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513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38页
2020化学同步导学人教第一册课件: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第二课时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产物及本质,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3 学生自主学习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实验探究铝与盐酸、NaOH 溶液的反应2实验结论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 溶液反应。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图示(2)计算公式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各化学计量间的关系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粒子数之比,也等于之比,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还等于气体体积之比。05 物质的量1如何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提示:反应方程式为 2Al2NaO

2、H2H2O=2NaAlO23H2。提示 2“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守恒的,那么物质的量也肯定守恒。”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提示 23 课堂互动探究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反应原理(1)铝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Al 作还原剂,HCl 是氧化剂。(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总反应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Al 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2

3、“量”的关系(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 HCl 和 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 H2 的体积比为 11。(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 H2 的体积比为 13。即时练1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57,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答案 B答案 解析 因为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4、反应时,产生 H2的体积比为 11,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 H2 的体积比为 13,而今产生 H2 的体积比:13 VHClH2VNaOHH21,所以反应的情况为甲中盐酸不足,乙中氢氧化钠过量。解析 2用铝箔包裹着 2.3 g 金属钠,用针扎若干小孔,然后投入到足量水中,理论上可以收集到氢气的物质的量为()A0.05 molB0.2 molC大于 0.05 mol 小于或等于 0.2 molD无法判断答案 C答案 解析 铝箔包裹着 2.3 g 金属钠投入到足量水中,钠首先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然后生成的 NaOH 再和 Al 发生

5、反应:2NaOH2Al2H2O=2NaAlO23H2,利用题中数据知:2.3 g 钠可产生 0.05 mol H2,生成的 0.1 mol NaOH 与足量铝作用可生成 0.15 mol H2,因此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 0.05 mol,而小于或等于 0.2 mol。解析 方法规律铝跟弱碱 NH3H2O 溶液不反应,跟 NaOH、KOH 等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六个基本步骤2两种计算类型(1)基本计算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求解其他物质的有关量,此时,只要按照化学方程式的量的关系,列出已知物质和待求物质的比例式计算便可。(2)过量计算给出了两

6、种反应物的量,求解某产物的量。方法:按照化学方程式的量的关系判断哪一种物质过量,然后根据量不足的物质进行求解。(3)混合物反应的计算设出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x、y、z,按照化学方程式的量的关系,并用 x、y、z 表示,列出方程组解答。即时练3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和足量 NaOH 溶液反应,若消耗的两溶液的体积相等,则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32 B23 C11 D12答案 A答案 解析 依题意,两份铝的物质的量相等,设 n(Al)1 mol。得:n(NaOH)1 mol两溶液体积相等,故c(H2SO4)c(NaOH)n(H2SO4)n(NaOH)1.5132。解析 4

7、向 500 mL NaOH 溶液中投入 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Al 的物质的量。(2)参加反应的 NaOH 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生成的 H2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答案(1)Al 的摩尔质量是 27 gmol1,n(Al)10.8 g27 gmol10.4 mol。答案 方法规律判断反应物过量的方法(1)假设法假设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而另一种反应物的量未知,把所求得的结果与实际量相比较,若小于实际值,则说明假设成立,反之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即该反应物过量。(2)比较法比较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比值的大小。若nAnBvAvB,表明反

8、应物 A 过量。本课归纳总结1.铝是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 H2 的金属。2在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中,铝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3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4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物理量选用的原则是:上下一致,左右相当。23 学习效果检测1向某溶液中投入铝片后有大量 H2 放出,则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Cl BH COH DHCO3答案 D答案 解析 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Cl既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又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存在,而 HCO3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HH

9、CO3=H2OCO2;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水:HCO3 OH=CO23 H2O。解析 2将钠、镁、铝各 0.3 mol 分别放入 100 mL 1 molL1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A123 B632C311 D111解析 金属均为 0.3 mol,均过量,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由盐酸的量决定,都是 0.05 mol,但剩下的钠还可与水反应生成 0.1 mol H2,故三者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311。解析 答案 C答案 3质量比为 23 的金属铝分别跟足量稀 H2SO4 和 NaOH 溶液反应,则产生 H2 的体积比是(同条件下)_。答案 23答案 解析 解法一:设 A

10、l 的质量分别为 2 g 和 3 g2Al3H2SO4=Al2(SO4)33H254 g 32 g2 g 29 g2Al2NaOH2H2O=2NaAlO23H254 g 32 g3g 13 g相同条件下产生 H2 的体积比等于其质量比,则291323。解析 解法二:(得失电子守恒法)质量比为 23 的 Al 在反应中失电子数也为23,则 H得电子数为 23,产生 H2 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 23。解析 4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铝反应放出 H2,该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 H、K、Mg2、Cl、OH、SO24、CO23,试推断:第 一 种 情 况,无 色 透 明 溶 液 中 一 定 有 _,可 能 有_离子

11、。第二种情况,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有_,可能有_离子。答案 OH K、Cl、SO24、CO23 H K、Mg2、Cl、SO24答案 解析 无色透明溶液与铝反应放出 H2,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强碱性。解析 5钠与 H2 在一定温度下可反应生成一种叫氢化钠(NaH)的白色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取少量 NaH 放入水中,剧烈反应放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并形成一种碱性溶液。(1)Na 与 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H2作_剂。(2)NaH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H 作_剂。答案(1)2NaH2=一定温度2NaH 氧化(2)NaHH2O=NaOHH2 还原答案 解析 Na

12、与 H2 反应,Na 失去电子,H2 得到电子,生成的 NaH 中 H 元素显1 价。NaH 与水反应,其中 NaH 中1 价的 H 与水中1 价的 H 发生归中反应。解析 61.15 g 金属钠跟水反应,得到 100 mL 溶液,试计算:(1)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_L。(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molL1。答案(1)0.56(2)0.5答案 解析 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 V,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解方程式:2Na2H2O=2NaOHH2223 g 2 mol 22.4 L115 g 0.1 Lc Vc 2 mol1.15 g223 g0.1 L0.5 molL1,V22.4 L1.15 g223 g0.56 L。解析 23 课后提升练习点击进入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