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艺 第44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978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艺 第44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艺 第44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艺 第44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四 近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艺 第44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44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2020山东滨州调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汉光武帝刘秀生长于民间,对于弊政的形式与危害有所了解。天下大定之后,期望以安定和平的形式推行统治,于是重视任用守法循理的官吏即所谓“循吏”以改良吏治。刘秀自身节俭庄重,没有偏恩,也经常召集官员调查基层吏治得失,了解民间政治情况,严谨执政。他亲自考察地方主要官员,选用最有能力者以充分发挥其才干。任用邓晨为汝南太守,兴修水利,灌溉数千顷田,于是汝南丰殷富足。李忠为丹阳太守,以儒学变改当地风俗,起筑学校,教习礼容,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张堪任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得到吏民支持,秩序安定,以

2、至殷富。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光武帝吏治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光武帝吏治改革的影响。(9分)答案:(1)以身作则;重用“循吏”(注重法治与才能);突出儒学治国;重视民生。(2)改善吏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推动儒学的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刘秀自身节俭庄重,没有偏恩,也经常召集官员调查基层吏治得失,了解民间政治情况,严谨执政”可得以身作则;根据材料“天下大定之后,期望以安定和平的形式推行统治,于是重视任用守法循理的官吏即所谓循吏以改良吏治”可得重用“循吏”(注重法治与才能);根据材料

3、“李忠为丹阳太守,以儒学变改当地风俗,起筑学校,教习礼容,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可得突出儒学治国,重视民生。 (2)根据材料“张堪任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得到吏民支持,秩序安定,以至殷富”可得改善吏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根据材料“任用邓晨为汝南太守,兴修水利,灌溉数千顷田,于是汝南丰殷富足”可得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李忠为丹阳太守,以儒学变改当地风俗,起筑学校,教习礼容,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可得推动儒学的发展。2(2020安徽芜湖调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一举改

4、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

5、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6分)答案:(1)特点:人头税比重下降;农业税绝对征收额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比重下降;非农业税特别是商税比重上升;赋税的征收主要受控于官府。(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衰败;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进行税制改革。解析:(1)据材料“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得出人头税比重下降;由材料“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可知,农业税绝对征收额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比重下降;依据材料“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

6、源”说明非农业税特别是商税比重上升;材料“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表明赋税的征收主要受控于官府。 (2)据材料“两税法的实施一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结合所学唐中叶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影响国家税收可知土地兼并严重,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衰败;由材料“宋朝建立以后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结合所学分析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可知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进行税制改革。3(2020湖南永州高考信息预测)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监督中央和

7、地方官员是否渎职和失职。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同为正二品。遇有贪腐大案时,都察院要会同大理寺和刑部三堂会审,监督案件审理是否客观公正。六部给事中由中央派驻六部,对于所有官员都有监督权和弹劾权。在地方负责监督的是互不隶属的三套机构,巡抚、提刑按察使司和御史,实行“御史巡按”制度,御史代表皇帝巡察地方,可以直陈天子。在全国设立锦衣卫所,甚至锦衣卫特务人员潜伏官员家里,监察官员是否贪腐,导致其成为排除异己的工具,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朱元璋允许百姓对“坐赃害民的官员,联名赴京状奏”,对进京举报官员贪腐的百姓给予表彰。 摘编自于越论朱元璋吏治改革经验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

8、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监察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答案:(1)特点: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监察官员位高权重,便于行使权力;重点在于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采取了一些特务手段等非常规措施;重视发动百姓检举不法官员。(2)影响: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有利于维护政治清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为后世监察工作提供借鉴。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监察制度往往成为统治者加强集权,排除异己的工具。解析:(1)据材料“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员是否渎职和失职”得出,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据材料“都察院长官与六

9、部尚书同为正二品”得出,监察官员位高权重,便于行使权力;据材料“遇有贪腐大案时,都察院要会同大理寺和刑部三堂会审,监督案件审理是否客观公正”得出,重点在于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据材料“在全国设立锦衣卫所,甚至锦衣卫特务人员潜伏官员家里,监察官员是否贪腐”得出,采取了一些特务手段等非常规措施;据材料“朱元璋允许百姓对坐赃害民的官员,联名赴京状奏,对进京举报官员贪腐的百姓给予表彰”得出,重视发动百姓检举不法官员。(2)关于其影响,我们可以从对当时、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不足方面来思考,得出对当时监察:有利于提高监察效率;对当时政治:有利于维护政治清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对后世:为后世监察工

10、作提供借鉴。不足: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监察制度往往成为统治者加强集权,排除异己的工具。4(2020广东汕头调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乾隆年间,清廷将关内、奉天、热河等处的内务府所属官庄上的壮丁16 000余人“拨出为民”,准其自谋生计,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以后又一再颁布“出旗为民”的诏令,不但准许壮丁开户为民,而且准许开户的壮丁,将“契买民地并开垦地亩”,“带往为业”。 皖南地主有奴役“伴当世仆”的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下令将部分“伴当世仆”,“开豁为良”;规定“其不在主家所生者,仍照旗人开户之例豁免为良”,“至年代久远,文契无存,不受主

11、家豢养者,概不得以世仆名之,永行严禁”。至于其他过去被打入贱民阶层的人,雍正时期也陆续诏令削除其贱籍。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除山西、陕西教坊乐籍,改业为良民”。又令“除浙江绍兴府惰民丐籍”。后又下令将苏州府常熟、昭文两县旧有丐户“照乐籍惰民之例,除其丐籍,列为编民”。粤东地区有一种名为“疍户”的“贱民”,他们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清廷下令“凡无力之疍户,听其在船自便,不必强令登岸,如有力能建造房屋及搭棚栖身者,准其在于近水村庄居住,与良民一同编列甲户,以便检查,势家土棍不得借端欺凌驱逐”。 据吕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编中国古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特点

12、。(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初年社会改革的背景及意义。(9分)答案:(1)特点:政策涉及空间范围广,覆盖人群多;主要针对没有人身自由的人(一定程度解放了奴仆的人身自由);具有一定的平等观念;政策实施具有灵活性。(2)背景:清廷面临巩固政权的任务;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清廷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明清之际的社会动荡使经济凋敝;缓解满汉矛盾的需要。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自由农民增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打击了大地主的势力;利于推动满汉融合(或推动了满族从事农耕生产)。解析:(1)据材料“这是一次较大的释放官庄农奴的行动”可知,政策涉及范围广泛,仔细阅读第二段材料可知当时改革的对象主要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这也说明了改革具有一定的平等观念,而且第二段材料信息还显示当时清政府在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措施,说明政策的灵活性。(2)第一小问背景,可以从政治政权巩固、经济发展、社会以及民族矛盾几个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意义,也可以从对政权巩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融合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