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06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创新学案与作业:第六单元 第23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考纲明示商业的发展。主干梳理 认知拓展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时期概况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商业仍得到了发展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1)棉花、

2、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3)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二 市的变迁时期时间空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草市”更加普遍;市镇得到发展,明清时期,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四大商业名镇知识拓展 古代中国的“城”和“市”古代中国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

3、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知识拓展 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贸易通道。这条丝路由西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重新打通,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2)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3)影响扩大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启示了“一带一

4、路”倡议的提出。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三 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2表现: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四 货币的发展1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天然贝壳。2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3春秋战国诸侯各自造币,以青铜为主。由于诸侯割据,货币形状很多,如铲币(赵)、刀币(齐)、环钱(秦)、蚁鼻钱(楚)等。4秦到唐:统一币制。(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在全国通行。秦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制,一直延续到民国初期。(2)汉武帝时,地方郡国铸币权

5、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后,历代铸币都由中央直接经营。(3)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指开创新纪元,“通宝”指通用宝货)。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我国古代货币由标明重量向抽象化、符号化的通宝、元宝、重宝演变。5北宋铜、铁、金、银各色货币并存,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后期,由于钱荒和纸币的信用危机,白银作为货币使用的情况明显增加,为明代白银上升为主币奠定了基础。6元以纸币为单一流通货币。但是,由于政府滥发没有储备金的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结果明清又恢复了金属货币(白银和铜钱)。7明清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法定的货币。清初,沿袭明朝,以白银为

6、主币。(银块没有固定形状,称量使用。市面上流通的银块形状繁多,成色不一,换算起来十分不便)五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2特点3影响:市民生活更加方便,政府收入增加。教材拾遗 草市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南齐书中提及“草市尉”一职,说明政府对于这种“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的作用已经十分显著。“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问题探究 宋代以后兴起的商业名镇与古代早期的城市相同吗?提示:不同。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大都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商业活动依附于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

7、市发展的原动力;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则是以经济职能为主。牛刀小试 试构建中国古代商业思维导图。参考:教材拾遗 朝贡贸易(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2)原因:封建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封建专制的根深蒂固;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3)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4)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即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古代“市”的发展趋势一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8、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二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三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草市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四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

9、国”之说。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史料解读四则史料分别从“城”与“市”的关系、市突破时空限制、草市出现及其意义、工商业市镇的兴盛等角度论述了古代中国市的发展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市”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精研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市有何特点?试答: 提示:史料一中反映出城和市是分开的,城以政治职能为主,市的规模小,地位低。史料二中反映出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行业多;反映出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史料三中反映出草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映出“草市”在沟通和发展城乡经济中有重要作用。史料四反映出工商业市镇兴起,城市职能趋向专业化。归纳总结 古代“市”的发展趋势(1)从“市”的空间

10、范围来看,先是在城市由小到大发展,然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2)“市”内商业活动突破时间上的限制,唐代后期“夜市”繁荣,宋代晓市、夜市繁荣。(3)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4)明清时期出现大量专门的工商业市镇。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荣,如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要点突破深化拓展要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2)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下,不管怎样发达,都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也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充分条件。(3)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4)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11、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5)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6)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如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出现。(8)商人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2影响(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4)影响人口迁移和流动,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规模扩大。例(2019福建泉州二模)公元10

12、年,王莽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每季度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若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若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这一措施()A体现了政府对商品市场的干预B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以巩固统治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王莽设立“五均官”对物价进行干预,故选A项。根据材料“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可知,政府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控制物价,排除B项;中国古代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封建政府的政策制定出发点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高考研析 把握

13、考向1(2019全国卷,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朝大商人的资本远远超过明朝,表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C项正确。清代商人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A项错误;清代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早在明清以前,白银就已作为货币出现,排除D项。2(2018全国卷,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

14、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题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中国传统中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政府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明朝君臣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外国贡品,体现的依然是“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故D项错误。3(2017全国卷,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

15、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仔细观察地图,当时两大巨贾均在曹、鲁一带经商,从地理位置看,曹国和鲁国处于中原地区,体现出区域位置对商贸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并非只在这一地区进行,且争霸战争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经济的破坏,排除B项;材料无法显示当时的交通状况和城市规模,排除C、D两项。4(2015全国卷,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

16、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解析明成祖将都城从地处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地区的南京迁到当时相对落后的北京,需将大量物资由南方输送到北方,客观上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为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C项错误。迁都是在国家政治统一的情况下进行的,A项错误;迁都后北京成为政治中心,南方依然是经济文化中心,并没有改变南北经济文化格局,D项错误。1北宋思想家李觏说:“茶非古也今日之宜,亦莫如一切通商。官勿卖买,听其自为且商人自市,则所择必精;所择精,则卖之必售;卖之售,则商人众;商人众,则入税多矣。”这一言论()A旨在维护商人阶层利益B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C

