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六)自然地理综合测试卷(90分钟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根据卫星在一个月内相对于地球同一位置在t1和t2时间拍摄的遥感图片所绘制的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t1到t2时A.北京昼变长、夜变短B.北极冰川面积逐渐增大C.地中海沿岸河流水量较小D.北京时间都是前一日的22:00解析:由图可知,t1t2时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极地区白昼范围越来越小,气温越来越低,冰川面积逐渐增大,北京昼在变短;此时地中海沿岸正值多
2、雨期,河流水量较大;t1和t2时间30 W为正午,可知北京时间大约为当日22:00。答案:B2.在t1t2时间段,地球大致运行到公转轨道的A.B.C.D.解析:t1t2时间段,北极附近出现极夜且范围在扩大,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应该位于公转轨道的冬至日前。答案:C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5题。3.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两条河流流向相同B.a河大致自东向西流动C.图示范围内b河的落差要大于a河D.b河大致自北向南流动解析: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弯曲方向可知,图中两条河流标注正确;结合指向标可知,a河大致自北向南流动,b河大致自南向北流动;根据等高线的数
3、值计算可得,a河的落差介于100 m到300 m之间,b河的落差介于200 m到400 m之间。综上,故选C。答案:C4.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A.地降水比地少B.地植被长势比地好C.P点到山顶的高差可能为290 mD.小路d比小路c平坦解析: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比地多;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位于南坡,水热条件优于地,植被长势好于地;P点到山顶的高差的取值范围为:100 mH200 m;小路d没有经过等高线,地势起伏小,比小路c平坦;综上,故选D。答案:D5.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对图中陡崖进行了探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为450 mB.陡崖的相对高度至少为400 mC
4、.站在陡崖顶部可以看到河流全貌D.陡崖处有瀑布景观解析:读图可知,陡崖顶部的海拔h的取值范围为:400 mh500 m;陡崖的相对高度d的取值范围为:200 md400 m;受中部地形的阻挡,站在陡崖顶部看不到河流全貌;陡崖顶部地势高于东西两侧,无法形成径流,因此不能形成瀑布景观。综上,故选A。答案:A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刻近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M气压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影响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地转偏向力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图中M处高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应为亚洲高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答案:B7.形成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
5、统是解析:图中降水区域位于低压槽槽线附近的锋面系统控制区域,因为强冷空气势力强大,应为冷锋系统。答案:D下图表示19602009年黑龙江省各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趋势系数。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年份气温在2月份升高最为显著B.冬半年的气温将高于夏半年C.全年最低温度上升最为明显D.79月的降水量最少解析:读图可知,112月最低温度的升高幅度均大于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的升高幅度。答案:C9.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有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农作物的熟制发生根本性改变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增加A.B.C.
6、D.解析:根据图中气温的变化趋势可知,黑龙江省112月的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均呈上升趋势,即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从而造成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根据图中降水的变化趋势可知,黑龙江省79月的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可能加大;综上,故选A。答案:A据每日新闻报道,2013年8月3日在位于福井县附近的日本海海域发现一艘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被海啸冲入太平洋的渔船,该渔船在漂流约2年半之后返回日本列岛附近。该渔船曾于6月中旬在冲绳附近海域被发现,但因天气原因未能打捞。读太平洋洋流示意图,回答1011题。10.下列有关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低纬度海区的大陆东岸是暖流B.与
7、是同一支洋流形成的性质相同的洋流C.图中渔场都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D.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暖流;与虽然是由北太平洋暖流形成,但是寒流,为暖流;图中秘鲁渔场由于沿岸上升流而形成;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大洋环流圈。答案:A11.被海啸冲入太平洋的渔船能够回到日本列岛附近,没借助的洋流是A.北太平洋暖流B.日本暖流C.北赤道暖流D.阿拉斯加暖流解析:由题干材料“该渔船曾于6月中旬在冲绳附近海域被发现,但因天气原因未能打捞”可知,该渔船是沿低纬环流圈漂过来的,因此,没有借助洋流阿拉斯加暖流。答案:D下图为密云水库19602010年径流量、汛期径流
8、量年际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12.19602010年,密云水库入库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的特点有随时间变化呈波动减少的趋势随时间变化呈波动增加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减小的趋势比较明显1999年以后入库径流量减少趋势尤为明显A.B.C.D.解析:19602010年密云水库入库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随时间变化呈波动减少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减小趋势比较明显,1999年以后减少趋势尤为显著。答案:C13.19602010年,密云水库入库年径流量和汛期径流量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上游引水量明显增加B.流域内降水减少和地表水下渗量加大C.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幅度增加D.
