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题库试题政治1.(黑龙江哈三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下列诗句中与此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A.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B.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解析 1.诗句表明春意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也体现了这一哲理,故B符合题意。A体现的哲理是物质是运动的。C体现的哲理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体现的哲理是物质是运动的。2.(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2014年第一次模拟) 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
2、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 B C D解析 2.诗句,把风定的静与花落的动结合起来,用鸟鸣的动衬托山的幽静,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表述正确。谚语表明,良言和恶语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体现的哲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辩证否定观,故表述错误。谚语表明,从当家的实践中知道柴米贵,从养育儿女的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恩情,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表述正确。
3、谚语表明,先有仓廪实这一物质条件,后有礼仪观念,先满足衣食这些物质需要,才会知道荣辱观念,体现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故表述错误。答案 B3.(江苏南京、盐城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物体的温度实际上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原子不断运动、互相碰撞产生的。如果给物体持续降温,则原子运动不断减弱直至停止,温度也就不会再下降,这就是原子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极限,我们称为绝对零度(-273.15)。材料表明A绝对零度是物质运动的临界点B绝对零度是一切质变的临界点C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控制的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解析 3.题意表明,当物体的原子运动停止时,就会达到绝对
4、零度,这说明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绝对零度是组成物体的原子运动的临界点,而不是物质运动的临界点,更不是质变的临界点,故BC表述不当。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控制规律,故C项表述错误。答案D4.(河北唐山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时间都去哪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些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 明白时间静止的
5、意义能让我们感知亲情的幸福和芬芳 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一切皆变,只能在回味中流泪 时间的长短有无完全由我们自己随意控制 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A B C D解析 4.题意表明人们从时间的流逝和静止中感悟到亲情、幸福,获得了成长的体验,更能从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故符合题意。只看到了时间的绝对运动而没有看到相对静止,表述不当。时间的运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表述错误。答案B5.(河北石家庄2014届综合能力测试)下列诗句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蕴含哲理相近的是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
6、又一村C.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D.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解析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蕴含的哲理是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的,新事物终究要战胜旧事物,D符合题意。6.(河北石家庄2014届综合能力测试)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合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
7、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回答1920题。20. 落实会议要求,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立足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在绝对相容的统一中思维 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B. C. D. 解析 6.办事情时要立足整体,故错误;不符合题意;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说明正确;独特风光、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表明个性,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是共性,故选A7.(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 下列选项与下图涵义相吻合的是A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B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C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探索解析 7.人生不能像做菜那样老一套
8、,而应有所准备,强调了要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探索,故选D。8.(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 201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作出重要指示强调,5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的“枫桥经验” ,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与下列观点中构成哲学上的“对子” 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气者,理之依也” D“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解析 8.材料中是辩证法的观点,它的对子是“形而上学” ,只有D是形而上学的
9、观点,故选D。9.(广西桂林中学2014届高三2月月考) 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同“夕”) 如环,昔昔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月亮本是宇宙间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人们对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形式A. B. C. D. 解析 9.文学世界中描述的客观事物具有客观性,故说法错误;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活动,并没有改造客观世界,故错误。10.(
10、山东潍坊2014届高三三月模拟考) “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是2014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稳” 也好,“改” 也好,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稳中求进” 主要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C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D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解析 10.“稳” 是指相对静止,“进” 是指运动,故B符合题意。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11.(江苏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 面对雾霾,继北京之后,不少城市也相继出台或加快出台自己的应急预案。但业内人士指出,这只是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 的短期应急举措,治理雾霾的长远解决之道“不在应急,而在减排” 。这一主张体现了
11、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A B C D 解析 11.材料强调的长远之道是指出它的本质,同时也是在解决矛盾问题,故体现的是现象与本质、主次矛盾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12.(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漫画枯的外表,强的的内心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又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既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也要看到其内在本质既要分析事物的偶然联系,也要分析必然联系既要重视客观条件,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A. B. C. D. 解析 12.题目强调的是要全面地认识事物,没有涉及到偶然与必然,重视客观
