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399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8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2页
《科学备考》2015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试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2014高考试题).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精品题库试题 生物1.(2014江苏,10,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1.D 1.蓝藻水华现象与水体中N、P增多而引起蓝藻大量繁殖有关,体现了物质的利用,未体现出能量流动的特点,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包括太阳能(光合作用固定)和氧化无机物时释放的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B错误;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C错误;无机环境和

2、生物群落间物质可以循环反复利用,D正确。2.(2014天津,3,6分)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2.A 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图示两个生态系统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所有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城市生态系统生产者较少,需外界输入大量能量,故城市

3、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外界输入的能量。3.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生物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生物b同化的能量大约有50传递给生物fC. 生物f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D. 生物e与e、d与f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3.D 3.根据图中的食物关系可以判断,a、b是生产者,cdef是消费者;由于池塘生态系统,生产者数量少,池塘中的消费者所需的能量,由人工补充,所以生物a和b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补充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物b同化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生物f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4、种群内部存在竞争,即e与e;d与f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4.(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二调)下图分别表示人体不同液体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 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甲中d处的CO浓度最高 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 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A B C D 4.C 4.甲图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乙图中a为生产者、b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敏反应a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甲中的d细胞内液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

5、巴构成;乙中食物链为ac。5.(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联考)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10%的荔枝同化量 B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系,寄主是平腹小蜂 C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消费者 5.C 5.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而不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所以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获得荔枝同化量的很少一部分;平腹小峰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

6、系,寄主是椿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平衡;荔枝椿象和平腹小峰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6. (天津市河东区2014年高三一模)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甲图生态系统中, 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线虫B. 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乙图中能量金字塔营养级所有生物藻类、大米草、细菌。C. 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二龄幼虫。D. 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 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沼蟹数量增加。 6.D

7、6.在甲图生态系统中, 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细菌,线虫属于消费者;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乙图中能量金字塔营养级是生产者,所有生物藻类、大米草;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数量在一龄幼虫时数量变化最大,所以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一龄幼虫;由图可知,蜘蛛以食草虫为食物,所以在食草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由于食草虫减少,大米草数量上升,竞争增大,导致一部分草死亡,大米草数量下降。7.(河北蓟县二中2014级高三一模) 某山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滥用农药和滥捕青蛙,导致农田中的青蛙几乎消失,虫害严重,粮食减产。近年来当地村民已逐渐认识到上述做法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

8、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 B. 在图中e点是,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 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 曲线增长。D. 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7.A 7.在题图中ac段内,青蛙的增长率逐渐加快,青蛙数量逐渐增多,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恢复力稳

9、定性逐渐降低;在e点时,种群增长率为0,青蛙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的增长率先升后降至0,则种群数量呈“S” 型曲线增长。8.(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级高三月考)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C中营养化水体最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D用脆杆藻能控制富营养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8.D 8.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用

10、取样调查的方法(样方法);从图示曲线变化可知,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种群数量降为0,所以鱼鳞藻适应性最弱;在中营养化水体中,脆杆藻数量最多,脆杆藻、鱼鳞藻与脆杆藻竞争,限制了脆杆藻数量的增加,水体有毒物质减少,同时它们可做鱼的饵料,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流动;水体过度富营养化,脆杆藻和鱼鳞藻全部死亡,不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9. (重庆一中2014级高三月考)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生长的能量能量(kJ)41021013070A. 呼吸作用会有能量散失是能量传递效率不能达到100%的原因之一B

11、. 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C. 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4kJD. 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000kJ 9.C 9.摄食量包括粪便量和同化量,同化量用于呼吸作用,生长发育、繁殖和分解者分解,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该营养级同化量比上上一营养级同化量;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占70/(410210)约有35%;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410210)20%=40kj;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410210)20%=1000kj。10.(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图9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

12、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中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D.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10.C 10.示意图中表示可以被植食动物利用的部分,表示被植食动物摄入的部分,表示被植食动物同化到体内的部分,表示植食动物体内积累的部分,表示植物的残枝败叶,未被利用的部分;表示随植食动物粪便排出体外的部分,表示植食动物呼吸消耗的部分,之和表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11.(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于稳态 B.依靠自我调节实现生态系统稳态C.生态系统依赖于外界能量输入

13、 D.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11.D 1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由自我调节来实现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则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抵抗力稳定性也有大有小;具有高抵抗力稳定性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的稳定性是低的,所以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低。12.(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

14、物C.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12.C 12.在生态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蜣螂、蚯蚓以枯枝败叶为食属于分解者,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硝化细菌,硫细菌属于生产者,可以利用分解无机物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蜣螂、蚯蚓属于分解者,不是微生物,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13.(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a b c d是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测得a、b、c、d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分别为m1, m2, m3, m4. 对这一食物链中 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

15、是 ( )Aa 所固定的太阳能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Bc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C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多少是abcd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13.D 13.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质量;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14.(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

