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高考历史(江苏省专用)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2015上海单科,24,2分)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A.民报时务报 B.民报天演论C.天演论时务报 D.海国图志天演论五年高考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A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变法之本在开学校”是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有关变法的主张。2.(2013安徽文综,14
2、,4分)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 由题干材料中“社会问题”“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完全曲解了孙中山的意图,D项表述本身错误,孙中山的民生
3、主义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3.(2016浙江文综,39,6分)(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
4、权主义”相同。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3)侧重: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侧重: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
5、;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解析(3)两种认识任选一种作答即可,在阐述时要做到史实充分,论证合理。考点二毛泽东思想1.(2017天津文综,9,4分)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D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
6、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据此分析只有D项符合要求,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发表于1956年之前,故均可排除。2.(2014广东文综,17,4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答案C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根据材料中“让资本主义作
7、为部分经济而存在”可知毛泽东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毛泽东的意思相反,B项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D项与材料意图没有关联,故均可排除。3.(2013天津文综,8,4分)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答案B 从材料中的“因而是过渡的形式”,可知该国家形式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国家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故选B。考点三邓小平理论1.(2015江苏单科,13
8、,3分,0.25)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答案A 据题干信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开放”等可以判断,这一讲话针对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怀疑和担心。正确选项为A项。浦东开发与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B项错误;“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9、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D项错误。误区警示本题误选最多的是C项,其次是D项。误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没有准确理解材料;二是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基本线索;三是没有准确把握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与主旨;四是历史事件时序混乱。材料强调的是,“无论怎么样开放,都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抓住这一点,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进行时序判断,不难找出正确答案。2.(2013江苏单科,12,3分,易)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
10、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甲线段”是19901995年。这一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受此理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本题选C项。方法技巧从柱状图上看,1978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比较平缓。从1990年开始,增长突然加速。当然仅从图中信息是无法得知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哪一种经济理论的,这需要调动所学知识,将之与图中信息有机结合。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发表谈话,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解放了
11、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考点四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1.(2014江苏单科,11,3分,0.67)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答案C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图片中的“科教”这一限制词,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文革后”这一时间限制词。A项发生在“文革”期间,从时间上排除;B项中创办“特区”和D项中发表“南方谈话”都属于邓小平在经济领域的活动,与“科教”这一限制词不符,可排除B、D两项。19
12、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C项符合题意。误区警示本题误选最多的是A项。误选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对“文革”结束的时间掌握不牢;二是对教材中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这一知识点缺乏准确、全面的理解。2.(2017课标,31,4分)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
13、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C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材料表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都获得快速发展,反映出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A、B两项材料均没有涉及,排除;当时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D项错误。3.(2016浙江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
14、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答案B 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4.(2015课标,31,4分,0.295)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 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
15、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C项错误。5.(2014北京文综,19,4分)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答案A 抓住时间信息“1977年”和历史事件信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可分析得出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
16、5年,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1978年,C项错误。“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的,D项错误。6.(2017课标,31,4分)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C组 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加大了教育发展力度,婆媳上冬学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的扫盲教育,该作品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选C项。传统文人画注重意境,A项与题干作品不符;该作品并未受到西方流行画派的影响,故B项错误;
17、该画注重现实风格而非艺术想象,故D项表述错误。7.(2015山东文综,19,4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答案C19491978年,中国史学研究受意识形态影响,呈现出颂扬革命、否定资产阶级改良的倾向,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研究较多,论文数量也多,戊戌变法主张改良,最容易受到史学界轻视的是戊
18、戌变法,故C项符合题意。8.(2014天津文综,9,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
19、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9.(2013课标,31,4分,0.218)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A 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
20、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10.(2016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
21、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
22、,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解析(2)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二中严复、蔡元培的教育主张或宗旨及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教育法的规定中概括,并注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二小问应结合清末、民国初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历史主题进行分析。11.(2013四川文综,14,18分)(节选)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
23、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
24、的历史观。(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答案(2)“文革”时期;(2分)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4分)(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2分,任答其一即可)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8分,每点2分)解析 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教材
25、的封面和目录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原因”可结合“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图片内容进行归纳。第(3)问,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作答。1.(2017江苏南通1月,8)右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孙中山当时主张()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三年模拟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时间:12分钟 分值:30分)答案C“中华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此时清王朝统治早已被推翻,A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孙中山于1925年就已逝世,B项错误;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
26、,他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项正确;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但不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而是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D项错误。2.(2017江苏南京、盐城3月,10)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内与国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答案B 据材料“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依现时的国内与国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
27、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B项正确。3.(2017江苏南通、泰州、扬州5月,13)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C“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20
28、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A项发生在1978年,B项发生在1984年,D项发生在1982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A、B、D三项排除。“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说明此时中国的改革正进入关键时期。鉴于此,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C项正确。4.(2017江苏无锡1月,13)新中国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包括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新兴科技等。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A.新中国建立初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C.“文革”时期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
