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471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1.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A. 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 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 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州牧由重臣担任,同时掌握了一州军政,州牧也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种变化使州牧权力日益增强,为汉末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同吏治是否清明和高效无关,A项错误;材料是选派州牧

2、,同宗法制无关,C项错误;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的是科举制,同材料无关,D项错误。故选B。2.公输盘助楚攻宋,墨子赴楚对公输盘说:“宋何罪之有?荆(楚)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这表明墨子A. 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B. 欲借战争以扩大影响C. 支持孔子的仁义思想D. 代表宋国士阶层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材料大意是说: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是不仁义的;不劝阻楚王的行动和劝阻不

3、成功都是不对的;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这表明墨子不赞成发动兼并战争,但要抵抗外来入侵,故A项正确;墨子反对兼并战争,B项错误;材料表明墨子不赞同孔子的仁义思想,C项错误;墨子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D项错误。故选A。3.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宋太宗意在A. 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B. 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 强调经济上集权重要D. 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宋太宗认为前代帝王时期天下的财

4、赋,中央只占十分之一,其余都集中在地方,所以他要把地方的财赋集中到中央,以此来保障战争和维护社会稳定,这表明宋太宗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从而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符合题意;A项反思的目的是加强经济上的集权,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土地问题,且消除表述错误,B项排除;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不是宋太宗的目的,D项错误。故选C。4.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其次是齐、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 楚齐赵三地的农耕经济领先关中B. 各地对秦文化的认同存在较大差异C. 东方六国推行郡县制时间不一D. 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答案

5、】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显示,各地反秦斗争的激烈程度存在着地域差异,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反秦暴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各地对秦朝实行的政治、经济等政策的接受程度不同,对秦的文化认同存在差异相关,B项符合题意;楚齐赵三地的农耕经济领先关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东方六国推行郡县制的先后,与反秦斗争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5.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宅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

6、来征役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在历史上没有取得积极作用B. 宋话本属口述历史的范畴,能全面反映变法的实际,可大胆采信C. 宋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不可采信D. 宋话本在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增加了民众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中的记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D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宋代积贫积弱的现象,故A项表述太绝对,排除;宋话本属于文学创作,但也有

7、一定的史料价值,只是不能全信,相关记载需要考证,排除BC项。6.南宋学者郑樵曾说:“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反映了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 社会改革引起观念变化C. 贵族政治开始瓦解D.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以看出,人们不再注重宗族家世,反映出社会变革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贵族政治开始瓦解是在秦朝时期,排除C项;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排除D项。7.193

8、3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表示红军愿意在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这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力量订立停战协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该宣言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A. 党内产生错误倾向B. 已由幼稚走向成熟C. 政策导向发生转变D. 与国民党关系缓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中共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体现了武装反蒋政策转向联蒋抗日,故C项正确;材料中共政策是顺应时局变化而定,并非错误倾向,排除A项;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B项;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关系走向缓和,排除D项。故选C。8.在

9、过渡时期,中国政府借鉴了苏联编制物资平衡计划的制度,主要商品的分配不通过市场机制而是直接归中央的计划人员掌握。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 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 保障计划建设目标的达成C.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过渡时期中国政府借鉴了苏联编制物资平衡计划制度的作法有利于保障工业化建设物资供应,推动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故B项正确;过渡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并非协调发展,排除A项;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排除C项;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完成,排除D项。故选B。9.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国

10、民经济部和对外贸易总局,下设2个省分局,15个县分局,4个直属分局、11个采办处,着重沟通赤白区域间的物资交易。这一做法A. 打击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遏制了经济危机对苏区的影响D. 反击了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苏区的经济建设,这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体现,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主要体现了苏区的经济建设,没有体现经济危机在苏区发生,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晚于材料所述时间,D项错误。10.如表为20世纪80年代深圳领先全国的举措。这些举措时间深圳领先全国的举措1980年在竹园宾馆(中外

