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第4章 种群和群落1了解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并会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难点)2会区分不同的种间关系,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重点)知识点一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_的集合。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教材P71P72生物种群3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_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群落中_的多少。不同群落物种数目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关系1(2019山东济宁期末)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某群落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群落为增长型C不同的群落其优势
2、种群不同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解析:选 B。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特征,B 项错误。2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的多少B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C从赤道到北极,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解析:选 A。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 项错误,B 项正确;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由于温度降低而减少,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C 项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意味着物种数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D 项正确。知识点二 种间关系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一种生
3、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_阅读教材P72P73彼此有利体内或体表资源和空间食物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甲乙戊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营养关系图举例地衣,大豆与根瘤菌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1明辨四组易混淆的种间关系(1)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但要注意鲈鱼以
4、本种的幼鱼为食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捕食。(2)寄生与腐生: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3)寄生与共生: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同的是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而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者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寄主来说则是有害的。(4)生存斗争与竞争: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如图所示:A 代表生存斗争,B 代表种内斗争,C 代表种间斗争,D 代表竞争。2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
5、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若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零,或者是题干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重叠的范围。1(2019吉林扶余一中高二期末)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
6、少解析:选 D。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 A 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 B 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 C 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可推测是竞争关系,故 D 项正确。2(2019大连高二检测)下图中物种表示捕食者,物种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7、解析:选 A。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呈现“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连续变化特点,因此只有 A、D 项符合这一特点,捕食者以被捕食者为食,因此被捕食者个体数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个体数后增加后减少,则 A 项中 表示捕食者,表示被捕食者,D 项中 表示捕食者,表示被捕食者,故 A 项符合题意、D 项不符合题意;B 项中两种生物呈现“同生共死”的变化特点,应为互利共生关系;C 项中两种生物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特点,应为竞争关系。3据以下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资料 1: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 90 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作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由资料分析可知:
8、(1)方框中每次波动都是雪兔先增加到达波峰,该动物为_,猞猁后增加到达波峰为_。(2)结论: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资料2:菟丝子依靠缠绕在豆科植物茎上,吸取有机养分生活,如图所示。由资料分析可知:菟丝子获利,大豆受害,宿主一般不会死亡。二者之间的关系为_。.资料 3:在豆科植物幼苗期,根毛分泌的有机物会吸引根瘤菌聚集在周围大量繁殖。根瘤菌在分泌的纤维素酶作用下,溶解根毛细胞壁,侵入幼根产生根瘤。在根瘤内,根瘤菌从豆科植物根的皮层细胞中吸取碳水化合物、矿质盐类及水分,以进行生长和繁殖。同时它们又把空气中游离的氮通过固氮作用固定并转变为植物所能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供植物生活所需。由资料分析可知:
9、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种间关系为_。答案:.(1)被捕食者 捕食者(2)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知识点三 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阅读教材P74P75据图分析可知:(1)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在垂直结构上都有_。(2)造成图甲现象的影响因素为_;造成图乙现象的影响因素为动物多种多样的_。分层现象光照强度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群落的水平结构资料 1: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资料 2:某
10、山地水平方向上,从山底到山顶植物的分布如图所示。结合资料 1、2 分析可知: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_,主要表现特征是_。水平结构镶嵌分布1形成原因: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2两种类型类别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分层:光照;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地形变化、光照强度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1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
11、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解析:选 A。在草坪不同部位生活的生物各不相同,故生活在草坪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同理,树林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2下图所示为植物群落生长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选 C。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同一种农作物(如玉米)虽然也有高矮之分,但不是分层现象,分层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而玉米植株的密度是种群数量特征。农业
12、生产中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恰当搭配种植作物。知识点四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_和_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_。2探究原理(1)调查方法:常用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丰富度的两种常用统计方法:_。阅读教材P75P76种类数量丰富度取样器取样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3探究步骤(1)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2)取样:去_;取一定土壤样品;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3)采集小动物:常规方法:_;简易方法:_取虫或_吸虫。(4)观察和分类:设计表格便于记录;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使用放大镜、实体镜观察。(5)统计和分析:
13、统计_;完成研究报告。表土上的落叶诱虫器取虫镊子吸虫器丰富度(1)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2)小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开统计,并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3)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同时注意安全。(4)在装样土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5)本实验调查的对象是样本内肉眼可见(可借助放大镜、实体镜)的所有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的种类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1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
14、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选 C。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切忌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2下图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 C 与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甲装
15、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趋湿的习性采集C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D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 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选 B。甲装置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也便于小动物的采集;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乙装置更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如跳虫)进行采集;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土壤小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故用乙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便于计数和观察。核心知识小结要点回眸核心知识小结答题必备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寄生、竞争和互利共生等。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影响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