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 劝学 学案(09版语文必修4)【复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荀子及荀子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总结虚词“而”的用法。2. 能力目标了解荀子的思想,识记荀子有关名言。课前案【知识积累】一、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 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3.蚓无爪牙之利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 5.用心一也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六、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
2、.輮以为轮 2.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七一词多义:1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2假假舟楫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3望吾尝跂而望矣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商君
3、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默写1.青,取之于蓝,_;冰,水为之,_。2._,金就砺则利,_,_。3.假舆马者,_,_;假舟楫者,_,_。_,_。4.积土成山,_;_,_;_,_,_。5.故不积跬步,_;_,_。6.锲而舍之,_;_,_。三、课外文
4、段拓展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人。客貌魁伟,有筹策。和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会日暮,敌将收军。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有账下督雷五安于战处哭求思政,会其已苏,遂相得。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夜久方得还。十二年,加特进、荆州刺史。州境卑湿,城堑多坏。思政方命都督蔺小欢督工匠缮治之。掘得黄金三十斤,夜中密送之。至旦,思政召佐吏以金示之,日:“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颖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岳恃其众,谓一战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
5、。思政选城中骁勇,开门出突。岳众不敢当,引军乱退。岳知不可卒攻,乃多修营垒。又随地势高处,筑土山以临城中。飞梯火车,昼夜攻之。思政亦作火攒,因迅风便投之土山。又以火箭射之,烧其攻具。仍募勇士,缒而出战。岳众披靡,其守土山人亦弃山而走。齐文裹更益岳兵,堰洧水以灌城。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将慕客永珍共乘楼船以望城内,令善射者俯射城中。俄而大风暴起,船乃飘至城下。城上人以长钩牵船,日弩乱发。绍宗穷急,投水而死。丰生浮向土山,复中矢而毙。生擒永珍。齐文襄闻之,乃率步骑十一万来攻。自至堰下,督励士卒。水壮,城北面遂崩。水便满溢,无措足之地。思政知事不济,率左右据土山,谓之日:“吾受国重任,本望平难立功。今
6、力屈道亨,计无所出。唯当效死,以谢朝恩。”因仰天大哭。左右皆号恸。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思政初入颍川,士卒八千人,城既无外援,亦无叛者。恩政常以勤王为务,不营资产。尝被赐园地,思政出征后,家人种桑果。及还,见而怒曰;“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命左右拔而弃之。故身陷之后,家无畜积。(选自周书?王思政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 踣:仆倒B悉封金送上 悉:全部C齐文襄更益岳兵 益:更加D今力屈道穷 穷:穷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无伤也,是乃仁术也B 因迅风便投之土山因拔刀斫前
7、奏案C 令善射者俯射城中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 唯当效死,以谢朝恩作师说以贻之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思政忠勇的一组是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日:“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思政选城中骁勇,开门出突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思政初人颖川,士卒八千人,城既无外援,亦无叛者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桥之战,王思政奋勇杀敌,身负重伤,以至气绝。幸运的是老天和他的穿着让他躲过一劫,苏醒过来后被帐下督雷五安找到。B高岳等人攻打颖川,倚仗人多势众,四面围攻,王思政选择勇士,突袭敌军,高岳
8、军 队溃散逃窜,大将刘丰生也在此时中箭身亡。C齐文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颖川,由于水势迅猛,颖川北面城墙坍塌,堰水漫进城 里,王思政率军占领土山,决心以死殉国。D朝廷赐给王思政一片园地,他出征后,家里人种上了桑树和果树,等到他归来,大为 生气,命身边的人拔出树苗丢弃了。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战唯著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3分)(2)仍募勇士,缒而出战。岳众披靡,其守土山人亦弃山而走。(3分)(3)及还,见而怒日:“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4分)一 素材积累荀子(约公元前前)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
9、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名句回味】1.不登高山,不知
10、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4.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二、一课一练:【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
11、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7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
12、志)课外文段扩展答案:1C(益:增加)2D(两个。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关系。A前“乃”,副词,便,于是;后“乃”,表判断,是,就是。 B前“因”,介词,趁着;后“因”,副词,于是,就。c前“者”,代词,“的人”;后“者”,附在时间词后,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3B(表现其智,表现其用兵方法,表现其治军有方)4B(刘丰生死在“浮向土山”之后)5(1)每次出战只穿破旧的铠甲,敌人怀疑他不是将帅,所以多次幸免于难。(3分,评分时注意“每”“著”“免”等词语的翻译)(2)还招募勇士,用绳子吊出城外与敌军作战,高岳军队溃散逃窜,那些把守土山的士兵也弃山而逃。(3分,评分时注意“缒”与“披靡”“走”等词语的
13、翻译)(3)等到回来,他见此生气地说:“匈奴还未铲除,所以霍去病便辞家赴边,更何况现在大敌当前,为什么还要置办家产呢?”(4分,译对旬式得1分,“及”“辞”“产业”三词语每译对一处得1分)廉颇与蔺相如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能结合语境,准确解释“负”“徒”“幸”“顾”“以”“因”“则”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积累并能运用本文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课前案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注意词类活用)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昭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3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4赵王鼓瑟5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6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
