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代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经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也能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实际并非“太平盛世”,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宋代的民庶、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的生活寄托。这个时期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宋代外部压力沉重,就国内政治局面而言,“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
2、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相对来说,宋代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明、宽松的环境下,宋代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由这种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精神。葛兆光先生曾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比较唐宋两代都城,能直观感受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呈现的不同气象。唐代长安城的布局非常严整,而宋代开封相对来说商业气氛比较浓重。唐代居民住宅区基本上是坊式结构,“坊”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封闭的小区。而宋代城市结构,基本是一种长巷式、街区式的布局
3、,是一种开敞式的氛围。南宋临安也是如此。两宋时期,文学重心逐渐下移,文学体裁从诗文扩大到词、曲、小说,与市井有了更密切的关系;创作主体从士族文人扩大到庶族文人乃至市井文人;文学的接受者扩大到市民以及社会大众。当时都市的街头巷尾,活跃着一些讲史、说书的艺人,他们不仅是故事情节的传布者,也是文学作品的丰富者、参与创造者。而生活在市井中的普通民众,也成为文学艺术的直接欣赏者和接受者。在道路通衢、瓦子勾栏,有说书的、杂耍的、讲史的,也有街头的饮茶活动,这些都是市民文化勃兴的重要标志。通过读书、科举、仕宦、创作、教学、游赏等活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结成了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交游圈,像真率会、耆英会、九老会
4、、同乡会、同年会等各种各样的聚会形式,层出不穷。都市中的茶楼、酒肆,成为文人交往、会聚的场所。一些私人的花园、亭馆也成了士人交游访友的去处。士人也将茶具、酒器、梅花、新茶等作为重要的礼品彼此互赠。时人将此类以物相赠的活动,称为“人事”。两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一时英杰既有征战沙场时的豪迈气魄、激昂奋发,也有日常生活中的世间柔肠、儿女情怀。在艺术旨趣上,“雅骚之趣”和“郑卫之声”同存,世俗匠画和文人画双峰并峙,文人作品中不乏世俗关怀,市井作品里也可能充溢着书卷气息。种种现象,都呈现出宋人生活中一体多面、雅俗相依的双重文化性格。如朱熹所说,“日用之间本末具举,而内外交相养矣。”通过这样的文化涵
5、育,希望达致崇高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邓小南大俗大雅:宋代文人生活一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宋时期,与外部环境的沉重压力相对应的,是国内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和文化环境的宽松,文人生活也呈现出一种多重而复杂的情境。B宋王朝追求稳定的政治局面,顺应民间社会经济文化自然发展而不予干涉,士人群体思想解放,政治生活相对开放,可以评论时事,自由论争。C宋代文人士大夫热衷于各种交游活动,各种各样的聚会形式层出不穷。都市中的茶楼、酒肆,私人的花园、亭馆,都是士人喜欢交游会聚的场所。D两宋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宋代文人呈现出一体多面、雅俗相依的双重文化性格,追求通过
6、日常琐碎生活的文化涵育,达到崇高的人生境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宋一代在很多方面有辉煌成就,但掩盖不住王朝末日的苍凉;虽有帝王宣扬“太平盛世”,却始终存在着外敌的威胁,这是这段历史看似矛盾之处。B宋代文化环境相对宽松,开创精神也在这一时代孕育而出,文学体裁更加丰富和多样,创作主体和文学接受者也由上层向社会底层扩展。C宋代开封城商业气氛较浓,城市结构基本是一种长巷式、街区式的布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宋朝已经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状态。D宋代文人士大夫有多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交游图,他们也会互赠诸如茶具、酒器、梅花、新茶等礼品。时人称此类互赠礼品的活动为“人事”。3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是始终伴随危机挑战的有宋一代的脊梁,是他们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为两宋三百年的辉煌做出了贡献。B一代又一代的大师、精英人才的出现,是宋王朝相对开明宽松的政治局面的结果,也使宋代开启了近代文化的先河。C两宋文学重心逐渐下移在文化史上引人注目,那些活跃在街头巷尾的说书讲史艺人以及街头的饮茶活动标着着市民文化的蓬勃兴起。D两宋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使这一时代呈现出多元文化现象,在艺术旨趣上,宋代社会文化表现出了大俗和大雅并存的特点。【答案】1B 2C 3A【解析】1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说:“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
