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煤的发展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一、物质生活的变化(1)旧中国鸦片战争后,西装进入中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有人穿旗袍。鸦片
2、战争后,西方建筑样式引人注目,以花园洋房为主。鸦片战争后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西式的面包房、咖啡店、烟、酒、糖、饮料也传入中国。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2)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着装从灰蓝色调走向五彩缤纷。人们的观念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改革开放使人们的住房得到改善。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二、社会习俗的变化(1)影响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主要表现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国民政府颁布法令推行公历。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以鞠躬、握手取代了跪拜、作揖。在一
3、些大城市中,妇女地位有所提高,也出现婚姻自主的现象,婚姻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探究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传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2)特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程度及中国民主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呈现地域性的严重不平衡,大城市西化程度明显,广大农村则呈现出落后封闭的状态。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但又
4、保留民族特色。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3)历史影响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便于融合西方文明的积极成分。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一、交通(1)铁路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5、历史(新课标版)(2)水运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1900年前后,民间近百家轮船航运公司在与列强竞争中艰难求生。(3)航空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1918年,北洋政府先后拟定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此后10年间航空事业发展较快。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二、通讯(1)邮政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此后,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所有驿站。1920年,中国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2)电信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6、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发展缓慢。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三、近代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一、报刊(1)19世纪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2)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日渐增多。二、影视(1)1905年,中国人自摄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问世。(2)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三、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迅速发展。
7、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一、科技(1)两弹一星:1964年原子弹,1966年导弹,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2)东方魔稻:1973年袁隆平研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3)银河系列计算机:1983年银河号,1997年银河号。(4)神舟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成功;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2)基本精神: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
8、争论。(3)意义: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三、教育(1)扫盲教育:1950年开始,2001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3)高等教育:建国初学习苏联。1958年开始“教育大革命”,学生要边学习边劳动。“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
9、国已建立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也发展起来。(4)科教兴国: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的改革步伐。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例1(2011天津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
10、;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D19281937年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新内阁、新官制、新教育、实行阳历、鞠躬握手,这一系列的新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故选C项。A、B、D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要求。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答案 C规律 解答材料型选择题时最容易犯的错是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完整。解答此类题的正确做法是:一、反复阅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二、对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11、,并结合题干限制词,对题意作出初步判断;三、对比备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例2(2011江苏7)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CD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图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正确,从图片中不能说明主要宣传帽子的实用功能,的表述与图片反映的信息刚好相反。因此正确的答案是B项。答案 B规律 解答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必修部分 专题六 走向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历史(新课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