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综合检测5 地壳及其运动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考试大纲调研卷二模)下图示意俄罗斯某地所遭遇的地理现象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 12 题。1图中角砾岩按成因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解析 该地所遭遇的地理现象应为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碎屑物质,碎屑物质在外力作用下沉积压实,而形成了角砾岩。答案 A2熔化岩石形成过程中最可能伴随着()A地壳岩浆喷出 B强烈变质作用C地热强烈释放 D较强沉积作用解析 图中熔化岩石是由物体强烈撞击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岩石熔化而形成的,该过
2、程最可能伴随着强烈的变质作用,B 项正确。由图可知,该过程中并没有岩浆喷出,也没有地热的强烈释放,A、C 两项错误;熔化岩石形成的过程中最可能发生变质作用,与沉积作用关系不大,D 项错误。答案 B(2019山东济宁一模)陷落柱是岩层中岩溶空洞塌陷,上部地层下沉形成的堆积体。煤炭采掘时遇到陷落柱,可能遭遇矿难事故,并给煤炭生产造成很大困难。下图示意某煤层底面在地下的分布与起伏状况。据此完成 35题。3图中陷落柱的最大垂直高度可能为()A40 米B80 米C120 米D160 米解析 图中等高距是 50 米,结合等高线分布,陷落柱的最大深度范围是150100 米,最小深度范围是500 米,相对高差
3、范围是 50150米,最大垂直高度应接近 150 米,故 C 项正确。答案 C4与图中陷落柱成因有关的表述是()A背斜顶部多裂隙 B向斜槽部易积水C煤层结构较松软 D煤炭采空致塌陷解析 根据图中煤层底面的海拔,该地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多裂隙,易陷落,故 A 项正确。答案 A5在采掘工作面接近陷落柱时,下列现象属于前兆特征的是()A周围岩层逐渐致密 B周围小断层逐渐增多C涌出水量逐渐减少 D煤层顶板压力减小解析 周围岩层逐渐致密,不易发生陷落,排除 A 项;涌出水量逐渐减少、煤层顶板压力减小,发生陷落的可能小,排除 C、D 两项。周围小断层逐渐增多,易发生陷落,B 项正
4、确。答案 B(2019湖南四大名校联考)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新疆罗布泊东北部的白龙堆沙漠中,是在以灰白色沙泥岩夹石膏层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基础上发育而成,高 1020 米,长 200500 米以上,弯曲延伸,远望就如蜷伏在大漠上的白色巨龙。读图,完成 68 题。6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岩层沉积地壳下沉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水侵蚀C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风力、流水侵蚀湖水干涸地面龟裂D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地壳下沉风力、流水侵蚀岩层沉积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可知,白龙堆雅丹地貌是在河湖相沉积物基础上发育而成,地壳抬升不利于
5、沉积,故排除 B、D 两项;在河湖相沉积环境中形成沉积岩层,说明早期河湖众多、地势较低,河湖不易干涸,而现在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沙漠中,说明沉积物形成后,经历了地壳抬升,河湖抬升后,湖水干涸,地面出露,受风力、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最终形成白龙堆雅丹地貌,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7推测白龙堆雅丹地貌区的盛行风向主要是()A西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东南风解析 由材料可知,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区域。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应一致,成因应是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东北风影响,故 B 项正确。答案 B8卫星从 900 千米高空拍摄到的罗布泊湖盆形似人耳,有八道耳轮线,其形成原因是(
6、)A湖水退缩蒸发的盐壳痕迹B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C地壳上升形成的湖岸阶地D古代人类活动改造的梯田解析 读图可知,罗布泊“耳轮”位于盐壳的边缘地区。属于罗布泊的组成部分,随着湖泊的湖水蒸发,湖泊干涸,盐壳不断累积,最终形成“耳轮”,故 A 项正确。答案 A(2019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 911 题。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 B流水C冰川D风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7、,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B 项正确;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A 项错误;该地无冰川分布,C 项错误;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D 项错误。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解析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 项正确;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A 项错误;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平原地区以流水堆积为主,B 项错误;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
8、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D 项错误。答案 C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 B沼泽化C土地沙化 D盐碱化解析 洼地不断增多增大,使洼地周围地区本来就少的水渗流到地势较低的洼地之中,土壤缺水现象不断加重,导致植被死亡,加之风力影响大,使土地沙化,C 项正确;该山前平原洼地增多增大期间河流断流,因此周边地区不会出现水土流失和沼泽化,A、B 两项错误;土壤盐碱化过程与水盐运动密切相关,在缺水状态下,地下盐分难以到达地表集聚,D 项错误。答案 C二、综合题(共 56 分)12(2019百校联盟 TOP20 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 分)通常,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水
9、流惯性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沉积。图一为世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二为沿图一中 AB 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1)分析河流 AB 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12 分)(2)说明 C、D 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6 分)(3)分析图二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6 分)(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6 分)答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平缓。成因:河流
10、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C 处受流水惯性力影响,凸岸沉积;D 处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沉积。(3)地质时期北岸地区地势较低,利于河流发育;北岸地区曾经形成的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并搬运到下游地带。(4)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 AB 处北岸平缓,沉积平原面积大、沙洲多,说明北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南岸陡峭,说明南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2)题,通常,曲折的河岸受水流惯性力影响大,平直的河岸受地球自转偏向
11、力影响大。第(3)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南岸的基岩上部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地质时期的北岸也可能曾有沉积岩存在。据材料信息“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可知,早期因南部山区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流水长期侵蚀、搬运造成原位于河底及北岸地带的沉积岩消失。第(4)题,读图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河道淤泥中,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沉积木沉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13(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
12、给。7 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 分)(2)指出 46 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10 分)(3)分析 8 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 分)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
13、快速淤积。解析 第(1)题,河岸越陡峭,河面宽度变化越小。由图可知,该河流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一方面由于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高山地区,伴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另一方面,河流两岸岩性相近或者岩性单一,河水对两岸的侵蚀差异小,形成近乎直立的河岸。第(2)题,由材料知,该河段多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由于位于美国内陆高山,46 月,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季节性积雪融水不断增多,河流流量不断增大,受制于两侧直立岸的束缚,河流水位不断上涨。融雪补给为主,导致含沙量小,泥沙淤积少;随着河流流量不断增多,流速不断加快,对河床的侵蚀加剧,河底变深。第(3)题,一方面,该河段 8 月份主要受雨水补给,由于多暴雨,坡面侵蚀强,河水搬运能力强,水土流失加重,使河水含沙量增多;另一方面,暴雨导致河流的流量与流速变化大,一旦流速下降,河水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就会迅速淤积于河底。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