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464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鹤壁市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明制是有卿而无公,明朝政府既是一个无头政府,又是一个多头政府”。下列最能佐证此观点本质的是()A.太监掌握政府的决定权 B巡抚变为省级行政长官C.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D内阁有参与决策的权力22021马鞍山市高三联考(明)景泰二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公正法治D.明代中央决

2、策趋于制度化32021莆田市高三模拟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这说明()A.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42021遵义市高三模拟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3、的目的52021秦皇岛市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明成祖朱棣“以为(宦官)忠于己,即位后遂多所委任”;明宣宗时期,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识字,“命大学士陈山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官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据此可推知,明朝这一做法()A.提高了宦官整体素质 B冲击了内阁的中枢地位C.弱化了君主专制体制 D导致了行政程序的紊乱62021焦作市高三联考明英宗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A.内阁不具有合法性 B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C.中央

4、行政效率低下 D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72021娄底市高三模拟明朝崇祯皇帝曾向阁臣郑重而明确地强调这种分工:“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这表明明代内阁()A.对行政执行系统有领导权责B.是行政执行权和决策权的间接结合C.有效制约了君主的独断专行D.有建议规诲之责和独立的决策权力82021白城市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军机处的崛起并没有支持迄今被认为是日益增长的18世纪皇帝专制统治,而是创立了一个能够有效地运行的政府。军机处尽力去影响决策,并约束皇帝的专制意向,皇帝和军机大臣之互相制约关系,军机大臣同样能够限制皇帝的自主行动。”对材料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5、B.军机处已成为运行有效的政府机构C.军机处的设立一定程度制约了皇权D.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帝专制独裁92021潍坊市高三统考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 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 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102021安阳市高三模拟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

6、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A.实现了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B.有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D.有益于提高各级官员的办事效率112021株洲市高三模拟清朝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但不具有行政功能。这一举措()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不利于蒙古族社会稳定C.促进了蒙古族的社会转型D.增强了蒙古贵族的权力122021新余市高三联考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酉阳等土司家族参与东

7、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征贼”,“平叛”战争,冉氏土司将治下的重庆酉阳李溪官坝、铜鼓潭等称为“忠孝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忠义堂”。这反映出当时()A.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隔阂消除B.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C.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D.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132021黄山市高三模拟明代督抚是出于督察地方军事的初衷设置的,到了清朝督抚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教化等于一身,并代理皇帝监察地方,宣布旨谕,行使职权,同时把地方情况反馈到中央。这一变化说明()A.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和解B.地方行政效率大大减低C.清政府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1

8、42021衡阳市高三模拟如图是清朝时期郎世宁等人所绘万树园赐宴图,描绘了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为迎接蒙古土尔扈特部(属于“漠西蒙古”)回归举行宴会的场面,对此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乾隆时期开始设立避暑山庄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B.乾隆帝在避暑山庄正式接受全体蒙古贵族的臣服C.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等边疆事务的高度重视D.清朝统治者都在太和殿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152021济南市高三模拟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区调整疆界,归并事权;清查土地,清理财粮;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据此可知“改

9、土归流”()A.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C.破坏了民族团结D.使皇权空前强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8分,第17题12分,共40分)162021赣州市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以分等级。从官品上看,土府、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

10、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作用。172021宿州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两千年社会的集权与分权秦至西汉时期皇权集中,对地方不断打压。东汉至魏晋

11、时期皇权衰弱。贵族、豪强、地方割据尾大不掉。隋至唐代前中期权力集中,国家统一。唐“安史之乱”至五代分权于地方藩镇割据,四分五裂。宋元时期两宋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元朝大帝国不可避免地分权。明朝前期重新集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皇权更强。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富人阶层分离、朝廷党派林立,权力分散。清朝至民国清初集权统治,登峰造极;清末至民国军阀混战,权力分散。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结合中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简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课时作业41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最能从本质上佐证明代

12、“有卿无公”,是一个无头政府,也是个多头政府这一观点,C项正确;明代掌握政府决定权的是皇帝而非太监,A项错误;巡抚变为地方行政长官不能从本质上说明明代中央政府有卿无公,B项错误;为服务皇帝专制设立的内阁一直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其参与决策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存在不能佐证明朝中央政府是一个无头政府也是一个多头政府这一观点,D项错误。答案:C2解析:皇帝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是由于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皇帝的意见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反映朝廷议决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明朝君主专制是在不断强化,但材料不是反映这一主题,排除B项;从最终结果来看,廷议制度未能确保公正法治,排除C项。答案

13、:D3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后,殿阁大学士行宰相之职,但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或者决策机关,只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答案:B4解析:明朝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同时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是通过分割地方政府权力,从而实现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答案为D项。这一举措是针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A项;这一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巩固君主专制,与民主化无关,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答案:D5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成祖朱棣以为(宦官)忠于己,即位后遂多所委任”,可知

14、明成祖赋予了宦官很大的权力,这一现象必然会给原有的行政体系以很大的冲击,导致行政体系运行的紊乱,故选D项;“教宦官读书识字”能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但宦官阶层比较腐朽,“整体”说法太绝对,故排除A项;内阁没有领导权和决策权,不具备中枢的地位,故排除B项;宦官的权力是由皇帝赋予的,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答案:D6解析:李贤作为内阁首辅,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结合明代内阁特征,权力来源于皇帝,李贤的做法说明其顺从皇帝的旨意,对皇权有依附性,B正确;题干并不是强调内阁的机构属性,排除A;内阁的出现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是题干主旨是内阁和皇帝的

