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合提升 一、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动建国以来,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经历了照搬苏联模式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1由建国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 1956 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受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影响很大,因此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斯大林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以行政管理为主。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影响企业和农民自主权的发挥等。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与市场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增强企业活力,积极对外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农业发展令世人瞩目。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主要表现为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中国市场更加透明规范。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1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
3、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是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于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4发展结果迥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