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1、“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秉笔直书 言必有据 论从史出 以小见大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秉笔直书是指写史书必须根据事实进行记录、不隐晦、不扩大、真实地反映情况;言必有据指说话一定要有根据;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指的从历史史料和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以小见大是指通过小事或者一小部分看出整体,抓住一点或者局部进行想象延伸和放大。故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考点: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方法治史原则2、据史记载
2、: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从材料可知,既使是贫贱的士,“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士”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所以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士的地位3、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
3、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4、(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在中国古代,最能体现“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的“某种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科举制。“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可知,题
4、干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这就为“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故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5、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影响
5、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所述,唐代有东西二市,宋代商业店铺则散布在城市各处,所以反映的是南宋时期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所以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7、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
6、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宋朝对外贸易发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强调的是“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也因其被“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由此可知政府裁决的原因是“偷税”,故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商税收入,所以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税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较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
7、考查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起了积极的影响,故应选D。A项明显与材料相左;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所以应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9、明朝人叶盛说:“今书坊(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相传射利(谋取财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南人喜谈如汉小王(光武)、蔡伯邕、杨六使(文广),北人喜谈如继母大贤等事甚多。农工商贩,抄写绘画。材料表明( )A小说的兴盛适应了市民阶层需要 B小说在北方社会更为流行C文艺作品良莠不齐危及封建统治 D宋词元曲在南方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8、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小说等通俗文学备受推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应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明清小说10、2014年6月4日北京商报报道,嘉德2014年春拍邮品钱币拍卖会近日落槌,“明通行宝钞中书省贰佰文”以276万元成交,创中国古代纸钞拍卖记录。这件藏品备受收藏界青睐,是因为它( )A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 B从整体上体现了明朝历史C见证了明朝商品经济状况 D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1、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
9、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 )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籍 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 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活动的分析与认识。分析选项,A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时期的作为,故符合题意。B中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华事夷言作者是林则徐,故错误。C是洋务派观点,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D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主张。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师夷长技12、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
10、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中,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题目中历史事件时间的记忆。依据所学可知,A应该是在1860年,B是在1900年,C是在1912年,D是1899、1900年间的事件。故BCD都有可能记载;A不可能,但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历程重大历史事件13、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
11、是一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历史观。本题强调的重点是“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属于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问题,故A符合题意;社会史观主要从社会生活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球史观主要强调世界一体化联系;(近)现代化史观主要是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资本主义化,所以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考点:历史研究历史观革命史观14、“江南制造总局担当了两重任务:第一,生产扩大军事工业所需的机器,供给总局本身和其他准备兴办的机器局使用;
12、第二,直接生产军事上所需的轮船、枪炮、火药。”这主要体现了( )A洋务运动的机器制造是自主创新 B洋务运动制造机器的水平超过西方C洋务运动的“自强” 思想的特点 D洋务派办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分析选项,ABD三线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与题意相符,材料“供给总局本身和其他准备兴办的机器局使用直接生产军事上所需的轮船、枪炮、火药”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应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15、1891年和 1898 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
13、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材料“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揭示的是康有为在传统文化上的态度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康有为的思想16、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
14、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17、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民生主义。依据所学可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解决的是政治问题,只有民生主义才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其内容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
15、;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弊端的批判。所以应选C。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8、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国共合作。解答此题关键是时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即1941,正是抗日战争
16、时期,国共合作抗日,但是这时国民党发生动摇,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故指出“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抗战19、1928年,蒋介石在参加一个国货展览会的开幕式时便曾经宣称:“国民政府是要提倡国货,要振兴实业,要挽回利权,使外国货在中国没有销路,大家都用国货来打倒帝国主义。”为此,国民政府( )A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建立中华民国,抵制日货C促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依据所学,1927年东北易帜,南北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国民政府宣布进
17、入训政时期,1927-1937年号称民国黄金十年,正是这十年的经济基础建设,法币改制、白银法案等一些列建设运动。故应选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 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背景,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2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是(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新民主主义论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A B C D 【答案】D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2、“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
19、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D 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大跃进。引文中对花生的描述很明显是一种虚报产量的行为,这是发生在1958-1960年间的“大跃进”的表现,故B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时间为1953-1957提前一年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是1949年至1952年,“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为1966-1976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故ACD排除。所以应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23、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
20、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变化。依据所学,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家庭经营,自负盈亏,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所以应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21、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24、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依据材料“1953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可知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两极对峙,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C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我
