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434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得失成败。2.认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过渡时期(1)措施: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2)方针: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3)影响: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2)措施: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3)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二、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1)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2影响(1)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2)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4)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三、教育的复兴1原因:“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2措施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

3、教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20世纪90年代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3.成就(1)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2)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

4、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易错提醒(1)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制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是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决策,为创建社会主义教育拉开了序幕。(2)新中国建立人民教育,不是把旧教育完全否定,而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了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同时借鉴苏联经验而形成的。轻巧识记图示法理解人民教育的奠基知识拓展探索社会主义教育道路上出现的偏差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一些偏差。“大跃进”运动时,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不顾客观条件大办学校,大量增加学生的劳动

5、,打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概念阐释“科教兴国”战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轻巧识记1现代中国的教育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二种制度:全日制与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片混乱,新时期蓬勃发展。四项决策:恢复高考、三个面向、“科教兴国”、义务教育。2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易错提醒“希望工程”是为救助失学儿童而启动,针对的是基础教育,而“211工程”

6、针对的是高等教育。主题一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史料一“文化大革命”前17年,毛泽东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在教育战线上,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大多数教师和解放后培养的大批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史料二邓小平同志在教育领域提出一系列极具开拓性的改革思想,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指:“四人帮”炮制的错误论调。指:邓小平实现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1)史料一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其错误的本质是什么?(2)请你举例推翻史料一的观点。(3)邓小平同志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

7、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又是基于怎样的前瞻基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4)为了教育这一“根本大计”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提示:(1)基本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的功绩。“左”倾错误发展,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衡量教育。(2)建立了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制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逐步建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3)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迫切需要人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

8、的。基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恢复高考、提出“三个面向”、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等。“文化大革命”前后两个时期的教育改革的不同点(1)从目的上看:“文革”前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彻底改造旧教育体制,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促进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革”后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发展现代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科技人才。(2)从内容上看:“文革”前教育的发展注重基础教育,属于起步阶段。“文革”后教育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9、更为科学合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更显示当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文革”后教育发展方针的日趋成熟。主题二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史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史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史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指:邓小平高屋建瓴地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指: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10、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1)据史料一、二,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2)依据史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提示:(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优先发展的意义(1)振兴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2)当今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

11、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存亡,所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一、“文革”结束后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文革”结束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邓小平同志刚一复出,就深刻敏锐地认识到教育这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存危亡的重大问题的严重性,他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教育界知识分子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被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的春天到来了。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邓小平教育

12、理论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高屋建瓴,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在其指引下,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教育投资、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二、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

13、展的知识含量。社会发展需要劳动者成为各行各业懂得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而科学技术人员和现代管理人才必须通过教育来获得。2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劳动者的巨大智力资源。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财富,是人的知识和智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开发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显得日益突出。3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无论什么时代,社会都需要不断创新。4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三、理解新时期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基础观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超前观强调了教育

14、改革不仅要着眼于中国,更要放眼世界,不仅要考虑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条件观提出必须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地位,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政治观学校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随堂巩固1(2015江苏学考)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BC D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十几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时间上不符,排除即可。2李明的爷爷出身贫农,只接受过小

15、学教育,由于在农村劳动期间“踏实肯干,政治觉悟高,热爱领袖毛主席”而接到了一个高校入学通知书。这最有可能得益于()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情况非常特殊,根据所学可知,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3右面是1977年以来几个重要年份高考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图。导致1977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B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不够解析:选C。“文革”期间,高考制度被废止,高等院校的

16、发展受到影响。1977年,国家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大批受“文革”影响而未能参加高考的考生报名参加考试,而当时的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却很少,所以出现了图中所示情况。故选C项。4“1978年春天,27万多名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高等教育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高考制度的恢复。依据材料信息“1978年春天”“青年学子”“跨入大学校门”可知,“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拨乱

17、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使许多人走进了大学校门。5(2016江苏宿迁高二测试)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新时期,我国在教育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或取得的成就是()A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B开始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D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选D。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与题目中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相符,故A项错误;开始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C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符合题目

18、中的时间,故D项正确。6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取得重大成就,国家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落实B国家有能力实施免费义务教育C体现了“希望工程”的成果D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公平解析:选C。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是国家的总体教育政策,这一运作经费的来源是国家投入。而“希望工程”则是社会捐资办学,所以与此关系不大。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

19、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A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故B项错误;D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只有C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2(2016四川遂宁高二测试)2014年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对人才选拔、培养的需要,教育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推进迅速。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在()A建国初期 B“文革”前夕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后解析:选B。建国初期主要是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尚未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

2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B项正确;“文革”期间教育事业受到沉重打击,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不符合题干的“初步”,故D项错误。3下图所反映的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科学教育状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B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C彻底缩小了城市与农村的知识差距D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解析:选D。图片中1969年中国正处在“文革”时期,1995年中国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文革”时期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在扩大,故B项错误;“文革”时期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知识差

21、距仍然很大,故C项错误;图片内容反映出“文革”时阶级斗争思想对教育事业的冲击,故D项正确。4邓小平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是()A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提出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解析:选C。解题关键是明确“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指的是1977年“文革”后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开始整顿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定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故A项错误;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是在“文革”期间,故B项错误;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是“文革”后拨乱

22、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故C项正确;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在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5(2016山东文登高二测试)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解析:选C。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此题时只要注意图片中的“红与专”“用毛泽东思想战胜疾病”、红卫兵以及红卫兵手中的毛主席的著作就不难看出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而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9661976年”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综上

23、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6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归根结底,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最终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故选A项。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

24、完成这一创举的主要举措是 ()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B普及九年义务教育C中国“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D开展“希望工程”解析:选B。杂交水稻技术为生物技术,A项不符合题意;“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行是航天技术,C项不符合题意;“希望工程”影响相对较小,D项错误。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而完成这一“壮举”乃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果,故本题选B项。8(2016湖北荆门高二测试)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

25、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科院校在大学体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才的培养有其时代特点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说明教育适应了新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材料中“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工科院校在大学体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充分说明人才的培养根据时代发展而变化,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是50年代的教育方针,材料反映的是教育发展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

26、,故C项错误;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是在1965年,与题目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年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校数在校学生数学校数在校学生数学校数在校学生数1949年34万所2 400万人5 219所127万人205所11.7万人2001年49.13万所1.25亿人10.09万所9 115.31万人1 911所1 175.05万人(1)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有什么重要意义?(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3)据材料二分析,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现象?(4)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解析:

27、第(1)问主要考查科技与教育的关系,解题关键是掌握“三个面向”的含义及作用。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第(3)问从材料中所给数据分析得出。第(4)问要重点从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来分析。答案:(1)它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提出了总的战略目标和正确方向,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2)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体制。(3)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全面发展。(4)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决策,“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提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立

28、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思之窗(教材P100)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能够得到较快发展?提示:(1)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主要是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人民政府根据国情,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二、本课测评(教材P10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我们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提示:(1)历程: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探索道路上经历曲折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迎接挑战,各类教育成就辉煌。(2)经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教训:坚决防止“左”倾错误的干扰。三、学习延伸(教材P103)分组调查、收集你所在学校的有关资料,举办一次班会,介绍学校发展的历史。提示:去校史陈列室、图书室、上互联网查询有关学校发展历史,采访学校的老教师、老员工,作现场调查,设计、发放校史调查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