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玷辱(din) 酒馔(zhun)央浼(mi) 庇佑(b)B憎恶(zn) 周济(j)孤僻(p) 怂恿(cn)C谗言(chn) 郁闷(mn)挣扎(zhn) 氽水(tn)D角隅(y) 埋怨(mi)拮据(ji) 强迫(qin)解析:选A。B项“济”读“j”,“怂”读“sn”;C项“挣”读“zhn”;D项“埋”读“mn”,“强”读“q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迤逦尴尬应接不遐碎琼乱玉B车篷 纯粹 哀声叹气 战战兢兢C撮合 讥诮
2、平心静气 没精打采D消遣 伶俐 锣鼓喧阗 心荒意乱解析:选C。A项,“遐”应为“暇”;B项,“哀”应为“唉”;D项,“荒”应为“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最近几天,楼市限购松绑的消息传得纷纷扬扬,不仅开发商们蠢蠢欲动,连二手房的房东们也不淡定了,不少人心里都打起了涨价的小算盘。B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C这位在公众面前满腹治国经、满口漂亮话的“正人君子”,大搞“一言堂”,说一不二,霸道张狂,滥用权力,收受贿赂,作风败坏,最终身陷囹圄。D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
3、教室外的事情。解析:选C。“正人君子”是两用成语,既指品行端正的人,有时也用来讥讽假装正经的人。A项,适用对象不当。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应改为“沸沸扬扬”。B项,适用对象不当。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D项,“安然无恙”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与语境不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小二夫妻对林冲非常热情,但林冲却怕连累他们,表现了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B别里科夫从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C李小二面告陆谦四个密商之事,犹如鼓
4、风机煽起了林冲内心深处潜在的怒火,反抗的种子猛然爆发出来。D为了重现边城小说里茶峒古镇的人文景观,打造“书里边城”,花垣县已着手筹资达2.8亿元左右。解析:选A。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别里科夫”。C项,搭配不当,应将“种子爆发出来”改为“种子萌发出来”。D项,不合逻辑,“达2.8亿元左右”有误,“达”后应跟确数,应删去“左右”。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_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两者均
5、未得智慧的真髓。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欲望。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ABC D解析:选C。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下一句相对称的句子应是;句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的“颓废者”和“执迷者”;句中的“智慧”承句中的“智慧”而来;句中的“零”和“全”承句意思;句中的“这”指代前两句的内容。二、阅读鉴赏 (6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5分)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
6、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
7、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6本段开头写林冲用了几个连贯的动词“掇”“挺”“拽”“喝”,从而使林冲的形象跃然纸上。试分析其形象特点。(3分)答:答案:前三个动词说明他的小心谨慎,做
8、事细心。“喝”这个词说明他经过了艰难的思想斗争,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他是一个转变立场、抛弃幻想、要手刃仇人、同以前的统治者彻底决裂的反抗者的形象。7“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句话如何理解?试简要分析。(4分)答:答案:一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林冲杀人的理直气壮、正气凛然;二是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等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8小说在林冲怒杀三人的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4分)答:答案:情节安排得详略得当,层次分明。杀差拨、富安先用枪一下搠倒,略写;杀陆谦用刀,详写。杀陆谦时先审后杀,并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细腻地刻画出了林冲此时此刻的复仇心理。动词“提”“丢翻”“踏”“搁”“扯
9、开”“剜”的准确运用,写出了林冲的武艺高强以及不慌不忙、从容自如的神态。9陆谦是林冲最恨的人,照理来说应该第一个杀掉,可是为什么偏要把他放到最后?(4分)答:答案:差拨是本地人,各地情况都很熟悉,容易跑掉,而富安又比陆谦跑得快,当然应该先杀差拨,再追杀富安。陆谦忘恩负义,卖友求荣,最没心肝,最可恶,所以一定要使他死得明白:情理难容,死有余辜。这样安排既符合生活逻辑,又足以揭示林冲疾恶如仇、光明磊落的个性特征。(二)(2015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5分)马 兰 花 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
10、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
11、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
12、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日子水一样
13、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
14、,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10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
15、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解析:选CE。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
16、项,说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误,三孬得知麻婶重病住院,劝马兰花向麻婶女儿要钱,只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且只是对马兰花进行劝说,“鼓动”的说法不准确。B项,“马兰花的丈夫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表述不当。马兰花的丈夫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为一家人生活艰苦,六百元钱对他们而言不是小数目。后来麻婶女儿寄过来一千元钱以及借房子给马兰花一家人住,丈夫的反应是“挠挠头”“嘿嘿一笑”,主动做饭,应是感悟到人间真情,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羞愧和内疚。D项,“精明”用语不准确,“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于文无据。11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
