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点100 如何明确作文的主题在一篇作文中,内容的转换开合,情节的跌宕起伏,都是在主题的指引下进行的。事实上,文章的意义就在于其主题。那么怎样明确作文的主题呢?1开头处紧扣题旨。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考生题目自拟,而考生在写作时,可将材料或话题中的关键词嵌入题目中,体现出作文的主题。如安徽卷的优秀作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开头: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条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文章开头紧扣材料中的事件和关键句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紧紧扣住了题
2、旨。2行文中反复扣题。考生在作文时,对于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词应紧抓不放,在开头、中间、结尾等文章的主要位置,不断地重现这个关键词,这样会给人一种思维缜密、严谨的感觉。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主题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从而更容易紧扣作文主题。另外,还可以采用“似曾相识点题法”,即在行文的过程中,让熟悉的词语、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进而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以丰富生动的感觉。同时,在文章中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这样就避免了重复点题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3结尾处照应题旨。不管文章的构思如何巧妙,不管前文有没有点题,结尾照应题旨,是确保文章不跑题的最后关卡。若前文没有
3、点题,结尾一定要出现材料或话题中的关键词,否则,很容易被阅卷老师判为偏题或离题;前面已经点了题,结尾再次照应,更能使文章主题突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面对滚滚流逝的江水,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总在不经意间匆匆流逝。很多人终其一生,不断地追求物质的富足,在他拥有一切时,回首人生却发现一路上错过了不少的风景:与家人的团聚,徜徉于大自然中,等等。原来适当的时候停一停脚步,享受当下,心灵的富足也别有风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佳作展台】岁月的随想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4、题记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畅想未来。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享受当下,珍惜现在的一切,感受生活的从容、心灵的富足。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禅师有三个弟子,有一天,他问三人:“门前有两棵树,荣一棵,枯一棵,你们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大徒弟说:“荣的好。” 二徒弟说:“枯的好。” 三徒弟说:“枯也由它,荣也由它。” 是啊,都由它。当枯树想到它还能存活,当荣树想到它还能美丽,并珍惜所拥有时,那么它们就会快乐!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会什么。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当你失去的时候,不要耿耿于怀,懊恼不已。不如享受自己已有的
5、,也许会轻松很多。当你已拥有了渴望的东西,回顾一下,你是否珍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放下了自己不屑的金钱、地位,过上了“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好一个“悠然见南山”!其实他见到的不仅是南山。南山,不过是生命真谛的托词罢了。他见到的是对回归田园的赞美,他见到的是对隐居生活的珍惜。陶渊明永远都有一个隐士的头衔,那是他用毕生换来的赞誉,那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隐者渊明,不再拥有荣华富贵,唯一值得他珍惜的,便是眼前一簇带着悠悠古风的菊。菊花再开时,能否给予人一些思考:是该去追随那一抹浮华,还是该珍惜眼前的水村山郭?陶渊明选择了后者。他的心灵是富足的。一个小小的身躯映入眼帘:他常常俏皮地用他的“
6、小鸡腿”在桌上蹦来蹦去,引观众发笑。他生下来便没有双手双脚。可他却依旧笑得那般灿烂,给人以无限温暖。“没手,没脚,没烦恼。” 他要用怎样的心态来说服自己?他四处演讲,帮助那些残疾人走出心中的阴影。他便是尼克胡哲。他克服了身体上的种种困难,让自己活得更开心,更有意义。他的心灵也是富足的。对于人而言,生活就像山坡上的青草,又像野地里的小花,当微风吹近又吹远时,生活会告诉我们,一切都已改变。生活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飘忽的,我们应该带着诗意的眼光去发现那些真善美,去感受,去感激,去感恩那些在我们生活中留下足迹的人和事。感恩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坦然接受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我们总是要让
7、自己的生命充满炫目的光彩。那么,别再为过去流泪,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充盈自己的心灵!明确作文主题的3种方法1话题作文要有点明话题的语句。2命题作文要有点明标题的语句。3材料作文要有涉及材料的语句。巧妙点题四法1标题点题。2题记点题。3开篇点题。4结尾点题。明确主题有妙招1观点鲜明。2精心选材。3巧妙点题。4善于点旨。1(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第十一次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
8、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2018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兰经里有个经典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1【命题指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此则作文材料中五句话的关键词语是“穷”“贫困”“贫乏”“某2【命题指津】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则材料强调了解决问题时需要换个角度,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与挫折,我们要灵活应对,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做事情要讲究方法的变通,注意事情的难易取决于做事情的方法:方法正确则事情由难变易,方法错误则事情会难上加难。写作时可以由小及大,逐步引申,感悟出做人做事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