15、关系,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答案:B7解析:由材料“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枢机构逐渐形成了皇帝决策、六部等行政机构执行和内阁阁臣票拟顾问的权力分工架构,表明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的中介和桥梁,即内阁的票拟顾问之权是六部等行政机构的行政执行权和皇帝决策权的间接结合,故选B;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不具有对行政执行系统的领导权责,排除A;内阁是皇权的附属物,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体现,并不能有效制约君主的独断专行,故C错误;明代内阁没有独立的决策权力,排除D。答案:B8解析:根据“而是创立了一个能够有效地运行的政府并约束皇帝的专制意向”可得出其强调军机处形成

16、了一套政府运行的机制,从而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故C项正确,排除D;根据“军机处的崛起并没有支持迄今被认为是日益增长的18世纪皇帝专制统治”可排除A;“已成为”的说法错误,排除B。答案:C9解析:依据材料“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可知,这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欺骗隐瞒,这种方式明显扩大了皇帝的权力,皇权专制制度得以进一步强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官员制衡机制在此之前已经建立;材料体现的是皇帝赋予越来越多的官员密折奏事的权利,并未体现权力机构的设置情况,也没有体现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因此B、D选项错误。答案:C10解析:材料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信息,一是密

17、折奏事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奏事的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这反映出皇上意在通过密折制度了解社会情况,皇上了解了社会情况,就有益于避免决策的盲目性,B项正确。享有密折奏事权力的官员可以监督其他官员,而不是“互相监督”,A项排除;C、D两项虽属于对密折奏事的评价,但材料没有体现,而且题目明确要求“据此说明”,故排除。答案:B11解析:根据材料“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可知,说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管理和统治,这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清朝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不影响蒙古族社会稳定,B

18、项错误;材料所述清朝入关后所采取的加强蒙古地区的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不能促进蒙古族社会转型,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入关后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没有增强蒙古贵族的权力,D项错误。答案:A12解析:根据材料“土司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忠孝坝”“忠孝堂”等信息可知,明朝土司家族参加沿海抗倭战争、镇压农民起义,体现了明朝土司家族的国家认同感,将治下的地区、衙署改名,可看出明朝土司家族的文化认同感,即体现了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C项正确;明朝土司家族参加沿海抗倭战争、镇压农民起义,看出土司家族对明朝的贡献,以及汉族与其他民族间联系

19、的加强,A项错误;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确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B项错误;材料可看出朝廷与土司家族联系加强,并无法看出朝廷是否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D项错误。答案:C13解析:根据材料“清朝督抚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教化等于一身,并代理皇帝监察地方,宣布旨谕,行使职权,同时把地方情况反馈到中央”可知,督抚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C项,排除B项;宰相制度在明朝就已经废除,清朝不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项;明清君主专制在强化,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不准确,排除D项。答案:C14解析:根据材料万树园赐宴图及“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为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举行宴会的场面”可知,土尔扈特部回

20、归对清朝的民族统一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安定战乱频繁的蒙古族准噶尔部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是统治者对蒙古等边疆事务高度重视的表现,故C项正确;“开始设立”在材料中无法说明,排除A项;土尔扈特部回归不代表全体蒙古族归附,排除B项;题干不能说明清统治者均在太和殿宴请少数民族贵族,排除D项。故选C。答案:C15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在西南区调整疆界,归并事权”“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任用流官以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即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清朝时期通过改土归流以加强

21、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但不代表彻底消除地方割据的根源,A项错误;清朝时期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当地土司制度,任用流官管辖西南地区,这有利于加强民族融合和团结,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没有强调皇权强化的问题,D项错误。答案:B16解析:(1)政治上,根据“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得出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土官与流官分治且也有文武官之分,且等级森严;根据“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得出承袭权掌握在中央手中;经济上,根据“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得出要向朝廷缴纳赋税;文化上,根据“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

22、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可得出教化为先,不入学者无继承资格;军事上,根据“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得出有保境安民的责任和听候朝廷调遣作战的义务。(2)根据材料所涉及到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稳定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易形成割据势力,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等方面概括。答案:(1)政治上,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土官与流官分治且也有文武官之分,且等级森严;承袭权掌握在中央手中;经济上,要向朝廷缴纳赋税;文化上,教化为先,不入学者无继承资格;军事上,有

23、保境安民的责任和听候朝廷调遣作战的义务。(2)稳定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易形成割据势力,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7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反映了秦朝至清朝,中国古代政治的集权与分权的内容,因此可得出论点坚持集权、适度分权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或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极力防止重臣擅权。任选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坚持集权、适度分权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论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一组基本矛盾,加强中央集权

24、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如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西汉“汉承秦制”出现封建社会第一个最盛时期。地方权力过于分散极易导致国家分裂,如唐朝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导致藩镇割据;明清的权力过于集中结果政治腐败,地方缺乏灵活性,影响社会进步。结论:集权分权要适度,既要有利于发挥中央的领导力又要保持地方的活力,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示例二观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极力防止重臣擅权论述:明代朱元璋鉴于宰相权重,威胁君权废除了宰相制,并且不允许以后再设丞相一职;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并非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这些都是明清最高统治者为防范大臣权力膨胀而采取的措施,使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了高度强化,并发展到顶峰。结论:中国古代自秦朝建立开始,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不断重演此消彼长的状态,到明清时期,最高统治者采取措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