16、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是( ) 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B.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 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 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14.A 1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同种个体内部的关系都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信息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15.(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

17、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15.D 15.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处在多个营养级,如老鼠可以是第二营养级、也可以是第三营养级;蚯蚓是动物,但是蚯蚓是分解者,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16.(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

18、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 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16.ABD 1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如母鸡下蛋后的叫声,养鸡人会知道;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17. (山东德州2013届高三校际联考)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长度可作为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

19、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有关食物链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度越大说明能量传递效率越低 B. 长度越小说明物质越不能循环C. 长度在不同生态系统中不同 D. 长度能体现能量传递的单向性 17.C 17.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与食物链长度无关;食物链长度与物质循环速度有关;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丰富度不同,所以食物链长度不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与食物链长度无关。18. (山东德州2013届高三校际联考)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重建的关键是: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辅以人工的物质与能量投入,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恢复。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

20、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B. 恢复较快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C. 能量投入需要符合能量流动特点D. 物质循环时间长的生态系统恢复慢 18.B 18.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恢复较快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较强,抵抗力较差,所以自我调节能力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所以人工投入能量时应随营养级的增高而加大;物质循环时间长,说明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强,所以恢复慢。19.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下图为甲同学绘制的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21、A1+B1+C1+A2+B2+C2+D2)B.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100C. 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9.C 19.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呼吸作用消耗,B1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

22、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了。20.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 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 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 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 20.C 20.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

23、十分稀少;人工林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 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生态系统的稳态不容易维持;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21.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可以降低其种群密度D. 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21.A 21.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如生物的发光、红外线等;信息传递的功能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24、,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可以破坏昆虫的性别比例,降低昆虫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却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揭示。22. (山东德州2014届高三校际联考)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 ( )A. 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B.每种生物都限定在某一营养级上C. 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D.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22.C 22.在食物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不能传递到下一营养级;每种生物可能处于几个营养级;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生态系统

25、营养结构的越复杂,形成的食物网越复杂。23.(东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可作用于胰岛细胞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和某些腺体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D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可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部细胞 23.A 23.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可以是树突或胞体的膜,可以是肌肉和某些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经血液循环运输,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属于反馈调节;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而生长部位在尖端下

26、部,所以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可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部细胞,促进生长。24.(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 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 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24.D 24.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代表的是兔同化的总能量,图中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子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分解者利用了

27、动物粪便和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并不是最少的。25.(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右图调节机制的是 ( )A. 排尿反射中,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使尿排空B.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C. 食虫鸟数量增加,森林中害虫数量随之减少D.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25.A 25.本题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来输入的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条件;排尿反射中,膀胱逼尿肌持续收缩,使尿排空属于正反馈,常见的如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等;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说明血浆水分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属于负反馈;食虫鸟数量增加,森林

28、中害虫数量由于捕食者增加而随之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使得甲状分泌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26.(2014江苏,26,7分)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_营养级。(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反射。(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

29、化过程属于_演替。(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填序号)。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_个。 26. (7分)(1)第三、第四、第五(2)条件(3)行为(4)次生(5)6或7 26.(1)以草为起点,小型猛禽为终点的食物链共有10条,小型猛禽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2)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是对具体刺激所发生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3)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是通过向小鸟传递的行为信息来驱赶小鸟的。(4)机场草地存在土壤条件和杂草种子,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0、。(5)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本题中水泥小路两侧可能密度相差很大,为了更准确,应在小路两侧都有样方;计数的方法是样方内加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个体数。27.(2014大纲全国,33,10分)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_,原因是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原因是_。(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

31、是_。 27.(10分)(1)生物群落(1分)竞争(1分)(2)降低(1分)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降低(1分)氧气与食物不足(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2分) 27.(1)生态瓶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均为生产者,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竞争。(2)因B瓶无光照,故藻类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同时浮游动物也因氧气和食物不足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无机物。28.(2014重庆,7,20分).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

32、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题7-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_,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_;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_加剧。题7-图(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原理。.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

33、时长相等)产生的感觉类型感觉强度针刺激较小刺痛较弱较大较强热刺激较低热感较弱较高较强(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 28.(20分).(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28.(1)在生态系统中,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人

34、工林土壤中存在种子或繁殖体,会导致群落物种数增多,进而使人工林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由于阳光等资源有限,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物种间竞争加剧。(2)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1)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由于感受器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不同强度的刺激引起电信号的频率不同,刺激越强,电信号频率越大,故不同强度的刺激会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受刺激后,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这可能是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35、感觉中枢)受损。29.(2014四川,9,11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

36、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 29.(11分)(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 29.(1)题中是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测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所以自变量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从图中看出,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处于正增长,说明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环境阻力的存在,水花生呈S型增长。(4)低密度处理小区本身存在生物,故演替为次生演替;分析题图,可以看出狐尾草在各小区中

37、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且相同,由此可推测自然状态下可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群落。(5)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生态系统成分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0.(2014山东,27,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