11、合资)和友谊餐厅(中外合资)试行企业劳动合同制1983年宝安联合投资公司成为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开始发行股票1984年结束了计划经济下的票证制度1987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A.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B.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逐步确立C. 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信息可以看出,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率先进行了如“企业劳动合同制”、“发行股票”成立“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等改革,为我国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故A项正确;B项是在21世纪初,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仅有深圳一区,不能

12、说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排除D项。11.加尔文与路德都相信万事万物由上帝决定,但加尔文进一步阐述了预定论:上帝将人分为注定得救的“选民”和被罚下地狱的“弃民”;选民只是少数,但一个人如果仿效圣徒,经受住考验和诱惑,就可以感到自己属于选民。加尔文这一阐述A. 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提供依据B. 实质上是“宿命论”的翻版C. 仍没有摆脱天主教旧思想束缚D. 激励了人们更加积极地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加尔文的预定论实际上是鼓励人们感到自己属于选民,这实际上是激励了人们更加积极地生活,故D项正确;材料所述与资产阶级民主无关,A项错误;预定论与“宿命论”是两个概

13、念,选项B项错误;加尔文思想是宗教改革的产物,不是天主教旧思想,排除C项。12.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内容大致包括含义相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的趋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明显加速B. 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弊端显现D. 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科技进步,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即生产结构、生产过程、生产规模和生产组织方式都发生变化,特别是生产自动化的采用和发展,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大大扩展了许多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高级”职业

14、的需求,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流动的趋向,故D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职业分层的向上流动的趋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使,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了市舶条或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3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

15、统计表(17841846年)年份总额制成品(%)粮食(%)原料(%)17841786203862144(10.5)8657(42.4)9585(47.1)1814181664741731(1.1)27602(42.6)36408(56.3)18441846819633544(4.3)27386(33.4)51033(62.3)英国出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年)年份总额棉织品(%)毛织品(%)其他纺织品(%)其他制成品(%)粮食和原料(%)1784178612630744(6.0)3700(29.2)1334(10.6)4858(38.3)2032(15.9)181418164

16、447418742(42.1)7855(17.7)3628(8.2)7783(17.5)6455(14.5)184418465842025835(44.2)8328(14.2)6349(10.9)10922(18.7)6986(12.0)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40年来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既是我国开放性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支撑。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是名副其实

17、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改革开放推升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中国奇迹”向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社会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出口贸易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答案】(1)特点:贸易范围广;政府加强管理;贸易商品种类繁多;私营贸易为主。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两宋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推动了世界文

18、明进程。(2)趋势:英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进出口贸易逐渐以进口原料、出口棉织品等工业品为主。原因:英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工业革命在英国的进行和完成;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盛行;英国“殖民霸主”和“世界工厂”的确立。(3)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影响;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推动;对外开放的国策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影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影响、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贸易状况和“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可达东南亚和

19、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使,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了市舶条或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3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社会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增加政府收入、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等方面来回答。(2)英国进出口贸易呈现的趋势,可以根据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中总额的变化和货物种类的变化等信息分析得出。其原因应当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联系所学,从

20、英国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经济政策和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等方面来回答。(3)“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科技推动、经济政策和国际形势等方面来回答。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历史上有过无数的渐变或突变,当人们把这些渐变和突变联系起来,细加考察时就会发现:历史上那些看上去似乎是突如其来的事件,其实它们的初始条件,它们的萌发早已在事件发生之前就存在了;而历史上那些历时长久的缓慢变化,却是从某一突变现象之时开始的。世界历史上渐变过程与突变过程的相互渗透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渐变过程中都孕育着突变的发生,而突变的过程中已经决定了此后的渐变过程的性质和方向。摘

21、编自张一平论世界历史的渐变与突变评材料中关于世界历史运行渐变和突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史实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世界历史渐变和突变相互渗透。渐变之中包含有突变,突变之中包含有渐变。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胜利,导致了封建制度的覆灭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确实是一场巨大的社会突变,但在这突变到来之前,在封建社会的缓慢进程中,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制度的衰败,已经过了几百年的缓慢变化,这些变化正是资产阶级革命突变的“前置”因素。在世界历史的战争与和平关系中,渐变就在突变之中。战争结束的方式、条件、内容等,决定着战后双方维持一种什么样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

