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运 用 图 表 并结合实例,分析 自 然 环 境的整体性。1.举例说明、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及特点。(地理实践力)2.结合资料,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作用。(人地协调观)任务设定 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相互间的关系是什么?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有哪些?其意义是什么?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对干扰的整体响应是什么?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选填序号)岩石 生物 大气 土壤 植物2自然环境要素间
2、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_(1)实现途径:水循环、_循环和_物质循环等。(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_、相互制约和相互_的整体。基础生物岩石圈渗透联系微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哪一种循环?提示 生物循环。教材思考 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提示:图中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通过大气降水,生物、土壤、河流和湖泊获得水分补给;大气通过植物蒸腾、土壤和河湖蒸发获得水汽;土壤中的无机盐及养分,通过水的运动被植物吸收。二、自然环境
3、的整体功能1含义:自然环境作为一个_,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系统2内容整体功能内容 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 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_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3意义:保证了人类的_和发展。光合作用物质迁移和能量生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3)大气本身具有减缓 CO2 增加的功能。()(4)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最容易受人类干扰而发生变化的要素是地形。()(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
4、都在演化。()特别提醒(1)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2)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稳定功能是单个自然要素所不具有的。如自然环境具有平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功能,但大气本身不具有该功能。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1特点(1)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_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_,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各个要素协调 将黄山对应的要素组合连线。特别提醒(1)某一
5、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改变,即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2)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影响。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响应原理物质迁移能量2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_的,各要素变化也_。3现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_,环境变化加快,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不利于人类的_。快速不同步增强适应微思考 通过连锁变化,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后果。提示 后果被放大,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不利于人类的适应。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探究点1 探究点2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6、换与整体性功能 2020 年 8 月 21 日凌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中海村 6 组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发生山体滑坡。原本覆盖绿色植被的山体表面露出一块斜长约 880 米、宽约 280 米的泥黄色破坏面。此次山体滑坡造成省道 435 线交通中断,9 人被埋,其中 7 人遇难,2 人失联。问题1(综合思维)此次山体滑坡影响了哪些地理要素?提示:地貌形态的改变(山体滑坡)导致了水文状况的改变(形成堰塞湖)进而影响了人类活动(淹没村庄,摧毁交通)。问题2(综合思维)植被要素的变化与山体滑坡有何关系?提示:山区植被覆盖率的减少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1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主要
7、由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要素组成,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有机整体。自然界中各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主要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过程完成。如下图所示:图1 水循环过程 图2 生物循环过程图3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图4 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关系(1)水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该物质循环过程以水文要素为中心,水文条件以河流因素为主,对地形、土壤、气候、生物的影响如下表所示:河流多河流少 地形 多流水侵蚀、沉积地貌 少流水侵蚀、沉积地貌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大土壤水分含量小气候空气湿润空气干燥生物植被覆盖好植被覆盖差(2)生物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该物质循
8、环过程以生物要素为中心,其中的植被状况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植被覆盖好植被覆盖差 地形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土壤 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好 有机质含量低,肥力差气候空气湿润空气干燥水文 含沙量低,径流量稳定 含沙量大,径流量变化大(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该物质循环过程以地壳运动为中心,其中地形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地形条件会影响河流的流向、流速和水能资源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等方面。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如下表所示:功能生产功能
9、稳定功能 概念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能力 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二氧化碳的稳定: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 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功能生产功能稳定
10、功能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大气中氧气的稳定、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1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相互关联图(图1)和某地貌景观图(图2),完成(1)(2)题。图1 图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图1中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A B C D(1)A(2)D 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 A 对;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溶蚀可溶性岩石而形成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 B 错;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11、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 C 错;东北黑土退化是因为自然植被减少,进而使流水侵蚀掉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体现了植被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故 D 错。第(2)题,图 2 为风积沙丘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 D 对。2(2021南京重点中学高二期末)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生物循环的图示,正确的是()(2)植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功能 B稳定功能C调节功能D生产功能(1)B(2)D 第(1)
12、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合成有机物。植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去,从而实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故选 D。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与要素组合及其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黄土高原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还有面积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这主要是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使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
