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3讲 辛亥革命.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127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3讲 辛亥革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3讲 辛亥革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3讲 辛亥革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3辛亥革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81页一、选择题1(2017广安模拟)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B统治者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C地主阶级阻碍近代化进程D权力结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题干中的洋务运动不是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B项错误,百日维新流产不能体现统治者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C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掀起

2、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由题干描述的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结果可知D项正确。答案:D2(2017天津滨海新区五校联考)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材料中“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说明清帝退位时没有发生重大流血事件,属于和平方式,故A项正确;“共和立宪国体”指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共和体制,故B项错误;封建制度结束的标志是新民主

3、主义革命的胜利,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1月1日,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解析:材料“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说明不是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国外的动态,故B项错误;袁世凯只是表面赞

4、成民主共和制,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多数人支持共和制,说明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日照模拟)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仿效法国与其目的不符,故A项错误;时间仓促,缺乏

5、舆论准备与其目的无关,故B项错误;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与其目的无关,故C项错误;因人设法,指的是因为袁世凯而修改法律,与其目的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太原模拟)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秉承临时约法“人民有信教之自由”的含义,以“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这一举措()A否定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C推动学校采用西方教育模式D使儒学失去了主流思想地位解析:否定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与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由“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可以分析出此举措

6、是有利于民主与自由的,故B项正确;推动学校采用西方教育模式与“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不符合,故C项错误;使儒学失去了主流思想地位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6(2017泉州模拟)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A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B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解析:戊戌政变后的中国并未走向崩溃,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辛亥革命推翻

7、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之后的中国事实上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政治生活,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无法实现的决定因素是民族工业的发展程度与资产阶级力量的大小,并不是由历史传统决定,故D项表述错误。故答案选B。答案:B7(2017济南模拟)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辛亥革命内骨子是依旧的几个

8、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等关键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故答案选C。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帝逊位诏书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

9、,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立宪时刻(1)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辛亥革命性质以及建立政治体制来分析;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第(3)问可以任

10、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可以从中华民国建立,这与“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制相类似;不同意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角度回答。答案:(1)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原因: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2)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承认。(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同意。清帝和平逊位,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或不同意。清帝逊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