22、战后的冷战格局和国际关系新格局,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已经开始形成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是渐变和突变相统一的过程,推动者人类文明的演进【解析】【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材料概括出一种或两种观点,如从材料信息“世界历史上渐变过程与突变过程的相互渗透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渐变过程中都孕育着突变的发生,而突变的过程中已经决定了此后的渐变过程的性质和方向”可概括得出:世界历史渐变和突变相互渗透。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论,要史论结合,如可以结合中外历史上的起义或革命与此后的统治政策调整、旧社会的衰败和孕育新的新因素与社会变革、经济危机与政策调整、战争与和平、世界格局的变化等史

23、实进行论证。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民国时期有三类高校:公立大学、教会大学、私立大学。1937年之前,所有大学都实行的是比较灵活的学校自行招考。每个大学的考试时间是错开的,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多几次报考的机会。1938年的教与学杂志总结,高校招生太费钱了。每到暑假,各地报纸挤满了大中学校的招生广告,每个大学的广告费至少要花数百元,也有千元以上的,全国各国立大学合计便要数万元!“这种无谓的浪费就是国家的损失。”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实施第一次公立大学全国统考,高考科目为国文、数学、西语、生理化、化学、物理、中外地理、中外历史、公民9门课,全国分为12

24、个招生区,每个招生区有各自的高考试卷和各公立大学录取分数线别设在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区。1941年后,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公立大学全国性统考因无法组织便停止了,与其他类大学一样仍然实行自主招生。整理自民国时期的全国统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目的及结果。【答案】(1)内容: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全国考试;全国十二个招生区域考试试卷和分数线各不相同;仅限于在全国公立大学录取;考试科目较多。(2)目的:节约教育经费,避免浪费。结果:受到战争形势的影响,大片国土被日本占领,

25、全国性统考无法有效进行而被迫取消。【解析】(1)依据材料中“教育部实施第一次公立大学全国统考”“全国分为12个招生区,每个招生区有各自的高考试卷和各公立大学录取分数线”“其他类大学一样仍然实行自主招生。”的信息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多几次报考的机会。高校招生太费钱了”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公立大学全国性统考因无法组织便停止了”的信息回答即可。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

26、,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答案】(1)答: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

27、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答: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解析】第(1)问,“措施”,根据材料信息“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概括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等。第(2)问,“作用”,依据材料信息“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并结合

28、所学知识从减少战略资源供点、消灭了部分海军力量等角度分析。点睛:本题以英法对德国的经济封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二战初期历史的认识。从能力上看,本题考查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从素养上看,本题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17.材料 班超幼时家贫,曾立志说:“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遂投笔从戎。班超出使西域,到鄯善国后,鄯善王先礼敬后疏远。班超得知是因为匈奴使者到来后,鼓动随从说:“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事成后,鄯善举国震恐,班超晓告抚慰,鄯

29、善王决心臣服汉朝。班超欲完全平定西域,于是上疏请兵曰:“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故北击匈奴,西使外国。今西域诸国,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西域平定、陛下举万年之觞,荐勋祖庙,布大喜于天下。”汉和帝认为其事可成,发兵相助,大败龟兹等国,自是威震西域。次年,汉和帝下诏曰:“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先帝遂开西域,置都护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出入(西域)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摘编自后汉书班超传(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班超能够威震西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班超经营西

30、域的历史意义。【答案】(1)东汉综合国力强大,采取积极的边疆政策;汉和帝的支持;班超个人立志立功异域,且有勇有谋。(2)削弱了匈奴对汉朝边疆统治的威胁;维护了西域的稳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得出东汉综合国力强大,采取积极的边疆政策;根据“汉和帝认为其事可成,发兵相助,”可得出汉和帝的支持;根据“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得出班超个人立志立功异域,且有勇有谋。(2)根据材料并结合的学可从削弱了匈奴对汉朝边疆统治的威胁;维护了西域的稳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等角度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