38、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0.(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两空可颠倒)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30.(1)从图中可看出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重捕率降低,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

39、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从最初没有生物到被多种生物附着,这个过程为群落演替。(3)分析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4)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很难恢复。31.(2014课标全国卷,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

40、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31.(9分)(1)(3分)(2)捕食(1分)消费者(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每空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1.(1)根据能量传递效率的规律,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其次是乙、丙

41、,因两者能量值相差较小,两者处于同一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2)从食物网可知甲与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种群丁为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32.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8分)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据图回答:(1)该模型属于_(填“物理” 、“概念” 或“数学” )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2)仅

42、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 和 。(3)若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的是 _(2分)。若图1中的“ ” 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2分)。 32.(8分)数学 负反馈 N2 P2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2分)(2分) 32.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坐标轴形式属于数学模型;由图可知其曲线变化是个圆形说明生态系统中存在负反馈调节,让其维持相对稳定。猎物是横坐标代表的数值,由图可知种群数量维持在N2左右;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N2,而纵坐标代表的是捕食者的种群数量,由图可知经过调节使种群数量维持在P2,故P2为K值。在图1中丁有三个箭

43、头指入,一个箭头指出应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如果只表示二氧化碳流动方向,应是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只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在生物群落中以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进行的,表示的是生物群落中的碳流动,故不会存在。33. (江西红色六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8分)科研工作者对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了调查,请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统计结果(调查面积单位是:cmxcm)。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面积10102020404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甲358141617192020乙356911

44、13131313丙235888888通过调查丙草原发现,在狐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的快的狐均得以生存。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 的过程;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调节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通过调査放牧区与未放牧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发现,放牧区小动物的丰富度明显低于未放牧区,说明放牧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 也会改变放牧区草原群落的 结构。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 。研究丙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

45、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 _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 。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 _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 33.(8分,每空1分)(1) 甲乙丙(2) 共同进化 种间关系 (3) 垂直 分解者 物质循环(4) 33.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由强盗弱的顺序是甲乙丙,因为物种丰富度的大小顺序是甲乙丙。通过调查丙草原发现,在狐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的快的狐均得以生存,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共同进化的过程;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的功能是能够调节中间关系,以

46、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放牧不但可以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还影响地下小动物的种类数,影响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分解者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关系图中字母A、B、C、D、E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字母a、b、c、d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释放的热能,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的;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仍然是草的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箭头所示。34.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8分) 大兴安岭沿沼

47、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试回答:(1) 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 。(2) 下面是落叶松沼泽中,落叶松种群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 图中碳的流动形式是 和 。 落叶松的碳流出途径除图中已经表示的外,还有 。 (3) 下表是大兴安岭5种沼泽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量测定结果(单位:kgm-2) 。试回答:湿地类型层次 草丛沼泽 灌丛沼泽 毛赤杨沼泽 白桦沼泽 落叶松沼泽 乔木层 O 0 3.30 7.79 6.87 灌木层 O 1.27 0.11

48、0.08 0.24 草本层 0.33 0.14 0.05 0.03 0.03 . 凋落物层 0.15 0.18 0.34 0.43 0.35 土壤 38.28 33. O6 29.03 19.2l 23.73 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 ,这是因为 。 草丛沼泽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最低,但是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34.(8分,每空1分)(1)水平 种群(2)CO2 有机物 流向分解者(或燃烧)(3)低 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环境条件,抑制了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4.(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由于地形变化的差异导

49、致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所以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种群。(2)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碳流出途径有:呼吸作用、分解和燃烧等。(3)由图中数据可知: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毛赤杨沼泽乔木多,遮挡阳光,是灌木的光合作用速率低于灌丛沼泽;草丛沼泽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最低,但是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因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使的有机物得到积累。35. (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9分)随各地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下图是利用

50、人工湿地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的示意图。请回答:(1)人工湿地中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和绿化区植物,生物D属级消费者。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2)该人工湿地主要通过物理沉降. 动植物吸收和,达到净化的目的。为避免环境污染,在加剧净化同时,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其生态学理由是。(3)上图中A. B. C. D为该湿地中的四种鱼,其中C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若人工全部移除B种鱼,则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 35.(9分)(1)芦苇区植物. 浮游藻类 次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2)微生物的分解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3)b

51、增大 35.图中人工湿地中芦苇区植物. 浮游藻类和绿化区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浮游动物. A. B属于初级消费者,C. D属于次级消费者;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该养殖业污水进行的处理主要是物理沉降. 动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避免环境污染,在加剧净化同时,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图中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若人工全部移除B种鱼,竞争减小,空间变大,则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增大。36.(湖北八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8分)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

52、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草原连年遭受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从而加速土地荒漠化,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进行。停止放牧后的草原能逐渐恢复生机,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3)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_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_功能。(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 取样的关键是_。调查中发

