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878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8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讲 民国时期的中国文明 阶 段 特 征 阶段特征民国时期(19121949 年)既是中国近代化的高峰时期,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理性化有了较大发展;同时,又是中国革命的转型时期,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政治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经历了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经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后获得“短暂的春天”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之后,在国民政府统治后期,逐渐陷入困境;社会生活方面、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得到

2、一定程度的发展表现文化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最新高考真题研习 政治文明1(2017江苏)1922 年 9 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与当时中国人民“统一中国、实现和平”的愿望相符合,故 A 项正确。当时是北洋军阀执政时期,故 B 项错

3、误;知识分子是通过思想改造中国,“共识”也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全体国民”说法绝对,故 D 项错误。2(2017海南)1927 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由材料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C 项正确;

4、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走向,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D 项错误。3(2017江苏)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材料“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说明毛泽东实施“游击战”的战术来对付日军,为此,人民军队奔赴敌后,实施敌后抗战,故 B 项正确。A项

5、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 项时间是 1936 年,排除;D 项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行为,排除。4(2017天津)1938 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BCD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据题干“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

6、经验教训”说明中共中央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战争,正确;再结合题干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可知正确;再结合材料“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可知错误;据题干时间“1938 年”,当时中国抗战进入最紧张、最艰苦的时期,错误,故选 C 项。5(2017北京)有同学以 14 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宝岛回归”“家园沦陷”“血战台儿庄”“全民族抵抗的枪声”“中共七大召开”ABCD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抗争。据所学知识可知,时间是

7、1945 年,指的是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时间是 1938 年,时间是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时间是 1945 年 4 月,故 D 项正确。6(2017课标全国)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据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再据材料“应

8、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可知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土地革命发生于 19271937 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 19241927 年,A、C 两项所述现象都是国内革命战争而非民族战争,排除;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 D 项。故选 B项。7(2017课标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

9、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 D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比例的增加,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故答案为 D 项。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不存在革命工作中心转移的条件,排除 A 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力量的壮大,排除 C 项。8(2017课标全国)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

10、、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 B解析 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成员,故 A 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 B 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 C 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故 D 项错误。9(2017天津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

11、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 世纪末。1902 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 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请回答: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答案 特点:参照西方法律编纂。国内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直接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12、经济文明1(2017江苏)据统计,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 14.10 亿美元,占总量 44.10%,英国 11.15 亿美元,占总量 34.88%,其他国家 6.72 亿美元,占总量 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 D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利用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机会,与国民党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中“美国占总量 44.10%”说明美国此时在华投资处于优势地位,故 D 项正确。英国投资比例难以说明国际地位上升,故 A 项错误

13、;日本此时属于战败国,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投资信息,故 B 项错误;C项中“完全掌控”的说法太绝对,故 C 项错误。2(2017课标全国)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广告成功说明它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追求国家进步,反映出当时追

14、求新思想已成为社会时尚,故选 B 项。1913 年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排除 A 项;C 项结论不符合史实,“成为国民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所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经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排除 D 项。3(2017课标全国)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婚俗的变迁。材料反映了 30 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不能得出民众实现

15、了婚姻自主,故 A 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 项错误。思想文化文明1(2017北京)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

16、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 A 项。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 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不符合材料,C、D 两项错误。2(2017江苏)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教育。地图显示的时间是 1936年,图示中专科以上学

17、校主要分布在南京和沿海地区,这与当时国民党政府执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布局有很大关系,A 项正确;文化传统、人口密度和地理环境均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B、C、D 三项。3(2017课标全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请回答: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8、。)答案 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东西方的列强竞相侵略中国,在巨大的变故面前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的探索救国之路,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思想文化,探索的主体,由资产阶级而至无产阶级,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

19、的道路。4(2017江苏)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

20、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 年)请回答:(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9 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答案(1)道路:日本,积极自救后侵略扩张。印度,不积极自救沦为殖民地。背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2)该题属于小论文撰写,依据材料中“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的信息提取中国近代化的道

21、路是自立自强的道路,但没有找到新路;第二小问“论证”结合 19 世纪晚清时期社会特征以及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道路从“新思想萌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角度来分析回答。5(2017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

22、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据毛泽东选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答案(1)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

23、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2)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通 史 串 讲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的历史性转变(2)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3)中共成立:制定出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4)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开始,革命基

24、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共合作最终破裂(1)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春天”:受辛亥革命和一战等因素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转变(1)三民主义、实业救国、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成 为 当 时社 会并存的思想(2)1924 年孙中山 把 旧 三民 主义 发 展 成新 三民主义对点练1(2017湖北省襄阳五中试题)临时约法没有赋予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但规定了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的权力。这样国会处于绝对安全的地位,而总统、内阁的地位极不稳固。这说明临时约法()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

25、体制B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C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D制定的根本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题干的大意是:临时约法给了国会对总统和内阁的制约权力,但是没有给总统对国会的制约权力,所以国会代表的立法权与总统和内阁代表的行政权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B 项正确;题干只是提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不能体现三权分立,A 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临时约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民主共和制度,D 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2(2017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试题)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1890 年1908 年1920 年

