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871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0页
2017届高三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二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十二)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生物(十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51 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种群及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并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B.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C.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控制有害动物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控制在“K2”值左右最有效D.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C【解析】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

2、正确;B.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B 正确;C.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控制有害动物的应用时,越早控制有害动物越好,C 错误;D.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D正确。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B.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C【解析】A.种群达到生殖隔离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故 A 错误;B.只有可

3、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 B 错误;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能产生新基因,所以基因突变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故 C 正确;D.适应环境的新性状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与显性基因频率或隐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无关,故 D 错误。3.我国西北部的欧洲玉米螟与东北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性外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外貌上几乎无法辨认,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外貌形态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由于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C.两种螟虫的基因库完全一致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依题意可知,我国西北部

4、的欧洲玉米螟与东北部的亚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不同的物种,B 项正确,A、C、D 三项均错误。B4.加勒比岛安乐蜥皮肤图案有 A、B1、B2、C 四种,不同图案的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1、B2 类型的出现一定是突变的结果B.岛上所有安乐蜥的全部肤色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C.B1 和 C 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T5 时期,B2 与 A 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解析】A.B1 一开始就有,不一定是突变的结果;B2 后来才出现,是突变的结果。B.安乐蜥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C.B1 和 C 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T

5、5 时期,图中只表现 B2 与 A 皮肤图案的差别,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选择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的个体属于同一物种C.若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都发生了改变D.若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来的,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A【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联系: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

6、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 错误;B.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B 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正确;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正确。6.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25%、50%、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 他 个 体 间 可 以 随 机 交 配,理 论 上,下 一 代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 C.120 D.121【解析】AA、Aa 和 aa 基因型的

7、个体依次占 25%、50%、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 占 1/3,Aa 占 2/3,因此 A 的基因频率为 2/3,a 的基因频率为 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 AA 的频率4/9,Aa的频率4/9,aa 的频率为 1/9,因此 AAAaaa441。B7.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中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A B C D【解析】该岛屿经常刮大风,可对昆虫的类型进行选择,只有翅膀特别发达或

8、特别不发达的个体才会被保留,而中间类型则不断被淘汰,D 项正确。D8.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不可遗传的变异不是进化的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9.已知 A、a 是一对等位基因。右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 3 个不同种群的 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 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 26、260 和 2 600。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

9、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B.在 125 代时 aa 个体约占总数的 25%C.150 代后 3 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 A 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解析】从图示看出,种群到 50 代时则只有 A 基因,说明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在 125 代时 a 基因频率为 25%,aa 基因型频率则为1/16;150 代后 3 个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可使 A 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0.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A.19501980 年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B.1990

10、 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C.1960 年该种群 Aa 基因型的频率约为 24%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实质、新物种的形成、基因型频率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在信息提取及分析判断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19501980 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发生了进化,A 项错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由图示不能确定 1990 年该生物已进化成两个物种,B 项错误。1960 年,Aa 约为 20.40.60.48,C 错误。生物生存的环境对变异进行选择,D 项正确。11.某学校有男女学生各 500 人,对他们进行

11、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的调查,发现两种遗传病各有患者 10 人且男女各占一半,两种遗传病的携带者各有 20 人,则该学校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分别为()A.4%和 3.5%B.2%和 2%C.2%和 1.5%D.2%和 2.3%【解析】男女学生共 1 000 人,患者 10 人且男女各占一半,携带者有 20 人;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白化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0220)/2 0002%;红绿色盲为伴 X 隐性遗传病,则红绿色盲致病基因频率为(10205)/(1 000500)2.3%。D12.将杂合子豌豆植株(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均分为两组,分别种植在甲、乙两个相互隔离的区域,经过连续n

12、代自交后,每一代杂合子出现的概率均为 1/2n。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这两个豌豆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两个种群发生了进化C.两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没有形成生殖隔离D.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解析】经过连续 n 代自交后,每一代杂合体出现的概率均为 1/2n,故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A 错误。连续自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没有发生进化,B 错误。这两个豌豆种群存在着地理隔离,但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 正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3、D 错误。13.下列各生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的是()紫外灯照射的育种房中的 10 万株水稻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由 30%、60%、10%变为 50%、20%、30%的一个果蝇种群 绿色草丛中的绿色蝗虫和棕色蝗虫的比例不断增大 一株杂合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连续繁殖(环境对茎的高矮没有选择作用,且不考虑突变)A.B.C.D.【解析】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都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中基因型频率虽然改变,但是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进化;中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连续进行自交,基因型频率改变(杂合子频率降低,纯合子频率升高),但基因频率也没有改变。D14.下

14、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A.DNADNA B.DNARNAC.mRNA蛋白质D.氨基酸蛋白质【解析】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DNA 复制时。A.DNADNA 表示 DNA 自我复制过程,在该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故 A 正确;AB.DNARNA 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 B 错误;C.mRNA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

15、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 C 错误;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异,故 D 错误。15.若在果蝇种群中,XB 的基因频率为 90%,Xb 的基因频率为 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 XbXb、XbY 的基因型比例依次是()A.1%2%B.0.5%5%C.10%10%D.5%0.5%【解析】雌雄果蝇数相等,所以 PXbXb12(PXb)212(10%)20.5%,PXbY12PXb1210%5%,答案为B。B16.基因型为 Aa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某同学根据各代 Aa基因型频率绘制了三条可能的曲线,下列分

