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9039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汉源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希望该资料在您的教学和学习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江苏、河南、湖南、四川、宁夏、海南等六地区的试卷投稿,请联系QQ:23553 94698。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第 I 卷一、语言知识和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冰屑(xu) 长篙(ho) 沁园春(qn) 风雷霹(p)雳B分外(fn) 霉菌(jn) 遒劲(jng) 游目骋(chng)怀C屏(png)息 粗糙(zo) 炽热(zh) 亘(gn)古不变D召(zho)唤 譬(b)如 油纸伞(sn) 抨(png)击时弊 2.下列词

2、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凄婉 家具 哀怨 寒暄 B.冰屑 青苔 荆棘 忸怩C.凌侮 咒语 斥骂 谒制D.璀璨 漂泊 寥廓 漫溯3.依次填入下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辞,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和坠五里雾中。”A.朴素 集中 单纯 明快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周德鸿老师不仅精通数学

3、,还是个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B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励精图治,确定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标准要达到日运营100万人次的要求。C国庆期间,西安大雁塔广场到处是游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D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谨严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既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又在经济上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因而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B.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是当今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创作过红高粱等佳作的著名作家莫言

4、之手。C. 一直致力于以金融的力量回馈社会的长沙银行,作为全国首家牵手“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金融机构,日前已为千名贫困生提供免费午餐。D.针对近期发生的“绿色猪肉”事件,沃尔玛公司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并增强员工培训力度和商场的食品管理流程。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循着生命实体的第一生存需求追溯,会发现,这个崇尚“以食为天”的国度,华宗汉祖自懂得刀耕火种后,便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陋习,转而在火中取栗和汤中取食。由于火焰与热汤的高温不允许沿用伸手抓捏的习惯,于是便寻找手指的替代物一支箭、一柄矛或一根树枝。显然,单支的筷子只具有扎和挑的功能,远不

5、及两根手指拿捏之便捷。先民们质朴的头脑懂得,灵巧的手可借两根树枝而延伸,更何况先民们的狩猎和劳动的已将手指锻炼得运用自如,将两根小树枝捏在手中,竭尽插扎穿挑夹、捞扒拌搅拉之能事,还可供递喂拨、煎卷烤,十八般食艺可得心应手。至此,可推断,华汉先民的第一种创造发明得以诞生。之所以称之为发明创造,是由于筷子完全符合当今发明创造的定律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而且还具有取之不竭的原材料。因此,又可以进而断言,祖先在发明创造了弓箭、长矛和某些农具外,最初的第一件民间日用品发明非筷子莫属。随着筷子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制作筷子的材料渐次演变,由树枝而木条、竹条、骨条和牙条,其形制和长度也逐渐形成定规。其长度缘于

6、原始部落围着食器聚餐的习俗,其时,筷子必须具有一定的长度方能夹取食物。而这长度又必得便捷于手腕在食器与 嘴之间作半径活动,手臂的运动半径亦受制于腕骨到肘骨这两个支点的牵制,于是小臂的长度大体成为了筷子的长度标准。筷子的诞生,不但确定了围食的习俗,而且依据筷子加手臂的长度作为半径,确定了用以聚餐的方桌与圆桌的直径与宽度,确定了餐桌周边长度与食客人数的惯例。最终还使得筷子成为原始尺寸的长度单位,一市尺约等于小臂加拳头的长度,最初的筷子也大体如此。只是由于木竹筷子容易弯曲,加上民居与食器的发展,使人们逐渐从野外移至室内,食桌、食器、筷子渐渐短小精致。至于筷子的形制取上方下圆,大概同先民崇尚“天地方圆

7、”说相关。有趣的是,氏族部落之间的许多理念和原始等级,也由筷子反映出来,依牙、骨、竹木品质与制作难度,按筷子长短、粗细、优劣与刻意制作的不同纹饰,显示了执筷人的等级尊卑与长幼身份。为了适应传统礼仪的各种需求,筷子又演化为礼品、供品、祭品。当祭祀神灵供三牲五谷时,人们把筷子插入供品。为了确定祭拜的时辰,有人点燃竖着的木竹筷子以作计时之用。继而又发现某种木料所制筷子燃点后会发出香味,或形成幽幽冥冥的火光,更增添了祭典的神秘感。故而有了最初的焚香与火烛,直到后人懂得在筷子上粘裹香料和石蜡,才有了蜡烛与燃香,但其载体还是根筷子。正是非同小可的一双筷子,强化了手指延伸与拿捏夹取的概念,派生出火钳剪刀等物

