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82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0页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天津)课件:专题八 第五讲 分析综合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讲 分析综合-2-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分析 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它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3-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薛寿鱼书 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

2、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4-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

3、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5-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4、。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若:他的。不禄:死的委婉说法。夭札:因病而早死。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6-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C.医之效立见

5、,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审清题干的要求是选择“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然后理解、比较四个选项。B项,是对攀附高官来抬高自己的批评,与“重理学轻技艺”无关。其他三项都能体现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的态度。B-7-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参考译文 天生一个不朽的人,可是他的子孙一定要把他推到必然腐朽的地方去,这是我忧闷悲伤的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并不一定像周公、孔子那样然后才不朽。后羿的箭法,弈秋的棋艺,俞跗的医术,都可以不朽。如果一定

6、要等待像周公、孔子那样然后才可以不朽,那么宇宙间哪有这么多的周公、孔子呢?您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不朽的名医,高寿去世。我正想辑录他主要的医学成就以便使他长存不朽,却没想到您寄来的墓志铭没有一字谈及他的医术,反而假托于与陈文恭先生讲学等等。唉!自此而一瓢先生不传扬了,磨灭了!-8-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学问贵在身体力行,不在空谈。最高明的学问没有什么比得上仁学,先生能用医术爱他的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而早丧,这就是孔子的对老年人加以安抚、对少年加以爱护的学问。不贪求名位却能奉行仁学,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学问吗!又何必舍弃这种做法而追求其他呢?陈文恭是高官,您的祖父是

7、平民。高官借百姓来抬高自己,名声就高雅;可是百姓依仗高官来抬举自己,就很卑下了。如果拉住过路人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又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他是理学家吗?”即使是您的亲戚,也有不同的意见。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理学空言为祖父立传,莫不是被“艺成而下”的说法拘泥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的具体体现啊。精心地探索它,哪种技艺不是仁道?如果(只是)表面仿效它,仁道技艺都会失去。-9-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医学作为一门技艺,更是不可轻易谈论,神农氏首创它,黄帝发扬它,周公派冢宰统管它,它的

8、理论通达到了神圣的境地。现在天下名医绝乏,唯独讲学一流反而不绝乏,为什么呢?医生的治疗效果是立即显现的,所以名医一百个中没有一个;理学的空谈无从查考,所以才学浅陋的文人比比皆是。您不把祖父放在百无一人的名医之位上加以尊崇,却将他摆到比比皆是才学浅陋的文人中予以轻贱,(实在是重大的)错误啊!-10-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从前我患病,生命垂危,此时即使有许多像周、程、张、朱这样的理学家又有什么用处呢?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料想此外他一定有可以救人、可以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高明医方,把它们编辑并使之传播,

9、其价值一定超过语录陈言万万倍。您竟然回避而不加宣扬,甘愿舍弃神奇的医学而依附于腐朽的理学,在理学中未必能增加一个非法窃据的席位,而在医学中反而失去一位真才实学的名医了。难道不谬误吗!难道不令人痛惜吗!-11-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筛选文中信息的解题方法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所考查的内容之一,它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筛选文中的主要信息,并准确判断主要信息的性质,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筛选信息题的解题方法:1.确认陈述主体。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

10、句所在的选项应是被排除的选项。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2.确认主体关涉的对象。题干要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的契合不仅表现在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上,也表现在两处关涉对象的一致性上。-12-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3.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对主体和对象的确认,能为准确筛选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要最终选出正确答案,还要理解信息的内涵,明确所要筛选的信息的意义指向。4.梳理文意、句意。对所选文句所在文段大意的准确把握,对所选文句与相邻文句间语意关系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5.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有些题干要

11、求筛选的信息与所选文句透露的信息有相符、相似之处,但题干要求选出的是行为、品质,而文句反映的却是功绩、影响等,遇到这种情况要认真分辨。-13-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12、14-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至德二载,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玠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满万,众议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彻民屋为擂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宴城下,倡优居台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骇,徙牙帐远去,军中皆视地后行。又潜沟营地,将沉其军,乃阳约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悦。俄而贼数千没于堑,城上鼓噪,突骑出乘之,俘斩万计。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

13、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围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15-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来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改编自旧唐书李光弼传新唐书李光弼传)-16-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光弼遣穴

14、地颓之 又潜沟营地,将沉其军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不如起军逼之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B.C.D.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表明李光弼的严厉与刚毅,表明李光弼身先士卒的作风,表明李光弼治军严。答案 解析 关闭B-17-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参考译文 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从左卫郎做起。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给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