8、的核心目标。对于2试题分析:C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宋朝已经呈现出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状态”,说法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而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最后确定答案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将军的部队李浩我越来越多的想到将军了。想到他,就想到他的部队。将军的部队装在两只巨大的木箱里,我仿佛又看见那两个木箱上面已经斑驳的绿漆,生锈的锁,闻到生锈的气味和木质的淡淡的霉味。对住在干休所里已经离休的将军来说,每日把箱子从房间里搬出来,打开,然后把刻着名
9、字的一块块木牌从箱子里拿出来,傍晚时再把这些木牌一块块放进去,就是生活的全部核心。直到他去世,这项工作从未有过间断。他非常缓慢地把其中一块木牌拿出来,看上一会儿,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脚下。一块块木牌排了出去。它们排出了槐树的树阴,排到了阳光的下面,几乎排满了整个院子。那些木牌大约有上千个吧,很多的,把它们全部摆开可得花些时间。将军把两个木箱的木牌全部摆完之后,就站起身来,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膊、腰和腿,然后走到这支部队的前面。站在这支部队的前面,将军一块块一排排地看过去,然后把目光伸向远方。将军只有站在这支部队前面的时候才像一个将军;其他的时候,他只能算一个老人,有些和善、有些孤独的老人。将军
10、从他的部队的前面走过去,他就又变成一个老人了。他的腰略略地弯下去,然后坐在屋檐下的一把椅子上,向远处眺望。如果下雨,下雪,将军就会叫我在他的书房里把木箱打开,他把那些木牌一块块拿出来,从某个墙角排到书桌上,然后又排到椅子上,再放在地上。两箱子的木牌摆完,将军就把自己摆出了书房,那些密密麻麻的木牌在房间里那么排着,它们带有一种让人不敢呼吸的肃穆。书房的门敞开着,里面的光线昏暗,那些或高或低的木牌在昏暗中静静地呆着,一言不发。将军的那种自言自语一片一片地传入我耳朵。将军说,你去吧。将军说,我记得你,当然。我记得你的手被冻成了紫色。是左手吧?将军说,你这小鬼,可得听话呀。将军说,马也该喂了。将军说,
11、有时将军也和我聊一些和他这支部队相关的陈年旧事,他选取的不是战争而是一些非常微小的细节。譬如某某爱吹笛子,吹得很好,有点行云流水的意思,只要不打仗了停下来休整的时候他就吹。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手被炸掉了,笛子也丢了,他很长时间都不吃不喝,闷闷不乐。他被送往后方医院。两个月后将军又偶然地见到某某,他正在吹笛。因为没有右手的帮助,他的笛子吹得很不成调。他对将军说笛子就是原来的笛子,他用了三天才把它找到。譬如一个战士特别能睡,打完一场战斗,将军一发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着也会马上鼾声如雷。他脚还特别臭。将军说我原本想让他当我的警卫员来着,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脚。说到这里时将军的声音很细,并且有种笑意。
12、他笑得有些诡秘,他笑起来的样子让他年轻了很多。将军还跟我说过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类的小事,说过某某和某某的一点琐事,他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谈。要知道将军一生戎马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要知道将军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很少失败,要知道他现在指挥的这支木牌上的部队,很可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啊。 经过近两天的昏迷,将军在那个窗外下着小雨的早晨醒来了。他对医院里的一切都好像有些陌生,甚至是恐惧,他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他的手在颤。他的手很烫。你是叫某某吧?我不知道他叫出的是不是他的那支“部队”中的一个名字。我犹豫了一下,我说不是。那么你是某某?我再次对将军说,不是,我是您的勤务员
13、,我叫某某。他放开了我的手。他的脸侧向了一边。他手上的力气一点点地消失了。你帮我,把箱子,箱子,拿来。在将军的面前我打开了他的那两个箱子,在他昏迷的时候我早已把箱子给拉到医院里来了,我知道将军少不了它。我把那些木牌依次摆开。将军欠了欠身子,他望着那些原本白色,现在已变成暗灰色的木牌,突然淡淡地笑了:哈,看你这小鬼,真是,真是将军的手伸得相当缓慢。他的手指向了排在地上、茶几上的木牌,但我未能看清他手指确切的指向。现在我想,在一个人最后的时间里,他指向了谁,他想到的是谁都不算重要了。将军带着那种淡淡的笑意,他走了。那些木牌,燃烧的木牌,在将军的墓前变成了一缕缕的烟。它们升腾的样子就像一支远征的部队
