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0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990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0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0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0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0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0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20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0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山东青岛模拟)宋金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当地知州、知军、通州、通判等地方官员担任;主管官负责榷场的具体事务,由朝廷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负责榷场的治安和缉查走私。这反映了(C)A南宋边境贸易繁荣 B官府推崇重农抑商C官府控制榷场贸易 D南宋实行闭关政策解析:据材料榷场的措置官、提点官由地方官担任,主管官由中央派遣,押发官由主管官委任,这说明官府控制榷场贸易,故选C项;材料看不出边境贸易繁荣与否,排除A项;榷场是宋金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重农抑商”是针对国内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

2、南宋对外贸易发达,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是泉州九日山石刻,记载了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13次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这反映了两宋时期(D)A突破了闭关锁国的藩篱B内河航运严重不畅C重农抑商观念开始动摇D商贸环境较为宽松解析:在宋时,泉州是中国第一大港,有频繁的海外贸易,材料中“番船”是西洋的商船,官员多次为其“祈风”,说明当时商业贸易环境比较宽松,贸易繁荣,故选D项;闭关锁国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排除A项;根据“泉州”“番船”可以判断是宋海外贸易,不能说明内河航运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

3、提到农业政策的变动,对海外贸易的繁荣是商业发展推动的,不是重农抑商政策观念变动的原因,排除C项。3(2020山西太原模拟)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B)A清政府逐渐废除了“海禁”政策B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比较密切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解析:材料在清康熙二十三年,我国对外贸易“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据此可知当时中国与世界各地都有贸易

4、往来,故选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清康熙帝曾经一度开放“海禁”,而不是逐渐废除“海禁”政策,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清康熙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没有提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情况,排除C项;题干没有比较清康熙帝时期中国贸易的进出口情况,不能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排除D项。4(2020四川宜宾模拟)宋朝嘉祐年间,官府垄断经营茶叶,“小民趋利犯法,为弊甚大”,于是朝廷采纳三司建议,颁布通商茶法弛茶禁,“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据此可知(B)A政府废除茶叶官卖B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C商品经营环境宽松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宋朝嘉祐年间颁布通商茶法前“小民趋

5、利犯法”私自经营茶叶,结果“为弊甚大”,而颁布通商茶法后“余茶肆行天下”促进了茶叶行业的发展,说明财政政策调整成效显现,故选B项;材料中“自是唯腊茶禁如旧,余茶肆行天下矣”说明政府并没有废除茶叶官卖,排除A项;仅仅从政府颁布通商茶法一事,无法说明商品经营环境宽松,只能说明政府对茶叶行业的松绑,排除C项;古代中国政府的主要税源是农业税,排除D项。5(2020广东六校联考)东汉时期,王符认为当时市场上“好造雕琢之器,巧伪饰之”;而“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今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由此可见(A)A奢侈品消费导致社会风气恶化B“重农抑商”观念影响商业发展C商品贸易发达掠夺了百姓财富D

6、市场上手工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解析:根据材料“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今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可知王符认为商品应以实用为主,拒绝奢侈浮华之风,故选A项;题干提供了王符对浮华商品的看法,没有体现重农抑商对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商品贸易发达对百姓财富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阐述的是产品的实用性,而非质量不足,排除D项。6(2020河北唐山模拟)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以明代为例,南浔镇有8处,双林镇有10处,藏泽镇有4处,盛泽镇有5处。园林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思想活跃

7、局面再现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市镇经济空前繁荣解析:根据材料“明清园林是江南不可忽略的景观可以用于宴集活动,为主人博得了风雅声望,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园林建设,故选D项;君主专制的强化与文化活动重要载体的园林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明清之际思想专制也进一步强化,排除B项;两宋之际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C项。7(2020湖北华中师大联盟联考)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A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

8、朝C重农抑商的程度与王朝兴衰相关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些王朝是王权强大的时期,可见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非常明显,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说明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是个普遍性的政策,不仅表现在统一的王朝,排除B项;“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不能体现王朝兴衰对政策的影响,排除C项;“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些王朝的强大与商业发展密切相关,排除D项。8(2020福建南平

9、一模)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D)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解析:“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可知,这条道路是闽浙通商之用,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可以从海上进行贸易,而明清实行海禁,只能再从陆上进行了,故选D项;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情况无法说明浦城仙霞古道的兴衰演变,排除A项;闽浙地区均属于南方,不存在南北交流问题,排除B项;“倭患”在明朝最为典型,清

10、朝无此类问题,排除C项。9(2020四川达州一模)有人指出:明清以来,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这主要反映了(D)A商人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地B商人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C中国古代商业长期停滞不前D传统经济影响商人的价值观解析:根据材料“明清以来,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可知,明清之际,传统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士人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商人,因此商人热衷于下一代成为官僚,反映

