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354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综合测评(三)(第五、六单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人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 【导学号:11140170】A反对学习西方B中体西用C变法改制 D民主共和【解析】题干材料“取西人制造之长”,不反对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纲常名教”不变,学习西方的“制造之长”,符合“中体西用”思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涉及制度变改,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2近代学者林纾有言:“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

2、,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该观点主要针对()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C胡适之文学革命言论 D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解析】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为实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材料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

3、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导学号:11140171】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解析】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即20世纪初,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西学不断涌入中国,西学涌入中国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体现的是从器物到制度变革,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体现的是

4、从制度到思想的变革,而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逐渐向近代化转型,反封建专制不断深化,儒家思想不断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思想历程不断深化,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4“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解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与“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为前提”不符,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

5、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孙中山基于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希望用民生主义解决民众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孙中山民主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总体表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5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 【导学号:11140172】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析】毛泽东反对照搬苏联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毛泽东的主张与屈从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革命也借鉴了苏联的革命经验,没有完全否定,故C

6、项错误;“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的含义是不要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答案】D6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以上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有()道路内容相同领导力量相同 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同 依靠力量相同A BC D【解析】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错误;两者领导力量都是无产阶级,故正确;前者面临的社会矛盾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后者是打破苏

7、联模式的弊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错误;依靠力量前者主要依靠农民阶级,后者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故错误。【答案】C7(2016大连高二检测)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存世界:一部历史中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新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打破了人们对绝对时空观的认识B相对论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C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D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解析】依据材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新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相对论是在20世纪初提出,而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展,应该

8、是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故B项错误;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是相对论的内容,题干考查的是相对论的影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相对论的影响,而不是量子论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8(2016福州模拟)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导学号:11140173】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B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解析】爱因斯坦未涉及“批判天主教神学”,故A项错误;牛顿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

9、框架的重大突破,但当时限于条件难以实验,故B项错误;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存在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故C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爱因斯坦以数学方程式描述质量能量的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9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C互联网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解析】四个选项都是互联网的特点,材料中“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可以看出其主要依据是C项。【答案】C1

10、0“从某些方面看,1977年甚至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四人帮”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B“双百”方针继续贯彻,各种观点盛行C高考制度中断十年,出现“人才断层”D“大跃进”蓬勃兴起,严重破坏生产力【解析】文化大革命于1976年结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继续贯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新时期的文化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故C项正确;“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1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

11、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此后十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A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B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C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D培育出水稻 “南优2号”【解析】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但是是一次严重的失误,故A项错误;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是在1970年的,不符合此后十年间的时间要求,故B项错误;1965年我国初步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故C项正确;水稻 “南优2号”是在1973年培育成功的,不符合此后十年间的时间要求,故D项错误。【答案】C12“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

12、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导学号:11140174】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推动作用【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我国文艺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文艺事业重现繁荣。文艺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

13、“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

14、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可知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为此孙中山先后提出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第(2)问,首先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表述实践成果;概括其对当今社会有重要影响。第(3)问,从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可知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

15、领了中国根本转型”可知内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材料一、二体现出推翻封建制度,进行民主救国斗争,材料三体现出振兴民族经济,故三者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答案】(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 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14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

16、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

17、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1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

18、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回答“旧文体”的类别。梁启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代表人物,结合西方史学、进化论、救亡图存的思想来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知“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指李鸿章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由此可以判断是洋务运动;从梁启超与李鸿章在政治主张上的不同进行分析。第(3)问,“文革”结束以前原因可从“文革”时期主导思想来分析,“文革”结束以后对李鸿章评价有不同观点,这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等有关。【答案】(1)旧文体:传(列传)、年谱、行状。 分析: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2)洋务运动。说明:梁启超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为此发动“戊戌变法”;李鸿章在政治上主张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派。(3)原因:“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素: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