14、,我甚至听见了人喊马嘶,听见脚踩在泥泞中的声音,子弹穿过身体的声音。将军会把他的部队带向哪里呢?(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我”是叙述者,又是次要人物,将军和他的部队以及将军的晚年生活都是由“我”来转述的,“我”在小说结构中起重要作用。B这篇小说没有表现战争的艰难和惨烈,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主要表现了将军对于他过去部下的零碎回忆,节奏舒缓,富有抒情意味。C将军临终前看到“我”带来的两个箱子,笑着说,“哈,看你这小鬼,真是,真是”,话里包含着将军对我这种善解人意行为的赞许之情。D将军“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是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了无数可爱的生命,
15、战争给他带来太多的痛苦,这表现了他对战争的无声控诉。5“将军只有站在这支部队前面的时候才像一个将军将军从他的部队的前面走过去,他就又变成一个老人了。”对这几句话你怎么理解?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6有人说李浩的小说“尚心尚奇”,请你结合文本,说说这篇小说新奇在哪里?【答案】4A 5这些木牌能够让他回到金戈铁马的战争时代,展现出作为一个将军的全部价值和风采。而回到现实中,他只是一位和善而平凡的老人,有着老人所常有的怀念、失落和孤独。通过对比,丰富了将军的形象,(1分)表达了他对自己部队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6(1)选材别致。题目是“将军的部队”,可是作者却没有选择宏阔的战争场景,而是重点写将军晚年对他
16、部队的怀念。(2)构思新奇。将军的部队竟然是两箱写的名字或没有名字的木牌,构思新颖奇特,出人意料。(3)塑造人物角度新奇。突然收到了一个活在记忆里的、把回忆当做生活全部的老将军形象,与众不同,新奇感人。(4)表现主题新奇。作者通过描写将军从不间断地对着一个个木牌自言自语,让人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体味出将军和他的士兵之间的深厚感情,体味出将军的悲悯情怀和对生命的尊重。【解析】4试题分析:B项,“主要表现了将军对于他过去部下的零碎回忆”说法错误,文中主要是通过“我”来描述将军晚年的生活状况及其对其“部队”的眷念。C项,“话里包含着将军对我这种善解人意行为的赞许之情”,理解错误。“哈,看你这小鬼,真是
17、,真是”这句话不是对“我”说的,而是将军在幻觉中对自己的某个士兵说的。D项,理解错误。将军“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主要是回忆他与他的将士在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情、小细节,表现将军对他的部队的眷恋与深深的情感。学*5试题分析:这一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将军只有站在这支部队前面的点睛:解答这类题目,学生首先要划分出句子的层次,并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如本题分为两个层次,关键词是“这支部队”“才像一个将军”“又变成一个老人”等。接着分析句子是否用来某些修辞手法,如果有修辞就要将修辞手法点出来,并说明其作用或效果。最后按照句子层次结合关键词和修辞手法对这重要句子进行整体分析。6试题分
18、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让学生结合文本,说说这篇小说新奇在哪里。解答这类题目,学生可以从小说的标题、选材、情节构思、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如本题选材别致,题目是“将军的部队”,可是作者却没有选择宏阔的战争场景,而是重点写将军晚年对他部队的怀念;构思新奇,将军的部队竟然是两箱写的名字或没有名字的木牌,构思新颖奇特,出人意料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耶鲁村官”秦玥飞2011年,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是出人意料地到湖南衡山县当起了大学生村官。一位国外名校的毕业生,怎么会想到回农村当村官?在一些公共场合
19、,常有人会向秦玥飞抛出这一疑问。“我选择回国服务农村是很自然的事。”秦玥飞坦言,一百多年前,耶鲁大学就有一批身怀家国情怀的中国留学生,如工程师詹天佑、经济学家马寅初等,毕业之后都选择回到祖国,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帮助国家发展,帮助老百姓改善生活。这对秦玥飞的触动非常大。他说,毕业之后回到中国农村,希望本科所修的政治学、经济学两个专业,能在中国的公共服务领域里,寻找属于他的一片天地。风俗习惯、语言沟通、人际关系,对于秦玥飞而言,这是他初来乍到必须面对的挑战。贺家山村上岗首日洗澡的故事令秦玥飞至今记忆犹新。对于他早上洗澡的举动,当地乡政府的人和村民感觉很稀奇,之后他再也不在早上洗澡了,后来又把英文印
20、花的T恤里翻外穿,短靴也换成了解放鞋。为了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不抽烟的秦玥飞还学着当地人的模样,在耳朵上夹一根烟,“这样可以更亲近村民”。到贺家乡贺家山村时,秦玥飞担任村主任助理。他四处奔走寻求各方帮助,共为村里筹集上百万元资金和资源,建起了新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3年间,他带领着村民修水渠,硬化村路,引进信息化教学设备2014年8月,在贺家山村服务期满后,秦玥飞放弃提拔机会,转至距离贺家山村30多公里的福田铺乡白云村继续做村官。在这里,秦玥飞一改之前“输血”的模式,因地制宜,用“造血”来带动村民进行产业扶贫,建设乡村。调任白云村任第一书记后,他做了大量调研和数据收集,总结了以前的经验:要实现