53、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 36.(共8分, 每空1分)(1)镶嵌 间接(2)方向和速度 恢复力(3)物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随机取样 6.25N0 36.(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即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则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由于过度放牧而破坏环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3)动物通过观察发现毛刺,故该信息通过物理过

54、程传播,故为物理信息,毛刺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保护了植物本身,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4)样方法为保证结果准确,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参入主观因素;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则两年后它的数量为N0(1+150%)(1+150%)=6.25N0。37. (黑龙江省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综试题)(10分)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代表_。碳元素从丙进入甲中的主要形式

55、是_。增强_(数字)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写出图乙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在该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最多占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_%。(3)在图乙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种群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4)当生态系统中的青蛙被除去后,猫头鹰的数量会升高,请分析说明原因:_。 37.(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10分)(1)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含碳有机物(2)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 4%(3)鸟类、青蛙、蛇、猫头鹰 蛇和猫头鹰、昆虫和鸟类(2分)(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渐递减,猫头鹰由原来的第三、四、五营养级变为第三、四营养级,能量损耗降低,种群数量随之增多。(2

56、分) 37.(1)因为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甲表示消费者、乙表示分解者、丙表示生产者,所以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表示光合作用;碳元素从丙进入甲中,即从生产者进入消费者,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大,所以增强光合作用可以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由图乙中食物链可知: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所以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最多时,能量传递效率为20%,所以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最多占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20%20%=4%。(3)由图乙中食物链可知:在图乙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鸟类、青蛙、蛇、

57、猫头鹰;种群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蛇和猫头鹰、昆虫和鸟类。(4)当生态系统中的青蛙被除去后,蛇获得能量的来源只有鸟类和田鼠,缩短了食物链,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渐递减,猫头鹰由原来的第三、四、五营养级变为第三、四营养级,能量损耗降低,种群数量随之增多。38. (河北唐山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7分)为了对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进行净化处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稳定塘。稳定塘包括厌氧沉淀塘、好氧塘、兼性塘、植物塘,其结构如下图。生活污水在“好氧-缺氧-吸收” 中完成去碳、脱氮和除磷,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请回答:(1)生活污水流经稳定塘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四个稳定

58、塘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水中 量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2)生活污水进入好氧塘后,下列物质或生物相对数量增加的先后顺序是 A. 细菌B. 藻类C. NH4+等无机盐离子D. 大量有机物(3)植物塘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与自然池塘相比,植物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植物塘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4)若生活污水不经净化处理而大量直接排入某湖泊,引起蓝藻爆发,周边居民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而出现中毒现象,请写出一条含四个营养级的这类食物链: 人。这也说明某湖泊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38.(共

59、7分,每空1分)(1)溶氧(或氧气)(2)DACB(3)群落 高 水生植物(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4)蓝藻浮游动物鱼(或蓝藻田螺鸭)(合理即给分) 自我调节能力 38.(1)稳定塘包括厌氧沉淀塘、好氧塘、兼性塘、植物塘,所以这四个塘中,溶氧量不同,因此生活在这四个塘中分解者对氧气的需求不同。(2)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为分解者提供食物,所以细菌数目增加,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如NH4+等无机盐离子,为藻类繁殖提供条件。(3)生态系统中所以生物构成生物群落;与自然塘相比较,植物塘中生物数少于自然塘,所以植物塘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水生植物(生产者)所固定

60、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4)由题意可知:蓝藻浮游动物鱼(或蓝藻田螺鸭);由于无水处理未经净化,最终导致居民重度,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当于抵抗力稳定性。39. (石家庄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7分)下列图例中,左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部分物质循环,右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倍率和时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左图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 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图中“” 表示_;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

61、利用。 (2)由右图可知,种群密度在 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 实现(写出两种措施)。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 。 39.(每空1分,共7分)(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量流动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或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合理给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答全给分)(2)第40 增加食物,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天敌等(任写两条) 逐渐增强 39.(1)由图1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 表示物质循环;由于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

62、于合成有机物,因此生态系统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2)由图2可知,040年间,均大于1,说明这4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第40年及之后,均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种群密度在第4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增加食物实现、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天敌等措施实现;在第10-30年时期内,均大于1,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增强。40. (福州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14分) 2006年10月2日至6日,我国黄海一海湾

63、发生赤潮,科研人员对赤潮爆发期及前后的表层海水取样分析,结果如下表 (1) 表中细胞密度代表浮游植物的数量,它们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_成份。测量密度时,海水样本要先轻轻震荡几次,再用吸管吸取,滴加于_上,然后统计计数室中的细胞数。可用_作为溶剂提取浮游植物的叶绿体色素。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叶绿素a含量时,科研人员用波长418nm和680nm的光激发叶绿素a发出荧光,利用的原理是叶绿素a主要吸收_。(2) 与9月25日比较,10月2、3日海水pH值变化的原因是_,10-6至10日海水中溶解氧变化趋势是_。有关资料显示,9月25日前该区域海水含P无机盐的含量远高于常年平均值,结合表中数据,提出一项控

