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78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选修1).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知识攻略 选修内容突破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真题1(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解

2、析 第(1)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应从农奴制的弊端来考虑,如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致使俄国发展落后等。第(2)问是开放式问题,只要论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

3、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真题2(2011年高考江苏卷)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

4、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创办

5、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概括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材料三中“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等信息概括回答;第(3)问从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干预方式转变等方面谈认识。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

6、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一、梭伦改革1背景(1)国家体制:普通民众无权参与政府运作。(2)政治危机:土地被侵吞的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矛盾尖锐。(3)梭伦执政:执政官梭伦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2措施(1)经济: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2)政治:确立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3基本特点:具有不偏不倚的“中庸”色彩。4影响(1)促进农业和工商业发展,为民主政治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2)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基础。重点提示 梭伦改革不仅推动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也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梭伦改革以后,贵族仍然享有很多的政治权利,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也没有

7、得到根本解决,这都显示出梭伦改革在为雅典民主政治带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二、商鞅变法1概况2.评价(1)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2)影响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制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变法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也有消极影响。重点提示 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改革措施得以保留,并且经过变法,

8、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商鞅变法成功了。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有利条件(1)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趋势:民族融合成为必然趋势。(3)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顺应潮流。2措施(1)经济:颁布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2)政治:推行三长制,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和考核制度;迁都洛阳。(3)社会风俗:易服装、改汉姓、与汉族通婚、说汉话、改汉制。3影响(1)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繁荣。(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促进了民族融合。(4)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重点提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特别

9、是受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推动;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冯太后的支持及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同时也应看到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改革也是其自身封建化的过程。四、王安石变法1历史背景(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2)冗官、冗兵、冗费的增加,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局面。(3)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4)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2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和均输法。(2)军事方面省兵措施: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

10、监。(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3历史影响(1)进步性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初步扭转了“积弱”的局面。(2)局限性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免役法对穷人来说成为沉重的负担。重点提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善于用人。五、欧洲宗教改革1必要性: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社会进步。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反对教皇权

11、威;坚持圣经是唯一权威;认为国家权力高于教权,要求建立民族教会。3宗教改革的扩展(1)加尔文改革:简化宗教仪式,主张“先定论”,建立新的教会组织。(2)亨利八世改革:颁布一系列改革教会法令,并通过至尊法案。4历史作用(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提高和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宗教改革运动中,资产阶级获得天主教会被剥夺财产的很大一部分,加尔文派又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尔文派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为

12、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重点提示 宗教改革所产生的新教并非是对过去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天主教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以自己的变化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它总是以一种广为人们接受的传统形态进行着种种改革,为人们接受和利用。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文化要取得自己的历史存在,不仅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而且要有自己产生的渊源和发展的未来。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背景(1)国内政治马木路克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矛盾尖锐。经济农业遭到破坏;手工业遭到摧残,商贸萎缩。民族意识独立自主呼声高涨。(2)国外:英法争夺,面临威胁;商品侵入,形势恶化。2内容(1)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近代工厂。(2)政治上:

13、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整顿社会秩序。(3)军事上:进行军事改革,增强国力。(4)文化上: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意义(1)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2)推进了近代化,提高了生产力。(3)增强了军事实力,维护埃及主权。(4)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重点提示 穆罕默德阿里的残暴统治和连年对外战争,给埃及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其在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却为埃及引进了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人才,发展了农业和近代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埃及落后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史的序幕。因此,评价阿里改革时应客观全面。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

14、革1改革背景(1)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2)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新思潮的涌动,社会各阶层展开激烈争论。(4)克里米亚战争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二一九法令”(1)内容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享有一系列公民权利。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交付赎金购买份地。组织: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2)进步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农奴成为自由人,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3)局限性:不彻底性;掠夺性;欺骗性。3改革影响(1)实现由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2)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俄国的近

15、代化进程。(3)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重点提示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加快近代化步伐的重要前提。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近代化历史浪潮的影响,因此,近代化在俄国出现是俄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八、日本明治维新1历史条件(1)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2)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的严厉控制和恣意掠夺。(3)统治阶级内部中下级武士产生了反抗思想。(4)“黑船事件”使日本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2主要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

16、制。(2)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3)文化教育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倡导西化。(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3历史影响(1)进步性加速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踏上了对外扩张之路。重点提示 日本的明治维新说明:一个国家的政策措施应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潮流,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世界的和平为代价,应该和平崛起。九、戊戌变法1历史根源(1)列强掀起

17、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2思想准备康梁的维新思想(1)理论著作: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2)基本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3)思想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3百日维新(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3)文教: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18、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4特点(1)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2)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5失败原因(1)维新派的力量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又十分强大。(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3)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6启示: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行不通。重点提示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国国情。一、改革的规律性

19、知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掌握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伴而生。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改革的必然性。2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3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第一,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的高低与权力的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二、改革的类型1从改革的程度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

20、1)在不触动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统治政策的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2)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等。2从改革的内容看,多数改革都涉及到政治、经济内容,甚至还包含了军事、文化、生活习俗等内容。学习中要多作横向归纳和比较,如涉及到土地问题的改革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还可以就这些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措施、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3从改革的性质看,改革可划分为:(1)奴隶制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制改革:商鞅变法、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

21、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三、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相同点从背景、性质、影响方面分析,不同点从领导者、内容方面分析,具体如下:1相同点(1)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2)性质:都是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影响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2不同点(1)领导者: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2)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

22、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四、分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1国际环境(1)日本:当时列强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2)中国: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不允许中国走上自强之路。2国内环境(1)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2)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3思想文化(1)日本: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

23、,西方学说普及早。(2)中国: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4领导力量(1)日本: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2)中国: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力量弱小。5改革途径(1)日本: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2)中国: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6改革措施(1)日本:全面、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2)中国:虽然也有政治、经济、文教、军事方面的内容,但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且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加之地方督抚持观望态度或阳奉阴违,变法法令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