21、可持续发展,光投钱不行,还得有产业。白云村有许多油茶林,过去农民榨出的山茶油不经提纯,每斤只能卖到五六十元。去年10月,秦玥飞成立了衡山白云深处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外地专业油茶深加工厂家合作,生产茶油护肤、护发等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强,40余户村民被吸引入社。白云村村民汤潜辉去年10月交了4000多元现金加入了该合作社。他说,农村没有别的收入,村庄历来种植油茶树,有了合作社的统一包装销售,相信一定能做起来。汤潜辉非常看好这种造血式的产业模式。他说,与贺家山村相比,他更倾向于搞项目,“因为这是长期的,所有村民都能受益,即便秦玥飞离开了,影响也不会太大”。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
22、与耶鲁大学的中国同学发起“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黑土麦田”乡村创客计划,即每年资助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贫困乡村,并为入选的“乡村创客”提供强劲的薪资福利、专业培训,以及多元的就业选择,让有志青年能够安心地去服务农村,改善乡村面貌。秦玥飞介绍,乡村创客在两年服务期内,将带领贫困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产业,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互联网+乡村”等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复制推广。”秦玥飞说。据悉,首批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的30名毕业生,经过任前培训后,已在去年9月份前往湖南、江西、山东
23、等地15个贫困乡村,结合精准扶贫开展工作。“今年有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年轻创客加入黑土麦田计划,能够让造血模式更好地传播推广。”秦玥飞说。(有删改)【相关链接】秦玥飞:君子通大道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词秦玥飞,男,1985年出生于重庆,2005年高中毕业后,以托福满分的成绩考入美国耶鲁大学,享受全额奖学金,成为重庆第一个被世界一流名校直接录取的学生。2011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完成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取得文科学士学位。回国后甘当
24、一名普通村官,被村民亲昵地称为“耶鲁哥”。百度百科乡村幅员辽阔,有众多的人口,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存在改进的空间,是年轻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地方,需要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前赴后继的去那儿建设。我必须得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他们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我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秦玥飞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秦玥飞2011年毕业后没有选择到大城市就业,而是回到故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这让很多人感到意外。B秦玥飞在他服务的第一个村庄时,为尽快融入到村民当中,他改变了洗澡的习惯,经常反穿T恤衫,脚穿一双解放鞋,被村民昵称为“耶
25、鲁哥”。C为改变贺家山村面貌,秦玥飞四处奔走,共为村里筹集上百万元资金和资源,建起了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带领村民干出了许多实事。D到白云村做村官后,秦玥飞组织成立了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吸引了40余户村民入社,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A秦玥飞志向远大,受詹天佑、马寅初这些同为耶鲁大学校友的留学生先辈事迹的影响,他也决心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B秦玥飞很能吃苦,山村条件艰苦,天旱缺水,连洗澡都不能得到满足,但他从不抱怨,而是入乡随俗,努力缩短与村民的距离,与村民们打成一片。C秦玥飞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与村民
26、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不让乡亲们失望,当服务期满后,他拒绝了提拔,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他选择了后者。D从世界名校毕业生到农村海归村官,从四处奔波寻找帮助等发起“黑土麦田”公益项目,秦玥飞演绎着人生的精彩,“君子通大道”是他真实的写照。E秦玥飞任村官,最初靠“输血”模式,后来总结经验,觉得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得有产业,于是他发起了“黑土麦田”乡村创客计划。9你认为秦玥飞“感动中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C 8AD 9(1)不畏艰难,走向基层。耶鲁大学毕业后,他毅然走向农村,做了一名基层村官。(2)脚踏实地,勇于拓荒。他带领着村民修水渠,硬化村路,引进信息化教学设备,用实