8、器。又由筷子纵横交叉的排列法,由小及大由短及长,使得洞穴鸟巢中生息的祖先颖悟了柱梁檩栏和樊篱牢笼的构成与功能,鲁班的祖师便用筷子演示了中国古代第一具建筑模型。至于垒屋造房,无论是哥特式罗马式无非是石头的堆彻,确乎少了这份筷子的灵性和韵味。直至经历了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欧美宾朋,但凡要享用中国烹调之妙,无一不从筷子学起。由此而联想到同步进化的西方民族,同样凭着一双手,拿捏的却是刀叉,不同的取食进餐法则绵延成不同样式的文化与理念。而与看上去“动刀动枪”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了一份“和为贵”的意蕴。6.下面关于筷子诞生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懂得刀耕火种而改变茹毛饮血

9、陋习的过程中,先民需要在火中和汤中取食,使用辅助工具势在必行。B.对弓箭、长矛和某些农具的使用,启发了先民们的思维,为了用以代替手指,筷子的出现成为可能。C.先民们懂得辅助工具一支不如两支用起来方便快捷,而且狩猎和劳动已将他们的手指锻炼的灵活自如。D.使用一双筷子,不仅可以插扎穿挑夹、捞扒拌搅拉,还可以递喂拨、煎卷烤,使用起来便得心应手。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的长短、材质、形制等与民族文化有一定联系,比如筷子上方下圆,大概同先民崇尚的天圆地方说相关;纹饰、材质可以反映执筷人的等级尊卑。B.先民们在祭祀神灵时,最初把筷子竖直插入贡品,是为了点燃,以便掌握祭祀

10、的时辰,也为了增添神秘感,由此又引发了燃香、蜡烛等日用品的出现。C.西方人来到中国,要享用中国烹调之妙,必须使用筷子,因为筷子是中国人进餐的特有工具,与中国的食品、食器相配,已成为饮食不可分割的部分。D.中西方比较,哥特式、罗马式石头堆砌的建筑,确乎少了我国柱梁檩栏式建筑的灵性和韵味;刀叉等餐具和筷子相比,缺乏一份“和为贵”的意蕴。三、文言文阅读(18分)(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选文,完成9-12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1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12、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B. 将焉取之 焉:哪里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10下列各句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其无礼于晋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以大易小,甚善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夜缒而出,见秦伯 D 失其所与,不知 温故而知新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B. C. D.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13、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景公好弋(y,射鸟),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土,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

14、人闻命(受教)矣。”A、死 B、逃跑 C、通“无” D、使死亡 第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三、 15.翻译句子(10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 夫晋,何厌之有? (3)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 1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3分)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7.名句默写(共8分)(1)像我一样地 ,冷漠,凄清,又惆怅。(雨巷)(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3)携来百侣曾游,

15、 。(沁园春长沙)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6)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7)寻梦?撑一支长篙, 。(再别康桥) (8)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四、现代文阅读(22分)秋天的心林清玄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16、。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

17、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

18、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

19、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18.文在第段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9.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6分)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20.作

20、者为何说“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6分)21.以“秋天的心”为题,“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五、22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上下文,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语言顺畅、连贯。 (3分)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1)_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2) _ (3)_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华正茂的你走进了高中,也就实实在在地站在了青春的门槛前。青春的

21、激情带有几分单纯,求新的热望夹杂着一份冲动。有时热情似火,有时心静如水;有时迷茫似雾,有时开阔如海。冲动而又热忱,复杂而又单纯,容易沮丧而又很快兴奋,这就是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站在“青春的门槛”前,你有过怎样感人的经历?你见过怎样动人的风景?你又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呢?请以“青春的门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答题纸 考号 总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三、15.翻译句子(10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 夫晋,何厌之有? (3)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 16.(1) (2) 17 18 19 20、

22、21 22(1) (2) (3)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B2.C遏制3.C4.D 5.C A项偷换概念,“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的主语应是“国家”。B项句式杂糅,“其作者是” 和“其出自之手”两种表达方式杂糅。D项搭配不当,“增强”与“流程”不搭配。三、文言文阅读9.A 鄙:以为边邑10.B11.B 主要为了凸显烛之武的正面形象,体现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12.C 晋惠公并未给秦伯土地。13C(列举罪状或过失而指责) 14.B15.翻译(1)若,如果;舍,舍弃,放弃;行李,使者,出使的人;共,“供”,供给。(2)宾语前置 厌,通“餍” 满足(3)让我们的国君因为一只鸟的缘

23、故而杀人。16.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3分)答案:描写了月落、乌啼、满天的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答对得2分,答出其中四种即算对。)特征:幽寂清冷(1分,意思对即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2分。大意对即可。)17、略试卷投稿QQ以及名校教研室合作QQ:23553 94698。河南高中教师QQ群161868687;湖南高中教师QQ群,315625208;江苏高中教师QQ群:315621368,四川高中教师QQ群:156919447,海南、宁夏高中教师QQ群:311176091,欢迎各地老师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