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却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
2、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中国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不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
3、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
4、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
5、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A北京故宫规划严整,中轴线左右两边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B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活力的象征。C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宝库。D苏州园林建筑技巧灵活多样,虚实相生,远近相称,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一般不会像哥特式教堂那样让人感
6、到恐惧,而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让人感到安适与和谐。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的“金铺玉户”“重轩镂槛”,可以看出中国建筑绘画雕刻的精致繁富。C园林完全摒弃了庄重对称的传统,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D空间变化无常,时而畅通,时而阻隔,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B中国建筑因供人们游乐享受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
7、受。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显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营造平面纵深空间,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D中国既有威严庄重、对称整齐的宫殿建筑,又有曲径通幽、玩赏自由的园林建筑,二者共存,体现了儒道互补的文化追求。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
8、,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栗,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宜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
9、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位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麾壮士执弼 麾:部下。B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 罹:遭受。C自是州里丰衍 丰衍:充足富裕。D百姓大
10、戏 大戏:肆意玩乐。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B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C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D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孙平颇有才干,博学果敢。他在北周为官时,做卫王的侍读,并深得信任;侍奉高祖时,他果断擒拿住有二心的贺若弼,解除了高祖的大患。B长
11、孙平深谋远虑,防患未然。他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按照贫富差异,交出一定的粮食,储存在公共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C长孙平为人耿直,敢于进谏。皇帝要处决被人告发的邴绍,他晓之以理,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忧心圣德等言辞最终成功说服皇帝赦免了邴绍。D长孙平政绩卓著,深受重用。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与突厥之间的争执;也因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5分)(2)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12、89题。村 饮 黎简村饮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注黎简: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亲历广东连续三年大旱,后又连降大雨,禾稻毁坏严重,物价飞涨。醵(j):凑钱喝酒。8诗歌第三联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9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中村民们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里仁篇关于见贤与不贤的名言“ , ”,与论语述而篇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句式与取意类同。(2)杜甫登高一诗开篇即用“ , ”
13、两句写出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3)屈原离骚写诗人离楚出游途中“ , ”的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回过头纵目远望前路,下定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的决心。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无期徒刑(意)迪诺布扎蒂在城郊这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我们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
14、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三圣广场。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谈,至少也要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万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工
15、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当我们中的某个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等着他的可想而知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有一天,轮到我上场了。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我连眼睛都张不开,光太强了。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我憔悴的脸,惊慌的表情,逗得大家乐不可支。“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吧?”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
16、我心里已盘算好了,它说不定是惟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吵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最后,一个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我孤注一掷。“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台下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
17、别装了!”“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猎物跑掉。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我整
