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巩固提升27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7页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解析:由图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明确。答案:D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解析:由图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电子工业。答案:C(2017河南适应性测试)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
2、)区划图。读图回答34题。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 B土壤C市场 D水源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答案:A4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弱 B降水少C多大风 D低温冻害解析: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答案:D(2017天津一模)读“我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回答56题。5关于A地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内
3、流河C地广人稀,可垦耕地多,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和蔬菜生产基地D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和将来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但由于气候干旱而耕地资源少;西北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瓜果基地,但不是蔬菜基地。故选C。答案:C6关于B地及所属地带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B地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区,要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B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C发挥该地资源和人口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D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生产基地解析: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
4、达,是中西部人口主要的迁入地,由于西部生态脆弱,人口、环境压力大,中西部人口迁往东部可减轻中西部的压力,故B正确。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短缺,主要发展方向是外向型和技术型产业。答案:B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79题。7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解析: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故A错误;山东纬度显著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
5、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黑龙江充足。答案:B8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解析: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答案:A9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A BC D解析: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错误;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答案:D(2017
6、兰州模拟)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011题。10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abcBcab CcbaDbac11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1011.解析: 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
7、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答案:10.A11.D二、综合题12(2015上海高考)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结合图示,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势状况、
8、地形结构、降水、水文等方面分析。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对农业类型与分布、城市的分布方面来分析。答案: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 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 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 mm以上。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9、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地形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形平坦的河谷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材料二:二战后,匹兹堡钢铁工业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下图)
10、。(1)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不同区位条件。(2)比较两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差异。(3)概括匹兹堡振兴经济的成功措施。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两地的原料和能源差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两地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差距。第(2)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既要比较自然区位差异,还要比较社会经济区位差异。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匹兹堡采取了大力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等复兴措施,同时还有政府提供支持。答案:(1)匹兹堡附近煤炭资源丰富,武汉附近缺少煤炭资源;匹兹堡附近缺乏铁矿资源,武汉附近铁矿资源丰富;匹兹堡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武汉工业基础薄弱,科技相对落后。(2)匹兹堡附近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武汉附近为季风水田农业。匹兹堡附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阴冷,热量较少,武汉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热量丰富,雨热同期;匹兹堡附近土壤贫瘠,武汉附近为肥沃的水稻土;匹兹堡附近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武汉附近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较落后。(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效益);政府提供支持(实现工人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