用具,毡一般用兽毛或鸟毛制作,席一般用草或苇子编成。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隐之孝顺恭谨。他为母亲办丧事时,哀伤过度;哭泣时有双鹤鸣叫、雁群聚集,时人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仙鹤和大雁。B.吴隐之清廉正直。他家里虽然贫穷,但不义之财坚决不取;传说喝贪泉水就会产生贪欲,他不以为然,坦然喝下了贪泉水。C.吴隐之生活俭朴。他家无可坐的毡席,冬天没有被子,没有换洗的衣物,常吃的不过是青菜和干鱼罢了,几间茅屋窄小拥挤。D.吴隐之富有骨气。卢循侵犯南海时,他激励将士坚守;虽然战败了,但卢循赏识他,赐给他车牛,为他建
23、造住宅,他都拒绝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真败,将及祸,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4分)(2)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4分)14.为什么吴隐之越过五岭而没有丧失清廉?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注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兔和蟾。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15.下列对这首诗
24、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诗人梦游上天,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忽然云开月出,明亮起来。B.四至六句诗人想象飞人月宫后同仙女谈话,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感觉“千年如走马”。C.七、八句诗人遥望人间,感觉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东海如同被打翻了的一杯水。D.诗人先通过描写天上仙境来表情达意;进而俯视人间,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16.李贺的诗歌具有变幻奇谲的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25、(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表达旷达之情、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已经决定,明天去天一阁。没有想到,这天晚上,台风袭来,暴雨如注,整个宁波城都在柔弱地颤抖。第二天上午来到天一阁时,只见大门内的前后天井、整个院子,全是一片汪洋。打落的树叶在水面上翻卷,重重砖墙间透出湿冷冷的阴气。我知道天一阁的分量,因此愿意接受上苍的这种安排,剥除斯文,剥除悠闲,脱下鞋子,卑躬屈膝,哆哆嗦嗦,恭敬朝拜。作为一个藏书楼,天一阁的分量
26、已经远超过它的实际功能。它是一个象征,象征意义之大,不是几句话所能说得清楚的。( )如果没有书籍,那么,我们祖先再杰出的智慧、再动听的声音,也早已随风飘散,杳无踪影。大而言之地说,没有书籍,历史就失去了前后贯通的理由,人群就失去了远近会聚的缆索。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字,是人类成熟文明传承的主要依靠。在书籍的形成中,文字的选择和汇集至关重要。B.人类成熟文明的传承,主要靠文字。文字的选择和汇集,就成了书籍。C.文字,是人类成熟文明传承的主要依靠。文字的选择和汇集,就成了书籍。D.人类成熟文明的传承,主要靠文字。在书籍的形成中,文字的选择和汇集至关重要。
27、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B.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春节是指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相传春节与舜有关,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起源, 。其实,“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先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 ,由此有了“年”的概念。西周初年已有了
28、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这是“年”的雏形。汉武帝时,实行了“太初历”,以夏历的孟春之月(即今之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也就是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代代相传,沿袭下来了。春节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禳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新春贺岁活动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禳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虽然地域有别, ,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但都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一句
29、话概括上文两段的主要意思,要求表达简洁准确,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但这个画面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很多车辆堵在路口,一辆卡车的捆绑绳掉了下来,这么拖着走的话,很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一个外卖小哥看到了,他小心地靠近大车,快速把绳子捆绑成团,扔回了车上。一个小小的举动,一份浓浓的善意,感动了许多人。其实卡车出不出事,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完全可以视若无睹地走开,但是,他心里过不去,而他的“多此一举”,很可能就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大安中学校团委的名义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以“小举动,大
30、温暖”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张冠李戴,二者指的是“算法和大数据”,不是“基于内容的算法和协同过滤算法”。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并计算受众在每一个新闻品牌中花费的时长,当受众的阅读习惯偏向于一方时,程序会建议受众调整阅读内容”。C项,分析不当,“进行分析解读,为受众提供正确导向”错误,原文是“在算法新闻时代,记者和编辑应该转向更能够发挥主观性的深度报道和访谈上来,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工具和信息基础上,进行分析解读和