15、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18-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至德二载,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玠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守卫,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擂石车,擂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

16、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歌女戏子在戏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看着地面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以精锐士兵守卫城上的矮墙,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19-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鼓呐喊,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的敌人按万计算。史

17、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地的军队。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在邺西大战,击败了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有了嘉山之败的教训,不敢轻易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正赶上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

18、,只有李光弼整军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20-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分析 归纳概括与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天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重点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实际上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从近几年天津高考试题看,对文章内容、细节的考查是重点。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21-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拙 效 传 明袁宏道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

19、矣。作拙效传。-22-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眼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

20、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23-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比舍,

21、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24-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选自袁宏道集笺校)注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伯修,袁宏道之兄宗道的字。-25-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冬这个仆人很健忘,他随作者到燕京,与门隶们玩耍,有时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回答不上来。B.文章共写了四仆,其中冬

22、是作者的仆人,记了四件事,较详;其余三仆是三弟的仆人,则较略。C.作者说,狡兔和乌贼善于趋避和藏身,却仍然难逃杀身之祸,意在说明“巧”不如“拙”。D.作者的友人石公赞仆之拙,表达了对大拙胜巧处世之道的深沉感慨。文笔诙谐有趣,又耐人寻味。C-26-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思路解析A项对应的内容在第二段最后,“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关键在对“问其姓名”的理解,“其”指代的是“诸门隶”。B项,文中有“东少役于伯修”,可知,东不是三弟的仆人。D项,注释中有“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石公”是作者自己。-27-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23、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参考译文 石公说:“天下在趋利避害方面最狡猾的是兔子,但猎人却捉到了它。乌贼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吐出墨色一样的汁液来隐藏自己,这却成了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玩弄技巧又有什么用处呢?”藏身的计策,麻雀赶不上燕子;谋生的方法,鹳赶不上鸠。古代已有记载。我现在写作拙效传。我家有四个愚钝的仆人:一个名叫冬,一个名叫东,一个名叫戚,一个名叫奎。冬就是我的仆人。(冬)两鼻朝天,面孔瘦削,蓝色眼睛,满脸虬须,面色像锈铁。(他)曾经跟我到武昌,一次我命他去拜访不远处一位朋友,他回来时迷了路,来来往往走了数十回,看见其他仆人经过,也不打听。当时他的年龄已经四十多了。我恰好出去,看见他悲伤地

24、四处张望的样子,快要哭出来,便呼喊他,他特别高兴。-28-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冬仆好喝酒,一天,家里正酿酒,(他)求得一碗,恰好有其他差事,将酒忘在案上,被一个婢女偷着喝掉了。酿酒的人同情他,便又像前面那样给了他一碗。他弯着身子到灶间去烫酒,酒被熊熊燃烧的火焰点着了,“烘”的一下,几乎烧掉了他的胡须和眉毛。家里人大笑,便又给他一瓶酒,冬仆非常高兴,将酒瓶放到滚烫的热水中,准备等到酒热了再喝,不料又被溅起的热水烫了一下,失手将酒瓶掉入热水中,最后没有喝到一口酒,瞪着眼睛出去了。曾经要他开门,门的枢纽很紧,(他)用力一推,身随门开,头颅触到地上,脚弯过了头顶,惹

25、得全家人大笑不止。今年他随我到燕京的住所,与那些仆人们玩耍了半年,问他与他玩耍的那些仆人的姓名,他一个也答不上来。-29-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东仆的相貌也很奇特,但稍微有些诙谐的意味。他年轻时在大哥宗道家做事。大哥给续娶之妻家下聘礼时,叫他到城里去买饼。家里离城有百来里,佳期已经迫近,便要他在三日内赶回来。(到了第三天下午)申时还不见他回来,我父亲便和我哥哥到门外张望。到了傍晚,看见一个从柳堤方向挑着担子来的人,那就是东。父亲喜出望外,赶快迎接他到家里,放下担子一看,仅看到一瓮蜂蜜。问他饼在哪里,他说:“昨天到城里,见到蜂蜜的价格低廉,于是就买了。饼的价格比

26、较贵,不值得买。”当时的风气要用饼作为下聘的礼物,(因为没买到饼)最后没有办法行聘礼。-30-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戚和奎都是三弟的仆人。戚曾经去砍柴,(他)跪下来捆柴,用力过猛,绳子断了,拳头打到胸部,晕倒在地,半天才苏醒过来。奎的相貌像野獐,年已三十,还没有行冠礼,头发在脑后扭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像很粗的绳子扭在一起一样。我弟弟给他钱去买帽子,奎在试帽子时忘了自己头上扭成的高高的发髻,等到回来,解开发髻,束发戴帽,(结果帽子太大,)把鼻子眼睛全遮住了,(他)惊叹了一整天。一天,(他)到邻居家去,一只狗追他,(他)便摆开双拳与狗厮打,就好像与人比武较艺一般,最