16、析正确的是()A.曲线表示 Aa 连续自交时各代 Aa 基因型频率变化B.曲线的 F3 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0.4C.曲线的 F2 中 Aa 基因型频率为 0.4D.曲线的 Fn 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 12n【解析】曲线为一直线,表示 Aa 的基因型频率不变,群体稳定,应是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即随机(自由)交配且无选择因素,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都不变化,A 错误。曲线对应的值,符合 y(12)x 函数曲线,即 Aa 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体的频率。所以曲线为连续自交时的曲D线。亲本基因型为 Aa 时不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在没有选择因素发生时,基因频率都不变。曲线的 F2 中 Aa基因型频

17、率应为14,故 C 错。Aa 自交得到的 Fn 中纯合体比例为 1(12)n,Fn1 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1(12)n1,二者的差值为 12n,D 正确。由于前面已经分析出曲线对应随机交配,曲线对应连续自交。显然曲线对应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真正计算明白是较费时的。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 Aa 概率为 1,F1 中AAAaaa121,淘汰 aa 后,Aa 占23,继续自交,F2 中 AAAaaa362616,淘汰 aa 后,Aa 占25,再自交一代,F3 中 AAAaaa 710 210 110,淘汰 aa 后,Aa 占错误!。故 B 错。17.据调查,某学校的学生中,基因型为

18、 XBXB 的比例为 42.32%、XBXb 为 7.36%、XbXb 为 0.32%、XBY 为 46%、XbY 为 4%,则在该地区 XB和 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96%、4%B.8%、92%C.46%、4%D.92%、8%【解 析】XB 的 基 因 频 率 为 42.32%46%1/27.36%92%,Xb 的基因频率为 0.32%4%1/27.36%8%。D二、非选择题(共 49 分)18.(12 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 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

19、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1)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多样性。(答任一个可记分)基因基因和基因型/遗传物质/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2)在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山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形成过程而言,种群 X 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答任一个可记分)(4)由种群 X 进化成为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 7 百万年,和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X 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B.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

20、资源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 X 中不同的等位基因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变化、有利于在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使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生殖隔离A、E【解析】(1)种群内部的个体为同一物种,种群内部个体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该多样性实质是基因和基因型多样性,或者说遗传物质多样性、DNA 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多样性。(2)分析题图,分支越向后,亲缘关系越近,故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和。(3)种群 X 分布区域扩大,使得两个种群产生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X 的个体发生了

21、基因突变,故A 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体,故 B错误;和生活的区域不同,故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同,故 C 错误;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 X 中的不同性状,并不是基因,故 D 错误;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进化,故 E 正确。19.(11 分)1960 年 1 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2)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

22、因交流,最终会产生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和。(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造成的。(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 此 种 群 的 基 因 库 中 的 基 因 种 类 与 原 种 群 相 比要。种群生殖自然选择地理隔离基因突变少(5)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A 物种演变为 B、C 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由 A 物种演变为 B、C 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发生了改变。如果乙岛上 C 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 D 物种个体数的

23、锐减,这种现象称为。突变、自然选择、隔离基因(或基因型)种间竞争(或生存斗争)【解析】(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为一个种群。(2)由题意可知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所以最终会产生生殖隔离。造成产生生殖隔离的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3)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4)由于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所以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种类与原种群相比要少。(5)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由 A 物种演变为 B、C 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如果乙岛上 C 物种

24、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 D 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种间竞争(或生存斗争)。20.(14 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下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种群(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

25、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不同,导致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物种(或基因)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4)下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 乙箱 果蝇数 AT1E果蝇数AT2E 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

26、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甲E45.5【解析】(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2)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物种多样性。(或虽然体色交配上有体色偏好,但依然不影响两者的交配或交配后代的可育性)。(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

27、群间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 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箱中,E 的基因频率为 65%,则 e 的基因频率为 35%,因此该等位基因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265%35%45.5%。21.(12 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对某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调查后共发现 54 科 390 种鸟类。其中北坡有 31 科 115 种,南坡有 54 科 326

28、种。(1)造成该保护区南坡物种远比北坡丰富度高的可能因素是(多选)。A.面积 B.气候 C.水文 D.地貌(2)图 1 显示了该保护区内古北界等三大类鸟的垂直分布格局,由图可知,物种丰富度最大出现在海拔。A.1.62.5 km B.2.53.1 kmC.3.14.0 km D.4.04.8 km图 1BCDB研究显示,保护区内地雀喙的形态与 ALX1 基因高度相关。图 2 显示 MG、CE、DP、DW 四种地雀 ALX1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图 2(3)测定该基因序列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据图推测,MG 与其他物种的亲缘性由近及远的顺序是。A.DW、CE、DP B.CE、DW、DPC.CE、DP、DW D.DP、DW、CE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水平C图 3 显示 ALX1 基因型(BB、BP 和 PP)与 FM 地雀喙形态的关系。图 3(4)在该保护区内共发现具有钝喙、尖喙和中间型 FM地雀的数量分别为 260 只、180 只和 360 只,则 P 的基因频率是。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