22、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表明新中国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所以应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5、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材
23、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得以恢复后,美国代表发表的感叹,“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突出了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应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开拓外交新局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6、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日关系正常化 B中苏关系缓和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依据所学,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之后,故A错误;20世纪70年
24、代,中苏关系处于恶化阶段,故B错误; C错误,言过其实;D符合题意,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因此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以制衡苏联。所以应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开拓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正常化27、2014年4月16日北京日报报道,外交部长王毅1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中俄双方已经商定,2015年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形势下,这对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要密切配合,办好有关活动。这从一侧面折射出( )A中俄两国在对待二战的问题上具有一致性 B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已使联
25、合国名存实亡C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D中俄两国力图恢复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答案】A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世界格局中俄关系28、在2012年6月举行的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 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 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业繁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和过去充满硝烟的史实比较,台湾在内
26、地购房和拥有人民币账号的居民增多,反映了交流增强。所以应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祖国统一大业两岸关系29、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
27、技水平随着也不断提高,因此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B正确;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和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说法错误;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夸大其词。所以应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教育、科技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30、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在此讲话的影响下( )A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B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C我国文艺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8、”提出D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教育。解答此题注意时间时间“1977年”和历史事件信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由此可知A项正确。其他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教育、科技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教育高考二、材料分析题(31题16分,32题12分,共28分)31、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
29、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观察下面三幅图图一 图二 图三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材料四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1)据材
30、料一,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2)说明每一幅图反映的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5分)(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的?(3分)(4)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答案】(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2分)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分)(2)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1分)图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31、(1分) 图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分)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2分)(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4)特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1分),健全基层民主制度(1分)。目的: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之变局,至是始定。”归纳总结: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联系所学回答后一小问。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
32、时注意分析图示的内容,图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现,图二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体现,图三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体现。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从专制走向民主。”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此题主要结合学生所学的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归纳总结即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注意结合材料“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
33、公共事务。”。联系所学归纳“根本目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
34、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
35、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3分)(2)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了近代商品市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走向经济的近代化)。(3分)(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1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1分)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
36、改革开放的决策;(1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1分)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说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剧,“又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说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3)问,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理解。第一小问首先根据1952年1956年的提示指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其次是1978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后,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原因分别阐述:第一次:结合内因:三大改造的
37、完成;外因: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第二次的原因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的变化三、小作文(共1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认为,继毛泽东模式后,形成了邓小平模式。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
38、,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不断进行修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体现的改革思想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首先,社会主义不是贫困,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其次,要发展生产力。第三,要改革开放,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对发展生产力有用的东西。第四,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就必须坚持四顶基本原则。邓小平本人把他的上述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据世纪大讲堂整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邓小平模式。要求: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叙述通顺流畅。【答案】1、阐明观点。
39、(总分数2分)邓小平模式就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对毛泽东模式的继承与发展的产物。(2分)2、论述观点,阐述邓小平模式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包含的内容。(总分数8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伟大转折,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转移党的工作重心、拨乱反正的决策。(2分)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2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及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
40、断一切工作是非的标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2分,答出两点即可)确立了以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祖国统一问题,逐渐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其它如答出“三个面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改革开放的成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可给2分,但总得分不能超过8分。3、综述。(总分数2分)综上所述,邓小平模式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完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邓小平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这种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发展。(2分)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程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