26、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11.7422.9966.10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12.0921.6412.84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B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0 至 1920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是持续发展,而是曲折发展,A 项错误;洋货所占比例是在 1890 至 1908 年上升,但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在鸦片战争时期,B 项错误;市场商品总值

27、最快时期在 1908 至 1920 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在 1895 年后,C 项错误;洋货所占比重下降在 1908 年至1920 年,其原因是当时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故 D项正确。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实践中(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于“左”倾错误泛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点;面对日本侵华,中共提出八一宣言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社会各界爱国力量积极进

28、行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日本侵华: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3)解放战争时期:经历争取和平民主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两大阶段(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年):政 府采 取了“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措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受战争、政府的政策、外来经济侵略等因素影响,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毛泽东 思想产生 后并不断 走向成熟,成为中 国革命的 指导思想对点练1(2017湖南省怀化市试题)1931 年,在革命形势和中共的任务问题上,党内有些人继续强调全国性的“革

29、命高潮”,党在全国范围的“进攻路线”,争取实现“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这种想法()A基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成果B反映出城市中心论兴起C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延续D误判了当时革命的形势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1931 年”“全国性的革命高潮”“进攻路线”,“争取实现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中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左”倾错误的表现,这种想法误判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市中心论兴起,故 B 项错误;材料“1931 年”说明 C 项错误。2(2017四川省试题)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

30、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答案 C解析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排除 A 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C 项正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 D

31、项错误。重难点知识大总结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和影响特点(1)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3)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4)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并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影响(1)革命性: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2)民主性: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3)局限性: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

32、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二、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国民政府为扭转不利的形势,争取主动,在战争初期逐渐实行抗战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策进行大规模调整。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中央尤其是军事委员会对经济的干预,对金融、经济行政机构进行调整,形成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导体制。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了政府干预和控制经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裕了国家财政。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的轨道。基于长期抗战的思想,国民政府运用国家资本,在大后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采取鼓励海内外投资和奖励政策。

33、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采取的政策总体上顺应了全国抗战的潮流,符合人民利益。逐渐改变抗战初期的被动局面,促进了大后方经济的发展。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的探索与调整革命道路探索从中共二大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1)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纲领,但是革命道路基本照搬了苏联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2)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1)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2)1935 年遵义会议上,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标志着中

34、共由幼稚走向成熟。中共政策的调整(1)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共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3)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开辟了敌后战场。(4)抗战胜利前夕,召开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5)抗战胜利后,中共积极参加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并在重庆政协会议上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努力。(6)三大战役胜利后,将革命进行到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并称为“近代三大启蒙运动”的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主义旧体制和旧文化,主张变法维新,提倡西方的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戊戌变法冲击了

35、封建思想,促进了民主思想传播和人民觉醒。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三民主义,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等。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专制愚昧和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化。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促使人民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对点练 1(2017陕西省黄陵中学试题)五四运动爆发后,直系军阀吴佩孚发给大总统徐世昌通电:“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

36、投石如必言直言者有罪,讲演者被逮捕,则是扬汤止沸,势必全国骚然!”这说明吴佩孚()A同情并支持学生的进步思想B表面支持实质反对学生行为C施压北洋政府实现争权夺利D欺骗舆论积聚政治升迁资本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从材料的内容来看,吴佩孚是支持学生运动的,认为国民政府逮捕学生的行为是不对的,因此本题选择 A 项。B 项无法从材料中看出实质上的内容;C 项错误,吴佩孚施压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权力;D 项说法错误,与材料描述不符。2(2017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试题)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 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

37、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A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B知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继续批判C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D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据材料“五四运动不久整理国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文化,过于偏颇,“整理国故”反映了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故 A 项正确;“整理国故”属于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不是继续批判,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知识阶层的反思,不是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知识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否定,故 D 项错误。易错知识点排查 1孙中山希望用分权

38、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定了临时约法。虽然具有反对专制、维护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但体现出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2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体制,是仿效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由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系统所构成,特意把政府分模式由原来的美国式总统制,改为法国式的议会制内阁制。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实现的四个转移: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革命中心由南方到北方;时局由内战到“外战”。41935 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的背景有:中国原有的货币体系混乱、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日本加紧侵略我国、我国白银大量外流等。5“中

39、山装”既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治国理念的影响,又受西方新式民主理念的影响。这种变化和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政治观念的变革等因素有关系。6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7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8新文化运动前期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可以说是对辛亥革命的补充;但在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开始呈现,因此,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人学习西

40、方失败的终点,也是中国人学习俄国的起点,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突出特点。9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点练1(2017江苏省苏州市试题)经济学家马寅初 1935 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 1940 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

41、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统制经济政策的评价。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发生变化,故 C 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没有直接联系,故 A 项错误;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 B 项错误;官僚资本垄断经营的政策也不等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 D 项错误。2(2017山东省莱芜市试题

42、)1924 年 1 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答案 D解析 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 D 项正确;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 A 项错误;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 B项错误;C 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 C 项错误。请做:课时作业(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