31、内容审核把关,为受众提供正确导向”。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无中生有,“算法相关研究应该摒弃”于文无据,说法绝对。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据的能力。材料二探讨的是人和技术的关系,观点是“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保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只有选项C关注了人和技术两方面。4.新闻媒体应当承担起交叉核实信息源的责任。平衡公共服务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把服务公众需求与教育引导公众结合起来。对原有的职业伦理规章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做出限制,规范传播行为。新闻媒体人应在人机协同中占据主体地位,驯化大数据与算法技术,
32、把握新闻的正确导向。(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梳理新闻媒体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确保自身规范发展、健康发展的相关内容,概括即可。5.首先提出观点,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保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接着指出媒体、公众和网络平台各自的责任,并重点论述媒体要有大局意识,要有责任担当。最后总结,从职业伦理的层面规范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行为,让技术更好地推进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明确文章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然后
33、大体划分内容,最后整合概括大意即可。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曲解原意,对“他们当兵”目的的分析错误,“种菜养殖,让战士们吃好喝好”是连长和指导员的想法,“做一名合格的后勤兵”于文无据。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主要表现了他们对战争的恐惧”分析错误,在文中,虽然战事惨烈,虽然也有恐惧,但通过战场上“抽烟”这一细节及二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二人的情谊在逐渐加深,主要表现的应是战友情深以及小陆的成长过程。8.新兵小陆和三年兵云峰,在和平时期,准备学种植、学养殖,改善战士们的生活;一旦上了战场,他们奋力杀敌。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他们都是英雄。小陆是云峰心中
34、的英雄,而“我”听完故事后,小陆和云峰都成了“我”的英雄。表现出了“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向往和平”的主题。(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标题内涵意蕴的能力。可以从情节内容、人物形象和主题等角度理解赏析“我的英雄”的内涵意蕴。云峰回忆和小陆的部队生活特别是并肩战斗的往事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小陆是云峰心中的英雄,而小陆和云峰都是“我”的英雄;字里行间也蕴含着“我”的情感态度倾向,敬仰英雄,向往和平。9.示例:如“正午,太阳正烈,战火稍作停顿”,预示着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惨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当云峰和小陆初到战场时,山峦叠翠,凉风习习,晚上睡觉时,月亮
35、格外温柔等环境描写,都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对比,表现了战士们对和平的向往,突出了主题;“子弹、炮弹在空中炸裂、尖啸、飞掠”暗示了小陆最后在战场牺牲的结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只有概括没有举例分析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小说环境描写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等角度分析鉴赏。本文中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衬托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向往和平的主题,还暗示了人物的命运结局。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都,为循所得。循表朝廷,以隐之党附桓玄,宜加裁戮,诏不许。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
36、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弱冠”,指“古时指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是“十八岁”。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但卢循极为赏识他,赐给他车牛,为他建造住宅”的说法错误,“赏识他,赐给他车牛,为他建造住宅”的是刘裕,不是卢循。13.(1)袁真战败,将祸及(吴坦之),吴隐之来到桓温处,乞求以自己的性命代替哥哥,桓温怜惜而释放了他。(2)卢循攻打了一百多天,越过城墙(人城)放火,焚烧了三千多家(的房屋),烧死的有一万多人,城池于是被攻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
37、。第句得分点:“诣”“乞”“矜”各1分,大意1分。第句得分点:“有”“逾”和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1分。14.吴隐之让自己的心志保持不乱。(1分)吴隐之本身具有清正廉洁的品质,并始终没有改变。(2分)【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及在州,清操逾厉”“隐之清操不渝”的内容,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二十岁左右就孤高独立,有清正的操守,虽然(家中)没有一石余粮,(但)不拿取不合道义(的东西)。(吴隐之)侍奉母亲孝顺恭谨,到他为母亲办丧事时,悲哀伤身超过礼制。(他)家里贫穷,没有人鸣鼓,每到该
38、哭泣的时候,都有双鹤鸣叫,又有群雁聚集,当时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仙鹤和大雁。哥哥吴坦之担任袁真的功曹,袁真战败,将祸及(吴坦之),吴隐之来到桓温处,乞求以自己的性命代替哥哥,桓温怜惜而释放了他。于是(吴隐之)被桓温了解赏识,授予奉朝请、尚书郎等职,几次升迁后任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中(为官)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草。他虽然身居清要的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了亲戚和族人,(家里)冬天没有被子,曾经洗了衣服,便披上棉絮,勤劳清苦得与贫寒的百姓一样。朝廷想要革除岭南的弊病,任用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二十里处,有个地方名叫石门,有泉水叫作贪泉,(传说)喝了泉水的人就怀有无尽的贪欲。吴隐