27、际行动改变着山村的面貌。(3)扎根农村,实现理想。当服务期满后,秦玥飞拒绝了提拔,调任另一个村子,带动村民进行产业扶贫,建设乡村。(4)开发新项目,精准扶贫,创业创新。秦玥飞发起“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解析】7试题分析:C项,“为改变贺家山村面貌”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中说“到贺家乡贺家山村时,秦玥飞担任村主任助理。他四处奔走寻求各方帮助,共为村里筹集上百万元资金和资源,建起了新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8试题分析:B项,“秦玥飞很能吃苦,山村条件艰苦,天旱缺水,连洗澡都不能得到满足,但他从不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9
28、试题分析:本题问“秦玥飞感动中国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可以从秦玥飞的言行事迹、事业成就、理想抱负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如材料中说他耶鲁大学毕业后,毅然走向农村,做了一名基层村官。这种不畏艰难,走向基层的精神令人感动;还要他脚踏实地,勇于拓荒;扎根农村,实现理想;开发新项目,精准扶贫,创业创新,发起“黑土麦田”公益项目等这些行为都是他“感动中国”的原因。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点睛:对于筛选、概括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本题问“秦玥飞感动中国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可以从秦玥飞的言行事迹、事业成就、理想抱负等各个方面,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切记解答时要
29、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不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
30、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朓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赦召眺,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
31、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选自南齐书,有删改)【注】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因失德被封为东昏侯。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32、以选复为中书郎B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C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D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衣服,故布衣代指平民。B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官吏,掌管天下刑狱。C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
33、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D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周王室权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朓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祭酒。B谢朓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和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C谢朓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D谢朓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他
34、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答案】10B 11D 12D 13(1)始安王萧遥光又派亲信刘沨暗中向谢眺表达心意,想让他做自己的心腹。(2)从前王敬则图谋叛乱时,他立下微小的功劳,自此以后得到提升,官职超过了同僚。 【解析】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是指楚庄王志在窥视中原。12试题分析:D项,“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说法错误。原文是“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指谢眺害怕被拉下