13、另外,人类因建筑和燃料用材而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幅缩小。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问题 1(区域认知)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类型及气候类型是什么?提示:自然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问题 2(综合思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怎样形成的?提示:主要是人们破坏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经流水长期的侵蚀而成的。问题3(人地协调观)人们在黄土高原的演变中吸取的教训应该是什么?提示:在生产、生活中应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整体表现及意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要素组合及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均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具体分析见下表:整体性的
14、表现举例说明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自然环境整体性问题的分析思路(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
15、,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3阅读材料,回答(1)(2)题。2007 年 9 月 15 日是个打猎的好日子。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
16、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节选自世界博览(1)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2)材料突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1)B(2)C 第(1)题,雪桥消失、长草带越来越高、冰雪消融面积增大等,是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景象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表明当地气候在不断变暖,因此气候是导致这些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第(2)题,气候发生明显变
17、化,导致阿尔卑斯山植被、冰川等要素发生变化,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1)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1)A(2)C 第(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
18、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第(2)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人地协调观塞罕坝,京城绿色屏障的前世今生“一弯深绿,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这就是卫星云图上塞罕坝百万亩人工防护林给人最直观、最震撼的印象。这是几代塞罕坝人辛勤付出的结晶,由此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片绿洲,是皇家猎苑。后来,开垦伐木使此地逐渐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黄沙荡荡,看不到尽头,数百里外的京城失去了天然屏障,内蒙古高原的风沙毫无遮挡地南侵,沙尘笼罩成为北京冬春季常见的景
19、象。1962年,国家决心建立国有林场,恢复被破坏的植被,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奋斗,如今这里绿树遍植、花开草长,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金山银山。201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下图)建设者们的事迹感人至深,50多年来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据此回答(1)(3)题。(1)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放苑开垦 掠夺式采伐 过度捕猎 连年山火发展旅游业A BCD(2)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
20、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阳坡和平地降水相对较少B阳坡和平地上层较薄,砾石较多C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D阳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3)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灌木D针叶林(1)D(2)C(3)D 第(1)题,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放苑开垦,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等,对;过度捕猎不是植被消失的原因,错;缺乏管理,连年山火,导致土壤荒漠化,对;发展旅游业,不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错。第(2)题,50 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
21、。原因可能是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第(3)题,该地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说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本题组通过对塞罕坝地理环境变迁的分析,考查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要求,塞罕坝环境变迁的核心要素是植被,其遭到破坏则自然环境趋向恶劣,恢复、保护植被则促使其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 1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2自然环境拥有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整体功能
22、。课 堂 速 记 3自然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4对外界的干扰,要素间产生了连锁变化,自然环境表现出整体性的响应。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题组1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读下图,回答12题。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水文 B生物C地貌D气候2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Aa BbCc Dd1B 2B 第 1 题,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第 2 题,箭头 b 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属于这一过程。箭头 a 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 c 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
23、 d 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题组2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与要素组合(2021北京昌平区高三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位于我国()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D青藏地区4图示()A只反映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三大圈层B说明气候只影响植被、水文,不会影响地貌C反映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D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3C 4C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石灰岩广布,自然植被生长茂盛。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青藏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华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第4题,由图可知,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涉及气候
24、、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包括了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A、D错;气候会影响地貌,B错;图示反映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C对。题组3 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5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A森林破坏B气候变化C人口数量增多D冰雪覆盖增大6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5A 6C 第5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地表径流等作用,森林的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6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
25、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教材P82活动提示:1可可西里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高寒气候,温差较大,植被多以高寒草甸为主,植被较为稀疏,生产力较小。2可可西里地区气候高寒,草类稀疏,食物产量有限且受环境条件影响明显,因此动物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3藏羚羊的生存是与可可西里地区的自然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稳定功能。教材P85活动提示: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对生物的影响是“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地方气候的影响是“温和湿润”;对泥沙沉积的影响是“泥沙沉积减少”;对洪水灾害的影响是“洪水频率减少或洪水灾害减轻”。点击右图进入 课 后 素 养 落 实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