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953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201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标考纲解读】课标分解考纲细化 高考命题定位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高考复习策略】 该讲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主要阐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是文化生活知识的回归,即从宏观的文化向中华文化聚焦。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立足感知中华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怎样发展中华文化三个方面来思考。感知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作用进行整合。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应该立足文化创新(宏观)和

3、弘扬民族精神(微观)来分析。高考中主要是围绕着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进行考查。复习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时,既要从二者的侧重点、见证(表现)、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区分,又要从二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等共性方面进行理解,同时注意与第二单元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进行把握,还要从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角度关注两岸关系的发展。该讲的核心在于凸显中华文化的力量,所以复习中一定要立足中华文化,掌握展现文化力量的时事材料。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节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结合孔子学院

4、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汉语影响的不断扩大,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原因。【主干知识梳理】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文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_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_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中华文明 一脉相传【易错提醒】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2)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为世界各国人民

5、认同、通用,也不能笼统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_的丰富色彩,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_。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又有各自的_。 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_的瑰宝,都是_的骄傲。 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 【易错提醒】 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具体体现。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1)含义:包括_和_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

6、”,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_。 (2)意义:有利于_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_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易错提醒】 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2中华文化的力量与肩负的时代任务 (1)中华文化力量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_,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_。 (2)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中华文化的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

7、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精神力量 力量之源 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保证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_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措施 全面认识祖国_,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_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高考真题剖析】(2012安徽卷)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答案】

8、D(2012福建卷)32.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来源:Z&xx&k.Com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答案】B【解析】杜甫是“大地诗人”就在于他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所以,今天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获得了永恒。B符合题意。A说法绝对,CD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该题考

9、查我们的中华文化。(2012天津卷)2.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对于同一事物称呼的称谓是有所区别的,这体现出文化的不同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那表现出的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所以选择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们的中华文化。(2012海南卷)25.(

10、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动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

11、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核心考点探究】考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学科网ZXXK侧重点 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联系 (1)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2、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 区别 概念 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 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一般指具有历史传统的、地域的、非主流文化 具有独特具体的地域性;研究对象是特定范围的族群和社区;民族性 联系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世界角

13、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知识拓展】弘扬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1)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蔓延和发展的标志。民族文化在民族成长和壮大中始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起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沉沦,往往始于文化的衰落。 (2)从文化的历史使命看:中华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到了近代出现了没落。要想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的发展,

14、政治、经济的振兴,必先振兴文化,实现文化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自身与现实的关系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标志。【典题探究】 【例1】2011广东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的

15、特点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能因时而变,故错误。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落后腐朽文化则阻碍经济的发展,故错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有顽强的生命力,故正确且符合题意,选A项。 【探究】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例2】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

16、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民族性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排除错误选项。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不会消失,也不能消失,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选C项。 【探究】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第三课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变式精练】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是“直接”转化,故项错误。2.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

17、海举办。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展示, 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解析】试题取材社会热点,通过再现某校高二(1)

18、班的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过程,巧妙地将上海世博、世博安徽以及低碳理念和低碳经济等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本设问考查考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生要从甲同学的发言中概括出“历史悠久、一脉相承”,说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概括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概括出“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

19、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2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 (1)感知中华文化力量 (2

20、)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化传承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文化交流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发展的主体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典题探究】【例3】2011福建卷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

21、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解析】 回答本题,要首先阐明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结合树立海洋意识作出结论即可。 【探究】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变式精练】3.为了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特点,肩负中华文化的使命,张老师组织了一次课堂讨论活动,下面是张老师搜集的材料以及问题,请你一同参与。 【聚焦中医中药】 中医药乃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一直是广大华人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强大工具。它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中草药、针

22、灸、推拿和气功等。中医有它本身的疗效,亦有不少西药是从中草药中提炼出来的。中西医殊途同归,都是为救人,彼此配合乃是病人之福。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中西医彼此配合的意义。 【感知历史使命】 以“亲情中华贺新中国60华诞、扬广州亚运精神”为主题的第三届(广州)华人文化艺术节暨两岸四地侨界青年论坛2009年11月21日上午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华人文化艺术节以“弘扬中华文化,凝聚民族情结,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侨联组织的重要职责。多年来,

23、各级侨联坚持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工作特色,以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3)结合材料,请你分析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2)中西医彼此配合,有利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后结合材料进行取舍、解析。 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

24、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的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说法错误;的说法正确地反映了题意。52012昆明模拟 温总理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文化。这深刻说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 B C D【答案】A【易错全面排查】【易错点1】中华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因而对中华文化没

25、有认同感和归属感1.中华文化是一个恢弘的整体,融合了各具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这主要显示了( )A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C中国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答案】D 【解析】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主要说明中华文化的凝聚力,选D。A、B、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易错知识点分析】(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

26、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在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的意识,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中国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3)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早在西周时期,中华先民就具有文化心理的自我确认。过;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易错点3】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32010广东卷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

27、,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广东重点打造四大品牌为情境,考查学生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B错误,A正确。C否认了地域文化的共性,排除。D将中华文化当做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是错误的。 【易错知识点分析】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或各

28、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易错点4】 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不准确42012台州模拟 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晚”都有一个民族歌舞大串联的节目,诸如和谐大家园我和草原有个约会卓玛幸福生活亚克西等。这表明()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每年的“春晚”都有一个民族歌舞大串联的节目,这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处,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故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当代的先进

