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3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广东湛江调研)董仲舒提出,“立义以明尊卑之分,强干弱枝以明大小之职”,“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这表明董仲舒主张(B)A以纲常名教为指导思想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文化“大一统”的重要性D延续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解析:材料信息“尊卑之分”“强干弱枝”等反映了董仲舒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的最高权威,故选B项。2(2020四川广元调研)“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董仲舒上述主张(D)A再现了先秦儒家学派的主张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
2、高度C有利于巩固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D适应了君主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解析: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发展为“君为臣纲”等“三纲”。董仲舒将君臣、父子、夫妇三种政治伦理关系纳入了“阳尊阴卑”的思想构架,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王道之纲”,故选D项。3(2020广东惠州调研)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A)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B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C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D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解析: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主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故A
3、项正确;图片信息没有涉及其他教育机构,无法说明太学的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也没有法家、墨家等学派的相关信息,故B、C、D三项错误。4(2020湖北荆州调研)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材料说明(C)A孔子的画像与真实情况不符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解析:孔子的画像与真实情况的比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可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故C项正确;
4、材料提及孔子生平,没有涉及其言论,故D项错误。5(2020陕西榆林调研)有学者指出,先秦儒家学者“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追求他们所信奉的真理”;董仲舒以后的儒家学者则不然,他们把儒家哲学当作政治的敲门砖。这一变化表明(D)A儒家哲学体系已完善 B汉代儒学已趋向没落C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 D儒学的功利性增强解析:由材料“追求他们所信奉的真理”“把儒家哲学当作政治的敲门砖”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了儒学的功利性增强,故D项正确。6(2020湖南长沙模拟)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而遭废黜,直至被贬为海昏侯。但近年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根据古代“事死如事生
5、”的原则,可知(D)A出土的文物是唯一可靠的B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不足C汉书的记载更为可信D考古发现和文献有所差异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明显有差异,故选D项;文物也不是唯一可靠的,排除A项;材料中的考古发现和文献有矛盾的地方,排除B项;文献记载在可信度上不一定最高,排除C项。7(2020常州一模)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B)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C传统儒学的影响 D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解析:依据材料,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还会再嫁,寡妇的尊长也不会劝她守节,但
6、到了西汉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反映在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所倡导的三纲五常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选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促进自由平等思想的产生而非“从一而终”,排除A项;导致社会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应该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而不是传统儒学的影响,排除C项;从西汉前期到西汉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始终是自然经济,排除D项。8(2020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玄学出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的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他们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
7、发展。这表明魏晋玄学(C)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偏离了孔孟传统儒学C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 D削弱了佛教文化影响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王弼认为玄学“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这表明魏晋玄学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故选C项;天人合一思想由西汉董仲舒提出,不能说是继承,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玄学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吸收了孔孟传统儒学的内容,不属于偏离,排除B项;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发展繁荣,D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9(2020甘肃模拟)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A)A“天人
8、合一”思想 B“无为而治”主张C“知足常乐”观念 D“以德治国”理念解析:根据题干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故选A项;无为而治主张是一种政治主张,体现的是最高统治者不过分干涉国家事务,排除B项;知足常乐指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以德治国是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是一种政治思想,排除D项。10(2020广东汕头模拟)东汉史官班固认为长安的山河天险孕育了秦朝的暴政,西汉建都长安只是权宜之计,而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迎来了太平盛世。班固论证东
9、汉合法性的理据反映出(B)A秦朝暴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B东汉延续了西汉的主流思想C都城选址不当导致了西汉灭亡D东汉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解析:据材料“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可知,体现的是东汉延续了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故选B项;秦的暴政属于制度的结果,排除A项;西汉灭亡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排除C项;东汉恢复了西周礼乐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1(2020湖南株洲模拟)郭沫若说:“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他意在强调(A)A儒学成为封建专
10、制统治的工具B儒学日益僵化禁锢人的思想C儒学精神被歪曲退出历史舞台D汉代儒学主要为皇帝一家服务解析:由材料“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可知,汉代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进行阐释,因而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选A项;儒学日益僵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汉代儒学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而不只为皇帝一家服务,对整个社会均具有影响力,排除D项。12(2020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下表是汉代朝廷通过
11、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 汉代集议所引理据考时期议题理据内容 汉文帝民政议可以佐百姓之急灾异阴阳不调,日月薄蚀,年谷不登,大遭旱蝗饥馑之害,谪见天地,灾及万民 汉武帝礼法议尊宝鼎祥瑞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 汉光武帝人事议郡守不宜频更灾异六年有日食之异 据此可以判断汉代(C)A民间迷信思想的盛行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C皇权政治的神秘色彩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祥瑞、灾异往往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认为它们是天命的象征,是上天对人君施政的肯定或谴告,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故选C项;材料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
12、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反映不出民间迷信思想问题,排除A项;灾异、祥瑞是“天人感应”的反映,但看不出“普遍”流行,排除B项;自然环境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为皇权服务,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影响,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河南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主刑,
13、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戚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郑观
14、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图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对融合中西更加重视。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此两学相互诟病,或水火不相入”,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的最终目
15、标也难达成。毋庸讳言,以上19世纪90年代前后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主张虽然极具生命并不断壮大,也因之带上了新的特色,但总体上看,其文化变革模式仍然是中体西用。 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融合思想的背景,并简要评析这一思想。(13分)答案:(1)特点:多种思想融合碰撞(或既有儒、法、道等诸子学说间的融合,也有与道、佛等宗教思想的融合);顺应时代需求(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儒学为主导,儒、法融合为主体;贯穿了统治者的理政意志
16、。原因:封建统治者为强化和巩固统治;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具有开放和包容性。(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破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评析:将中西文化同等对待,主张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是对传统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中体西用模式,进而难以引发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解析:(1
17、)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得出,多种思想的融合,以儒学为主导,顺应时代要求,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2)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19世纪90年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知识进行分析,政治上,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思想上,以“
18、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破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第二小问评析,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析,积极方面:将中西文化同等对待,主张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是对传统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消极方面: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中体西用模式,进而难以引发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14(2020绵阳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孔庙的历史沿革。产生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
19、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初建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发展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鼎盛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 560多处。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
20、,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据材料,任意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两点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答案:信息一:孔庙由“家庙”演变成“国庙”。说明: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准则;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信息二:孔庙与学校合一,形成了“庙学一体”的格局(功能由祭祀演变成祭祀和儒学教育相结合)。说明:汉代以后,孔子倡导的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国家推广实施儒学教育;唐宋时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
21、举取士,使孔庙成为传播儒学的圣地;“庙学合一”的官方儒家学校,是培养文化人才、官员的摇篮。信息三:孔庙的建筑规格和形制不断提高。说明:历代帝王尊孔,重视修建孔庙祭孔,祭孔是国家礼制;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信息四:地域由曲阜到全国再向海外传播。说明:孔庙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在全国普遍建立,巩固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孔庙在海内外的建立,源于孔子文化向外传播;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表格提取信息,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进行分析说明。信息依据材料可提取“孔庙由家庙演变成国庙”或者“孔庙与学校合一,形成了庙学一体的格局”以及“孔庙的建筑规格和形制不断提高”等;说明可结合儒家思想变化从汉代以后孔子倡导的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国家推广实施儒学教育;唐宋时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取士,孔庙成为传播儒学的圣地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