64、制该地区赤潮发生的措施_。 40.(14分,每空2分)(1)生产者 血球计数板 丙酮/无水乙醇(答一即可) 红橙光、蓝紫光(完整才给分)(2)藻类数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海水中C02溶解度下降(答案合理即给分)下降 控制含P无机盐的排入(答案合理即给分) 40.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微小,要借助血球计数板计数;叶绿素为有机物,溶解在有机溶剂,故可以用丙酮/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据表格分析,与9月25日比较,10月2、3日海水ph值上升,原因是藻类数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吸收更多海水中C02,C02溶解度下降;10-6至10日海水藻类数

65、量下降,光合作用下降,制造的氧气量下降;在藻类密度最大时,海水的含P无机盐浓度较低,说明藻类繁殖要大量利用含P无机盐,而赤潮发生与藻类大量繁殖相关,因此控制含P无机盐的排入能够控制该地球赤潮发生。41.(山西四校2014级高三第三次联考)(8分)滨螺是一种小的海洋动物,它们大量吸附于岩石、水草和码头桩基上,以吃海草和海藻为生。甲图表示某石质海滩的一个自然水坑中,滨螺与水坑中三种海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其种群密度,线上的数字表示滨螺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把水坑中的滨螺按一定比例捉住移出水坑,研究滨螺对水坑中的所有海藻种类的影响及单位时间内滨螺的密度增长量的变化,结果如乙图所

66、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如表示一个生态系统,则缺少的成分是 。(2)调查滨螺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3)乙图中滨螺密度减少导致海藻种类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4)该水坑的滨螺的K值为 只/m2。(5)当滨螺移走100只/m2(大约重200g)后,水坑中的乙藻最多增加 g。 41.(除标明外每空2分,共8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1分)(2)样方法(1分) (3) 乙藻数量增多,使与其有竞争关系的某些藻类绝灭(4)200210之间 (5)1600 4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甲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67、滨螺活动能力较弱,用样方法调查滨螺种群密度。滨螺主要以乙藻为食物来源,滨螺密度减少导致乙藻数量增多,使与其有竞争关系的某些藻类绝灭,故海藻种类减少。由乙图可知,滨螺的密度增长量最高在100105之间,也即K/2,故K值为200210之间。滨螺食物80%来自乙藻,按照最低能量传递效率10%,滨螺移走100只/m2(大约重200g)后,乙藻少被捕食量为1020080%=1600。42.(重庆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14分)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68、,请回答:(1)如图1中,A表示_,其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 (保留一位小数) 。(2)若图2所示种群为田鼠种群,在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调查过程中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会 (偏高、偏低或不变)。(3)由于食性不同,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4)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演替。(5)其中一种植食性鱼类色彩绚丽,形状怪异,在观赏鱼市场非常名贵,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10分)某研究小组中进行某植物的栽培试验,图1

69、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 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请结合图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当温度达到_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2) 图1中,40 与60 时,CO2的吸收量均为0,二者的区别是 。(3)图2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个,在6h时叶肉细胞产生的场所有_,在18 h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为_。 42.(14分) 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15.6% 增长型 偏高 垂直结构 次生 直接(10分) 55 前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后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

70、为0(植物死亡) 2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由叶绿体到线粒体 42.由图可知: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是同化量/同化量,能量传递效率=肉食动物同化量植食动物同化量,植食动物所获取的行图中可以知道为14+12=16,其中2为有机物输入,肉食动物同化的为14+20.549=2.5, 所以传递效率就是2.5/16=5/32=15.625%。图2中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方法是:总个体数=重捕个体数初次标记数/重捕标记数,所以若调查过程中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

71、捕食,会导致重捕标记数减少,从而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分层分布现象,动物垂直分层的原因主要是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水平结构则是指群落在同一水平面上的镶嵌分布或方块分布。群落演替的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价值。图1中实线表示测得的光合曲线,虚线表示黑暗条件下的

72、呼吸作用;55两条曲线重合,说明光合作用停止,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40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均为0,是因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为0,无有机物积累;60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均为0,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为0,因为高温引起酶的失活(植物死亡)。图2 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气体的量不再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在6h和18h时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气体的量不再发生变化;6h时叶肉细胞内同时发生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的场所有3个: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18h时叶肉细胞中氧由光合作用部位叶绿体向有氧呼吸部位线粒体移动,21h光合作用完全停止。43.(重

73、庆一中2014级高三月考)(12分)乌鱼能治疗各种痔及湿痹,利大小便。为研究污染物对乌鱼塘中生物的影响,研究小组对某池塘中生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1)乌鱼与泥鳅之间存在 ,所以它们属于两个物种。(2)根据表1分析,水蚤和泥鳅的关系是 。(3)池塘中 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4)若鱼塘中泥鳅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图中cd段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接近 型,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 (会/不会)大幅超过b点。(5)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 演替。 43.(12分)(1) 生殖隔离(2)捕食和竞争 (3)水蚤和河蚌(4)稳定型 不会 (5)次

74、生 43.(1)乌鱼与泥鳅之间不能相互交配,所以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两个物种。(2)由表1中食物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画出食物网,根据食物网可知,水蚤和泥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通过食物网可知,池塘中水蚤和河蚌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池塘中水蚤和河蚌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获取能量的食物链缩短,减少能量损失,其种群密度上升。(4)若鱼塘中泥鳅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图中cd段时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附近,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接近稳定型;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会大幅超过b点,是因为环境资源有限。(5)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44.