27、后被狗咬了手指头。他们的痴愚都像这样。-31-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但是我家的狡猾的仆人,常常犯过错,只有这四个笨拙的仆人很能守规矩。那些狡猾的仆人,相继被赶走了,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大多不到一两年,难免受冻挨饿。但这四个拙仆,因为没有过错,不用操心就有衣有食,主人体谅他们没有其他(谋生办法),(便)根据他们的人口而给他们粮食,唯恐他们失去立身之地。唉!(这)也足以看出愚拙的好处啊。-32-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熟知六类错误,比对八个细节(选择题)概括分析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和重点题,题目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

28、”的一项。命题人在设置“不正确的一项”时,常用六种方法,我们归纳为六种设误类型:颠倒主次,偷换时、地;无中生有,胡乱翻译;张冠李戴,因果错置;古今不分,曲解文意;范围改变,程度失当;概括分析,前后不一。-33-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概括分析题最简捷的做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落实细节。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等方面的细节,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一般来说,发现差异就找到了问题。在比对时,留心上述六种设误类型,注意从八个角度展开比对。-34-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原文: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

29、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2016天津卷,第 12 题)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比对发现:根据原文意思,作者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情,直到李台州去世后,才从其他人那里得知他的事迹。“素来”一词错误。1.比对时间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35-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2.比对地点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

30、防止地点概括错误。原文: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2018全国卷,第 12 题)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比对发现:“蜀地饱受侵扰”中的地点“蜀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是说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可见。饱受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36-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3.比对人物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

31、,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原文: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2018浙江卷,第 16 题)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比对发现:通过跟原文比对,可以看出,选项属于张冠李戴。“效法嵇康、阮籍”的不是“颜太初”,而是“青州牧”“四方士大夫”。-37-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4.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32、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原文: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2018全国卷,第 12 题)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比对发现:选项中的“仍然忙得无法分身”是对原文“不得旋踵”理解错误所致。“旋踵”有两个意思: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转身,指畏避退缩。根据文意,“不得

33、旋踵”意思是毫不畏惧退缩。-38-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5.比对添加内容 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原文: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2016浙江卷,第 18 题)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

34、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比对发现:“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是添加内容,无中生有。文中写“嬴氏焚书史”旨在强调始皇焚书之后福地藏书更显珍贵、难得。-39-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6.比对因果关系 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原文: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

35、,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2015全国卷,第 6 题)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比对发现:此项因果关系不存在,此时的隋炀帝已经“被执”。-40-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7.比对范围程度 在对文意的概括过程中,命题人故意增删、替换一些表示范围和程度的词语,造成范围或程度的扩大或缩小。原文: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36、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2015重庆卷,第 9 题)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比对发现:原文中“终不一语加咎巫”的意思是“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选项说“很少受到谴责”,把“没有”说成“很少”,缩小了限制范围。-41-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8

37、.比对概括与分析是否一致 命题采用先用一两个短语概括人物事迹或品行,然后举例分析的方式,因此概括和分析是否一致也必须注意。原文: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B.谢尚行为洒脱,不拘小节。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告诉人们,人群中没有孔子就不能辨别出颜回;后来,十分喜欢穿绣花的衣裤,在父辈们的劝说下才改正。比对发现: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的话体现出来的是

38、谢尚的聪明早熟,而不是“行为洒脱,不拘小节”。-42-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文言文阅读简答题答题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记叙性文字,要厘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厘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论证过程等,在初读一遍之后,要能大致说出中心论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厘清文章的层次。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43-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

39、面的题目。陈 性 之 宋陈亮 往尝论乡之富人,以陈性之为第一。吾友徐居厚亦知此翁可人意,而乐妻其少女焉。居厚以对策切直,得从事浙东观察府,竟以不能曲折上官罢去,独敬惮性之,盖相处数年如一日。余尝款性之门,阒然如无人声。顷之,一僮出,问客姓氏,已而肃客入,主人相与为礼,已而杯盘罗至,终不见喧嘈之声。性之面目严冷,与人寡合,虽大会集,率不过三数客。遇有所往,虽百里夜半,亦疾驰竟归。一日,与乡士大夫过予,自命行庖具饭。食毕,从容言曰:“某素不解饮,一饱之外,虽留何用?”予亦不强也。衣食取足,不为分外经营。不交涉邑官吏,谒入县庭,则不问可以知其令之贤矣。-44-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