29、文化,说法错误。 【易错知识点分析】 无论是对外来文化还是对国内文化来说,中华文化都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在内部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外部则向世界开放,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和营养,从而使自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复习感悟心得】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课后巩固训练】【能力提高训练】一、选择题

30、【知识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广纳包容 B源远流长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材料。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征,故选B项。【答案】B2广东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A薪火

31、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3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

32、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影响,故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应排除。【答案】D5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C一枝独秀 D有着辉煌的历程【解析】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两岸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故应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6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

33、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C色彩斑澜尊重差异文化创新D和睦相处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解析】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打造公交车厢文化,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是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提高市民道德修养的表现,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故A项最符合题意。【答案】A7一弹戏牡丹/ 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 /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这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纽带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

34、A BC D【解析】本题的解答可以采用排除法。说法错误。故本题应选C项。【答案】C【知识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家年”之后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又一件大事。中俄双方在文化交流中要实现共赢,应该()A平等交流、和睦相处,认同外来文化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汲取外来文化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D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中国举办“俄语年”、俄罗斯举办“汉语年”,中俄双方在文化交流中实行双赢,要求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故C项符合题意;而A项中的“认同外来文化”,B项中的“汲取外来文化”,D项中的“弘扬传统文化”均与题意不符。【答案】C1

35、0.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体现了包容性,故选择B。【答案】B【知识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1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

36、、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A BC D【解析】不符合题意,观点错误。【答案】A12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有56根民族团结柱。在民族团结柱的每根柱子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舞姿、乐器和盛装最具民族代表性,一眼望去,人们便可辨知这是哪个民族。这表明()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B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D民族节日是识别不同民族的唯一标志【解析】根据舞姿、乐器和服装,便可辨知是哪个民族,这说明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C项符合题意。

37、【答案】C二、非选择题13材料1:“中国蓝、蓝动天下”这已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浙江卫视打响传媒品牌的雄心,蓝色代表着“蓝海”,象征着浙江卫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江南文化品质的本色;地球上最大面积是蓝色的,海阔天空,蓝象征着生生不息、波澜壮阔和放眼天下。材料2:自确立“中国蓝”品牌战略以来,浙江卫视传统的人文主义重装上阵,以一种崭新的概念诠释“中国蓝”中那一笔“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推出的浙江文化地理等节目融合了天文、历史、地理等元素,综合了新闻、纪录片、电视散文等电视语言于一体,全景式展现浙江悠久人文历史和多样自然面貌,呈现给观众非同一般的视觉观感和精神享受。结合材料1和材

38、料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浙江卫视“中国蓝”文化的特点。【解析】回答本题应透过材料把握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知识,可以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特征的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及文化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坚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体现了“中国蓝”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2)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江南文化品质的本色,体现了“中国蓝”具有区域性特点。(3)浙江卫视传统的人文主义重装上阵,以一种崭新的概念诠释“中国蓝”,推出的浙江文化地理等节目,呈现给观众非同一般的视觉观感和精神享受,体现了中国蓝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文化。(4)“海阔天空、生生不息、波澜壮阔和放眼天下”说明了“中国蓝”是

39、一种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文化。14材料1: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山东馆的外形,体现“海岱交融”的自然与文化特色。外观以大海的浪涌为顶,以泰山为主视角,形成“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中,五岳之首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齐鲁青未了”的主题,也颇具齐鲁文化风味。材料2: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1998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1999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2000德国汉诺威人

40、类自然科技发展2005日本爱知县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2008西班牙萨拉戈萨水与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注: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1)请你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2)结合材料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解析】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背景,选取其中的两个素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解答本问的关键在于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根据材

41、料,联系教材内容,应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等方面分析说明。第(2)问,应注意,小“注”比表格对本问的解答更重要。【答案】(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齐鲁建筑和“海岱交融”的文化特色,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历届世博会的主题,都是在举办世博会的活动中确立并随之不断发展的。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历届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关注自然这一

42、主题,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历届世博会的主题虽然各个不同,但都共同关注自然。【拓展冲刺训练】精神力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的前半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故符合题意。材料的后半部分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故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应排除。22012海淀模拟 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

43、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响和制约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不是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故选排除。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错误。4.(2011江苏卷)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

44、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 BC D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我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南剧北唱、北戏南演,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渐趋融合,所以选。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得益于文化市场的调节,不是“时尚流行”。因此,入选,不选。5.【南京市2012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卷】白局是南京的传统说唱曲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白

45、局融合了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用南京方言演唱,用胡琴、酒盅、碟盘伴奏,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很有地方特色。同时,它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从一定层面体现了A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文化才是大众文化 D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答案】B【答案】B【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和史书典籍是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由此可见,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7.【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由张

46、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答案】D【解析】“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由历史传统、地域环境、思想文

47、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8【云南省部分名校2012届联考】壮剧是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西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壮剧文化独特的特征。这说明A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存在共性 B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C文化对社会政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D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答案】D性。10.【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民族

48、文化各具特色【答案】D【解析】严复将中国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说明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特色。A体现的是文化的产生,与题意不符合。B体现的是文化的纵向发展,在题中得不到体现。C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与题无关。11.【浙江省温州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011年3月,全国“两会”传出消息,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预算支出为374.43亿元,同比增长18.5%,逐步解决文化事业费支出比重过低的问题,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这些财政支出将优先用于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建设项目的意义。些文化建设项目进行了支持,再结合课本知识解答。-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