75、(山东潍坊2014届高三3月月考)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 阔叶林群落人工过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与原群落相比,输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灌木群落重新恢复为阔叶林群落的演替属于 ,该演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 。(2) 采用样方法调查某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群落的 。(3) 草本植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l200j(cm2年) ,在面积l00cm2的范围内,每年输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数值最少为 j;次级消费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 千克。(4) 阔叶林中某些鸟类的保护色能躲避鹰的捕食,但狐狸却能通过鸟类的气味

76、准确找出他们的位置,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44.(11分)(除注明外,毎空1分)(1)减少 此生演替 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2分)(2)随机取样 物种丰富度(2分(3)12000 1250(4)信息传递(2分) 44.(1)阔叶林群落人工过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导致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能力减少,所以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该演替是发生在原有物种的基础之上,所以属于此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破坏,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选取样方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参入主观因素;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

77、的数量, 也就是 这个区域物种的数量,所以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物种丰富度。(3)草本植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l200j(cm2年) ,所以在面积l00cm2的范围内,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数值为1200100=120000j,最少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120000j10%=12000j;次级消费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为5020%20%=1250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由题意可以看出:阔叶林中某些鸟类的保护色能躲避鹰的捕食,但狐狸却能通过鸟类的气味准确找出他们的位置,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功能。45. (2014届青岛高

78、三一模)(12分)下图是某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型养殖模式物质循环部分流程图,其主要特征是充分利用水域广阔的优势条件,以杂食性的河蟹养殖为产业发展重点,用蟹、虾、鱼和沉水植物等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同时引进螺蛳,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据图回答:(1)流经该水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2)该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也不会引起浮游藻类大爆发,主要原因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3)引进的螺蛳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假设螺蛳的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甲所示,8年中种群数量多的是第 年,请在乙图中画出这几年种群数量变化曲线。(4)由于生态系统经改善后实现了 ,因此当地的经济效益有了相当

79、大的提高。 45.(12分)(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花津蟹(2)沉水植物吸收了水体中含氮、磷的无机离子(2分)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3)分解者 4(2分)曲线(右图)(2分)(说明:第4年最高,第8年比第2年稍低一些)(4)(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2分) 45.(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花津蟹以青虾为食物,而青虾以沉水植物为食物,所以花津蟹是次级消费者,(2)该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一般是指水中含氮、磷的无机离子的浓度增加,由于沉水植物的存在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离子,所以不会引起浮游藻类大爆发;生态系统依然处于稳定状态,

80、所以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螺蛳以水中的有机废物为食物,所以螺蛳属于分解者;由于=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所以当 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 1种群数量增加,第4年时种群数量最大;4-8年时, 1,所以种群数量减少。(4)“同时引进螺蛳,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 , 螺蛳以水中的有机废物为食物,所以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供能量利用率。46.(汕头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依赖于 (填生理过程)。(2)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

81、 。在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信息传递的作用依次为 和。(3)下表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比例调查结果。在该系统中存在如右上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 B =1: 1调整为1: 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 倍(精确到百分位)。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 。该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柱形图,横坐标表示各受威胁的主要原因,纵坐标表示数值。 46.(16分)(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填写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或发酵不得分)(2)神经递质 调节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

82、的稳定 (3)0.79 不流向下一营养级 偷猎和丧失栖息地(只填其中一个得1分,错填得0分),如下图所示(图解2分,横纵坐标的含义及刻度值1分,柱状图部分1分。具体标准可灵活把握) 46.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从群落进入环境通过细胞呼吸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神经细胞间兴奋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在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信息传递的作用依次为调节种间关系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的数量与其获得的能量(食物)成正比,假设原来A为100,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C的食物比例为A:B=1: 1. 则C的食物得到1有0.5来自A,则A要提供5;有0.5来自B,则B提供5,

83、需要A提供50,A总共要提供50+5=55. 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则C的食物有1/3来自A,所以A要提供10/3;有2/3来自B,B要提供20/3,A要提供200/3,A总共要提供200/3+10/3=70;如果将C的食物比例由1:1调整为1:2,消耗的A会更多,所以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55/70=0.79;最高营养级不被其他营养级捕食,所以能量不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根据表格可知,该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原因是偷猎为31%,丧失栖息地为32%,大于生物入侵和其他原因,所以偷猎和丧失栖息地是主要原因;柱形图按照表格提供数据,横坐标表示各种威胁的主要原因,