35、水,便把江祏等人的阴谋报告给左兴盛。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然后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原文是“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指谢眺害怕被拉下水,而参考译文:谢眺字玄晖,是陈郡阳夏人。祖父谢述是吴兴太守。父亲谢纬任散骑侍郎。谢跳从小爱好学习,有美好的名声,文章写得清新华丽。初任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又任职随王东中郎府,调任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太子舍
36、人、随王镇西功曹,转为文学侍从。随王萧子隆任荆州刺史时,爱好辞赋,多次招集幕僚朋友相聚会。谢姚由于很有文学才华,特别受到萧子隆的赏识厚爱,日夜交谈,不忍分离。长史王秀之认爲谢姚年轻,会有什么不良的举动,因此秘密地报告朝廷。齐世祖敕书説:“谢眺可以回到京都来。”不久,谢眺以本官兼任尚书殿中郎。隆昌初年,皇帝下令命谢眺接待北魏使臣,谢眺借口自己言辞笨拙,上奏推辞,他的请求被批准了。高宗萧鸾辅佐朝政时,以谢眺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管霸府的文书。又执管中书省草拟诏诰的事务,任秘书丞,但没有正式拜授,便转调爲中书郎。后出任宣城太守,又通过选拔再任中书郎。齐高宗建武四年,谢眺出任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
37、,代理南徐州事务。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高宗很是嘉奖他,提升他爲尚书吏部郎。谢眺上表再三辞让,中书怀疑谢姚的官职还达不到辞让的地位,因此便去问国子祭酒沈约。沈约説:“谦让这种美德,本出于人们的情感。如果凡是大官必须辞让,便与到殿阙前上奏章表没有区别。按照惯例都是这样去做,自然不必去怀疑是否与之相符。”谢姚又一次上奏辞让,齐高宗优诏答复不准许他的请求。谢眺善写草书隶书,特别擅长写五言诗,沈约常常説:“二百年来都没有他这样的好诗。”敬皇后迁到皇陵与帝合葬,谢眺撰写了哀策文,齐朝没有谁能比得上他。东昏侯丧失了做皇帝应有的德性。于是江祏便想拥立江夏王萧宝玄爲帝,后来又反悔,与弟弟江祀一道秘密对谢眺
38、説:“江夏王年轻,性格轻浮,难以担负起继承祖宗帝业的重任,不可拥立他爲帝。始安王年纪比较大,如进宫继承皇位,才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并不想以此求取富贵,只是爲了求得国家安定罢了。”始安王萧遥光又派亲信刘沨暗中向谢眺表达心意,想让他做自己的心腹。谢眺认爲自己受到齐高宗的厚恩,废立大事不是刘沨这种人能谈论的,所以不肯答应。过了几天,萧遥光又让谢姚兼管卫尉事务,谢眺害怕被他拉下水,便把江祏等人的阴谋报告给左兴盛,左兴盛不敢説什么。江祏得知这一消息,便告诉了萧遥光,萧遥光大怒,于是假借皇帝的名义敕命召回谢姚,等他一到便把他交给廷尉管制。萧遥光与徐孝嗣、江祏、刘暄等人联名上奏,要诛杀谢跳,奏章説:“谢
39、眺品行阴险轻薄,远近都知道。从前王敬则叛乱时,他立下微小的功劳,自此以后越级提升,超过了同僚。但他的欲望像沟壑一样不得满足,这从他的行事中就看得很明显。比如他处处用奸邪的言论去煽动朝廷内外的官员,狂妄地贬低皇上,私下议论皇宫中的事情,诽谤皇亲贤王,轻率地议论朝廷宰臣,恶言诡计,不能一一奏闻。非毁君主的用心既然已经很明显,那么应当得到人人共诛的杀身之罪。臣等共同商议,认爲应当关进北寺监狱,按刑律受到严厉的惩处。”同时,还让御史中丞范岫上奏收捕谢姚。谢眺被关进监狱,最后死在狱中,时年叁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
40、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江豚:南越志载:“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尖跳跃,风辄起。”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中的“玉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称为亡国之音。B第二句写外敌合兵围攻景阳宫,而陈朝戍守将士不知去向,一个“空”字,直接表现出陈朝的腐败状况。C颈联描写了金陵的松楸荒冢、残宫禾黍的凄凉衰败景象,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朝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D颈联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石燕浮
41、云、江豚吹浪的风云晴雨变化,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E这首诗很讲究炼字,例如颈联中的“拂”字描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吹”字表现了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1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AB 15(1)由点的面,由陈朝灭亡扩展到六朝兴衰。(2)由虚到实,由六朝的世事多变写到当今的江山不改。(3)以景结情,历代的英雄、豪华都已成过去,能留下来的只有那苍茫的群山。【解析】14试题分析:A项,“玉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错误,没有比喻修辞;B项,“一个空字,中”,是以景结情;另外,首联“王气终”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呼应。点睛:诗歌鉴赏
