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893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3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抗日战争(人教版必修1).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2高考考点全民族的抗战: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及敌后战场的抗日;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抗战的胜利: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意义。3高考真题【例1】(2011江苏)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

2、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BCDC【解析】从材料信息“1938年4月”“武汉空战”可以推断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武汉会战,因此表述错误,表述正确,故选C项。【例2】(2011安徽)右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B【解析】选B。关键信

3、息:线条地标。形势图反映的是滇缅公路,滇缅公路致力于打通中国西南与外界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例3】(2011浙江)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C【解析】选C。从“中国红军万岁”“西北”可以推断出现于19271937年间,从“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可以推断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后(因为瓦窑堡会议上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

4、此C项当为最佳答案。【例4】(2011上海)“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B【解析】选B。扣住关键词“滇西”,主要在中缅交界,另从“岛寇”“十荡十决”等角度综合分析概括可知是中国远征军第八军的抗日活动。第八路军主要在黄河流域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抗美援朝时期。故选B项。【重难突破】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

5、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的结局的主要原因是:(1)战争领导者: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太后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中共采取坚决抗日的方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不发动民众抗日;抗战时期,实行全民族抗战。特别是共产党充分发动群众抗日。(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

6、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2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1924年至1927年,也称为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一大”是形成的标志,“七一五”政变是完全破裂的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1937年至1945年,也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正式形成的标志,1946年春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国共两次合作的相同点主要有:(1)两次合作都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两党的利益。第一次合作时,共产党还很弱小,国民党存在缺陷,需要互相帮助。

7、“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时代要求两党合作。第二次合作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全面侵华成为两党的共同威胁,合作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两次合作都是在共产党推动下实现的。(3)两次合作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合作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国共两次合作的不同点主要有:(1)基础和任务不同。第一次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是两个性质对立的政党的被迫合作,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8、。(2)参加力量不同。第一次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第二次包括除汉奸、卖国贼外的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体及海外华侨,更具有广泛性。(3)两党的历史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国民党只有小块根据地和不十分巩固的政权及少量军队,共产党既无政权又没有军队,两党共同为国民革命胜利而奋斗;第二次合作时,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限制与共产党的反限制斗争,一直贯穿始终。(4)组织形式不同。第一次合作时,采取了党内合作的形式;第二次则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没有形成共同纲领和固定组织。(5)国际条件不同。第一次合作时,虽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但几个主要帝国主

9、义国家都反对中国革命,反对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由于英美同日本矛盾日益尖锐,它们支持中国全面抗战,支持国共合作。(6)合作的结果不同。第一次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尽管国共存在着矛盾斗争,但在中共的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胜利。【他山之石】1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1935年8月1日,在长征途中,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确立了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

10、基础;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关于国民党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与日开战,蒋介石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战场。一、选择题1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

11、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表明()A蒋介石仍然幻想苟安求和B中国宣称将抗战到底C蒋介石力倡开辟敌后抗日战场D中国政府避战求和B【解析】正确理解材料,“决不求战”是指不主动挑起战争,而不是惧怕别人的侵略,所以是“准备应战”。庐山谈话表明了中国的抗战决心,在当时鼓舞了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蒋介石是作为中国政府的领袖,是抗战的领导人,这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不同。2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

12、儿庄战役B【解析】审题看限制条件:“1937年”淘汰D;“13个星期”淘汰A、C,日本侵略时间表被粉碎指的是淞沪抗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3胡锦涛总书记在抗战纪念大会上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抗战开始于九一八事变B1931年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C七七事变标志着二战爆发D中国是最重要的反法西斯战场A【解析】七七事变开始全民族抗战;二战开始于1939年,七七事变只是东方爆发点;重要的

13、反法西斯战场有多个,中国只是其中之一,而最臭名昭著的法西斯是德国纳粹。4史学家蒋廷黻说:“九一八以来,决不轻言战,亦绝不放松民族近代化之推进。我们能从九一八到七七得着六年宝贵光阴的建设,这是深谋远虑的结果。”该观点()A肯定“攘外必先安内”B赞同“大东亚共荣”C主张对日实行妥协D认为晚抗战有利于壮大抗日力量D【解析】审题:“六年宝贵光阴的建设”,即在全面抗战之前抓紧时间建设中国,推进民族近代化,壮大自身力量,从而为抗日做更多的准备。5“中国军队根据最高统帅部战略决策,在大别山要隘部署了兵力,安设重炮,以迎击陆路进攻之敌;同时,在长江敷设水雷,沿江配备相当兵力,与之节节抵抗,以阻挡日军溯江西上。