17、促进了饮茶之风的盛行D反映了其对发展商品经济的态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莫如一切通商”“官勿卖买,听其自为”“商人众,则入税多矣”可知,材料反映了思想家李觏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故选D项。根据材料“则入税多矣”可知,李觏主张的目的是扩大财源、维护统治,而非维护商人利益,排除A项;B项夸大了发展商品经济的作用,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称雄商界长达500年之久。这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传

18、统经济结构开始转变C商品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称雄商界长达500年之久”可知,当时中国的商品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推行抑商政策,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开始改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而未涉及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项。3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A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B促

19、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C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隆庆时对外贸易繁荣,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这会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从而为中国的白银货币化提供经济基础,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D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河南名校高二期末)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大量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如“挂牛头卖马肉”“自相矛盾”“买椟还珠”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国对市场缺乏管理B私营工商业已经兴起C抑商政策走向了失败D官营工商业失去主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商品在集市上出售,供顾客选择,

20、表明当时私营工商业兴起,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市场管理,A项错误;重农抑商并不表示不允许工商业存在,C项错误;官营工商业失去主导地位是在明朝中后期,D项错误。2(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地位空前提高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前期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商业活动频繁,这说明当时商业资本较为活跃,因此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后一直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并未被舍弃,B项错误;汉代商

21、人地位仍然较低,且材料并未体现商人的社会地位,C项错误;长途贩运较为普遍是在唐宋时期,且材料并未体现此内容,D项错误。3(2019河南名校高二期末)下表为唐代诗歌中有关社会经济的记述。据此可以推知()记述出处“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唐杜荀鹤送友游吴越“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唐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商船)。”唐杜甫舟中A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B民间草市出现了繁荣C农业生产日趋专业化D重农政策得到了落实答案A解析根据以上诗句可知,农民“种桔”“莲”“桑村挑叶去”,表明农业生产不在单纯种植粮食作物,而开始种植经济作物,种桑养蚕等使农业生产走向商品化,故选A项。材料内

22、容没有体现草市,也没有体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故B、C两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重农,D项错误。4. (2019江苏盐城三模)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正面上部有10枚方孔圆钱纹,中部有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转行使”。下部有一仓廪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货物。由此可知当时()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活字印刷术水平高超C金融体系较为完善D纸币在市场广泛流通答案A解析纸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结果,与材料中“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转行使”“忙于搬运货物”相符,故选A项。“铜版”“有一仓廪图”表明是雕版印刷术,排除B项;单纯的纸币信息不能反映金融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

23、;“许于诸路州县流转行使”不等于已经在市场广泛流通,排除D项。5(2020河北衡水摸底)宋人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写道:“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这反映出当时宋朝都城()A城市经济较活跃B娱乐活动远胜前代C商业管理较松散D城市功能非常齐全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反映宋代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而比较活跃,故选A项。材料没有比较宋代与前代的娱乐活动,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宋代的商业管理,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6(2019江西南昌高二期末)以下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时期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

24、单位:公石)15世纪75.1116世纪46.4417世纪前半期31.0717世纪后半期31.7818世纪前半期27.3718世纪后半期15.9219世纪前半期12.30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B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C“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D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不断下降,这是由于西方在新航路开辟之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粮食价格在不断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故C项

25、错误;从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除了17世纪中期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政局不稳,其他时间政治局势是相对稳定的,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9江苏苏锡常镇二模)中国古代以抑商为主的商业政策几经变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思想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否定商业,限制商业,肯定商业三种商业思想。孔子不反对人们从事商业活动,也不反对正常的商品流通,而是许多场合给予肯定。孟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商品交换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他认为个人不能仅靠自己的劳动来生产本人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如果否定商品交换,相互依赖的各种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都会陷入困境,使社会退

26、回原始时代去。魏向远我国古代商业思想和政策的历史演变材料二北宋东京城简易图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肯定商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否定商业、限制商业的分别是什么学派,并简述理由。(2)根据材料二所示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商业活动的特点,分析其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商业政策变化的认识。答案(1)原因: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否定商业的是道家,理由:道家主张“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限制商业的是法家,理由:法家主张“重农抑商”。(2)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

27、接监督。影响:以词、话本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兴起,居民娱乐场所(瓦肆)增加。(3)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说明”体现商业活动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道家主张小国寡民和法家主张重农抑商概括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地图可知,宋朝时商业经济空前繁荣,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督。第二小问,结合商业的发展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概括作答。第(3)问,结合材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可知,中国古代总体采取抑商政策,商业发展影响人民生活。- 1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