18、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掌声。我搞定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了开来。“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那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我”,通过一次演讲活动而能够获得释放,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B. “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作者通过设置悬念,使读者急切地想知道“我”的命运会
19、怎样。C.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D. 由于听众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而“我”的表现太差了,扫了听众的兴,所以他们便“一脸的迷惘与失望”。E文题“无期徒刑”,既说明小说写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的故事,也隐喻着那些听众陷于道德牢狱的无期徒刑之中。(2)从小说中看,“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我”“脱困的妙计”是分几步实施的?请概括说明。(6分)(4)在小说中,讲故事和表达主旨是密不可分的,你认为小说这样讲故事对表达主旨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
20、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天人交战的“盗火者”王龙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成为彻底改变严复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中国的热血之士纷纷开出自己的救亡药方。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从来述而不作的严复,终于决定要化笔为剑,用文章来呐喊冲锋了!新年春节刚过,严复就发表了第一篇重磅文章论世变之亟。他清醒地看到:“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压抑多年澎湃已久的爱国激情,终于化作急迫的救亡使命感,他一口气写下了救亡决论原强辟韩等为人传诵
21、一时的名篇。这些充满激情的政论文章,抨击时弊,呼吁国人因时而变,维新图强,是一次对中国专制政体从治统到道统、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清算,其宗旨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尊民叛君,尊今叛古”,主要内容则可归纳为四句话;帝王窃天下,儒术卫王权,八股笼士心,治术坏民智。严复的这些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从此声名鹊起,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戊戌维新失败后,严复躲进小楼,立誓“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对中华文化不曾一日消解的深层焦虑感,成为他不竭的精神动力。十年中,这位孤独的圣徒扛着救赎的十字架,独自一人匍匐在精神孤旅之上。1906年,在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时,当他译到专制政体“彼将使之为奴才也
22、,必先使之终为愚民也”一语,不禁心生悲愤,涕泪长流。中国千年的专制之痛,竟让一位遥远的西方人总结得如此精确。拯救吾国,必先拯救吾民。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决定了他只选择那些有助于改造国民性格的西方书籍介绍给中国人。深受严译影响的鲁迅,后来也深为理解严复这种忧虑的心境,他感叹道:“严又陵究竟是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的,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在严复是沉痛的“三民论”的呼号呐喊,到了鲁迅笔下则是痛极无声的那个麻木的愚民阿Q形象。中国的启蒙事业,就这样薪火相传,涓滴成河。1905年春,围绕改造中国的途径,严复与孙中山有一次正面的思想交锋。严复对革命党领
23、袖再次重申,在时机尚未成熟时革命,“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 孙中山直言不讳:“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孙中山对书斋中的严复显然不无揶揄之意。但这场对话显然也暴露了严复思想深处的矛盾: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1910年,他以“硕学通儒”的资格进入实施“新政”的清政府新设立的资政院,又获“文科进士”赏赐。有人质问严复,为何还不与清廷划清界限?他说:“今日政府未必如桀,革党未必如汤,吾何能遽去哉!”这句话背后充满忠臣孝子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与侥幸。1911年武昌起义前六天,严复还为清朝写了第一首国歌
24、。起义爆发当晚,严复在日记中痛惜地写下“武昌失守”四字。1920年代,“革命”已取代“进化”成为中国最主流的强势话语。坚持改良的严复自然被淹没在革命的洪流之中。在新潮人物的眼中,晚年严复已成为一个无法与同时代新人进行对话沟通的思想老人,充满精神的孤独。1921年严复去世。临终前,他的遗嘱第一条便是“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生前自题墓碑:“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一个终生反对专制政体的启蒙思想家,却自甘把一个消失的王朝作为精神归宿。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摘编自随笔2014年第2期)相关链接: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启
25、蒙思想家,1897发表译作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阐发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191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重忧虑,曾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摘编自国学网)1879年,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此后仕途不顺。1885年起,为博取一个举人的头衔,严复接连八九年参加了四次乡试,都铩羽而归。苦闷到极点时,他甚至悔恨自己“一肚子洋墨水全是多余”。其间,他染上了鸦片烟瘾。在某种意义上,吸鸦片反映了严复思想观念中最隐秘和最难以捉摸的情调,沿着这条道,也许能解开严复人生中的诸多悖论。(王龙)(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26、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严复以“尊民叛君,尊今叛古”为宗旨写下了救亡决论原强等政论文章,彻底消除了中国几千年的专制政体。B严复与孙中山在政治主张上针锋相对,严复重改良,认为革命时机不成熟,而孙中山重行动,认为革命事业时不我待。C严复“三民论”的呼号呐喊,鲁迅塑造麻木的阿Q形象,他们这种对中华文化的深层忧虑都源自他们个体的精神孤独。D被康有为称为“西学第一人”的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后,几次科举落第,使他精神极其苦闷,一度怀疑自己的西学知识。 E作为积极倡导西学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倡“三民论”,遗憾的是他从未想过把自己的主张转变为实际行动。(2)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识之士探寻了
27、改造中国的多种途径,但实践的结果各异,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3) 严复的思想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述。(6分)(4)文中最后一段说“严复最后一次特立独行地展示了他人生的悖论与谜题”,试结合材料谈谈严复“人生的悖论”有哪些体现。(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事前有周密的规划,遇事有果敢的决心,就不至于 、左右为难了。 要创佳绩,就必须大胆革新,勇于实践,克服 的保守思想。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决不应该 。 A举棋不定 畏首畏尾 犹豫不决 B畏