14、,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7秦王不怿8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9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10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1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12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13赵王悉召群臣议1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5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16于是舍人相与谏曰17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18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19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20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二、一词多义(1)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2)因相如因持璧却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15、罪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课堂案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分)译: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3分)译:3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分)译:4、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3分)译: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分)译:6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分)译: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分)译: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译:9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
16、乎?臣等不肖,请辞去。(5分)译:二、拓展翻译1因其无备,卒然击之。(2分)译:2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2分)译:3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3分)译:4子独不闻夫涸泽之蛇乎?泽涸,蛇将徙。(2分)译:5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3分)译:三、拓展训练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1给第一处画线句子断句并加以翻译。 (3分)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翻译:
17、 2翻译画线的句子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2分)译:课后案一、写作素材积累课文是最好的写作素材一提起写作,学生会马上找来很多材料进行查阅,仔细翻看有没有适合本次写作的素材。其实,课文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举例,在这篇文章里可以找到很多写作素材。如:一、爱国渑池之会,廉颇与赵王计划,连立新君的话都敢说,说明了廉颇是一个忠君爱国的有勇有谋的大将;令秦王击缶,怒斥秦大臣,则展示了蔺相如的的无限的爱国与忠勇。二、忍让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可使我们佩服。虽廉颇一再地挑衅,一再地的恶语相加,可是他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这一切,避开了这一切。这决不是怯弱。试想若没有蔺
18、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三、宽容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 四、诚信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
19、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五、双赢的智慧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只会说几句好话的文相蔺相如何以职位比他高?于是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道出了“先国家后利己”的君子之言。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文相武将辅佐君主,繁荣国家。蔺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与他人和平共处,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正是
20、他的忍让,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才有赵国的长治久安;诸葛亮的“南和孙权”,才有“赤壁之战”的辉煌战果;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更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指导原则。而“和”的生动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因为心中有“和”,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才会流传千年,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才会一直以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它的含义;因为向往和平,宫女王嫱才会千里迢迢穿过无边的沙漠远嫁匈奴,尽管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但这些又让“和”的含义上升了一个高度。二、一课一词十六、则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
21、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大铁椎传)(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三)表示并列关系
22、。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 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2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
2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答案:1 被动2 送/请求/交换3 私下里/认为/应该4 动词,弹奏5 名作动,杀/倒退6 动词,穿着/揣着7.高兴8.回头9.授予官职10.谢罪/坚持11.如果12.后退13.全部14.名作状,在朝廷上/使动,使回去15.难道16.一起17.只是18.私下里19.名作动,上前。/指给看20.傲慢一词多义徒:白白地 /只是/只是/一类人因:于是/趁机/经由,通过/趁着/依靠翻译1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2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3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
24、,我才敢献上和氏璧。4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5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悄悄地到达赵国了。6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7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8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9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拓展翻译1趁着他没有防备,突然攻击他。2我经常被内行人笑话。3顺从天意而歌颂天,和控制自然利用它相比,哪一个更好?4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干涸湖泽里的蛇吗?湖泽干了,蛇就要迁徙。5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拓展练习1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翻译: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