84、纵坐标表示数值,还要区别鸟类和哺乳类。47.(开封市2014届高三一模)(10分)某城市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改善周围的环境,将过去围湖造田、填河铺路的区域还湖、还河,增加了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生态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兴趣小组对部分湿地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调研中的有关问题:(l) 在上述城市改造过程中,农田等生态系统变成了湿地生态系统,其中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_。(2) 研究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由于蚯蚓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人们常用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 图1为所调研的某人工湿地群落中物种的配置状况示意图,这种配置对种群生存的

85、意义是提高对_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4) 根据调查到的生物类群绘制出碳循环图解(如图2),但未能完整地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请写出图2中缺少的过程:_(用图2中的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5) 完善后的图2中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给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6) 为了改善水系景观,近年来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通过对“改善” 前、后的跟踪调查发现,湿地生态系统消除少量城市生活废水污染的能力明显减弱了,其主要原因是_。 47.次生颜体取样器阳光DCO2 (2分)DAC(2

86、分) 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被破坏(1分),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减弱(1分) 47.在植被条件未被彻底破坏的土壤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土壤小动物较小,不能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范围较大,不能用样方法,所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其丰富度。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的光。碳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生物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向无机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由于D释放氧气,所以D为生产者,A以D为食物,C以A为食物,所以A和C为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所以B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形成,食物链从

87、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即DA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种间关系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湿地生态系统消除少量城市生活废水污染的能力明显减弱了,是因为清除多种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48.(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及过程中能量流动的形式分别是 、 。(2)图中A为 营养级,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B灭绝,则短期内

88、丙中D的数量变化是 。(3)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8.(1)丁 有机物 热能散失 (2)第二 捕食和竞争 增加 间接 48.(1)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成分,碳在甲和乙之间双向传递,所以甲乙为无机环境和生产者,而乙传递到丙,所以甲为无机环境,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碳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过程为呼吸作用,其中能量流动的形式主要以热能散失。 (2)A是以乙为食物的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D均以A为食物,构成竞争关系,而D也以B为食物,所以BD也存在捕食关系。若B生物灭绝,D一方面减少了竞争者

89、,另一方面,从A到B再到D这条食物链,与直接从A到D相比较,在相同的生产者提供的情况下,后者获得的能量更多,所以短时间内D的数量增加。(3)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49. (赣州市2014届四所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当今全球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是因为其具有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目前人们依据_的理论逐步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2)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纵横交错的公路和林立的髙楼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从

90、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某种群由于被公路分隔开,产生了_,导致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3)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不但引起气候暖化,还溶于水中导致海洋酸化。这两种变化共同影响着海洋生物。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_特点。 49.(6分, 每空1分)(1) 间接使用 空间(垂直和水平) (生物) 群落演替(2)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写全才给分) 地理隔离(3) 全球性 49.(1)对生态系统起重要的调节功能的是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恢复被破坏的群落,相当

91、于次生演替,所以依据群落演替的原料。(2)生态系统的功能由: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由于纵横交错的公路和林立的髙楼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所以这些功能都受到影响;被公路隔开,产生了地域的差异,所以产生了地理隔离。(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50.(山东德州2013届高三校际联考)肉苁蓉是传统的中药植物,与蚜虫相同,都寄生在柽柳上,剑纹夜蛾是柽柳食叶害虫,下图是部分物质流动渠道。请据图回答问题。(1) 肉苁蓉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该图中没有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有 和 。(2) 夜蛾盾姬蜂在该图中属于 级消

92、费者,其排泄物中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会太高,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3) 若夜蛾盾姬蜂增加0.1g同化量,至少需要消耗柽柳 g同化量。(4)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促使物质在 和 之间循环往返,其中碳主要以 的形式在两者之间循环。(5)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间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越强,在受到轻微干扰后会自我修复,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调节。 50.(12分)(1)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次 二 逐级递减(3)2.5(4)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CO2(5)抵抗力 负反馈 50.(1)肉苁蓉是传统的中药植物,与蚜虫相同,都寄生在柽柳上,所以在生态系统的组

93、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非解者,图中体现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2)夜蛾盾姬蜂所处的食物链是:柽柳剑纹夜蛾夜蛾盾姬蜂,所以夜蛾盾姬蜂在该图中属于二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其排泄物的本质是食物残渣,即第二营养级的残骸,所以属于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3)夜蛾盾姬蜂所处的食物链是:柽柳剑纹夜蛾夜蛾盾姬蜂,若夜蛾盾姬蜂增加0.1g同化量,至少需要消耗柽柳的量为m克,所以:m0.20.2=0.1,可以得出:m=2.5g。(4)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94、往返;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物又以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5)生态系统中生物种间关系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在受到轻微干扰后会自我修复,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51. (成都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检测理综)(10分)科研人员为研究人工引入互花米草后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的种类数和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主要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昆虫种群密度(只/m2)实验前试验后实验前试验后实验前试验后实验区海蓬子互花米草4720142