12、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的问题,符合题意,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13.(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有人认为,机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而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机遇总是以确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出现。这种观点( )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的条件性 把发展的状态当作发展的趋势把规律的必然性当作机遇的确定性 把物质的存在方式归结为相对静止A B C D解析 13.说机遇总是以确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出现,表明这人把机遇的条件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混淆,同时认为机遇是在确定的情况下出现,这就把机遇与规律的必然性相混淆。故选B。14.(辽宁大连高三第一次模拟考)人一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变,少年重
13、在人格教育,年重在技能学习,中年重在实现理想,老年重在延年益寿。下列选项最能反映以上现象的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A B C D解析 14.人一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变,说明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的,符合;人在每一个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表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故符合题意。15.(河北邯郸市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脸是人体最奇妙的部分,虽然只有眼、嘴、鼻等几个器宫,但大小、组合方式、位置的不同,却能变化出千姿百态的脸。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画中,发现他创造美丽的公式:脸宽是鼻宽的四倍,前额的高度、鼻子的长度以及下颚骨高度都相等。这表明
14、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绘画创作要从艺术原则出发 事物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A B C. D解析 15.“脸” “千姿百态的脸” 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美丽公式说明事物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故正确。整体功能不一定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表述错误。绘画的创造也应该遵循规律,所以错误。16.(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右图是年国庆期间,两名游客穿着传统服饰在北京景山公园万春亭拍照,她们身后的故宫笼罩在雾霾中. 雾霾的主因是气象因素,如果不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灰尘、硫酸、硝酸、等微粒,就不会成霾。这说明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世界统一
15、于物质A. B. C. D. 解析 16.材料表明,雾霾的主因是气象因素,有其发生的客观根据,故正确,同时也体现了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故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选D17.根据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我国文化部门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积 极应对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调整策略,推进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这体现了A.整体与部分相结合 B.主观与客观相符合C.运动与静止相统一D.理想与现实相结合解析 17.本题考查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世情、国情等客观实际,我国调整发展的主观策略,这体现出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理
16、想与现实等关系,故排除A、C、D项。18.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全球变暖又对促成灾害性天气的其他 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海水变暖,为风暴提供了更多能量;地球大气层升温,会使其保留的更多水分通过暴风雨倾斜下来这告诉我们自在事物的联系正逐渐被人为事物的联系所取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幵始,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B.C. D.解析 18.本题考查联系、规律、发展等知识。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不能被人为事物联系所取代,故错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错误;材料中,
17、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灾害性天气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既体现出联系的多样性,又体现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故分析符合题意。19.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说明了()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B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D客观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解析 19.本题考查考查运动等知识的理解。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体现的是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动之中,即运动的永恒性,故B项正确;A、C、D项观点都不合题意,故排除。20.当1毫克汞渗入地下,可造成大约360吨水受污染,由此计算,一只含汞节能灯废弃后,如处置不当,就可能污染90吨至180吨水及周围土壤。这体现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真理是有条件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联
18、系具有普遍性A BCD解析 20.汞对水、土壤等的污染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这一联系也是自然界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体现出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故正确;题干体现不出真理的条件性和事物的变化发展,故不合题意。21.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是作为反经济周期的工具来发挥作用的。经济衰退时期实施扩张性操作,通货膨胀时期实施紧缩性操作。这样的“逆风行事”是A以经济学理论决定实践B把理性分析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C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政策D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解析 21.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实践决定理论,而不是理论决定实践,故A项错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而不是
19、理性分析等主观性因素,故B项错误;“逆风行事”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势采取不同的对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C项正确;“逆风行事”没有否认相对静止,故D项不合题意。22.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报告说,利用基因技术对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后可以使它们更有效地杀灭癌症细胞,这种方法已被成功应用于治疗白血病,研究人员认为它对其他癌症可能同样有效。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ABCD解析 22.通过科学研究得出利用基因技术治疗癌症的方法,体现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故正确;方法成功运用治疗白血病指向个性,对其他癌症同样有效指向共性,故题干体现