40、举例 考点分析 然予闻性之官剑浦,乡人陈公质且老,而羁置在焉。性之曲意抚存之,使之自忘其为罪戾也。居亡何,公质死。性之还自旁郡,道逢兵马都监者往验其死,性之嘱以徐行:“有檄止君矣。”性之亟趋郡白事,得追还其都监者,又为治其后事颇悉。盖古之义侠所谓不以存亡为解者,大率亦此类。由此言之,士之素守里闾,曾不得少自概见于世者,岂必曰乡称善人而已乎!性之以赀补迪功郎,尝主南剑之剑浦簿,以忧去官,而不复调矣。性之家故多竹,不以与人;多美器用,不轻以假人。居厚每笑于余无所不可。墓上之铭,宜颐之有请也。颐尝从予游,郡以其名上礼部,而性之死矣,盖癸卯十有二月七日也。得年凡七十岁。(选自陈亮集卷二十七,有删节)注

41、颐:陈性之的儿子。-45-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性之富甲乡闾,外表严肃冷峻,家风严谨,仆人对待来客恭敬而有礼貌,做事时小心谨慎,不发出响声。B.陈性之做客之时,自命厨师准备饭食,可见其率直耿介;不需打探就能看出县令是否贤能,可见其善于辨别官吏。C.乡人陈公质死于他乡,陈性之把他的后事料理得很周到;作者认为陈性之是社会上很有名望,但不为官府所察知的义士。D.郡里把陈性之的儿子陈颐的名字上报到礼部,但就在这时陈性之死了;陈颐与作者熟识,托作者为父亲写墓志铭。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C项,“陈性之是社会上很有

42、名望,但不为官府所察知的义士”理解错误,在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士之素守里闾,曾不得少自概见于世者,岂必曰乡称善人而已乎”,也就是说,作者认为陈性之是社会上没名望、不为人所察知的义士。答案 解析 关闭C-46-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2.选文表现了陈性之的什么性格特点?答案:清高;与人寡合;侠义。参考译文 以前曾经谈论乡里的富人,认为陈性之是首富。我的朋友徐居厚也知道这位老人家称人心意,因而也很乐意娶他的小女儿为妻。居厚因考试陈述自己的见解时恳切率直,得以在浙东观察府做官,终因不能奉承讨好上级官员而辞官离去,唯独敬畏陈性之,他们相处多年如一日。-47-考点一 考点

43、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我曾经敲性之的门,静悄悄的,好像没有人回应。过了一会儿,一个仆人走出来,问我姓什么,不久就恭敬地把我带进去,主人以礼接待了我,没过多久,杯盘都摆出来了,始终听不到喧闹嘈杂的声音。性之外表严肃冷峻,很少与人来往,即使是大聚会,一般也只不过三四个人。遇到有外出的情况,即使半夜还在百里之外,终究也是骑马快速返回家里。一天,他和乡里的士大夫探望我,自己让厨师准备饭食。吃完饭,他悠闲舒缓地说:“我向来不喝酒,除了吃饱饭,即使留下来,又有什么用呢?”我也就没有再勉强。性之对于衣食只满足于有吃有穿,不做过多的谋划。他与当地官员没有交往,如果有事到县衙禀告,他不用问

44、就可以知道县令是否贤能。-48-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然而我听说性之在剑浦做官时,乡人陈公质年岁将老,却因犯罪而被关押在这里。性之故意迎合、抚慰他,让他忘记自己是犯罪的人。过了没多久,公质死了。当性之从别的郡县回来时,在路上恰逢兵马都监前去验证公质的死,性之嘱咐他们慢慢地前行,说:“有官府公文让你们停止前进。”性之急速赶往郡县将此事禀告给官府,得以追回兵马都监,又详尽地部署公质的后事。大概那些所说的不因为生或死而被察知的古代侠义之士,大都也是这个样子吧。由此推之,一直住在乡里,很少被世人所了解的士人,难道一定要被乡人称道才为止吗!性之用钱买了迪功郎这个官职,曾