28、首畏尾 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C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举棋不定 D举棋不定 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今年仍无缘该奖项。B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度”和“中国制造”的新名片。C随着改革的有序推进,社会保险双轨制下“待遇差”的矛盾将逐步得到化解,社会保险更好地将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 D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已基本建成,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距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5依次
2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 。 , 。 , , ,此时,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成为了书院是否有名的主要标准。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主要以收藏图书的形式出现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机构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元、明、清时,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直接控制A B C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
30、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17给下面的漫画添加标题并指出其寓意。(标题不超过8个字,寓意不超过30个字)(6分)标题: (2分)寓意: (4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到今年4月18日,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不打烊”书店开业满一周年了。由最初的“心里没底”、广遭质疑,到后来的备受关注、销售收入大增,书店的这趟
31、“试水”之旅可谓旗开得胜。有人问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开这样一个店的原因,他感叹说:“北京的夜晚,应该有这么一个享受读书的场所,而不应该只有酒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一(9分)1【参考答案】C 【解析】不合题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2【参考答案】C 【解析】说法绝对。【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3.【参考答案】B 【解析】曲解文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参考答案】【解析】“麾”
32、一词,意为“指挥”。【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参考答案】D【解析】“调解了与突厥之间的争执”错误,长孙平调解的是突厥两个部落之间的争执。【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参考答案】()高祖杨坚未登基时,与长孙平情投意合,等到做了丞相,对他礼待恩遇更深。()臣下听说国家以民为本,黎民以粮食为命脉,鼓励农耕重视粮食,是前代君王的法令常规。【解析】(1)译出大意给分;“及”“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分。(2)译出大意给3分;“劝”“令轨”两处,每译对一处给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
33、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二)(11分)8(5分)【参考答案】第三联选取了蒙蒙细雨、迟迟归人、萋萋芳草、习习春风、满地落蕊、慵懒黄牛等意象(答出3个给3分),描绘出了一幅(蒙蒙细雨中,农人晚归、牛枕花眠的)宁静秀丽的暮春乡野图。(2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9(6分)【参考答案】聚会饮酒之乐艰难生活之怨良好收成之盼。(情感过程3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赏析能力。(三)10(6分)【参考答案】(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忽反顾以游目兮 将往观乎四荒(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
34、该空不给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三(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1.(1)【参考答案】E(3分)、B(2分)【解析】A“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分析错误,作者是通过“我”这个囚犯不该释放却获得释放,以辛辣的讽刺鞭挞了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的。C“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分析错误,这些细节描写是主人公对付听众的一种策略,是一种善于应对或狡诈性格的表现。D1分,对“我的表现太差了”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从听众的角度看,似乎可以;一是从“我”的角度看,就不是“太差了”,而是一种极大地成功。【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35、的能力(2)【参考答案】犯人把自己说成“无辜的受害者”,以家有老母在等自己、想念自己的孩子等原因来打动听演讲的人们,但人们不为所动;来听犯人演讲的这些人,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认真对待,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看热闹,并不是真正关心这些人的死活。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3)【参考答案】首先,见到那些决定他命运的听众后,一反先前那些演讲者的做法,既不要求听众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其次,向听众承认自己有罪,说明自己不想再见到自己的家人,不想离开监狱,而且自己在监狱中过得很好,用这样的话来刺痛听众。最后,把听众称为“好心人”“大慈大悲”的人,哀
36、求这些人可怜自己,通过发出嘘声别让自己离开。【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4)【参考答案】本小说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更有利于主旨的表达。作者虚构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获得自由的故事,这样就会引发读者对这种特殊的做法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利于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这种虚构,自然就划分出了演讲者和听众两类人,于是就产生了罪犯想离开监狱和决定罪犯命运的听众是否让他离开监狱的矛盾,这就更容易表露听众的心理,揭示出听众的阴暗心理,表现小说的主旨。这种虚构,使小说更具有讽刺意味,主人公是以一种十分荒谬的做法逃脱刑罚,正是当权者那种荒谬的释放犯人的方法造成的,更深刻地揭示了