11、了传统经济影响着商人的价值观,故选D项;根据材料“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可知,购置土地并不是商人积累财富的主要用途,排除A项;根据材料,这是商人在通过经商来致仕而非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对古代商业发展脉络的相关提及,排除C项。10(2020四川乐山一模)学者陈尚胜认为:“(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的基础,又缺乏必要的文化交流所孕育的文化认同,因而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该学者的主要依据是明政府(A)A推行朝贡贸易和海禁B忽视儒家文化圈的建构C过分专注于君主专制D极力压制资本主义

12、萌芽解析:根据材料郑和“所推行的华夷秩序由于偏重于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完全排斥了民间交流”可知,学者陈尚胜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行为是建立在朝贡贸易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明政府实行“海禁”,导致民间交流中断,因此没有形成明朝与东南亚地区关系的长效机制,故选A项;郑和下西洋时期依旧重视儒家文化圈建设,排除B项;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不是限制对外贸易主要原因,排除C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1(2020河南中原名校考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A)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

13、革新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可知,明清时期雇主增加雇佣工人的费用要低于进行技术革新的投入,这也就从侧面折射出明清时期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劳动力价值锐减,故A项正确;材料中根本没有对抑商政策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同样,材料中没有对专制统治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得知,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显推动力不足,但这很明显属于材料正面所呈现而非侧面揭示的信息,故D项错误。12(2020广东汕头模拟)清初,朝廷禁止对商人额外征税,取消了机户织机

14、“不得逾百张”的规定,允许民众自由开采井盐,准许商民自行开采云南铜、铅、锡、银、铁矿,对于上税多的矿商还赏以顶带。这些举措(A)A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B废止了重农抑商政策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D刺激了近代工业产生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清初实行的是比较宽松的商业政策,而且“允许民众自由开采井盐,准许商民自行开采云南铜、铅、锡、银、铁矿”的做法会促进矿产的开发,这些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故选A项;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其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近代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

15、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河南普通高中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后期,作为商业性标记的原始商标就开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木工、竹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为了在商品的交换中便于别人识别自己的商品,在自己的商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候的商品标记仅仅具有区别不同生产者或所有人的性质。三国时期,酿酒业已经非常兴旺,出现了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在这里,商标的广告宣传功能已经体现出来。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使用一块铜板制作的白兔商标,基本具备了现代商标的构成要素,这是我国商标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商标铜板。明清

16、时期,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地步,出现了不少知名的商标,假冒商标也时有出现。 摘编自刘晓东“商标权”名词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材料二:明代正德松江府志:“(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崇祯松江府志所说的“尤尚精敏”的品牌有:三梭布、云布、标布、官布、飞花布、织花绒布等。一些无良商人非法经营,假冒品牌与商标,牟取暴利,在明末清初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如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松江知府衙门立告示碑,揭露了牙行奸商沈青臣等,假冒松江金三阳字号品牌的违法行为。然而,由于松江优质棉布销路十分旺盛,利润可观,一些奸牙仍然以身试法

17、,一而再再而三地假冒松江品牌商标,非法牟利。1703年和1736年官府又两次立碑严禁。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标发展和保护的看法。(5分)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自发产生并集中于手工业领域;功能日益增多(表明归属,兼具广告宣传功能);商标形式逐渐多样化。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人维权意识的提升;政府一定程度的管理与保护。(2)表现:纺织业发展迅速,获利丰厚;技术领先,品牌较多;呈

18、现专业化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非法侵权行为。(3)看法:商标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政府应加强对商标权的立法与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商人的诚信意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可知出现早;据材料一“木工、竹工、漆工、陶工、冶师等工匠”可知主要集中于手工业领域;再者春秋时期的标记,三国的杜康,白兔商标的出现都说明了商标的功能多,形式多样。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商品经济发展、商人维权、生产力水平、政府监管方面作答。 (2)材料二“(松江)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说明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材料二“皆天下第一”“品牌有织花绒布等”说明技术领先,品牌较多;材料二“销路十分旺盛

19、,利润可观”说明纺织业发展迅速,获利丰厚;材料二“假冒品牌与商标”“假冒松江品牌商标,非法牟利”说明存在一定的非法侵权行为。(3)从商标出现的原因、政府的政策、商人的诚信方面等去思考。14(2020甘肃兰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时间概况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战国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朝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汉朝铜钱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唐朝开元通宝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铸币。宋朝宋朝货币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宋朝出现纸币。元朝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

20、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很大的比例。明朝明朝推行纸币“钞”,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清朝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中提炼一个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2分)答案:结论: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解析:首先根据材料

21、提炼观点。例如可根据材料“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以铜钱为主”“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发行大明宝钞”“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概括论点: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或古代货币经历了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其次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论述观点。现就第一种观点论述如下: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其他观点可仿照上例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