17、本题考查分析构思的妙处。小说的主人公是马兰花,故事情节也是围绕马兰花借给麻婶钱,看病人不提钱,为钱与丈夫产生矛盾,收到麻婶女儿的信和钱来展开的。所以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而另一条线索则是麻婶借钱、记账、住院、去世,女儿还钱感恩。虽然麻婶母女还钱为暗线,着墨不多,但还是表现出了她们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而在表现马兰花一家因借钱而引发冲突的同时,将马兰花朴实善良、善解人意、做事有原则和麻婶母女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明暗线交织,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也更突出了马兰花这一人物形象。答案: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设置麻
18、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12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入手。麻婶重病住院,三孬想到的是让马兰花向麻婶女儿要钱,而马兰花想到的却不是要钱,她整整一上午都提不起精神,不时地想起往昔与麻婶交往的点滴。到医院探望麻婶时,她买了一大兜水果,并不提麻婶借钱一事。这些都表现出她的朴实善良。在医院见麻婶女儿伤心,她不顾丈夫
19、多次提醒,绝口不提还钱的事,可以看出她的善解人意。此后对丈夫的唠叨,能忍则忍。而从对马兰花的不多的语言描写“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你咋尽往坏处想啊啥人啊!”“你有完没完成了吧?”可以看出,马兰花虽挣钱不易,生活艰苦,但做人有自己的原则,绝不会为了钱而伤害情义,对丈夫过分的行为也据理力争,绝不退让。答案: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13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
20、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些情节的作用。小说中马兰花流泪,是在情节的不同阶段,基于特定的情境、心理发生的,要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从所在的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次流泪是丈夫对马兰花的行为不理解,并做出了将菜篓子踢翻的过分举动时,马兰花虽内心满是委屈,但隐忍不发。第二次流泪是当丈夫不停地唠叨指责时“眼里含着泪”,这是对丈夫不通情达理的气愤不满。第三次流泪是看到麻婶女儿的来信时“满眼的泪水”,这泪水有对麻婶借钱记账的感慨,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更有对丈夫思想行为转变的释然。答案:具体分析: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21、”,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5分)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
22、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这听起来好像是天大的恩惠,其实不然。首先,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它让希望变成折磨。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一切都由典狱长决定。有可能才入狱半小时就被带上露台,也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有人年纪轻轻入狱,走上命运的露台时已经垂垂老矣,几乎已丧失说话能力。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吐露演说的内容和群众的反应,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既然我要在牢狱里度过余生他们心里一定那么想那你们也都留着吧,休想我会帮你们,反正我本
23、来就是坏蛋。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他们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本已心情起伏、全身无力的我们,面对这样的舞台能做什么?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了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差不多一个月一次,我们中的一个会被带上露台讲话。之后一个不少又全都被带回牢里。群众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守卫通知我,轮到我上场了,时间是下午两点。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去
24、面对群众了。我一点儿都不怕,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我相信自己已经为这个找到了答案。我想了很久,整整一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敢奢望我的听众会比其他牢友所面对的听众有教养。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爬两级阶梯,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我连眼睛都睁不开,光太强了。然后我看到至少有三千人,包括最高法官,都在盯着我。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快逗我们笑,说点笑话来听。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死你的小孩了,对吧?”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说不定这是唯一能救我脱困的
25、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嘈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最后,一个和气、诚恳的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我孤注一掷。“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台下的人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我过得比你们好
26、。”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猎物跑掉。“还有一位少女深爱着我。”“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27、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凭什么让你很幸福?”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般的掌声。我胜利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开了。“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那些被“筛掉”的家伙,无论我们怎么恳求,都不愿意透露一点关于演讲的内幕,因为他们知道通过演讲获得自由很难成功,告诉别人也无济于事。B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只是为看热闹而来,他
28、们对着犯人起哄,甚至把犯人全部嘘下台,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犯人罪大恶极,根本不值得同情。C守卫通知“我”上场的时候,“我”非常镇定,一点儿都不怕,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因为经过整整一年的准备,“我”对演讲成功拥有充分自信。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我故意停下不说”“做作地颤着声音喊”,这表明“我”对演讲胸有成竹,并且洋洋得意。E小说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但却表达了一个十分深刻的主题,因为主人公命运的突然转变,隐含着作者对现实当中人性的深入挖掘。解析:CE。A项,他们不告诉别人,是因为自己失去自由,也不想看到别人获得自由。B项,“他们觉得这些犯人罪大恶极,根本不值得同情”错。D项