45、经掌管南剑的剑浦簿,后因父母去世辞去官职,却没有再被调任。-49-考点一 考点二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典题举例 考点分析 性之的家以前有很多竹子,他从不把它们给人;用的大多是华美的器物,他从不将它们轻易借给人。居厚经常笑我没有什么不可以。墓志铭是陈颐请我写的。陈颐曾经跟着我外出求学,郡县将他的名字上报给礼部,然而性之却死了,大概死于癸卯年十二月七日。享年七十岁。-50-2 3 4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信陵君救赵论 明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

46、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51-2 3 415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

47、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52-2 3 415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 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

48、又皆知有 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选自古文观止)-53-2 3 415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罪:罪过。B.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纾:解除。C.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诛:铲除。D.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婚姻:男女结婚。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A项,罪:怪罪。C项,诛:指责。D项,婚姻:有婚姻关系的亲属。答案 解析 关闭B-54-2 3 415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未有岌岌于此者也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B.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亚父者,范增也C.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内则幸姬,外则邻国于其

49、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B项,都是助词,表判断。A项,介词,比/介词,在。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项,副词,就/连词,却。答案 解析 关闭B-55-2 3 4153.(考点题)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作者“罪信陵”的理由的一组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 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 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 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 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 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 A.B.C.D.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句是说赵国;句是作者的假设,不是指责;句是说如姬。答案 解析 关闭B-56-2 3 4154.(考点题)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

50、确的一项是()A.“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自古以来一直传为美谈,但文中说评论历史的人认为“窃符”这件事信陵君是有罪过的。B.作者赞同窃取魏国的兵符去分解六国的灾难的做法,因为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而赵、魏又是楚、燕、齐等国的屏障。C.作者反对信陵君通过“窃符”来调动魏兵,认为他应该用赵魏两国唇亡齿寒的情势恳切地劝说魏王出兵救赵。D.如姬趁魏王空隙的时候日夜以死劝说,终于使魏王由不听到悔悟,既报答了信陵君,又未辜负魏王。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使魏王悔悟”是假设,“又未辜负魏王”与事实相反。答案 解析 关闭D-57-2 3 415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

51、临赵,赵必亡。(2)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3)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答案:(1)强大的秦国暴虐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2)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3)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山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谢罪啊。-58-2 3 415参考译文 评论历史的人把窃取魏王的兵符作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从这一点上谴责信陵君,理由还不够充分。强大的秦国暴虐到了极点,现在出动全部兵力攻打赵国,赵国必然要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一旦灭亡,那么魏国将紧跟在赵国后面灭亡。赵国、魏国,又是楚国、

52、燕国、齐国等国的屏障,赵国、魏国一旦灭亡,楚国、燕国、齐国也会跟着灭亡。天下的形势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所以,援救赵国,也就是援救魏国;援救一个国家,也就是援救六个国家。窃取魏国的兵符去解除魏国的祸患,借一国的军队分散六国的灾祸,这有什么不可以呢?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真的无罪吗?(我)说:“也不是这样。”我所指责的,是信陵君的内心。-59-2 3 415信陵君不过是一名公子罢了,魏国还有国王啊。赵国不向魏王求救,却反复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啊。平原君用姻亲关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内心也因为姻亲关系,想尽快救援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姻亲关系,不知道有魏王啊。信陵

53、君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啊,也不是为了六国啊,只是为了赵国啊。(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不过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如灾祸不发生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使是撤除魏国的屏障,撤除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不会去救援。又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或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即使赵国灭亡,信陵君也一定不会去救援。这样(看来)赵王与赵国的重要,还抵不上一个公子平原君,而魏国赖以巩固国家的军队,只用来供信陵君一个姻亲使用。幸亏作战胜利了,还可以过得去;如果不幸战败,被秦国俘虏,这是毁坏魏国几百年江山去为姻亲殉葬,我不知道信陵君拿什么向魏王谢罪啊。-60-2 3 415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考虑,何如用赵、魏两国唇亡

54、齿寒的情势恳切地劝说魏王出兵,假如魏王不同意,就以自己想与秦军作战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醒悟了。侯生给信陵君出谋窃取兵符,何如面见魏王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以他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一定会醒悟吧。如姬如有意要报答信陵君,何如趁魏王空闲的时候白天黑夜地劝说他援救赵国,魏王如果不答应,就用自己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念头死在魏王的面前,魏王也一定会醒悟了。这样做,信陵君既不辜负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与如姬二人既不辜负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想办法呢?信陵君心目中只知道与他有着姻亲关系的赵国,而不知道有魏王。内部有宠爱的如姬,外面有邻国,卑贱的有看守夷门的人,(他们)又都只知道有信陵公子,不知道有魏王。那么魏国只有一个孤立的魏王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