37、社会中某些制度的不合理。(如果有其他观点,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亦可。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6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探究能力。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参考答案】()B(分)、D(2分)【解析】A项不给分,“以尊民叛君,尊今叛古为宗旨”说法错误,“消除”一词绝对。项1分,“都源自他们个体的精神孤独”,信息不完整。E项不给分,“从未想过”不对,相关链接中有“试图将北大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2)【参考答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变法救国之策,后来变法维新失败;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誓言“
38、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武昌起义成功;严复、鲁迅等文人反对专制,著书立说,改造国民性格,呼吁从思想文化等方面开启民智,使中国的启蒙事业薪火相传。【解析】每条2分,其中途径1分,结果1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传文的概括分析能力。(3)【参考答案】维新运动时期,严复著书立说,抨击时弊,提倡改良,其思想成为直接点燃戊戌维新的精神火炬,他成为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戊戌维新失败后至辛亥革命前,严复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有关论著,介绍并提倡“西学”中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但同时受现实政治的影响,思想逐渐趋于保守。辛亥革命后到去世前,严复仍坚持改良主张,政治思想远远落在时代之后。(每点2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
39、传主事迹的概括理解能力。(4)【参考答案】人称“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留学归来却在近十年间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且都失利。1894年之前一直希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而后却成了众望所归的新学领袖,最终与专制政体作彻底清算,但一直坚持“改良”,反对孙中山对清政府的革命。一方面他对君主专制恨之入骨,一方面又要遥遥无期地等待民智终开的那一天。反对专制政体,却又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带着某种藕断丝连的感情,甚至自甘把清王朝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同时,却吸食鸦片,染上了鸦片烟瘾。【解析】每点分,任答四点即可。“悖论”的意思是自相矛盾的命题:如果认为它是真的,则它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
40、,则它是真的。如说:“我现在说的是一句谎话。”如果认为它是真的,那么它就是一句谎话,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是一句谎话,是真的。悖论长期被认为是一种无聊的诡辩,后来在严谨的数学理论中发现了悖论,才对悖论作了科学的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果。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可以从文中找出体现“严复人生的悖论”的内容,分点概括。【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思想的理解、探究能力。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3分)【参考答案】A 【解析】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14.(3分)【参考
41、答案】A【解析】B项成分残缺,在“速度快”后加“等特点”;C项语序不当,“更好地将体现”应为“将更好地体现”;D项结构混乱,应为“距离”“还很远”或“和”“还有较大差距”。【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15. (3分)【参考答案】B【解析】注意分析空格前“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后文要解释两个内容:一是“官方机构”的作用,二十有无私人机构。然后分析几个句子之间的联系即可。分析时要注重语句中有标志性意义的词语,比如“不过”“越来越”等。【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16.(5分)【参考答案】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 但人类活动(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一旦
42、这种修复能力被破坏(意思对即可)【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17(6分)【参考答案】标题:盲从的代价。(2分)寓意:没有主见,听从别人的指引,盲目的前进,可能会一败涂地。(4分)(意思表达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图文的能力。六、(60分)18.【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提示】(1)创意(或创新)可以带来财富;(2)新事物的成长过程是艰难的;(3)人应该有份社会担当(或责任);(4)读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5)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应关注精神追求。 赋分字数要求。成文文章,600字以上的,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不足600
43、字的,最高赋分35分。未成文文章,600字以上的,按等级评分标准评分之后,酌情扣5-10分;不足600字的,最高赋分30分,每少50字扣2分。具体评分标准请参照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
44、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做文章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
45、.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四、写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参考译文: 长孙平,字处均,是河南洛阳人。长孙平有器量和才干,读书很多。任职于北周,出仕任卫王侍读。当时武帝受宇文护的威逼,图谋与卫王一起诛杀宇文护,卫王先后经常派长孙平往来与武帝互通信息。等到宇文护被诛杀后,拜授长孙平乐部大夫。高祖杨坚未登基时,与长孙平情投意合,等到做了丞相,对他礼待恩遇更深
46、。尉迥、王谦都先后兴兵轻慢朝廷,高祖特别担心淮南地区。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高祖怕他怀有二心,派遣长孙平兼程赶往替代他。贺若弼果然违命不从,长孙平就指挥强壮的军士逮捕他,押送到京城。开皇三年,朝廷征调长孙平任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当时天下州县多遭水旱灾害,百姓不能自给,上奏建议令民间在每年秋收后各家交出粟米麦子一石以下,按贫富区别等级交纳,储存在村巷公仓,以防备灾害之年,称之为义仓。接着呈递奏书说:“臣下听说国家以民为本,黎民以粮食为命脉,鼓励农耕重视粮食,是前代君王的法令常规。去年大旱,关右发生饥荒,陛下调运山东的粮粟,设置平抑物价的部门,打开仓库,广泛予以赈济恩赐,大德洪恩,可以说到了极至。但治
47、国之道,应该依靠长远规划,请下令各州刺史、县令,以鼓励农耕积储粮食为急务。”皇上大为嘉许采纳。从此州县乡村粮食充足,百姓多得益于此。几年后,长孙平改任工部尚书。当时有人告发大都督邴绍,说他毁骂朝廷昏愦,皇上盛怒,将要斩杀他。长孙平进谏说:“河流大泽容纳污物,所以能成就其深广;山岳能藏纳疾疠之气,所以能成就其高大。望陛下发扬高山大海的洪量,推广宽恕优容的大德。邴绍的言语,本不应奏闻圣上,陛下又再加诛杀,我担心千秋后世,有损圣上仁德之名。”皇上于是赦免了邴绍。后来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互攻伐都派使者来请求援助。皇上派遣长孙平持符节宣告旨意,要他们和解。长孙平到了突厥人的地方,为他们陈说利害关系,于是各自罢兵。可汗赠送长孙平二百匹马。回来后,长孙平进献所得的马,皇上全部赐给了他。一年多后,授任汴州剌史。其后历任许州、贝州刺史,都有好的政声。邺都风俗薄恶,素来号称难治,先后几任刺史大多不称职。朝廷因为长孙平在各处都有称誉,改任他为相州刺史。他很有贤能的美名。在任几年后,遇正月十五,百姓肆意玩乐,把衣服画成头盔铠甲的样子,皇上大怒,罢免其官职。随即又感念他平定镇守淮南时的功绩,升官位为大将军。仁寿年间在任上去世。