29、,“洋洋得意”属于无中生有。15为什么说狱中演讲是“极为残忍的规定”?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首先,机会非常难得。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有人一直等到垂老。这种等待无异于精神折磨。其次,没有经验可供参考。那些演讲失败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最后,来听演讲的市民并不在意犯人的命运。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对犯人起哄,并且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16在小说中,“我”是如何一步步诱导听众,让他们最终为“我”鼓掌的?请简要概括。(6分)答:答案:上台之后,“我”沉默不语,引发听众的好奇心,求“我”开口讲话。听众安静下来
30、之后,“我”编造在牢房里的幸福生活,激起听众的嫉妒心。在听众将信将疑之时,“我”主动请求听众嘘“我”下台,激起听众的愤恨心,听众反而鼓掌。17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答案:情节结构上,这个结局与前面主人公的精心准备紧密照应,又与其他犯人的命运形成对比;人物形象上,主人公获得自由的结局恰恰印证了主人公的智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艺术效果上,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发了读者的深层次思考;思想内容上,有利于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深化了主题。三、语言运用(10分)18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
31、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积苦力学的经历给了曾国藩独特的启示。他发现_。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_。笨拙的人_,因此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困勉之功”,_,基础打得松松垮垮。所以,“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整段文字紧扣一个“拙”字,第处所填写的内容是下文的纲,后面紧紧围绕这一句来展开,第句均可以根据前后的语境想出合适的答案。答案:笨拙有笨拙的好处比别人更虚心从小接受挫折教育遇到困难绕着走19赏析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
32、(1)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让我们学会成长。请你概括这幅漫画想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不超过12字)(2分)答:(2)结合图片和自身感悟,谈谈你是否认同这一人生观点。(3分)答:解析:遇到障碍要学会转弯,这是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谈感悟时,要注意用辩证思维。答案:(1)不会转弯的人走不远。(2)认同。做人要学会转弯,不然肯定会四处碰壁,走投无路。我们到了该转弯的地方,就要转弯。当我们有所坚持而迟迟等不到结果的时候,不如转个弯,换另一条道路去前进。换一种方法去做事,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换一种态度去处世,这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四、写作表达(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学者
33、南怀瑾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思路点拨这则材料谈的是“敬畏”,敬畏的对象是什么?从材料中“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句可以推断,敬畏的对象,应该是道德,是规律,是法律,是底线,是信仰,是不能违背的东西。敬畏的话题,古来有之。论语有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
34、言。”康德也曾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些中外名言,一则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材料,二则引用到文章中,也能起到很好的润饰作用。理解材料之后,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立意:从正面,可以写“常怀敬畏之心”“守住底线”等;从反面,可以从当今许多人不心存敬畏的现象入手,剖析深层的心理原因,并指出这样做的弊端。 这道作文题审题难度较小,但行文难度较大,若写议论文,没有透彻深入的思考,文章很容易成为泛泛之作;若写记叙文,要寓情于事,把体验和感悟融化在事件中。佳作绽放怀敬畏致明远为何学术界屡有抄
35、袭?对知识,不怀敬畏!为何校车事故频发?对生命,不存敬畏!为何全球气候恶化?对自然,不知敬畏!学者南怀瑾有言,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有畏才有敬,人若无畏心,必狂妄无知,被人轻视;企业无畏心,必轻视顾客,走向破产;国若无畏心,迟早会灭亡,徒留遗憾。故曰:心怀敬畏,才可正身、立业、成绝世君子。当古老的土地上,楚国人民唱着“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时,当宋朝大思想家朱熹写下“日月两轮天地眼”的诗句时,你可曾感受到他们对这茫茫宇宙、美丽自然的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是古老而神圣的态度。只有对自然心怀敬畏,才有可能尊重一切生命,才能让心灵跳离世俗,才能避免成为蝇营狗苟、鼠目寸光之人,才能真正拥有明
36、净悠远的情怀。若是连造物者的力量都要蔑视,用“人定胜天”来自欺,那便只能揣着狂热愚昧的心,在碌碌无为中徒然老去。菜根谭中有言:“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常怀敬畏之心,是个人修身立德的根基,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源头。常怀敬畏之心,莫要效仿西晋的石崇,在金谷园里、在丝竹声中狂妄自大,死后还让后人发出“落花犹似坠楼人”的感叹。南唐后主李煜,又何曾在奢华的生活中有过敬畏之心?李隆基的芙蓉暖帐又是如何毁去了一个王朝的兴盛?看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看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是敬畏之心在时光深处浇灌出的奇葩,那是敬畏之心铸成的泱泱中华五千载的盛世华章!再看如
37、今,又有谁能真正了解敬畏的滋味?在这个信仰缺失的荒芜时代,无所敬畏的心灵就如同荒凉的冰原,既冷冻了自己,也向世界散发寒冷的戾气。不能忘记那用细细的钢筋支撑的坍塌大桥,不能忘记那些在毒奶粉摧残下的无辜面孔。那是对生命的漠视!我们要对生命心存敬畏。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那么就如他所言,让我们对自然心存敬畏,对高尚的心灵心存敬畏,在纷扰的尘世之中,做一朵高远明净的出世之云吧。魅力点评该文亮点有三:一是立意深刻高远,二是结构开合有度,三是语言简洁有力。文章多用排比,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所举例子从历史到现实,深刻挖掘“敬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作者立意宏大,起笔就把“敬畏”的对象落在知识、生命、自然三个角度上,给人以启迪。第四段用排比句亮明“无畏”的害处,顺理成章地提出中心论点“心怀敬畏,才可正身、立业、成绝世君子”。主体部分,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说服力强;联系现实,彰显“敬畏”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