42、表达技巧中的篇章结构有: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以景结情、层层深入、首尾照应。学生鉴赏诗词时,要对应以上相应的篇章结构,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鸟兽反衬山势高危的两句是_,_。(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的两句诗是_,_。(3)韩愈在师说为证明“圣人无常师”这个观点所引用的一句理论论据是_。【答案】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猿猱欲度愁攀援 (3)自经丧乱少睡眠 (4)长夜沾湿何由彻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
43、有迷惑性,所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猱”“攀援”“彻”“我”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周恩来总理诗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确如此,没有面墙而立的执著与坚定,没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就很难成为时代的弄潮儿。B鲁迅深刻犀利,老舍幽默风趣,这是老一代作家的风格,而新生代作家中,韩寒率真坦荡,笛安清新柔媚,前者与后者可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C他大学毕业后本想到一线城市开创事业,但又考
44、虑到父母双亲春秋已高,不忍再次别离,便在桃溪筑“善养堂”以侍养,晨夕供奉,菽水承欢。D满屏竟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正因为有丰富的古典文化积淀,16岁的才女武亦姝才能在中华诗词大赛中过关斩将,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夺冠。【答案】A年长,春秋已高是指对方年纪很大;探囊取物:指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
45、现象。如本题A项,面墙而立,望文生义。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也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B一页平面印刷的儿童绘本只需三分钟就能自动转换成具有动画、配音、游戏功能的电子版有声动画,时间和成本都大大降低。C“五四运动”有两个发现,一是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已不足以迎接现代社会的挑战,二是发现我们的文化中,逻辑文化和理性文化不足。D我们被统一的标准时间绑架住了,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生活被北上广的时间和生活所绑架了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时间本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哈达是一种传统礼
46、节”不搭配;B项,定语修饰不当,应为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社会心理会受制于新媒体语境而发生相应变化, 影响舆论的起落和走向。 不是就事论事地看问题, 我们可以说,新媒体语境实际上早已在很大程度上,或悄无声息地、或大张旗鼓地在多个方面改变了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的改变, 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舆论中得以折射, 反过来影响新媒体语境。A进而如果那么而既又B从而虽然但是于是不但而且C/因为所以而既又D因而如果那么/虽然但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处前后内容为递进关系,所以应为“进而”;根据语境可判断处的内
47、容应为假设关系;后面的内容承接前面的“社会心理”;而和又是一种递进关系。所以选A项。点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了解整个文段的意思,然后考虑关联词的搭配、句子的前后连贯问题,最后通过筛选、排除,确定答案。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在古人心目中,不论有多少事物,不论现象多么复杂,_,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些根源性的典籍,这些典籍蕴含有天地人生的一些根本道理。传统上,一个人都是先通过这些经典打下全面的基础,他要说明一个问题,_,也许有的在我们看来是牵强附会,但他认为都是从经典里得到
48、启发而发展出来的。因此中国也就有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传统。事实上,_,但他们不说是自己的功劳。【答案】(1)都可以用“道”来贯穿 (2)往往会引经据典 (3)后人有很多新的创造【解析】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第一处根据后面“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可推测出与“道”有关;第二处根据前后“经典”,由此可推出第二处内容为“往往会引经据典”;第三处内容根据前面内容总结可得。21下面是宋代苏舜钦的七言律诗沧浪亭怀贯之,请阅读颔联、颈联的提示文字,填写本诗第四、六句的内容。沧浪独步亦无蹤,聊上危台
