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复习9 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写景抒情诗,以“_”字统领全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作者_。(3分)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交代了诗人观海的地点,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B诗歌采用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描绘了“景”,又表达了“志”。C“秋风萧瑟”为诗歌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奸雄”的形象。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观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C3说说诗句“洪波涌起”中“涌”字的精妙之处。(3分)“洪波涌起”中的“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也写出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诗人在前两句中,借用“杨花”“子规”两种意象,既点明了_,又烘托了_的氛围。(2分)5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明月人格化,借月传情,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表现出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暮春
3、时令凄凉哀愁(三)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6“潮平两岸阔”中的“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2分)不能。因为“阔”字含有一种开阔、昂扬的精神风貌,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感受,且与后句的“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响亮。“失”字有一种迷茫之感,与本诗风格不符。7本诗的颈联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情感。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
4、么?(2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诗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四)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夕阳西下”点明了_,与首句的“_”相呼应。(2分)10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3分)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时间为黄昏昏鸦11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B从此曲的题目来看,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C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D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