95、.3对照区海蓬子海蓬子47401311(1)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之间是通过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同时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2)人工引入互花米草后,实验区昆虫的种类数和种群密度都大幅减小,最可能的原因是,预计该湿地生态系统食虫鸟会发生的变化是。(3)实验区与对照区相比较,抵抗力稳定性;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51.(10分) 51.(1)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个物质循环,才能够紧

96、密联系在一起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信息传递的功能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2)由表可知,人工引入互花米草后,主要植被是互花米草,说明互花米草的竞争力强,导致海蓬子等植物种类减少,使实验区昆虫的食物和栖息地减少,所以实验区昆虫的种类数和种群密度都大幅减小;由于实验区昆虫的种类数和种群密度都大幅减小,所以该湿地生态系统食虫鸟的食物减少,食虫鸟种类和数量减少。(3)实验区与对照区相比较,实验区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所以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人工引入互花米草后,实验区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52.(东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我国

97、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修复后的水体由原来的浑水态变为清水态,主要原因是沉水植物大量吸收了水体中含_等元素的无机盐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大爆发。38月份,浮游藻类的种群数量呈_型曲线增长。(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的结果。(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

98、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4)该修复工程引入的生物均以当地生物为主,且引入的种类和数量经过了实验论证,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原理。利用某些沉水植物分泌的物质杀死藻类或抑制其生长进行生物修复,与用化学药物杀死藻类进行化学修复相比,前者的突出优点是_。 52.(16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1) N、P(各1分) S (2)标志重捕 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3)群落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1分),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分)(4)协调与平衡时效长、防止二次污染、

99、降低成本(答对任2点均可,只答“防止环境污染” 给1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2.(1)由浮游藻类大爆发可知,该浑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的无机盐,植物主要利用N、P等元素,所以沉水植物吸收N和P元素;沉水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是竞争关系,所以有了沉水植物后,浮游藻类的种群数量变为S型。(2)野鸭个体大,活动范围大,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草鱼和罗非鱼以螺蛳为食物,所以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当草鱼和罗非鱼数量增多后,捕食的螺蛳量会增加,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负反馈调节。(3)研究对象是沉水植物,大型底栖动物等,所以是群落水平上研究;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

100、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数量不超过,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所以该修复工程引入的生物均以当地生物为主,且引入的种类和数量经过了实验论证,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修复:利用某些沉水植物分泌的物质杀死藻类或抑制其生长;化学修复:用化学药物杀死藻类,所以生物修复的优点是:时效长、防止二次污染、降低成本。53.(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我市正在大力建设太白湖湿地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中分布着菖蒲、芦苇、白茅,岸边有

101、柽柳、白杨树等植被,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 (2) 人们通过对荒滩引水、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湿地生物群落,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3)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4) 经观察和测定湿地水域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在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如图示。在该食物网中影响螺蛳的种群密度的种间关系是_。假如水域受到污染导致螺蛳和轮虫全部死亡,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降低。若水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0kJ,黑鱼最多可获得_kJ的能量。图乙中A表示_。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 53.(12分)(1)水平(2)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生态

102、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4)捕食、竞争;抵抗力稳定性 400 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53.(1)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所以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中分布着菖蒲、芦苇、白茅,岸边有柽柳、白杨树等植被,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人们通过对荒滩引水、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湿地生物群落,是次生演替,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

103、和食物网)。(4)由图可知:影响螺蛳的种群密度的种间关系是轮虫与螺蛳之间竞争食物,鲫鱼捕食螺蛳;假如水域受到污染导致螺蛳和轮虫全部死亡,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黑鱼所在最短食物链:水草草鱼黑鱼,能量传递效率是20%,所以若水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0kJ,黑鱼最多可获得:1000020%20%kj=400kj;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粪便;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54. (资阳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14分)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

104、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1)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 。(2)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结构发生改变。(3)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 (填字母)。(5)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 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 营养级。(6)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05、A. W1D1D2B.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 (A2B2C2)C. 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D.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54.(14分,每空2分)(1)竞争 ;(2)垂直(答“空间” 也给分);(3)抵抗力;(4)A D(答全才给分);(5)二和第三(答全才给分); 一 ;(6)D 54.由图分析,湖泊中鲢鱼和河蚌的关系是竞争,它们有共同的食物鲢鱼。光照导致植物垂直分层,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所以导致动物在结构上也具有分层现象。由题意分析,对湖泊进行填埋,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甲图中小球藻是生产者,其余4种是消费者;乙图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是生成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所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D。图甲中河蚌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细菌和真菌分解水蚤的粪便,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分析图中数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W1D1+D2;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D1=A2B2C2D2;由生成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W1=(A1B1C1+D1) = (A1B1C1A2B2C2D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