9、流域内植被得到有效的恢复解析:19602010年,密云水库流域内人口、经济规模大幅度增加,再加上水资源利用率低,生产、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同时上游用水量的增加,则减少了入库径流。答案:A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14.能正确反映此外力作用过程的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丙甲丁D.丙甲丁乙解析: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破碎后粒径越来越小,符合外力作用过程的是乙丙甲丁。答案:C15.该外力作用为A.固结成岩作用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D.搬运作用解析:该外力作用是岩石表层和内部温度变化
10、差异导致岩石风化破碎的过程。答案:B16.下列地区中,该外力作用过程表现最明显的是A.刚果盆地B.长江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D.巴西高原解析:该风化作用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干旱区表现明显,故该外力作用过程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答案:C当地时间2014年2月18日,印尼东爪哇省克卢德火山向外喷出浓烟和火山灰。印尼东爪哇的克卢德火山(MountKelud)本月13日深夜大喷发,火山灰柱直上17公里高空,大量火山灰飘到中爪哇省、西爪哇省和日惹特区。据报道,喷发已致4人死亡,大批居民撤离。读图,回答1718题。17.乙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可能是A.7、aB.
11、3、bC.2、cD.1、d解析:甲图中岩浆喷发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喷发后冷却形成岩浆岩。乙图中,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a为岩浆,b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1为变质作用,4、6、7为重熔再生过程,3为冷凝过程,2、5为固结成岩过程。答案:B18.一般情况下,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A.软流层B.下地幔C.地壳D.地核解析: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是来自于软流层的岩浆喷发过程。答案:A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郭川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下图为此次郭川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其中青岛(3604 N,12021 E)、合恩角(
12、5559 S,6716 W)、好望角(3421 S,1830 E)是他此次航海中登陆的地方。读图,回答1920题。19.郭川帆船在出发时、经过合恩角和好望角时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分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根据题干中所给青岛、合恩角和好望角的经纬度位置可知,青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合恩角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好望角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D20.影响
13、合恩角与好望角植被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海陆位置解析:两地植被景观分别属于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主要是由纬度差异造成热量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答案:B下图为东亚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读图,回答2122题。21.该国气候、地形、植被、河流等要素之间的整体性表现在A.以海洋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B.河流水量充足,山地受流水冲积作用明显C.地形坡度大,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D.地形条件复杂,导致森林茂密且种类单一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判定该国为日本,虽然日本气候海洋性较强,但仍然是季风气候,所以河流仍然有季节变化;河流水量充足,在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地
14、形坡度大,所以河流短小,水力资源丰富;地形条件复杂,所以森林植被具有多样性。答案:C22.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发现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主要是由于A.受纬度地带性因素的影响B.受沿岸暖流的影响C.受山地地形的影响D.受多火山、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解析: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主要是因为日本位于北太平洋西岸,受海洋及暖流影响明显。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综合题(共56分。)23.(14分)读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地的昼长为。(2)此时地的盛行风向
15、是,地附近的陆地自然带是。(3)四地至少需要再过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的地方时是。(4)所属板块的特点是。答案:(1)(150 E,2326 S)10小时40分(4分)(2)西北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分)(3)162时(4分)(4)面积广大,基本以海洋为主;与相邻板块交界处形成环状火山、地震带(2分)24.(14分)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1月还是7月等压线的分布,理由是什么?(2)未来5个月内,地区的天象天气与河流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提示: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向、正午太阳高度、天气、河流流量及汛期等方面分析)(3)地7月和1月每天
16、平均日照时数差距很大,试分析原因。(4)指出地此时盛行什么风向并简析该风向的形成原因。答案:(1)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3分)(2)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出方向越来越偏向北;昼长越来越长,夜长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从温和少雨到出现“梅雨”天气;河流由枯水期进入汛期。(4分)(3)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且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较长,因而夏季每日日照时数较长;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且昼短夜长,因而每日时数较短。(4分)(4)西北风。赤道以北的东北信风带随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
17、形成。(3分)25.(14分)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但近年来湖泊、瀑布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系统。阅读材料,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九寨沟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统计图材料二九寨沟水循环示意图(1)指出九寨沟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请说出图中分别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并说明九寨沟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3)610月为九寨沟湖泊丰水期,请结合材料二,利用海陆间水循环原理分析九寨沟丰水期形成的过程。答案:(1)特点:气温冬冷夏凉,降水夏多冬少。因素:地形、季风环流。(4分)(2)为蒸腾;为水汽输送;为地下径流。海陆间
18、水循环。(4分)(3)610月为九寨沟地区的夏季,海水蒸发加大,海陆间水循环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季风环流输送至九寨沟流域,形成大量降水,并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补给给湖泊,从而使湖泊水量不断增加,形成丰水期。(6分)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是“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另外,青藏高原上的羊八井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该盆地西北缘为念青唐古拉山南缘断裂,东南缘为唐古拉山山前断裂。两者交汇处成为热流向上聚集的良好通道。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简图。材料二青藏高原隆起带来
19、的环境变化。(1)试从板块运动与地质构造两个角度分析羊八井地热能丰富的原因。(2)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附近的地形特点,并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3)雅鲁藏布大峡谷两侧山脉属于喜马拉雅山系。实地考察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处的高山中存在古海洋生物化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海洋生物化石存在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系的原因。(4)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答案:(1)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2分)(2)山高谷深。长期受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发育而成。(4分)(3)古海洋生物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于古海洋的沉积岩之中;后受地壳上升运动作用出现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系之中。(4分)(4)随着印度洋板块北移,青藏高原地壳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终年气温低,多冰川;土壤贫瘠,多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强的动物为主,如牦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