14、”材料反映的是哪次战事的战略部署()A广州会战B徐州会战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D【解析】通过材料中“大别山要隘”“长江”和“阻挡日军溯江西上”来判断,只有武汉会战符合题目要求。6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B【解析】从中国共产党称赞美国,把它与苏联相提并论,可知属于中共与美苏两国都有合作的时期,这是在抗战时期,选择B项。罗斯福新政时期中共与美国关系并不密切,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时期,中苏关系紧张。7抗日战争期间,

15、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D【解析】注意选项表达的程度是否到位适度。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成为外国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重要,吸引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故D项正确。A夸大了个人魅力;B“普遍”也是一种夸大绝对化;C的“同情”表述不当。82008年10月,曾经入缅抗日后流落当地65载的89岁中国远征军老兵李锡全,在湖南各方人士的热情帮助下,终回故土湖

16、南省桃源县探亲,受到湖南人民的热情接待。11月7日,长沙步行街黄兴铜像前,老人脱帽三鞠躬:“我不能再来拜你了,身体不行了。”然后返回缅甸。湖南籍军人众多的中国远征军()A是中国正面战场的主力军B积极参与了敌后战场的抗日作战C在海外战场策应英美抗日作战D是辛亥革命时期黄兴领导的革命军C【解析】题干信息“入缅抗日”,这是海外作战,“流落当地65载”,这说明老人是1943年入缅作战,当时中国已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力量。所以,中国远征军既非正面战场也非敌后战场力量,而是海外战场的抗日力量。9下面这幅漫画是林道安在1940年所作的桂南之敌。该幅漫画表现的是()A正面战场的军队英勇抗日B广大民众愤怒国

17、民党的消极抗日C日军陷入八路军的重重包围D国民党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A【解析】审题:1940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桂南是指广西南部,不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10这是抗战时期三首军歌的部分歌词:“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根据内容判断,它们分别属于()A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东北抗日联军军歌B新四军军歌、八路军军歌、东北抗日联军军歌C东北抗日联军军歌、八路军军歌、新四军军歌D东北抗日联军军歌、新四军军歌、八路军军歌D【解析】“兴安

18、万重山”指东北,东北抗日联军战斗之地;“扬子江头淮河之滨”指华东,新四军战斗之地;“首战平型关”,这是八路军的战绩。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2)

19、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参考答案】(1)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长期战争消耗,外援更显重要。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英美援华物资通道被切断。中美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国希望中国牵制日军。(2)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立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重定条约、协约、协定等项。第十条 苏联政府允予抛弃一切租界等等之特权及特许。第十二条 苏联

20、政府允诺取消治外法权及领事裁判权。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24年5月31日北京材料二:帝国所期求者大东亚新秩序,以此贡献于世界持久和平。而国民政府自革新以来,夙与帝国同志帝国断然交还在中华民国之一切帝国专管租界,承认收回上海共同租界、厦门共同租界及北京公使馆区域,撤销治外法权等。日本帝国政府声明1943年1月9日(注: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中国政府对日宣战文告,明确宣布:“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材料三:(一)废除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美国愿将北平

21、使馆租界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中美平等新约1943年1月11日华盛顿材料四: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莫斯科材料五: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22、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中印联合声明1954年6月28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与苏、日、美外交的分别是中国的哪个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日本、美国在华特权先后被取消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四、五,指出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相比,1954年的中印联合声明倡导的国家关系原则增加了哪些?并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推翻封建王朝统治后,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参考答案】(1)苏:(北京)北洋政

23、府;日:南京汪伪政权;美:重庆国民政府。苏联:苏联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国际封锁,获得更大外交空间;中国政府希望收回被侵略的权益,所以,双方签订协定,取消苏联在华特权。日本:重庆国民政府通过对日宣战,拒绝对日一切条约、协定,剥夺日本在华一切特权;日本为欺骗沦陷区人民,名义上放弃一些所谓在华特权,随着日本战败,最终丧失一切特权。美国:中国的坚持抗战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美国为了维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放弃在华特权。(2)原则:互不侵犯、和平共处。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或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加强国家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成为国际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3)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积极建立与世界各国的平等友好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