20、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正确;题干体现不出运动和静止、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故不合题意。23.(2013安徽, 10,4分) 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A.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史伯)B.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王夫之)C.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韩非)D. 寄言持重者, 微物莫全轻(元稹)解析 23.考点定位: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微物莫全轻” 说明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D切题, 答案选D。A为矛盾观点, B为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C为发展的观点, 均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A、B、C。答案和解析政治答案 1.B解析 1.诗句表明春意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草
21、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也体现了这一哲理,故B符合题意。A体现的哲理是物质是运动的。C体现的哲理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体现的哲理是物质是运动的。答案 2.B 解析 2.诗句,把风定的静与花落的动结合起来,用鸟鸣的动衬托山的幽静,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表述正确。谚语表明,良言和恶语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体现的哲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辩证否定观,故表述错误。谚语表明,从当家的实践中知道柴米贵,从养育儿女的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恩情,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表述正确。谚语表明,先有仓廪实这一物质条件,后有礼仪观念,先满足衣食这些物质需要,才会知道荣辱观念,体现的哲理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
2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故表述错误。答案 B答案 3.D解析 3.题意表明,当物体的原子运动停止时,就会达到绝对零度,这说明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绝对零度是组成物体的原子运动的临界点,而不是物质运动的临界点,更不是质变的临界点,故BC表述不当。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控制规律,故C项表述错误。答案D答案 4.B解析 4.题意表明人们从时间的流逝和静止中感悟到亲情、幸福,获得了成长的体验,更能从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故符合题意。只看到了时间的绝对运动而没有看到相对静止,表述不当。时间的运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23、移,故表述错误。答案B答案 5.D解析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蕴含的哲理是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的,新事物终究要战胜旧事物,D符合题意。答案 6.A解析 6.办事情时要立足整体,故错误;不符合题意;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说明正确;独特风光、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表明个性,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是共性,故选A答案 7.D解析 7.人生不能像做菜那样老一套,而应有所准备,强调了要解放思想,勇于发现和探索,故选D。答案 8.D解析 8.材料中是辩证法的观点,它的对子是“形而上学” ,只有D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选D。答案 9.A解析 9.文学世界中描述的客
24、观事物具有客观性,故说法错误;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活动,并没有改造客观世界,故错误。答案 10.B解析 10.“稳” 是指相对静止,“进” 是指运动,故B符合题意。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 11.C解析 11.材料强调的长远之道是指出它的本质,同时也是在解决矛盾问题,故体现的是现象与本质、主次矛盾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 12.A解析 12.题目强调的是要全面地认识事物,没有涉及到偶然与必然,重视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的问题,符合题意,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 13.B解析 13.说机遇总是以确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出现,表明这人把机遇的条件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混淆,同时认为机遇是在确定
25、的情况下出现,这就把机遇与规律的必然性相混淆。故选B。答案 14.C解析 14.人一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变,说明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的,符合;人在每一个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表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故符合题意。答案 15.B解析 15.“脸” “千姿百态的脸” 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美丽公式说明事物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故正确。整体功能不一定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表述错误。绘画的创造也应该遵循规律,所以错误。答案 16. D解析 16.材料表明,雾霾的主因是气象因素,有其发生的客观根据,故正确,同时也体现了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故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选D答案 17.B 解析 17.本题考查
26、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世情、国情等客观实际,我国调整发展的主观策略,这体现出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理想与现实等关系,故排除A、C、D项。答案 18.B 解析 18.本题考查联系、规律、发展等知识。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不能被人为事物联系所取代,故错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错误;材料中,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灾害性天气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既体现出联系的多样性,又体现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故分析符合题意。答案 19.B解析 19.本题考查考查运动等知识的理解。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体现的是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动之中,
27、即运动的永恒性,故B项正确;A、C、D项观点都不合题意,故排除。答案 20.B解析 20.汞对水、土壤等的污染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这一联系也是自然界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体现出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故正确;题干体现不出真理的条件性和事物的变化发展,故不合题意。答案 21.C解析 21.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实践决定理论,而不是理论决定实践,故A项错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而不是理性分析等主观性因素,故B项错误;“逆风行事”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势采取不同的对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C项正确;“逆风行事”没有否认相对静止,故D项不合题意。答案 22.A解析 22.通过科学研究得出利用基因技术治疗癌症的方法,体现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故正确;方法成功运用治疗白血病指向个性,对其他癌症同样有效指向共性,故题干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故正确;题干体现不出运动和静止、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故不合题意。答案 23.D解析 23.考点定位: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微物莫全轻” 说明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D切题, 答案选D。A为矛盾观点, B为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C为发展的观点, 均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