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D。形象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形象类的命题形式,有只要求描述画面特征的,有只要求指明出何种形象的,有只要求列举出意象的或揭示意象蕴含的意义的,有同时要求做出分析的,考生要仔细分别,按要求作答。2011 年的高考,人物形象(诗人的形象特点)、景物形象(画面)、事物形象(山泉的品格)、单个的意象(沙鸥),各种类型都考查到了。广东考查了“景物形象”。备考一定要备题型角度的变化。一、诗歌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包括广义文学形象和狭义文学形象。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
2、整个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我们在平时的诗歌鉴赏中,应采用广义的形象概念。1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评析
3、 本词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一个少年英雄周瑜的形象(客观人物形象)。“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描写了一个“我”的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评析 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李凝的隐者身份。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 径”“荒 园”)、清 幽(“鸟 宿 池 边 树”“僧 敲 月 下门”“
4、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他对李凝隐逸生活的向往。使作者的情感和所刻画的人物跃然纸上,李凝的隐者身份也不难把握。“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评析 一系列动作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也表现了琵琶女弹奏时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一个天涯歌女的形象跃然纸上。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评析“闲敲棋子”的动作(细节描写),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百无聊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
5、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评析 这是一首凭吊古人的诗。刻画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形象。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是时代的需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这样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评析 作者笔下的“竹”很有特点,咬青山,立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的生存着。诗人在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中,隐寓自身不媚权贵、不
6、流世俗、洁身自好的刚劲风骨。形象举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游子形象)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少女形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士形象)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妇形象)2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风花雪月、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这些物象常常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这些物象我们一般叫它为“意象”。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评析 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
7、幅清幽、静谧的画面。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评析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词人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天气、亭台与去年毫无二致,可是人事已非;夕阳虽好,终要沉没,燕子虽回,只是似曾识得!花只有落去,园只能独自徘徊,好不惆怅!3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里的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1)鉴赏的依据景物(意象)的自然属性。(2)鉴赏的角度景物(意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无意苦
8、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自然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这恰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分析虞世南的蝉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
9、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仍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附:蝉的“自然属性”与作者寄寓的“社会属性”的比较蝉的“自然属性”饮清露、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寄寓的“社会属性”立身清谨、孤高自守声名远播不依仗他人二、形象鉴赏的三个关键点1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是鉴赏成功的关
10、键所在。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系列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2通过再造想象填补形象空白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时应通过想象,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例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就是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象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去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
11、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应通过想象,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3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的诗情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化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例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
12、通过“月落”(残月西沉之象)、“乌啼”(乌鸦惊恐凄凉的啼叫声)、“霜满天”(霜花凝露,寒气逼人)、“对愁眠”(舟中之人愁绪满怀,不能成眠),以及城外让人心烦意乱的“夜半钟声”,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秋夜寒江图”。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意象,把诗人内心的“愁”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诗人的羁旅之愁。三、诗歌的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是分析研究诗歌的特有名词,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体。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
1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象,在写景抒情诗中就是“景”;在托物言志诗中就是“物”。而意,就是诗人寄托其中的主观情意。意象的常见作用有:渲染烘托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渲染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营造意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营造了深远的意境)。奠定情感基调(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四、诗歌的意境意境,诗句里的意象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
14、意象和诗人的主观感情融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是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构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注重“意境”。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时,需要通过体会诗歌意境来把握其思想感情、艺术形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主观情感与笔下的客观事物,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情景交融,意中有境,境中有意。意象是指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1分析人物形象型答题规范【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
15、请分析。【答题三步走】第一步,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特征和身份;第二步,具体分析揭示形象特征的相关诗句;第三步,揭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形象的基本含义和寓意)。答题公式特征身份具体分析感情、作用、效果【经典例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命题设置】简析这首宋词塑造的人物形象。【答题规范】诗歌描写了一个壮志未酬而又报国无门的爱国者形象。(第一步,这是“人物形象类型”的鉴赏,要指明人物的身份“爱国者”和特征“壮志未酬而又报国无门”)这位爱国者
16、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个“爱国者”的特征体现在哪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渴望带兵杀敌而又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三步,指明寄寓的感情)附: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的特征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四处云游、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离情别绪、思念故乡;献身边塞,英勇豪放;厌倦战争、思念家乡;缠绵悱恻,爱恨情长等。2分析景物形象(意象)型答题规范【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或写了表现某种特点的哪些意象?【提问变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
17、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答题三步走】第一步,直接写出诗歌中要求指出的意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些“意象”的意思;第三步,揭示寓意(思想感情),说出作用效果。答题公式意象分析寓意【经典例题】清江曲苏庠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白苹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注】属玉:一种水鸟。白苹:水中浮草。【命题设置】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答题规范】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第一步,按要求列出具体的“意象”)水鸟双飞、芦花飘白、扁舟月夜而归,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第二步)抒发了放任自适的
18、情感。(第三步,指明寄寓的思想感情)古诗中常见意象的鉴赏,可参见信息集萃古代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3分析景物形象(画面)型答题规范【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题三步走】第一步,指出画面的氛围特征;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些特征具体体现在哪里;第三步,揭示寓意(思想感情),说出作用效果。答题公式画面分析寓意【经典例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命题设置】这
19、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题规范】此诗描绘了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第一步,指明“形象类型”“春景”和特征“明净绚丽”)初春时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春景”的特征体现在哪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第三步,指明寄寓的感情)附:表明画面氛围特征的字眼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来表达,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4分析事物
20、形象型答题规范【提问方式】请分析诗中的某某形象。【提问变式】诗中的某某形象有哪些作用,请分析。【答题三步走】第一步,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特征;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的外在特征(自然属性)和内在品性(社会属性);第三步,揭示作者要寄寓的思想感情(社会属性)。答题公式特征外在、内在分析感情、作用、效果【经典例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命题设置】试分析上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答题规范】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第一步,指明“形象类型”“事物形象”和特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画眉鸟“百啭千
21、声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画眉鸟”的外在特征“自然属性”和内在品性“社会属性”)用画眉鸟比喻写自己,写出调离朝廷后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轻松自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排挤他的守旧势力的轻蔑和嘲讽。(第三步,揭示寓意,表明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的寓意)特别提示:托物言志诗中的“物”的形象,一定寄寓了作者的某种“志向”“情感”即社会属性的,在答题的第三个环节,一定要把它揭示出来。而这个“社会属性”是从“物”的“自然属性”寄寓而来的,不能“乱套”。附:画眉鸟的“自然属性”与作者寄寓的“社会属性”的比较:物(画眉鸟)的自然属性百啭千声、随意栖息、摆脱金笼、自在啼鸣人(作者)的社会属性(寓意)自由自在、轻松自由、蔑视“金笼”(守旧势力)一句话点睛 鉴赏景物、事物、人物形象的用 语各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