29、后答案B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经济恢复和发展为主,无力涉及发展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A项错误。据材料“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包括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新兴科技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1956年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B项正确。“文革”时期,国家动荡,科技发展相对缓慢,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全面展开,此时材料中的科技项目早已出现,D项错误。5.(2017江苏南京、盐城1月,12)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30、,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B.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答案B实现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在“文革”结束后,“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均与题中时间信息“1985年”不符,A、C、D三项排除;1985年的教育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B项正确。6.(2016江苏南京5月,7)民国
31、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答案A“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意图是防止贫富分化,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A项正确。7.(2016江苏泰州1月,8)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中共七
32、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答案B 1940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B项正确。8.(2016江苏苏州1月,10)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33、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答案C 材料中“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强调的是航天业将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并不能说明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A项理解错误;“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B项排除;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始打破美苏等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故D项排除。“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表明载人航天技术将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项理解正确。9.(2015江苏扬州2月,10)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个扭转乾
34、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其主要表现分别是()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答案D 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表现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D项正确。10.(2015江苏南京5月,11)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
35、,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此后十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A.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D.培育出水稻“南优2号”答案C 注意题干时间信息“1956年”,“此后十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指1956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A项是失误,不是成就,排除;B项是在197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是在1965年,符合题意;D项是在197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2017江苏镇江1月,10)“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
36、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B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32分)答案D“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强调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D项正确。方法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只要抓住信息“按公理而互蒙利益”,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2.(2017江苏扬州1月,11)1907年,学部颁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只能入小学堂和师范学堂,并
37、且要男女分校、分班受教。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使女子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B.共同纲领体现了新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C.共同纲领强调教育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生产劳动服务D.新中国已初步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答案C 1907年,戊戌变法早已失败,A项错误;1949年至1956年为过渡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B项错误;“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利”表明共同纲领强调教育要为人
38、民大众服务、为生产劳动服务,C项正确;初步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方法技巧本题必须准确、合理、完整地解读材料信息,才能有效解题。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实行普及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分析四个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解答本题,也可以通过时间信息,直接排除A、B、D三项。3.(2016江苏扬州1月,7)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C.孙
39、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答案C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而不是重新解释后的新三民主义,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而材料涉及的思想是在1924年提出的,B项错误;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好朋友”,按题中时间来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C项正确;开展土地革命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不属于“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D项错误。知识归纳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4.(2016江苏南通5月,8)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
40、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的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答案A 据“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A项正确。为即将成立
41、的新中国作了准备的是1949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B项错误;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C项错误;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井冈山时期,D项错误。知识归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5.(2016江苏南京、盐城1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2006年、2015年两次修订。这表明()A.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答案C 我国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早在1965年就已初步建立,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义务教育法,不能代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
42、经形成,B项错误;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及修订主要是保障基础教育的发展,C项正确;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通过,而“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D项错误。方法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1986年”进行分析。6.(2016江苏天一中学模拟,10)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道:“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的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D.邓小平模式是
43、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答案D“试错反弹”可以理解为允许犯错误,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南方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证明了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D项正确。疑难突破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之一。邓小平理论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14分)7.(2017江苏南京、盐城3月,22)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44、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基于“家国同构”的探讨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则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的真正主人其实是人民。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
45、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孙中山国家建设民族主义(1924年)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下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徐慧
46、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4分)(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3分)(3)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4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及其思想原动力。(3分)答案(1)内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天下);君主即国家。(任答一点得1分)原因:宗法制度的影响;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2分)观念:君民共治;人民
47、主权。(任答一点得1分)(2)不足:缺乏民族精神。(1分)阐述:中华民族自求解放(明确反帝);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分)(3)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2分)内涵:国家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组织者;国家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实现主权在民,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2分)(4)主线:一是从家国一体观念向近代国家观念(主权国家)的转变;二是从专制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2分)原动力:反侵略求民主;民族民主思潮。(任答一点得1分)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可归纳出传统家国观念的内容;其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据材料二“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的真正主人其实是人民”归纳新国家观念的内容。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可归纳出缺乏民族精神;第二小问,据材料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四“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四直接概括。第(4)问,结合四则材料所体现的国家观念概括主线;结合材料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分析思想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