39、之到了广州,对他的亲人说:“不见泉水也可以产生贪欲,(关键在于)让自己的心志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廉,我是知道了。”于是来到泉水处,舀起泉水喝了。(吴隐之)在广州时,更加砥砺清正的操守,常吃的不过是青菜和干鱼罢了,帷帐、用具与衣服都交给外库(办理),当时人们大多认为他是故意做作,然而他却始终没有改变。手下人向他送鱼时,经常剔去骨刺只剩鱼肉,吴隐之觉察了他的用意后,惩罚并开除了他。到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激励督促将士,坚守多时。卢循攻打了一百多天,越过城墙(入城)放火,焚烧了三千多家(的房屋),烧死的有一万多人,城池于是被攻占。吴隐之携带家属逃出,想要逃回京城,被卢循捉住。卢循上表给朝廷,说
40、吴隐之依附于桓玄,应加以制裁处死,皇帝下诏不准奏。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吴隐之才回到京城。(吴隐之)乘船返回时,行装没有一点多余的资财。他回到京城后,(仅有)数亩大的小宅院,篱笆墙十分简陋,内外共有六间茅屋,容纳不下妻子儿女(居住)。刘裕赏赐吴隐之车牛,又为(他)建造住宅,(他)坚决拒绝。不久,授予(吴隐之)度支尚书、太常,(他)拿竹篷作为屏风,家中没有可坐的毡席。吴隐之清正的搡守没有改变,多次被褒奖,从做官起到去世,常常蒙受皇帝优厚的赏赐和显贵的赠封,廉洁之士以吴隐之为荣。15.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理
41、解错误,应是“阴冷雨寒,仿佛是月宫的兔和蟾在悲泣”。16.想象奇特:诗人把阴冷雨寒想象为玉兔和寒蟾在悲泣,把云层裂开后的景象想象成房屋楼阁,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还幻想在月宫与仙女相遇并交谈。构思巧妙: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现实生活的苦闷。(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风格的能力。一般从内容、主题和构思等角度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内容,理解诗意,进而分析诗歌的构思和主题。17.(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每空1分,
42、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本题易错字:闻道,术;尊,酹;(3)跃,沉璧。18.B【解析】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后文“如果没有书籍”的内容,B、C项与后文衔接更好,排除A、D项;再比较B、C项,B项中前后两个句子衔接更紧密,排除C项。19.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C项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了比喻和对偶,B项使用了借代,D项使用了对偶。20.示例:大而言之,没有书籍,历史就失去了前后贯通的缆索,人群就失去了远近会聚的理由。
43、删去“地说”,(1分)将“理由”和“缆索”互换位置。(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成分赘余,“言”与“说”重复;搭配不当。21.后来叫春节(就是后来的春节)四季交替的规律文化各异(每处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根据语段内容,第处要填的是一个过渡句,由前面的“农历新年”过渡到后文的“春节”,所以填“后来叫春节”或“就是后来的春节”。第处承接上文,前面讲“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提示我们关注时节变化,进而推理发现的应是“四季交替的规律”。第处,“虽然”引导的内容是谈差别的,前面谈“地域有别
44、”,后面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再从“但”引导的内容中找出关键词“文化”,综合得出答案“文化各异”。22.介绍春节的起源。春节有丰富的民俗活动。(每句2分,表达简洁准确1分)【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有“春节是指农历新年”“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起源”“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可以看出主要意思是“介绍春节的起源”。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有“(春节)是集祈福禳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新春贺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可以看出主要意思是“春节有丰富的民俗活动”。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一)材料解读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
45、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题目中所给材料为大家描述了一个暖人的画面,外卖小哥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包含着浓浓的善意,也体现了一份责任担当。写作任务是以“小举动,大温暖”为主题,写一篇倡议书。要倡议大家做有爱心的人,发善心,行善举;多一点责任担当,少一点冷漠无情。让人间充满爱和正能量,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更温暖。(二)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主题主题是“小举动,大温暖”。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小举动”三个字,倡议大家做有爱心的人,做有担当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材料中叙述的是外卖小哥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给人带来温暖,写作中要结合材料,有概述和分析,进而引出倡议的内容。任务三:写作者身份、读者对象以大安中学校团委的名义写作,发出倡议;读者是大安中学全体师生。任务四:文体-倡议书基本构成: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倡议的具体内容)、结尾(倡议者的决心或希望)、落款五部分组成。语言:倡议书具有群众性、公开性的特点,应体现交流性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有鼓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