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910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1: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工具的变迁(一)传统的交通工具 马车、船、轿子(二)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 1、铁路(1)铁路的发展状况: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建了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但不久被拆除。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马拉火车”)辛亥革命前,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世纪上半叶,发展缓慢,特别是西北、西南和内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新中国在机车制造方面进步很大,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008宁夏文综29

2、)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1B 材料生动的展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一幕可笑现象,由于封建统治者们的顽固排斥,使铁路等近代新生事物不能得以传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无到有,从外国人建到自建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发展过程。发展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有很多地方没有铁路交通,特别是西北、西南,出行很不方面。大部分铁路被外国人控制。(2)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一)交通工

3、具的变迁【合作探究】1:阅读P69“学思之窗”,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从无到有,从外国人建到自建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发展过程。发展缓慢,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有很多地方没有铁路交通,特别是西北、西南,出行很不方面。大部分铁路被外国人控制。(2)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2、公路发展状况:(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2)民国时期陆续修筑了一些公路,但受到限制。【合作探究】2: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

4、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为何?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3)新中国成立到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一)交通工具的变迁水运:(1)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建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2)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各大口岸出现的轮船公司推动了水上交通的近代化(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管理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萎缩。航空:(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

5、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水运与航空的发展(一)交通工具的变迁合作探究3: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技术:引进自制自研;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先慢后快;种类:海陆空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政府的大力提倡(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合作探究4: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

6、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原因:外因:内因:合作探究4: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特点:合作探究4: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3)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消极影响:不可避免的带来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和能源危机;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时间 电报发展成就 19世

7、纪70年代 1877年 20世纪初 1932年 丹麦在上海建起电报机房上海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福建巡抚在台湾建起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目的无线电报主要用于官商通报(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时间 成就 1877年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后截止2003年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清政府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讯产业快速发展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2、电话:(2010福建文综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

8、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解析:A,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20世纪初,实业家张骞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C通过电话了解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解析:D,1920年中国民航拉开序幕;火车速度较慢,往返时间长;而20世纪初清政府才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且发展缓慢。因此,选D。影响我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外国侵略的需要;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的政策影响;清政府

9、同列强的交涉中,以及在维护交通、通讯权利斗争中对交通、通讯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制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交通、通讯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合作探究5: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因素?【合作探究】6: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1)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加快信息的传递,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3)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201

10、0泰安一轮复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5分)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原

11、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地处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三、大众传媒的变迁【典型例题】(2010合肥高三一模)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A传单B信件C报纸D书籍解析:C,根据所学可以判断出材料讲的是报纸的功能。阶段 形成 发展 繁荣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 响 19世纪中前期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12、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一)报刊业走向繁荣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合作探究10: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强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把近代报刊带来中国,促使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

13、在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阶段 形成 发展 繁荣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 响 19世纪中前期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一)报刊业走向繁荣合作探究11:近代报刊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物质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急剧变化,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合作探究10: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14、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强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把近代报刊带来中国,促使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阶段 形成 发展 繁荣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 响 19世纪中前期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红色中华新 华日报解放日报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人民日报

15、光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9世纪末20世纪初,思想政治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同时报刊又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近代报刊创办的三次高潮出现于此时。合作探究11:近代报刊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物质条件-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急剧变化,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合作探究10: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促进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强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把近代报刊

16、带来中国,促使国人办报,人们思想观念改变。合作探究12: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宣传教育,启迪民众;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通俗性报刊)阶段 形成 发展 繁荣 时期或时间 代表刊物 影 响 19世纪中前期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 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后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昭文新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汉口)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

17、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红色中华新 华日报解放日报 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恢复了生机,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二)广播影视业的发展1、电影(二)广播影视业的发展时期 代表 影响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18、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1935年 风云儿女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题材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1、电影 发展特点:中国电影发展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到国产的发展阶段。2、广播(教材P74历史纵横)【典型例题】(2010北京市丰台区期末)1912年,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BC观看国产有声电影D利用火车运输物资解析: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属容易题。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生活问题,有“1912年”时间限制。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

19、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但不是有声电影,因为有声电影到1927年美国首次成功拍摄,所以1912年C项不可能出现,选C。【典型例题】(2010吉林长春高中毕业班测试)中央电视台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B,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3、电视(1)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诞生。(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3)影视业对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最主

20、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合作探究13:根据(教材P74学思之窗)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逐渐普及?1、传统三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第四媒介网络 2、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3、发展: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是介入互联网;2003年上半年用户达到6800万户,居世界第二位 5、影响: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思维

21、方式的变化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 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功能:三、互联网的兴起合作探究14: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何启示?A、互联网的优势:(P75本课测评)(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B、互联网的缺陷:(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3)

22、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C、启示:互联网比其它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合作探究15: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外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2)内因:政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23、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追求 1、原因:从根本上说是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经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随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发展,且不断加深。地域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使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但始终保留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特点:、影响:(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事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殖民化的色彩。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