49、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_。酒徒飘落风前燕,_。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提示:颔联写秋色入林,红色暗淡。竹色依旧青翠,日光穿过其间,这青翠的色彩更显得玲珑剔透。颈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酒友离散,如同风中的燕子;诗社凋零,正好像经霜的梧桐。【答案】 (1)日光穿竹翠玲珑 (2)诗社凋零霜后桐【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目,我们首先要了解七言律诗的特点,然后根据诗词的上下句内容及四、写作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胡适: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你: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50、洛克菲勒:命运要由自己去开创,真心希望的东西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得到。成功与失败的间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一念而已,那就是看谁有强烈的贪心,谁具有这种力量,谁就能焕发并施展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尽力而为,超越自己。我每一个前进的步伐都能让我感受到贪心的力量。白岩松: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上面是三位名人写给儿子的信,信中表达了他们不同的教育理念,你最认同谁的观点?请综合材料内容及立意作文,体现你的思
51、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做,不得抄袭。【答案】别迷失自己曾经,我认为自己仅仅只是一个懵懂的小孩;曾经,我只是别人路上的行者;曾经,我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学生。但是,当社会的压力如暴风雨般袭来时,我开始明白:自己不仅是为自己而活,更是为了许多需要自己的人!大城市的繁华与小乡村的破败,使人想起的或许只是穷与富之间的差别,但观望人生,我们发现的不仅仅是如此,还有许多背后的力量!当繁华的城市中存在着尔虞我诈、灯红酒绿的场景时,我们会发现乡村的朴实无华与宁静安详是那样的美好。或许社会中充斥的是一种不好的氛围,但我们依旧渴望那种团结向上、互尊互爱的世道!
52、忘记了曾经的悲伤,那是由于自己的荒唐;痛哭自己曾经的历史,依旧渴望着明天的美好!正应为如此,我们才从深一层次的社交中不断地反省自己,希望自己不走入迷途,为的是那些需要我们的人!人生是一段短暂的旅程,但金钱的社会或许会泯灭人性,让人不知所措。但渴望自己的坚持会为自己送来甘霖,为自己换来不迷失本性的人生!有人为了他人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有人为了他人甘愿做那无名的天使;有人为了他人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人生是短暂的,但不断的是人的作为!或许现在还有人在社会中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在网吧、游戏厅等地方肆意的挥洒自己的激情,忘记了自己背后支撑着自己的父母、亲人!虽然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自己不去努力;虽然自
53、己可以安慰父母更多,却不愿意向父母“示弱”。其实自己更本不行,却硬是死撑着!为什么自己就不可以安守本分,在这些事物面前不迷失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多的是自己的克制力不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好,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做到全力!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极限。庄子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考量自己做事情的后果!不能刻意的损害他人,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否则就会让自己走到痛苦的道路上,甚至会用一生来忏悔!可避免的时候,尽量将事情做得完美!不要再抉择中迷失自己!生活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是一个磨砺场。只有真正掌舵和知道自己人生所该去的方向的人,方能铸就成功,不迷失自己,获得
54、一个完美人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分为三部分,阅读材料可确定立意。参考立意:行独立自主事,做堂堂正正人不要因为“孝顺”而失去自我人生重要的是超越自己永远不要放弃追求结果不是最重要的。点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题,是三位名人写给儿子的信,信中表达了他们不同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人的教育理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综合论述,但观点一定要明确,要有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